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释家文学刍议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舜臣 童尚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2-83,共12页
释家文学与佛教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从学理上说,二者是不同属性的概念。释家文学文献类型多样,分布零散,遍及内典和外典。释家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羽翼和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释家文学研究的旨趣和思路... 释家文学与佛教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从学理上说,二者是不同属性的概念。释家文学文献类型多样,分布零散,遍及内典和外典。释家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羽翼和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释家文学研究的旨趣和思路,既要贴近特定的历史语境,更应立足于佛教制度和佛教精神去观照释子的生活史、心态史和精神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家文学 佛教文学 文献类型 文学史意义 研究旨趣
下载PDF
释家别集的编纂、刊刻与流播述论
2
作者 李舜臣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0-181,199,共13页
“别集”是按一定的体例将最能反映一个作者“辞章”“才情”而非“学问”“经术”的文献汇编在一起的书籍。从形态上看,释家别集与文人别集并无明显差别,同样是指汇编释子个人所撰且最能反映其辞章和才情的文献的书籍,集中体现了古代... “别集”是按一定的体例将最能反映一个作者“辞章”“才情”而非“学问”“经术”的文献汇编在一起的书籍。从形态上看,释家别集与文人别集并无明显差别,同样是指汇编释子个人所撰且最能反映其辞章和才情的文献的书籍,集中体现了古代释子能诗善文的传统。然而,由于佛门每薄诗文为“小道”“外学”,“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宗旨犹如“紧箍咒”紧缚于释子头上,因此,诗文僧对待己作普遍持轻慢态度,常随得随弃,甚至主动焚毁。他们的诗文集多由门徒、法友、信众编纂而成,“编”“校”“改”“删”的现象颇为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创作和编纂的分离。释家别集主要由经坊、书肆刊刻,流传于丛林和文人圈,影响有限。不过,随着佛教广泛弘传,很多释家别集流播到边陲和异域,不断被传钞、刊刻。研讨释家别集的编纂、刊刻和流播,可以引发很多有趣的论题,特别是考察它们由“稿本”到“定本”的过程,对我们重新评估释子的总体诗文创作或有相当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文集 释家别集 编纂 刊刻 流播
下载PDF
《四库全书总目》中的诗僧别集批评 被引量:5
3
作者 李舜臣 欧阳江琳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1-575,共5页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收录了37种诗僧别集和四部僧诗总集,并对这些诗僧的品性、创作得失作了扼要评价。这些批评虽存在若干偏颇,但基本上能做到持平公允,考辨精微,代表了古人对诗僧创作的总体认识和估价。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诗僧 僧诗
下载PDF
元代诗僧释英考论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舜臣 胡园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0-123,共4页
释英,字实存,号白云,钱塘人,俗姓厉。少喜为诗,历游闽海、江淮、燕汴间,一日登径山,闻钟声有所悟,遂去为浮屠。著有《白云集》。释英生平未见碑传。关于他的事迹,后世所知主要源自四库本《白云集》卷首所录牟蛾、赵孟颓、胡长... 释英,字实存,号白云,钱塘人,俗姓厉。少喜为诗,历游闽海、江淮、燕汴间,一日登径山,闻钟声有所悟,遂去为浮屠。著有《白云集》。释英生平未见碑传。关于他的事迹,后世所知主要源自四库本《白云集》卷首所录牟蛾、赵孟颓、胡长儒等人之序。但这些序大多语焉不详,其影像仍显模糊。杨镰、杨铸等先生曾对他的生平作了初步研讨,但我们觉得有些问题仍需仔细考究。此外,释英的大量诗作被窜人明初张羽的《静居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僧 考论 元代 《静居集》 四库本 生平 钟声 事迹
下载PDF
元代诗僧的地域分布、宗派构成及其对僧诗创作之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舜臣 欧阳江琳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4-581,共8页
依据《元诗选》等相关文献,对元代诗僧的占籍与宗派归属所作的数据分析表明:江苏、浙江两省是元代诗僧聚集的中心;而临济宗的祖先、松源、之善、居简四大世系,则是他们主要的宗派归属。此种地域分布的态势,使元诗僧的创作深受各时期流... 依据《元诗选》等相关文献,对元代诗僧的占籍与宗派归属所作的数据分析表明:江苏、浙江两省是元代诗僧聚集的中心;而临济宗的祖先、松源、之善、居简四大世系,则是他们主要的宗派归属。此种地域分布的态势,使元诗僧的创作深受各时期流衍于江浙诗坛的主流风尚的影响。同时,临济宗的宗风、旨趣亦广泛地渗透到他们创作当中;但由于所属世系的不同,元诗僧与统治者的关系亲疏不一,这使得他们的创作取向亦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诗僧 僧诗 地域分布 宗派构成 佛教
下载PDF
论江右文化对虞集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舜臣 何云丽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80-85,共6页
虞集的青年和晚年均在江西崇仁度过,其文学思想、学术主张乃至人格的锻炼,都深受江右文化的濡染。他接续了欧阳修、曾巩等人开创的散文传统,诗歌则主张"宗唐得古",不满江西末流崇怪尚奇的倾向,力倡平易雅正的诗文风气。虞集... 虞集的青年和晚年均在江西崇仁度过,其文学思想、学术主张乃至人格的锻炼,都深受江右文化的濡染。他接续了欧阳修、曾巩等人开创的散文传统,诗歌则主张"宗唐得古",不满江西末流崇怪尚奇的倾向,力倡平易雅正的诗文风气。虞集的学术思想主张"会和朱陆",融汇诸家学说,此亦深受元初江右理学特别是乃师吴澄的影响。此外,他还与江西籍的玄教中人交往甚密,对道教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培育了冲淡舂融的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虞集 江右文化 诗文风尚 理学 玄教
下载PDF
中国佛教文学:研究对象·内在理路·评价标准 被引量:6
7
作者 李舜臣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9-174,共6页
"佛教文学"是客观存在的,它与"山水文学"、"边塞文学"、"贬谪文学"一样,都是中国文学版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文学"是反映佛教实践活动和精神世界的文学创作。目前,很难为佛教... "佛教文学"是客观存在的,它与"山水文学"、"边塞文学"、"贬谪文学"一样,都是中国文学版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文学"是反映佛教实践活动和精神世界的文学创作。目前,很难为佛教文学作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义,也只能是一家之言。如何揭示佛教文学发展的内在理路,就当前研究状况,不妨从两方面进行尝试:尽量多设置一些专题,加强对作家教派的体认;树立比较明确的文学史观和评价标准,对于文学史质量的保障,是至关重要的。就当前的情况来看,遵循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依然是一种比较持平、稳妥的批评标准。也就是说,既能真实地反映佛教徒的宗教实践活动和精神世界,又具有较高艺术特色的作品,应是择取史料和评判的主要标准。中国佛教文学有其自身的特性。第一,应从中国文学史发展的角度,考量佛教文学的价值。第二,从文化交通史的角度,考量佛教徒文学创作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文学 《中国佛教文学史》 偈颂
下载PDF
明代佛教文学史研究刍议 被引量:3
8
作者 李舜臣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7-149,共3页
近五年来,武汉大学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新疆大学、西藏民族学院、内蒙古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福建师... 近五年来,武汉大学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新疆大学、西藏民族学院、内蒙古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一批中青年学者共同编撰12卷25册《中国宗教文学史》。这是国内第一部叙述中国佛教徒、道教徒、基督教徒、伊斯兰教徒创作的文学的通史性著作,也是国内第一部兼顾汉语、蒙语、藏语、维吾尔语、傣语等多个语种的大中华宗教文学通史性著作。课题组就《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达成了如下共识:宗教文学史就是宗教徒创作的文学的历史,就是宗教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文学的历史。《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在文学史观上倡导三种理念:一是提倡文笔并举,二是倡导信行兼顾,三是倡导辨体研究。《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应该包含四个观照维度:一是教派史的体认,一是创作史的梳理,一是精神史的把握,一是诗学史的建构。围绕着《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课题组先后发表了系列笔谈,就《中国宗教文学史》的总体构思和具体构想展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研究 明代文学 佛教文学 文学作品 佛教研究 僧侣 作家 崇祯
下载PDF
辽金元佛教文学史研究刍论 被引量:3
9
作者 李舜臣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7,共4页
百年中国宗教文学研究大致涵盖了宗教文学、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三大领域。其中,备受学者关注的是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而宗教文学尤其是宗教徒创作的文学反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严重影响了学界对中国宗教文... 百年中国宗教文学研究大致涵盖了宗教文学、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三大领域。其中,备受学者关注的是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而宗教文学尤其是宗教徒创作的文学反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严重影响了学界对中国宗教文学的体认。有鉴于此,武汉大学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在北方文艺出版社的支持下邀请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一批中青年学者撰写12卷24册本《中国宗教文学史》。这部《中国宗教文学史》是国内第一部全面清理包括道教徒、佛教徒、伊斯兰教徒、基督教徒在内的宗教徒的文学创作通史,也是国内第一部兼含汉语、藏语、维吾尔语、蒙古语、西南少数民族语种在内的大中华宗教文学通史。经过5年的酝酿,在清理文献的基础上,课题组就《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理念、主要内容、写作体例等展开了认真思考,现发表一组笔谈,恳请各位学界前辈、同道多提宝贵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文学 文学史研究 辽金元 文学作品 文人创作 山水文学 中国文学 边塞文学
下载PDF
明季清初滇南诗僧苍雪论略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舜臣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58-63,共6页
苍雪是明末清初著名诗僧 ,吴梅村、王士祯对他的诗作均有至评。本文在略述其生平的基础上 ,以期对其诗歌和在清初吴中诗坛的影响作一准确的评价。
关键词 苍雪 诗僧 禅境诗 兴亡诗 吴梅村
下载PDF
许■生平事迹考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舜臣 欧阳江琳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6-159,共4页
许■是宋代重要的诗论家,生于1089至1091年间,卒于1150年之后。其祖上三代多长于诗文,学有根底,尤倾向于元祜之学。宣和间任宣教郎一职,绍兴间又迁儒林郎永州军事判官。许■与佛教有着深厚的因缘,精通佛理,与慧洪等僧人交往尤切,但他并... 许■是宋代重要的诗论家,生于1089至1091年间,卒于1150年之后。其祖上三代多长于诗文,学有根底,尤倾向于元祜之学。宣和间任宣教郎一职,绍兴间又迁儒林郎永州军事判官。许■与佛教有着深厚的因缘,精通佛理,与慧洪等僧人交往尤切,但他并不曾剃度出家,仅为家居士而已。所著有《彦周诗话》一种,诗文则多散佚无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岂页] 生平 《彦周诗话》
下载PDF
元代诗僧天隐圆至考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舜臣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95-99,共5页
天隐圆至是元代著名的"诗禅三隐"之一,他不仅以遗民身份遁迹佛门,而且一生远权要,避名誉,以道味自尚,是"三隐"中最当得起"隐"之名者。圆至所著《牧潜集》,元明凡经三刻,是元代诗僧重要的别集。圆至虽不... 天隐圆至是元代著名的"诗禅三隐"之一,他不仅以遗民身份遁迹佛门,而且一生远权要,避名誉,以道味自尚,是"三隐"中最当得起"隐"之名者。圆至所著《牧潜集》,元明凡经三刻,是元代诗僧重要的别集。圆至虽不乏儒者忧生嗟世之想,但在禅心的作用下,却少了一般文士的哀戚、悲鸣。他的诗歌多写行旅胜迹、山川景物和酬答赠别,较少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婉可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诗僧 天隐圆至 《牧潜集》 “诗禅三隐”
下载PDF
王夫之与金堡澹归关系考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舜臣 欧阳江琳 《船山学刊》 2005年第1期32-36,共5页
船山与金堡皆为永历遗臣,关系甚密。本文对二人之交往进行详尽考述,指出船山之所以推重金堡,是服膺其胆识才气与人格节义,而非近世诸公以为的为明季门户习气使然。
关键词 王夫之 金堡 哲学思想 情感
下载PDF
石濂大汕和他的诗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舜臣 《中国韵文学刊》 2004年第3期62-66,共5页
石濂大汕是清初岭南佛门奇异、怪诞之僧,才情极富,禀质奇高,其诗题材丰富,诗思精妙, 风格变化多端,无美不备,在清初诗坛影响甚大,于古代僧诗中亦有一片自家田地。
关键词 石濂大汕 诗歌 清朝初年 文学评论 僧侣诗人
下载PDF
“纪念丹霞山别传寺开山34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舜臣 《五台山研究》 2002年第4期45-47,共3页
关键词 丹霞山 别传寺 学术研讨会 “海云诗派” 澹归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清初岭南诗僧群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舜臣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84-88,共5页
清初岭南诗僧群是特定时空背景下崛起的一个规模庞大、特色鲜明的诗人群体,但主要成员之诗文集在乾隆年间悉被四库馆禁毁,致使他们的文学成就及人格风范长期湮没无闻。20世纪以来,学界初步展开了对此诗群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 清初岭南诗僧群是特定时空背景下崛起的一个规模庞大、特色鲜明的诗人群体,但主要成员之诗文集在乾隆年间悉被四库馆禁毁,致使他们的文学成就及人格风范长期湮没无闻。20世纪以来,学界初步展开了对此诗群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展望今后研究之方向,当融通文史哲、艺术、宗教等学科的方法进行综合系统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岭南 诗僧群 研究综述
下载PDF
苏轼的游寺诗及其禅悟的进阶——兼论北宋文人游寺诗创作的三种类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舜臣 高畅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4-164,共11页
苏轼平生行迹,几半天下,所至之处,尤喜游寺。所作游寺诗,集中在他外任或贬谪之时,即凤翔、杭州、黄州、岭南四个时期。苏轼这四个时期的游寺诗的书写旨趣、格调均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颇为鲜明地反映了他禅悟的进阶,亦典型地体现出北宋文... 苏轼平生行迹,几半天下,所至之处,尤喜游寺。所作游寺诗,集中在他外任或贬谪之时,即凤翔、杭州、黄州、岭南四个时期。苏轼这四个时期的游寺诗的书写旨趣、格调均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颇为鲜明地反映了他禅悟的进阶,亦典型地体现出北宋文人游寺诗创作的三种类型,即纪实绘景型、阐理写心型、明心见性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游寺诗 禅悟 进阶 北宋
下载PDF
何谓诗人:中国古代“诗人”观念的演变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舜臣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7-176,共10页
中国古代早期诗歌多属集体创编,抒写的主要是集体情志而非个人之志,诗之作者无署名诉求,所谓“三代无诗人”之说,正是此义。“诗人”一词,最早见于宋玉《九辩》,此后“诗人”的指向和含义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战国末期至六朝,主要指《诗... 中国古代早期诗歌多属集体创编,抒写的主要是集体情志而非个人之志,诗之作者无署名诉求,所谓“三代无诗人”之说,正是此义。“诗人”一词,最早见于宋玉《九辩》,此后“诗人”的指向和含义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战国末期至六朝,主要指《诗经》的作者;中唐之后,则普遍用指一切写诗之人,“诗人”作为一种身份类型得以确立;宋代之后,“诗人”除具泛称之义,在身份批评的语境中,还有别于“文人”“才人”的特定身份内涵,即“真诗人”的观念。中国古代“诗人”观念的演变,潜含着一条从群体到个体、从“圣门”到“诗家”的内在发展理路,实质是中国诗学对儒家诗教的不断消解,不断迹近“诗人”本质的逻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 “真诗人” 身份类型 身份批评
下载PDF
释澹归与《遍行堂》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舜臣 《中国韵文学刊》 2002年第2期95-101,共7页
《遍行堂》词为清初著名遗民僧澹归之词。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出家后的澹归,内心实受到两种精神力量的主导,一种力量就是亡国和个人所历之屈辱、激愤,另一种力量就是来自佛教安顿身心的“精神良方”,而且他填词能博采众长,... 《遍行堂》词为清初著名遗民僧澹归之词。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出家后的澹归,内心实受到两种精神力量的主导,一种力量就是亡国和个人所历之屈辱、激愤,另一种力量就是来自佛教安顿身心的“精神良方”,而且他填词能博采众长,转益多师,因而其词在内容和风格上显示出不同层次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澹归 《遍行堂》词 清初 辛弃疾
下载PDF
明代释家别集考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舜臣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9-174,共6页
有明一代,刻书业极盛,释家别集的存留状况较前代有所改善。据《千顷堂书目》《明别集版本志》等书志著录,并参稽其他文献估算,行世的明代释家别集应有220种以上,而现存的明释家别集约有63种。明释家别集绝大多数仍尘封于各大图书馆,其... 有明一代,刻书业极盛,释家别集的存留状况较前代有所改善。据《千顷堂书目》《明别集版本志》等书志著录,并参稽其他文献估算,行世的明代释家别集应有220种以上,而现存的明释家别集约有63种。明释家别集绝大多数仍尘封于各大图书馆,其价值尚待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释家别集 《千顷堂书目》 《明别集版本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