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巫山县桃花赤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
7
1
作者
肖军
刘严松
+4 位作者
孙传敏
何政伟
李能炯
周庆磊
李炯光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9-73,共5页
巫山县桃花赤铁矿含矿层为上泥盆统黄家蹬组,矿体呈层状一似层状分布于贺家坪背斜轴部及两翼。矿石颜色为紫红色和深紫红色,以豆状结构、鲕状结构和砂状结构为主,发育块状及务带状构造。矿石矿物以赤铁矿为主,次为菱铁矿,平均含量...
巫山县桃花赤铁矿含矿层为上泥盆统黄家蹬组,矿体呈层状一似层状分布于贺家坪背斜轴部及两翼。矿石颜色为紫红色和深紫红色,以豆状结构、鲕状结构和砂状结构为主,发育块状及务带状构造。矿石矿物以赤铁矿为主,次为菱铁矿,平均含量为90%;脉石矿物有石英、水云母、胶鳞矿、鲕绿泥石、方解石等。矿石单样品TFe为25%~56.80%,平均TFe为43.58%。矿石有害成分S质量分数低(0.05%~1.3%),P质量分数较高(0.5%~1.1%)。综合赤铁矿地质特征及区域古地理分析,桃花赤铁矿为渝东-鄂西地区晚泥盆世海相沉积赤铁矿,矿床类型属”宁乡式”铁矿床。赤铁矿形成于半封闭的、氧气充足的湿热古内陆海盆近岸处,古海盆附近的古陆风化壳为成矿物源区。风化剥蚀作用形成的陆源碎屑物质经流水带入海盆。海水中的铁质胶体在充足的沙粒和适合的水动力奈件下以胶体化学的方式形成赤铁矿鲕粒,赤铁矿鲕粒在强烈搅动环境中搬运和富集,最后在晚泥盆世黄家瞪期就位于近滨相至远滨相上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理
宁乡式铁矿
黄家蹬组
桃花赤铁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庆綦江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严松
何政伟
+3 位作者
龙晓君
李晓琴
李能炯
龚黎明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0年第2期118-124,共7页
綦江地质公园发育木化石、恐龙足迹、恐龙骨骼化石、鱼化石、沉积构造、丹霞地貌等地质遗迹景观,木化石和恐龙足迹为园区的导向型景观。木化石分布在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上部砂岩层中,砂岩层含钙质结核,在约300×200m2的砂岩层...
綦江地质公园发育木化石、恐龙足迹、恐龙骨骼化石、鱼化石、沉积构造、丹霞地貌等地质遗迹景观,木化石和恐龙足迹为园区的导向型景观。木化石分布在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上部砂岩层中,砂岩层含钙质结核,在约300×200m2的砂岩层内共埋藏有60多根木化石,其中一半木化石为钙化作用形成。恐龙足迹集中分布在白垩系上统夹关组(K2j)砂泥岩层中,岩层发育交错层理、波痕和泥裂。在夹关组的3个层位中共发现329个恐龙足迹,其分别属于甲龙类、鸟脚类和兽脚类。园区地质遗迹分布在一套河湖相沉积层中,其形成于内陆河湖网形成之时(如木化石),并随着四川盆地周围的湖泊系统解体而发展(如恐龙足迹),最终随着河流由堆积作用为主的阶段转变为以侵蚀作用为主的阶段而减弱(如丹霞地貌)。白垩纪上统夹关组的恐龙足迹群形成于干热的环境,多类型的恐龙足迹集中分布反映了白垩纪晚期(夹关期)恐龙种群的丰富,恐龙足迹的发现为区域内寻找白垩系地层的恐龙骨骼化石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
恐龙足迹
木化石
古环境
重庆綦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庆桃花赤铁矿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分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严松
何政伟
+2 位作者
龙晓君
李能炯
廖海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0-237,共8页
桃花赤铁矿位于川东褶皱带与川湘凹陷的过渡带,矿区出露一套以砂岩、泥岩、灰岩为主的沉积层。上泥盆统黄家蹬组(D3h)为桃花赤铁矿的赋矿地层,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分布于黄家蹬组上部,矿体与顶底板围岩界线清楚。黄家蹬组含Fe1和...
桃花赤铁矿位于川东褶皱带与川湘凹陷的过渡带,矿区出露一套以砂岩、泥岩、灰岩为主的沉积层。上泥盆统黄家蹬组(D3h)为桃花赤铁矿的赋矿地层,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分布于黄家蹬组上部,矿体与顶底板围岩界线清楚。黄家蹬组含Fe1和Fe2两层矿体,其中Fe1矿体无工业价值,Fe2矿体为矿区主矿体(层厚1.07m~5.89m)。矿区矿石为高磷、低杂质、较低品位酸性鲕状赤铁矿矿石,矿石因含泥质不同而呈紫红色或暗紫色,发育条带状构造和块状构造。依据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桃花赤铁矿的分布主要受岩相古地理影响,矿体产出形态受褶皱构造控制。桃花赤铁矿属渝东鄂西"宁乡式"铁矿成矿区的西延部分,矿区泥盆系中统云台观组(D2y)和泥盆系上统黄家蹬(D3h)为一套海进过程中形成的滨海相沉积序列,矿体分布于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向页岩或碳酸盐岩过渡的层位。湿热气候和邻近海盆是形成赤铁矿矿的有利古环境,古海盆周围的古陆风化碎屑物是成矿的物质来源。矿区及其外围上泥盆统地层分布区是宁乡式赤铁矿的找矿远景区,褶皱是良好的构造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鲕状结构
临滨相
成矿规律
桃花赤铁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巫山县桃花赤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
7
1
作者
肖军
刘严松
孙传敏
何政伟
李能炯
周庆磊
李炯光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
重庆市地质勘查局川东南地质队
四川地勘局物探队
出处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9-73,共5页
基金
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项目(06ZQ026-014)
文摘
巫山县桃花赤铁矿含矿层为上泥盆统黄家蹬组,矿体呈层状一似层状分布于贺家坪背斜轴部及两翼。矿石颜色为紫红色和深紫红色,以豆状结构、鲕状结构和砂状结构为主,发育块状及务带状构造。矿石矿物以赤铁矿为主,次为菱铁矿,平均含量为90%;脉石矿物有石英、水云母、胶鳞矿、鲕绿泥石、方解石等。矿石单样品TFe为25%~56.80%,平均TFe为43.58%。矿石有害成分S质量分数低(0.05%~1.3%),P质量分数较高(0.5%~1.1%)。综合赤铁矿地质特征及区域古地理分析,桃花赤铁矿为渝东-鄂西地区晚泥盆世海相沉积赤铁矿,矿床类型属”宁乡式”铁矿床。赤铁矿形成于半封闭的、氧气充足的湿热古内陆海盆近岸处,古海盆附近的古陆风化壳为成矿物源区。风化剥蚀作用形成的陆源碎屑物质经流水带入海盆。海水中的铁质胶体在充足的沙粒和适合的水动力奈件下以胶体化学的方式形成赤铁矿鲕粒,赤铁矿鲕粒在强烈搅动环境中搬运和富集,最后在晚泥盆世黄家瞪期就位于近滨相至远滨相上部。
关键词
古地理
宁乡式铁矿
黄家蹬组
桃花赤铁矿
Keywords
paleogeography
Ningxiang-type iron deposit
Huangjiadeng Formation
Taohua hematite deposit
分类号
P618.31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庆綦江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严松
何政伟
龙晓君
李晓琴
李能炯
龚黎明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重庆市地质勘查与矿产开发局川东南地质队
出处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0年第2期118-124,共7页
基金
国家863重点项目(2007AA120306)
文摘
綦江地质公园发育木化石、恐龙足迹、恐龙骨骼化石、鱼化石、沉积构造、丹霞地貌等地质遗迹景观,木化石和恐龙足迹为园区的导向型景观。木化石分布在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上部砂岩层中,砂岩层含钙质结核,在约300×200m2的砂岩层内共埋藏有60多根木化石,其中一半木化石为钙化作用形成。恐龙足迹集中分布在白垩系上统夹关组(K2j)砂泥岩层中,岩层发育交错层理、波痕和泥裂。在夹关组的3个层位中共发现329个恐龙足迹,其分别属于甲龙类、鸟脚类和兽脚类。园区地质遗迹分布在一套河湖相沉积层中,其形成于内陆河湖网形成之时(如木化石),并随着四川盆地周围的湖泊系统解体而发展(如恐龙足迹),最终随着河流由堆积作用为主的阶段转变为以侵蚀作用为主的阶段而减弱(如丹霞地貌)。白垩纪上统夹关组的恐龙足迹群形成于干热的环境,多类型的恐龙足迹集中分布反映了白垩纪晚期(夹关期)恐龙种群的丰富,恐龙足迹的发现为区域内寻找白垩系地层的恐龙骨骼化石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地质遗迹
恐龙足迹
木化石
古环境
重庆綦江
Keywords
geological relics
dinosaur tracks
fossil wood
palaeoenvironment
Qijiang Chongqing City
分类号
P534.53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庆桃花赤铁矿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分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严松
何政伟
龙晓君
李能炯
廖海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重庆市地质勘查局川东南地质队
出处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0-237,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972225)
文摘
桃花赤铁矿位于川东褶皱带与川湘凹陷的过渡带,矿区出露一套以砂岩、泥岩、灰岩为主的沉积层。上泥盆统黄家蹬组(D3h)为桃花赤铁矿的赋矿地层,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分布于黄家蹬组上部,矿体与顶底板围岩界线清楚。黄家蹬组含Fe1和Fe2两层矿体,其中Fe1矿体无工业价值,Fe2矿体为矿区主矿体(层厚1.07m~5.89m)。矿区矿石为高磷、低杂质、较低品位酸性鲕状赤铁矿矿石,矿石因含泥质不同而呈紫红色或暗紫色,发育条带状构造和块状构造。依据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桃花赤铁矿的分布主要受岩相古地理影响,矿体产出形态受褶皱构造控制。桃花赤铁矿属渝东鄂西"宁乡式"铁矿成矿区的西延部分,矿区泥盆系中统云台观组(D2y)和泥盆系上统黄家蹬(D3h)为一套海进过程中形成的滨海相沉积序列,矿体分布于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向页岩或碳酸盐岩过渡的层位。湿热气候和邻近海盆是形成赤铁矿矿的有利古环境,古海盆周围的古陆风化碎屑物是成矿的物质来源。矿区及其外围上泥盆统地层分布区是宁乡式赤铁矿的找矿远景区,褶皱是良好的构造找矿标志。
关键词
鲕状结构
临滨相
成矿规律
桃花赤铁矿
Keywords
oolitic texture
offshore facies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Taohua hematite deposit
分类号
P618.31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巫山县桃花赤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肖军
刘严松
孙传敏
何政伟
李能炯
周庆磊
李炯光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重庆綦江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刘严松
何政伟
龙晓君
李晓琴
李能炯
龚黎明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重庆桃花赤铁矿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分析
刘严松
何政伟
龙晓君
李能炯
廖海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