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型教育视角下高等教育的经济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综述
1
作者 王斯克 李良立 《教育进展》 2024年第2期1569-1575,共7页
本文通过对高等教育经济作用的文献梳理发现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总结了我国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三条主要路径。值得关注的是,在教育类型化发展的今天,由职业高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构成的高等教育结构与经济增长... 本文通过对高等教育经济作用的文献梳理发现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总结了我国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三条主要路径。值得关注的是,在教育类型化发展的今天,由职业高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构成的高等教育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影响,而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从类型视角对高等教育结构的经济作用进行研究的可能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教育 高等教育 经济发展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经济学再思考
2
作者 王斯克 李良立 《区域治理》 2024年第4期211-215,共5页
本文从社会生产、产业发展、人力资本等经济学视角出发,分析了职业教育的演化过程,揭示了我国进入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困难。本文研究发现,职业教育通过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人力资本积累,在促进生产提质增效、扩大... 本文从社会生产、产业发展、人力资本等经济学视角出发,分析了职业教育的演化过程,揭示了我国进入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困难。本文研究发现,职业教育通过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人力资本积累,在促进生产提质增效、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壮大新型消费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后,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优化提出了可行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职业教育 经济学
下载PDF
民国时期北京大学院系设置调整及其治理变革--兼论蔡元培与蒋梦麟院系治理思想的异同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良立 陈廷柱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0-118,共9页
民国时期北京大学院系设置经历了“科-门”“组-系”“院-系”三个阶段,其治理模式经历了从“学长制”到以学系为基础的“教授共治”,再到以效能为导向的“院长制”的转变过程。这两次转变分别在蔡元培和蒋梦麟时期完成。蔡元培从“学... 民国时期北京大学院系设置经历了“科-门”“组-系”“院-系”三个阶段,其治理模式经历了从“学长制”到以学系为基础的“教授共治”,再到以效能为导向的“院长制”的转变过程。这两次转变分别在蔡元培和蒋梦麟时期完成。蔡元培从“学术自治”的理念出发,实行“教授共治”,旨在强调教授团体的主导地位和学系自主运作。蒋梦麟实行“院长制”治理模式,遵循“效能导向”原则,通过院长职位与学系教授的共同治理,平衡大学决策的集中性与院系的自主性。比较来看,蔡元培与蒋梦麟都将保障学术自治、维护教授专业权力作为治理变革的价值诉求,只是蔡元培更强调学术共同体的集体作用,蒋梦麟倾向于强化管理效能,突出院长个人领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系治理 “教授共治” “院长制” 学术自治 效能导向
下载PDF
民国时期大学院系治理的典型模式及其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良立 陈廷柱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2-109,共8页
优良的院系治理体系奠定了民国时期大学卓越发展的制度基础。基于民主合议的“教授共治”、基于学科本位的“权威控制”和基于集权原则的“科层介入”,是民国时期大学院系治理的三种典型模式。三种类型的院系治理在组织架构、治理形式... 优良的院系治理体系奠定了民国时期大学卓越发展的制度基础。基于民主合议的“教授共治”、基于学科本位的“权威控制”和基于集权原则的“科层介入”,是民国时期大学院系治理的三种典型模式。三种类型的院系治理在组织架构、治理形式以及权力配置等治理要素方面具有迥异的特征和逻辑。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组织结构与权力关系、行政领导与学者团体的张力形塑着院系治理的结构和过程。借鉴民国大学的经验,中国大学院系治理变革应该构建“底部沉重”“学者治学”的治理结构,建立服务学术、协调学系的中间组织,重视院长、系主任的治理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大学 院系治理 典型模式
下载PDF
职业教育如何支持技能型社会建设——基于技能培养视角的全国抽样调查
5
作者 许建领 王星 +2 位作者 李良立 卿中全 卞飞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3,共7页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技能型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本研究对全国东中西部14个省市15所职业院校,以及校企合作企业、当地人力资源和教育主管部门进行了实证调研,从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两个角度考察...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技能型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本研究对全国东中西部14个省市15所职业院校,以及校企合作企业、当地人力资源和教育主管部门进行了实证调研,从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两个角度考察职业院校学生的技能培养情况。调研表明,学生学习任务参与度较高,课程外活动参与度较低;学生对技能学习的认可度较高,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较低,对未来职业的信心和认知亦不足;学校技能培养存在线性窘境,工学结合的深度不够;“双师型”教师比例在不同类型院校之间存在失衡现象,教师科研能力总体偏低;师生互动的有效性不高。研究建议,从技能培养视角出发,职业教育要有效支持技能型社会建设,应树立大职业教育观,从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开展职业院校办学核心要素改革,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等方面着力,从而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赋能,打造支持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技能型社会 技能培养 实证调研
原文传递
重点大学建设70年: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廷柱 李良立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3-40,共8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启动并实施了多轮重点大学建设,几乎未有中断,形成了初具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路径。回顾70年来我国重点大学建设的历程,在历史传承方面,重点大学建设始终传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点带面”的理想追...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启动并实施了多轮重点大学建设,几乎未有中断,形成了初具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路径。回顾70年来我国重点大学建设的历程,在历史传承方面,重点大学建设始终传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点带面”的理想追求和“择优支持”的原则立场;在创新发展方面,重点大学建设承担的使命不断拓展和攀升、力推的事项逐步前移和深化、遴选的方式日臻健全和完善。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我国重点大学的建设仍需在完善重点大学建设体系、防控建设项目固化与异化风险、强化重点大学建设示范引领责任三个方面有所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大学建设 历史传承 创新发展 教育政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