-
题名“肿”与“胀”的辨证论治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李聪甫
-
机构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
-
出处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80年第3期1-4,共4页
-
文摘
肿胀原非一种病,当分水肿和胀满两种病证论述。《灵枢经》已有“水胀篇”和“胀论篇”分论肿病和胀病。肿病与胀病,既有实质的区别,又有病机的联系。“水气积而不行必至于极胀,胀病亦不外水裹气结血凝”。可见水肿是水聚致病,水聚则肤肿,一般发生于肾病;胀满是气聚致病,气聚则血凝,多发现于肝病,肝硬化和肝癌。
-
关键词
大腹皮
胀满
水肿
肤胀
蛊胀
虫臌
防己
风龙
喘咳
皮水
白术散
漂白术
胀病
桑白皮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读经须明旨
- 2
-
-
作者
李聪甫
-
出处
《湖南中医杂志》
2005年第1期47-47,共1页
-
-
关键词
世界医学
中医学
医疗
学术思想
著作
实践
体系
研读
中华文化
民族特色
-
分类号
R197
[医药卫生—卫生事业管理]
-
-
题名胃痛
- 3
-
-
作者
李聪甫
-
出处
《湖南中医杂志》
2005年第3期87-87,共1页
-
-
关键词
胃痛
胃脘
绞痛
胀痛
刺痛
中医
-
分类号
R256.3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益脾阳”与“养胃阴”
- 4
-
-
作者
李聪甫
-
出处
《赤脚医生杂志》
1980年第2期8-9,共2页
-
文摘
“益脾阳”与“养胃阴”,是中医临床医学在辨证立法上以调整脾胃阴阳的偏胜偏衰、把握其机转、恢复相对平衡的一项重要治疗法则。“益脾阳”主要是取用甘温补益脾阳的药,针对“脾阳不足”的病理表现进行治疗的方法。“养胃阴”主要是使用甘平滋养胃阴的药,针对“胃阴亏乏”的病理表现进行治疗的方法。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失节,劳倦过度”,都能使脾胃的生理功能遭受破坏,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影响其他脏腑,致使机体整体机能紊乱而失调。
-
关键词
益脾
生理功能
主要矛盾
健脾
胃阴
胃(中医)
脾阳
脾(中医)
脾胃
脏腑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读“对五行学说的形而上学论必须批判”后
- 5
-
-
作者
李聪甫
-
出处
《中医杂志》
1976年第5期46-48,共3页
-
文摘
伟大导师毛主席教导我们:“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否认了这个感觉,否认了直接经验,否认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他就不是唯物论者。”毛主席的伟大教导,对我深有启示,理论来自实践,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从学习中医到从事中医业务五十多年以来,对中医理论“五行学说”的认识是反复的。四十年前,我曾写过“五行必废论”,提出以“脏象学说”替代“五行学说”,当时受到正反两方面的评论。
-
关键词
五行学说
形而上学论
朴素唯物主义
中医
东西
中国医药学
辨症施治
治则
辨证论治
脏腑学说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二十八脉提要
- 6
-
-
作者
李聪甫
-
出处
《江西医药》
CAS
1958年第8期38-40,共3页
-
文摘
(三)以迟脉为綱的迟、緩、濇、結、代五脉: 17迟脉: 迟脉行三至,剛逢一息終,脏寒为主病,气滞亦填胸。胃痛阴邪結,筋攀絡道壅。浮沉分表里,二至虑危中。〔註〕“一呼吸,脉行四至”。成年人每分钟十八呼吸,符合脉搏七十二动。如果每呼吸脉行三至,那么,每分钟脉搏只有五十四次,这就是心肌力弱,血压下降,所謂“阴寒之脉”。寸部見迟,是阴寒凝滞于上焦,发生心、胃气痛;关部脉迟,关脉似候肝、脾,“肝主筋”,“脾主肌肉”。
-
关键词
代脉
上焦
胃气
三焦
胃(中医)
弦脉
脉象
脉诊
数脉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