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稻抛秧高产栽培施肥技术研究
1
作者 李肖玉 陈红弟 +4 位作者 李宗鎏 陈明达 范仕贤 杨春林 梁振民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6期24-25,共2页
晚稻抛秧栽培不同施肥方法比较试验的结果表明,在施好面层肥的基础上,本田采用“攻前促壮保尾”5 次追肥法比其他5 种施肥法增产0 .5 % —6 .2 % ,是首选的一种高产施肥技术。该施肥法的前、中、后期施肥比例大体是6 .5∶3∶0 .5 ,面层... 晚稻抛秧栽培不同施肥方法比较试验的结果表明,在施好面层肥的基础上,本田采用“攻前促壮保尾”5 次追肥法比其他5 种施肥法增产0 .5 % —6 .2 % ,是首选的一种高产施肥技术。该施肥法的前、中、后期施肥比例大体是6 .5∶3∶0 .5 ,面层肥、回青肥、分蘖肥、壮蘖肥、分化肥、齐穗肥的施用比例是3∶1 .2∶2 .3∶1 .2∶1 .8∶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抛秧栽培 施肥
下载PDF
穗科占83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宗鎏 李肖玉 +3 位作者 陈红弟 张富忠 周庭深 胡乃强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2期4-5,共2页
关键词 籼稻 品种 选育 栽培技术 穗科占831
下载PDF
两系法籼型品种间杂种优势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宗鎏 李肖玉 徐勋志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5-7,共3页
用9个籼型光(温)毓核不育系和12个籼稻品种配制成83个组合,对其生育期等8个主要性状进行考查分析,总结出籼型品种间两系杂交稻优势表现的一般规律,并对当前两系杂交稻研究和利用中的有关问题和组合选配的一般原则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籼稻 杂种优势
下载PDF
测定土壤中金属元素不同消解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邓敬颂 李肖玉 +1 位作者 王佛娇 戴修纯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09年第1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土壤标准样品 Cr 测定结果 金属元素 标样 标准样品 土壤质量 Pb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原子吸收光谱仪 光学式分析仪器 Cd
下载PDF
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
作者 李肖玉 《农村科学实验》 2020年第13期119-120,共2页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国家也更加重视农业,也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了农业中去,并且农业专项资金的设立也帮助农村改善了其农业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生产力水平。不但帮助农村经济更好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效...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国家也更加重视农业,也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了农业中去,并且农业专项资金的设立也帮助农村改善了其农业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生产力水平。不但帮助农村经济更好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但是,就当前而言,农业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这给农业专项资金作用的发挥造成了极大影响,这便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农业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问题出发找到解决措施,提高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专项资金 管理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广糯1号玉米特性及高产栽培
6
作者 李肖玉 郑少薇 +1 位作者 陈红弟 赵守光 《广西园艺》 2003年第2期J004-J004,共1页
关键词 品种特性 广糯1号 玉米 高产栽培
下载PDF
鲜食糯玉米杂交种青苞产量与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红弟 赵守光 +1 位作者 李肖玉 郑少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5期6-7,共2页
应用 1 0个糯玉米杂交种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了青苞产量与几个产量因子的关联度。结果表明 ,糯玉米杂交种青苞产量与各产量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 :穗粗 >行粒数 >穗位高 >出籽率 >千粒重 >穗长 >株高 >... 应用 1 0个糯玉米杂交种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了青苞产量与几个产量因子的关联度。结果表明 ,糯玉米杂交种青苞产量与各产量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 :穗粗 >行粒数 >穗位高 >出籽率 >千粒重 >穗长 >株高 >穗行数 >丝前日数。说明目前糯玉米青苞产量主要取决于与其关联度较高的穗粗、行粒数、穗位高、出籽率等性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蠕玉米 杂交种 青苞产量 灰色关联度分析 相关性状
下载PDF
早稻抛秧高产栽培施肥技术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宗鎏 李肖玉 +4 位作者 陈红弟 陈明达 梁振民 范仕贤 杨春林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7-39,共3页
早稻抛秧高产栽培施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施面层肥(基肥)的基础上,采用“攻前促壮后空”4次追肥法能增产3.6%—9.2%,增产显著。该施肥法的前、中、后期施肥比例(以施N量计)为7∶3∶0,面层肥∶回青肥∶分蘖肥∶壮... 早稻抛秧高产栽培施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施面层肥(基肥)的基础上,采用“攻前促壮后空”4次追肥法能增产3.6%—9.2%,增产显著。该施肥法的前、中、后期施肥比例(以施N量计)为7∶3∶0,面层肥∶回青肥∶分蘖肥∶壮蘖肥∶分化肥∶壮尾肥(齐穗肥)的比例为3∶1.4∶2.4∶1.2∶1.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抛秧 高产栽培 施肥 早稻
下载PDF
籼型光(温)敏杂交稻第一代的优势研究初报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宗鎏 李肖玉 徐勋志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3年第4期6-8,共3页
杂交一代(F_1)的生育期有80%以上的组合介于双亲值之间,又侧重倾向早熟亲本;株高100%的组合介于双亲值之间,又侧重倾向高值亲本;90%左右的组合千粒重介于双亲值之间,但受母本粒重的影响大于父本,一般常规品种都可作为恢复系,配出的组合... 杂交一代(F_1)的生育期有80%以上的组合介于双亲值之间,又侧重倾向早熟亲本;株高100%的组合介于双亲值之间,又侧重倾向高值亲本;90%左右的组合千粒重介于双亲值之间,但受母本粒重的影响大于父本,一般常规品种都可作为恢复系,配出的组合有80%以上结实正常.同时,F_1具有早生快发,分蘖力强,成穗数多,穗大粒多的优势,因而有60%左右的组合比父本增产,且有半数的组合比父本增产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稻 杂交稻 光敏 温敏
下载PDF
穗科占981的选育及应用
10
作者 李宗鎏 李肖玉 陈红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3期9-10,共2页
关键词 穗科占981 选育 育种 应用 水稻 两系杂交稻
下载PDF
两用核雄性不育系在广州地区育性转换特性的研究初报
11
作者 李宗鎏 李肖玉 +2 位作者 李桂秦 吴九根 张文胜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2年第6期5-9,共5页
9个两用核雄性不育系在广州地区1年内有两个育性转换期,第一个转换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育性从可育向不育转变;第二个转换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育性从不育向可育转变,不育期长达100天以上.虽然诱导光敏型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的主导因子... 9个两用核雄性不育系在广州地区1年内有两个育性转换期,第一个转换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育性从可育向不育转变;第二个转换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育性从不育向可育转变,不育期长达100天以上.虽然诱导光敏型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的主导因子是光照长度,诱导温敏型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的主导因子是温度,但是需要有一定的温度或光照条件的配合才能使它的育性顺利表达出来.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年际间,因温度变动极不稳定,使光温组合效应不尽一致,导致育性转换期会出现时早时迟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雄性不育 三系配套 杂交育种
下载PDF
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开展水稻常规品种的选育
12
作者 李宗鎏 陈红弟 +1 位作者 李肖玉 陈伯强 《广东农业科学》 CSCD 2000年第3期2-4,共3页
在开展光 (温 )敏核不育水稻研究过程中发现 ,把杂种优势利用与常规育种结合起来进行全方位的水稻育种是可行的。利用优异强优组合的后代进行轮选可育出比常规品种增产显著的品种 ;采用多个组合或多个品种混交轮选及群体改良育种 ,虽然... 在开展光 (温 )敏核不育水稻研究过程中发现 ,把杂种优势利用与常规育种结合起来进行全方位的水稻育种是可行的。利用优异强优组合的后代进行轮选可育出比常规品种增产显著的品种 ;采用多个组合或多个品种混交轮选及群体改良育种 ,虽然育种的周期较长 ,但分离的类型较多 ,有利于对多元品种的选育 ,可作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轮回选择 群体改良 常规育种 光敏核不育系
下载PDF
“丰收"贷记卡档案管理初探
13
作者 李肖玉 《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浙江省基层档案工作者论文集》 2015年第1期204-207,共4页
随着丰收贷记卡(以下简称'贷记卡')业务的不断发展和推广,贷记卡业务的应用越来越广,债务违约风险也不断出现,诉讼案件保持上升趋势,贷记卡原始发卡档案使用频率增多,查找不便,原件借阅不安全等问题的存在,迫切需要对贷记卡档... 随着丰收贷记卡(以下简称'贷记卡')业务的不断发展和推广,贷记卡业务的应用越来越广,债务违约风险也不断出现,诉讼案件保持上升趋势,贷记卡原始发卡档案使用频率增多,查找不便,原件借阅不安全等问题的存在,迫切需要对贷记卡档案管理进行改革,以更好地为防范银行风险和客户资金安全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档案 贷记卡 完善路径
原文传递
水环境创优下城市排水系统数字化管控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旭 林峰 +2 位作者 曾洁 黎洪元 李肖玉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4-140,共7页
排水-水环境数字化是实现排水系统提质增效和水环境创优的重要抓手。以南方某市S河湾流域为例,分析引发污水溢流污染的关键因素,提出数字排水-水环境管理体系框架,形成全流域在线监控、全链条闭环管控、全场景智能分析、全要素联合调度... 排水-水环境数字化是实现排水系统提质增效和水环境创优的重要抓手。以南方某市S河湾流域为例,分析引发污水溢流污染的关键因素,提出数字排水-水环境管理体系框架,形成全流域在线监控、全链条闭环管控、全场景智能分析、全要素联合调度以及全系统监管的数字化解决思路。并依托信息化平台,结合空间大数据、物联网、机器学习等新技术,重点构建排水管渠问题整治、液位异常事件智能识别、小流域长效诊治、污水联合调度以及水环境“一网统管”数字化应用场景,取得了良好实效。该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创优 排水数字化 数据治理应用 小流域诊治 污水联合调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