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杀菌素防治储粮害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能威 张晓琳 +1 位作者 郭伟群 宋渊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0-403,共4页
多杀菌素广谱高效、低残留、对非靶标动物安全,同时杀虫机理独特,与现有储粮害虫防治药剂不存在交叉抗性,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微生物源绿色储粮防护剂。本文简单介绍了多杀菌素结构和作用机理,重点讲述了其防治储粮害虫的功效和粮库应... 多杀菌素广谱高效、低残留、对非靶标动物安全,同时杀虫机理独特,与现有储粮害虫防治药剂不存在交叉抗性,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微生物源绿色储粮防护剂。本文简单介绍了多杀菌素结构和作用机理,重点讲述了其防治储粮害虫的功效和粮库应用试验,并提出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来使用多杀菌素防治储粮害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菌素 储粮防护剂 害虫综合治理
下载PDF
多杀菌素发酵培养基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能威 张晓琳 +3 位作者 郭伟群 熊犍 宋炜 宋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6-224,共9页
【目的】以刺糖多孢菌C4-10-8B为试验菌株,对多杀菌素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以提高刺糖多孢菌的多杀菌素发酵产量。【方法】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了不同碳源、氮源、前体、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对多杀菌素生物合成的影响,最后通过... 【目的】以刺糖多孢菌C4-10-8B为试验菌株,对多杀菌素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以提高刺糖多孢菌的多杀菌素发酵产量。【方法】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了不同碳源、氮源、前体、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对多杀菌素生物合成的影响,最后通过正交试验综合考察发酵培养基中各组分对多杀菌素产量的影响。【结果】葡萄糖是较优碳源,最佳质量浓度为40.0 g/L,当葡萄糖与糊精(质量比5∶2)复配时,多杀菌素产量较对照培养基提高18.35%;棉籽蛋白为最优氮源,25.0 g/L棉籽蛋白与15.0 g/L玉米蛋白胨或0.6 g/L硫酸铵复配时,多杀菌素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40.0%和45.3%;乙酸钠和谷氨酰胺质量浓度为1.0 g/L时,均能使多杀菌素产量较对照提高21.5%;K2HPO4对多杀菌素合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其质量浓度为2.5 g/L时,多杀菌素产量较对照提高24.5%;ZnCl2对多杀菌素合成也有促进作用,而MgSO4和CoCl2则显著抑制多杀菌素合成;通过2次正交试验获得最优发酵培养基,利用该培养基时多杀菌素产量可达395.54μg/mL,比对照提高了62.5%。【结论】多杀菌素生物合成的最优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50.0 g/L,棉籽蛋白25.0 g/L,玉米蛋白胨20.0 g/L,(NH4)2SO40.8 g/L,谷氨酰胺1.25 g/L,乙酸钠0.8 g/L,NaCl 3.0 g/L,K2HPO42.5 g/L,FeSO450.0 mg/L,ZnCl225.0 mg/L,CaCO31.0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糖多孢菌 多杀菌素 发酵培养基
下载PDF
多杀菌素在农产品中的残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能威 张晓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28-331,共4页
多杀菌素为新型的绿色生物杀虫剂,已广泛应用于农产品生产。目前,世界多国以多杀菌素A和多杀菌素D的总和来评估农产品中的多杀菌素残留,并制定了多杀菌素的每日允许摄入量和农产品中的多杀菌素最大残留限量。研究表明,多杀菌素残留在农... 多杀菌素为新型的绿色生物杀虫剂,已广泛应用于农产品生产。目前,世界多国以多杀菌素A和多杀菌素D的总和来评估农产品中的多杀菌素残留,并制定了多杀菌素的每日允许摄入量和农产品中的多杀菌素最大残留限量。研究表明,多杀菌素残留在农产品生产、贮藏及其深加工过程存在不同的保留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菌素 农产品 残留
下载PDF
从基因工程分析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能威 熊犍 洪亮 《甘肃科技》 2008年第4期85-88,共4页
近年来,转基因食品不再是科技工作者争论的课题,而成为大众所关注的话题。文章从基因工程技术出发分析了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从基因工程的技术程序上看,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是可以保障的。从基因工程技术讲,病原菌和病毒就会对... 近年来,转基因食品不再是科技工作者争论的课题,而成为大众所关注的话题。文章从基因工程技术出发分析了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从基因工程的技术程序上看,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是可以保障的。从基因工程技术讲,病原菌和病毒就会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产生影响,而且就目前的科学水平对基因认识以及基因工程技术的不足带来的问题是不可预见的。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对转基因食品进行长时间的安全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 转基因食品 食品安全
下载PDF
96孔板高通量筛选多杀菌素高产菌株的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罗莉斯 李能威 +3 位作者 李丽 郭伟群 郁建平 张晓琳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33-137,共5页
考察了刺糖多孢菌在96孔板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建立了96孔板高通量筛选多杀菌素高产菌株的方法。结果表明:96孔板三明治盖能同时满足过滤杂菌和刺糖多孢菌生长耗氧所需,刺糖多孢菌在96孔板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与传... 考察了刺糖多孢菌在96孔板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建立了96孔板高通量筛选多杀菌素高产菌株的方法。结果表明:96孔板三明治盖能同时满足过滤杂菌和刺糖多孢菌生长耗氧所需,刺糖多孢菌在96孔板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与传统斜面培养相当,种子培养最适种龄为60h,每孔发酵培养基装液量为0.4mL。与传统摇瓶发酵筛选平台相比,该方法能显著提高多杀菌素高产菌株的筛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糖多孢菌 多杀菌素 96孔板 高通量筛选
下载PDF
多杀菌素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及代谢曲线初步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郭伟群 邹球龙 +2 位作者 陈园 李能威 张晓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45-248,共4页
目的研究60Co-γ射线对刺糖多孢菌的诱变效应,期望获得性状稳定的多杀菌素高产菌株。方法以N-19为出发菌株,通过60Co-γ射线诱变,利用摇瓶发酵结合HPLC法测定进行筛选,通过摇瓶定期取样方法研究了突变株的代谢曲线。结果辐照剂量90Gy、1... 目的研究60Co-γ射线对刺糖多孢菌的诱变效应,期望获得性状稳定的多杀菌素高产菌株。方法以N-19为出发菌株,通过60Co-γ射线诱变,利用摇瓶发酵结合HPLC法测定进行筛选,通过摇瓶定期取样方法研究了突变株的代谢曲线。结果辐照剂量90Gy、120Gy刺糖多孢菌的正突变率较高;通过5轮复筛及传代验证最终获得4株产量提高、性状稳定的突变株;高产突变株在摇瓶中延滞期较短且产素与生物量的增长成正相关。结论利用60Co-γ射线辐照诱变选育是获得多杀菌素高产菌株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糖多孢菌 多杀菌素 60Co-γ 射线诱变 代谢曲线
下载PDF
多杀菌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被引量:17
7
作者 熊犍 李能威 +1 位作者 叶君 张晓琳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9年第6期704-706,共3页
本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杀菌素的定量分析方法,本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441,变异系数为1.8067%,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59,平均回收率达到99.2429%,最后采用液质联用方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验证。
关键词 多杀菌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液质联用
下载PDF
多杀菌素发酵提取液的脱色工艺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秦为辉 张晓琳 +3 位作者 陈新 邹泽先 李能威 杨世红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研究多杀菌素发酵提取液的脱色工艺,提高多杀菌素成品质量。方法用UV和HPLC检测方法,以脱色率和多杀菌素损失率为指标,考察717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对多杀菌素发酵提取液的脱色效果。结果多杀菌素发酵提取液中色素的最佳吸收波长为4... 目的研究多杀菌素发酵提取液的脱色工艺,提高多杀菌素成品质量。方法用UV和HPLC检测方法,以脱色率和多杀菌素损失率为指标,考察717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对多杀菌素发酵提取液的脱色效果。结果多杀菌素发酵提取液中色素的最佳吸收波长为410nm;在间歇操作条件下进行脱色,最佳吸附时间为3h、树脂添加量为4%(g/V)、摇床转速为150r/min、pH值为10,此条件下,多杀菌素提取液的脱色率达80%以上。结论该脱色工艺简单可靠,脱色效果好,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菌素 脱色 离子交换树脂
下载PDF
刺糖多孢菌生长特性及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李丽 罗莉斯 +4 位作者 王艳萍 李能威 郭伟群 王洁颖 张晓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9-93,共5页
研究了多杀菌素生产菌株的生长特性及种子培养条件对其发酵产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刺糖多孢菌C3-10-4的最优种子培养基和最佳培养温度,同时采用正交设计对刺糖多孢菌C3-10-4培养基装量、摇床转速和添加玻璃珠个数进行了优化,并... 研究了多杀菌素生产菌株的生长特性及种子培养条件对其发酵产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刺糖多孢菌C3-10-4的最优种子培养基和最佳培养温度,同时采用正交设计对刺糖多孢菌C3-10-4培养基装量、摇床转速和添加玻璃珠个数进行了优化,并运用Gompertz模型拟合其生长曲线。结果表明:最佳种子培养基为:胰蛋白酶大豆肉汤30 g、酵母提取物3 g、硫酸镁2 g、葡萄糖10 g、去离子水1 L;最优种子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为29℃,摇床转速240 r/min、玻璃珠6个、培养基装量30 mL/250 mL,在该培养条件下,可获得最大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糖多孢菌 多杀菌素 正交实验 生长曲线
下载PDF
多杀菌素的提取和萃取条件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秦为辉 陈新 +3 位作者 张晓琳 郭伟群 李丽 李能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1-156,共6页
【目的】研究多杀菌素的最佳提取和萃取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发酵液不同pH(6,7,8,9,10,11)、放置时间(2,4,8,16,24,32,48,72h)和温度(20,30,40,50,60,70℃)对发酵液中多杀菌素提取效果及稳定... 【目的】研究多杀菌素的最佳提取和萃取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发酵液不同pH(6,7,8,9,10,11)、放置时间(2,4,8,16,24,32,48,72h)和温度(20,30,40,50,60,70℃)对发酵液中多杀菌素提取效果及稳定性的影响,同时,从乙酸乙酯、石油醚、二氯甲烷和乙醚中筛选最适萃取试剂,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萃取次数(1。2,3次)和萃取试剂体积对多杀菌素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在发酵液pH为10时,多杀菌素提取效果较好;放置2~72h,多杀菌素质量浓度不会发生显著变化;在20~70℃多杀菌素能稳定存在;乙酸乙酯为最适萃取试剂,最佳萃取次数为3次,其与多杀菌素提取液的最适体积比为1:1。【结论】得到了多杀菌素提取和萃取的最佳条件,在该条件下多杀菌素的质量浓度和萃取率分别为74.50μg/mL和98.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糖多孢菌 多杀菌素 发酵液 稳定性 提取条件
下载PDF
响应曲面分析方法优化发酵液中多杀菌素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6
11
作者 秦为辉 李丽 +3 位作者 张晓琳 陈新 郭伟群 李能威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2期314-319,共6页
依据中心复合旋转设计原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五水平的响应曲面分析法,建立了发酵液中多杀菌素提取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并以多杀菌素质量浓度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考察了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频率对多杀菌素质... 依据中心复合旋转设计原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五水平的响应曲面分析法,建立了发酵液中多杀菌素提取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并以多杀菌素质量浓度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考察了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频率对多杀菌素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液中多杀菌素超声提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提取频率75 KHz,提取时间74 min,料液比1∶1.5。在此工艺条件下,从发酵液中提取多杀菌素的质量浓度可达到100.75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菌素 提取 响应曲面法
下载PDF
前体对多拉菌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世红 李能威 +3 位作者 郭伟群 韩伟 陈新 张晓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29-832,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前体对多拉菌素生物合成的影响,寻找提高多拉菌素发酵产量的有效方法。方法本文主要考察了不同前体对多拉菌素生物合成的作用,以及有效前体的最佳添加浓度和添加时间。结果丙酸钠是多拉菌素合成的最佳前体,在发酵96h时添加0... 目的通过研究前体对多拉菌素生物合成的影响,寻找提高多拉菌素发酵产量的有效方法。方法本文主要考察了不同前体对多拉菌素生物合成的作用,以及有效前体的最佳添加浓度和添加时间。结果丙酸钠是多拉菌素合成的最佳前体,在发酵96h时添加0.1%的丙酸钠,多拉菌素产量达139.89μg/mL,比对照组提高了38.2%。结论前体的供给能显著影响多拉菌素的生物合成,补加丙酸钠能有效提高多拉菌素的发酵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拉菌素 阿维链霉菌 发酵 前体
下载PDF
利用离子注入技术选育多杀菌素高产菌株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伟群 罗莉斯 +1 位作者 李能威 张晓琳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8-152,共5页
多杀菌素是由刺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发酵产生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生物农药。采用氮离子注入方法并结合前体和自身代谢物抗性来选育多杀菌素高产菌株。结果显示利用氮离子注入诱变刺糖多孢菌,其致... 多杀菌素是由刺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发酵产生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生物农药。采用氮离子注入方法并结合前体和自身代谢物抗性来选育多杀菌素高产菌株。结果显示利用氮离子注入诱变刺糖多孢菌,其致死率曲线呈典型的马鞍形,并确定30 s×(2.6×1013)ions/cm2的注入剂量用于进一步诱变筛选。通过前体及自身代谢物抗性筛选,最终得到5株多杀菌素高产菌株,其多杀菌素的最高产量比选育前提高了44%。表明该技术对多杀菌素高产菌株的选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多杀菌素 刺糖多孢菌 诱变选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