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蒙药苏格木勒-4对失眠大鼠的改善作用机制
1
作者 李艳佳 杨蕊 +3 位作者 王昇 孙利东 白东浩 靳尚武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研究蒙药苏格木勒-4对失眠大鼠的代谢影响,初步探讨其改善失眠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夹尾刺激和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溶液复合造模法建立慢性应激失眠大鼠模型。将24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西泮组(阳性对照,0.92 mg/kg... 目的研究蒙药苏格木勒-4对失眠大鼠的代谢影响,初步探讨其改善失眠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夹尾刺激和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溶液复合造模法建立慢性应激失眠大鼠模型。将24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西泮组(阳性对照,0.92 mg/kg)和苏格木勒-4组(5.2 g/kg),每组6只。从夹尾刺激第7天开始,苏格木勒-4组、地西泮组大鼠开始灌胃给药,正常组、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蒸馏水,每天灌胃1次,连续14 d。利用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利用无创睡眠活动监测系统对大鼠24 h睡眠时间进行监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大鼠血清和海马组织进行代谢组学研究。使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各组大鼠血清和海马组织中差异代谢物进行分析,筛选各组间的差异代谢物以及代谢通路。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平均24 h睡眠时间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地西泮组和苏格木勒-4组大鼠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代谢组学研究发现,大鼠血清和海马组织中共鉴定出5-羟基吲哚乙酸、犬尿氨酸、犬尿喹啉酸、5-羟色胺、硫酸苯酚、1-羧基乙基酪氨酸、3-(4-羟基苯基)乳酸、N-乙酰基酪氨酸、酪氨酸共9个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色氨酸和酪氨酸2条代谢通路。结论苏格木勒-4可以改善失眠大鼠睡眠时间和行为学表现,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色氨酸、酪氨酸等氨基酸代谢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药 苏格木勒-4 失眠 代谢组学 氨基酸代谢
下载PDF
以肿胀性红斑伴疼痛为首发表现的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 被引量:1
2
作者 裴丹宁 张燕 +2 位作者 王文氢 李艳佳 张国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8-220,共3页
患者男,35岁。面部肿胀性红斑伴疼痛1个月,丘疹及结节半个月。皮肤科检查:额部、面颊、眶周及口周光滑质软的红褐色丘疹及结节对称分布,面部肿胀尤以眼周明显。皮肤镜检查:皮损中央可见数个靶样毛囊角栓。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萎缩,真... 患者男,35岁。面部肿胀性红斑伴疼痛1个月,丘疹及结节半个月。皮肤科检查:额部、面颊、眶周及口周光滑质软的红褐色丘疹及结节对称分布,面部肿胀尤以眼周明显。皮肤镜检查:皮损中央可见数个靶样毛囊角栓。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萎缩,真皮浅层可见干酪样坏死灶,周围大量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包绕,真皮深层多发结节状肉芽组织。诊断: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治疗:口服甲泼尼龙等治疗后,皮损明显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 肿胀性红斑 靶样毛囊角栓 干酪样坏死
下载PDF
银屑病51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李艳佳 高顺强 +3 位作者 林元珠 徐素芹 宣晓梅 齐凤英 《河北医药》 CAS 2005年第9期656-657,共2页
目的分析银屑病的发病特点,探讨银屑病的临床缓解期和诱因。方法对近年来随访的511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对2例银屑病患者的活检组织和2例皮损鳞屑进行电镜观察。结果病程在1年以上的银屑病患者360例,其中半年以上的缓... 目的分析银屑病的发病特点,探讨银屑病的临床缓解期和诱因。方法对近年来随访的511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对2例银屑病患者的活检组织和2例皮损鳞屑进行电镜观察。结果病程在1年以上的银屑病患者360例,其中半年以上的缓解期患者169例占47%。有明显诱因患者117例,其中感冒或上感后发病者65例占38%。2例活检标本的电镜观察见到空泡化细胞及胞浆内电子密度增高的颗粒。结论(1)银屑病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缓解期(临床痊愈);(2)病毒感染及个体免疫状况与银屑病的发病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临床分析 诱因 缓解期 病毒感染 银屑病患者 临床分析 临床缓解期 发病特点 电镜观察 统计分析 临床资料 活检组织 密度增高
下载PDF
重组质粒pcDNA3.1-IL-15转染对小鼠骨髓DC上表面分子的表达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艳佳 齐凤英 +1 位作者 左连富 张建慧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2-225,共4页
 目的: 探讨重组质粒pcDNA3. 1 IL- 15对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C)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1 IL- 15, 以其转染小鼠骨髓D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的DC表面CD40、CD80及CD86的表达, 并分析...  目的: 探讨重组质粒pcDNA3. 1 IL- 15对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C)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1 IL- 15, 以其转染小鼠骨髓D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的DC表面CD40、CD80及CD86的表达, 并分析转染的DC刺激脾淋巴细胞中CD4+、CD8+ T细胞亚群的变化。用MTT比色法检测转染的DC刺激T细胞增殖的作用。用ELISA法检测T细胞产生IFN- γ的水平。结果: pcDNA3. 1- IL- 15转染的DC表面CD40、CD80及CD86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重组质粒转染的DC可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中CD4+、CD8+ T细胞增殖, 但CD4+ /CD8+ T细胞的比值降低。结论: 重组质粒pcDNA3. 1 -IL- 15转染可提高DC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并增强其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5 树突状细胞 疫苗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在铺有鼠尾胶原的TransWell培养板套皿气-液交界面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形成皮肤样器官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艳佳 焦建丽 +3 位作者 张佃财 宣晓梅 王宝山 修贺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2期8211-8215,共5页
背景:浸没式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的技术已得较普遍的应用,但角质形成细胞的体外器官样培养技术尚存在不足。目的:以铺有鼠尾胶原的TransWell培养板套皿,提供的气-液交界面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以改进角质形成细胞的体外器官样培养技... 背景:浸没式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的技术已得较普遍的应用,但角质形成细胞的体外器官样培养技术尚存在不足。目的:以铺有鼠尾胶原的TransWell培养板套皿,提供的气-液交界面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以改进角质形成细胞的体外器官样培养技术。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人工皮肤器官实验,于2008-07/2009-02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实验室完成。材料:角质形成细胞由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王教授馈赠。方法:将浸没式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接种到铺有鼠尾胶原的Transwell培养板套皿当中,Transwell培养板套皿每板有6个孔,每孔当中有一插件,插件悬挂于孔的边缘上,插件底面为一孔径为0.4μm的高分子膜,距离培养板孔的底面有1.5mm的高度,使细胞处于气-液交界面上并培养4周,然后将不同培养时段的培养物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仪检测,进而观察细胞分层和分化的状况。主要观察指标: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及分层和分化状态。结果:培养2周的角质形成细胞大部分为单层结构,细胞彼此衔接成铺路石状结构,多数细胞为三角形或多角形结构,细胞核清晰可见,细胞比较饱满。部分区域细胞出现双层结构,表现为单层的角质形成细胞上面铺有连接成条索状的细胞。3周的角质形成细胞大部分为双层结构,异层及同层细胞之间彼此衔接,呈索形结构,细胞核仍然清晰可见,细胞不如2周时饱满。4周的角质形成细胞部分区域为三层结构,且细胞较前变得萎缩,表现为细胞浆减少,细胞核变小。角质形成细胞进行气-液交界面培养至4周,细胞会分为3层,表层的细胞会表达终末分化的标志物角蛋白10。结论:在Transwell培养板套皿膜上,角质形成细胞会出现分层和分化,形成体外的皮肤样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形成细胞 器官样培养 气-液交界面培养 筏式培养 皮肤器官
下载PDF
HPV16E7基因疫苗诱导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艳佳 齐凤英 +3 位作者 左连富 孙欣 郭建文 高顺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40-342,344,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HPV16E7质粒免疫小鼠后诱导的细胞免疫反应。方法:将BALB/c实验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实验组小鼠免疫pcDNA3 1 HPV16E7,对照组Ⅰ小鼠免疫pcDNA3 1,对照组Ⅱ小鼠注射生理盐水。每周免疫一次,共免疫三次。末次免疫后一周,眼眶取... 目的:探讨重组HPV16E7质粒免疫小鼠后诱导的细胞免疫反应。方法:将BALB/c实验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实验组小鼠免疫pcDNA3 1 HPV16E7,对照组Ⅰ小鼠免疫pcDNA3 1,对照组Ⅱ小鼠注射生理盐水。每周免疫一次,共免疫三次。末次免疫后一周,眼眶取血后处死小鼠。体外进行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亚群比率和外周血CD4 +、CD8+淋巴细胞亚群数量;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和血清中IFN γ的含量。结果:pcDNA3 1 HPV16E7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增殖反应明显高于对照组。CD4 +细胞数、CD4 +/CD8+比值及脾细胞培养上清和血清中的IFN γ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结论:pcDNA3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DNA疫苗 细胞免疫
下载PDF
霉克霜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艳佳 梁云川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88-289,共2页
霉克霜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李艳佳①梁云川①我们自1995年6月~12月采用德国拜耳药厂生产的霉克霜剂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共50例,获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5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男33例,... 霉克霜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李艳佳①梁云川①我们自1995年6月~12月采用德国拜耳药厂生产的霉克霜剂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共50例,获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5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男33例,女17例,年龄13~66岁,平均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真菌病 浅部真菌病 药物疗法 霉克霜
下载PDF
体外皮肤器官模型的培养及在皮肤移植等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艳佳 焦建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19-923,共5页
皮肤器官模型有皮肤器官培养和角质形成细胞器官样培养两种方式,体外皮肤器官模型可用于皮肤移植,皮肤病发病机制,药学等方面。目前皮肤器官模型培养的方法很多,但如何进一步改进条件,培养出更加类似于人的皮肤器官,更有效的应用于皮肤... 皮肤器官模型有皮肤器官培养和角质形成细胞器官样培养两种方式,体外皮肤器官模型可用于皮肤移植,皮肤病发病机制,药学等方面。目前皮肤器官模型培养的方法很多,但如何进一步改进条件,培养出更加类似于人的皮肤器官,更有效的应用于皮肤病研究当中,将有待于进一步的努力。体外重建皮肤模型为皮肤病新药研究当中的药物筛选,毒理学实验及生理功能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部分组织工程皮肤产品已取得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的许可而应用于临床。相信随着组织工程学和相关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体外皮肤器官模型应用于皮肤病的研究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建表皮 器官样培养 人工真皮 角质形成细胞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在防治HPV感染中树突状细胞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艳佳 齐凤英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4年第3期197-199,共3页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作为一种肿瘤相关病毒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机体的免疫状况与其有相当大的关系。树突状细胞在机体免疫反应中的地位已得到确定。近几年应用树突状细胞防治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研究不断增多 ,树突状细胞的参与有可能为人...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作为一种肿瘤相关病毒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机体的免疫状况与其有相当大的关系。树突状细胞在机体免疫反应中的地位已得到确定。近几年应用树突状细胞防治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研究不断增多 ,树突状细胞的参与有可能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防治提供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治 HPV感染 树突状细胞 乳头状瘤病毒
下载PDF
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E7基因的DNA改组
10
作者 李艳佳 张佃财 焦建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0-422,共3页
目的利用DNA改组技术进化人乳头瘤病毒16型E7(HPV16E7)基因,建立HPV16E7基因突变体库。方法从宫颈癌标本中扩增出HPV16E7基因,用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Ⅰ)碎片化该基因,切割成50 bp左右的小片段。这些小片段在不外加引物的条件下,利用PC... 目的利用DNA改组技术进化人乳头瘤病毒16型E7(HPV16E7)基因,建立HPV16E7基因突变体库。方法从宫颈癌标本中扩增出HPV16E7基因,用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Ⅰ)碎片化该基因,切割成50 bp左右的小片段。这些小片段在不外加引物的条件下,利用PCR反应进行重聚,再将重聚物经过一轮普通PCR扩增。结果电泳切胶回收获得与原片段大小相当的基因片段,改组结果较为成功。结论DNA改组在HPV16E7改组中的应用并成功,有利于从HPV16E7基因突变题库中筛选出高免疫原性的基因型别,并为进一步构建HPV治疗性疫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7基因 DNA改组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下载PDF
银屑病与真菌感染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艳佳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1998年第4期203-205,共3页
银屑病与真菌感染的关系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争议。综合近10余年来的文献,从临床和实验室研究等几方面总结了银屑病与真菌感染的关系,认为真菌感染,特别是糠秕孢子菌可以引起易感人群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诱发或加重银屑病。
关键词 银屑病 糖秕孢子菌 真菌感染
下载PDF
160例性传播疾病临床分析
12
作者 李艳佳 《医学理论与实践》 1991年第4期29-30,共2页
我科自1988年8月至1990年8月两年间共诊治性传播疾病(STD)患者160例,现将情况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我科两年共诊治STD患者160例。其中1988年8~12月12例;1989年1~6月24例;1989年7~12月32例;1990年1~6月65例;1990年7~8月27例;呈逐... 我科自1988年8月至1990年8月两年间共诊治性传播疾病(STD)患者160例,现将情况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我科两年共诊治STD患者160例。其中1988年8~12月12例;1989年1~6月24例;1989年7~12月32例;1990年1~6月65例;1990年7~8月27例;呈逐渐增多趋势。 2.性别:男110例,女50例,男女之比为2.2∶1。 3.年龄分布:最小4岁,最大59岁; 10岁以下儿童4例(2.6%);11~20岁6例(3.8%);21~30岁95例(59%);31~40岁39例(24%);41~50岁11例(6.8%);50岁以上5例(4.1%)。 4.婚姻状况:已婚124例(77.5%);未婚36例(2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 临床分析 性病
下载PDF
“供给侧改革”解读及其政策影响下的企业实践 被引量:43
13
作者 王元地 杨雪 +1 位作者 胡园园 李艳佳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48-59,共12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进程进入关键阶段,基于"需求侧"视角的需求管理已无法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供给侧改革是我国当前形势下寻求经济新增长的必然选择,是引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供给侧改革关键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进程进入关键阶段,基于"需求侧"视角的需求管理已无法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供给侧改革是我国当前形势下寻求经济新增长的必然选择,是引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供给侧改革关键是放松政府管制,释放市场活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投资有效性,确保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推进供给侧改革,不仅影响着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更是影响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而企业作为供给侧改革的主角,其转型升级是否成功,能否提高生产和供给端的质量和效益,直接影响到此次改革的成效。因而,对于企业而言,面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相关政策,既是新的挑战又是新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结构性 需求 企业
下载PDF
复方中药对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莉 李艳佳 +3 位作者 刘京生 宣晓梅 刘丽娟 赵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06-608,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在体外对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细胞的方法培养DC,经复方中药作用后,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的变化,MTT法观察细胞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及ELISA法观察分泌IL-12的影响。结果:复方中药...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在体外对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细胞的方法培养DC,经复方中药作用后,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的变化,MTT法观察细胞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及ELISA法观察分泌IL-12的影响。结果:复方中药可明显使DC的CD83和CD86表达增高,使对混合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增强,但是对IL-12的分泌起抑制作用。结论:复方中药可增强DC的抗原提呈能力,抑制细胞因子IL-12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流式细胞术 复方中药 白细胞介素12
下载PDF
凉血活血汤调节寻常型银屑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相关免疫功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京生 杨莉 +2 位作者 李艳佳 杨继章 苗智慧 《疑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2期721-723,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凉血活血汤在体外对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患者DC,经复方中药作用后,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细胞表型的变化,MTT法观察DC诱导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ELISA法观察DC分泌细胞因子的改... 目的探讨凉血活血汤在体外对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患者DC,经复方中药作用后,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细胞表型的变化,MTT法观察DC诱导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ELISA法观察DC分泌细胞因子的改变。结果患者的DC经凉血活血汤作用后,CD83的表达均明显上调,CD86的表达及刺激混合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均有一定的抑制;使Th1型细胞因子产生显著性降低,而Th2型细胞因子产生增加。结论凉血活血汤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DC的抗原递呈能力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对Th1型细胞因子的分泌起强烈抑制作用,对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导常型 树突状细胞 凉血活血汤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尖锐湿疣患者心理状况调查与心理干预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瑞君 李艳佳 刘丽娟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期109-111,共3页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心理状况 心理疗法 干预性研究
下载PDF
白念珠菌对正常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宣晓梅 张瑞君 +3 位作者 李艳佳 赵燕 王莉 刘瑞琴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24-327,共4页
目的研究白念珠菌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形态及表面分子的影响。方法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及芽管试验分离、鉴定白念珠菌;体外培养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DCs,经不同剂量的白念珠菌、无菌生理盐水作... 目的研究白念珠菌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形态及表面分子的影响。方法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及芽管试验分离、鉴定白念珠菌;体外培养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DCs,经不同剂量的白念珠菌、无菌生理盐水作用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分子的表达。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DCs细胞形态无差异;实验组DCs表面分子CD80、CD86表达明显高于同等剂量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表达量与白念珠菌剂量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白念珠菌可促进DCs表面分子CD80和CD86表达,DCs进一步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树突状细胞 表面分子
下载PDF
中药组方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干预作用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莉 李艳佳 +1 位作者 刘京生 杨继章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17-720,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组方在体外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细胞的方法培养患者DC,经中药组方作用后,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的变化,MTT法观察DC诱导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及ELISA法观察分泌IL-12的影响。结果... 目的探讨中药组方在体外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细胞的方法培养患者DC,经中药组方作用后,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的变化,MTT法观察DC诱导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及ELISA法观察分泌IL-12的影响。结果患者的DC经中药组方作用后,CD83的表达均明显上调,CD86的表达及刺激混合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均有一定的抑制;对IL-12的产生均显著性下降。结论复方中药对患者的DC的抗原递呈能力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对IL-12的分泌起强烈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中药组方 白细胞介素12
下载PDF
抗生素的降阶梯治疗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继章 李艳佳 杨树民 《上海医药》 CAS 2005年第2期65-67,共3页
目的:介绍降阶梯疗法,促进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参考国内外的有关文献,结合临床对危重感染病人的治疗经验,阐述降阶梯疗法的概念、抗生素应用的指导原则及临床意义。结果:危重感染病人采用降阶梯疗法比常规疗法治疗效果好。结论:降... 目的:介绍降阶梯疗法,促进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参考国内外的有关文献,结合临床对危重感染病人的治疗经验,阐述降阶梯疗法的概念、抗生素应用的指导原则及临床意义。结果:危重感染病人采用降阶梯疗法比常规疗法治疗效果好。结论:降阶梯疗法是抗生素在治疗危重感染中的合理应用,此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降阶梯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外周血树突细胞功能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丽娟 宋适恒 +2 位作者 李鑫 蔡丽 李艳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4411-4412,共2页
目的检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树突细胞(DCs)功能,探讨外周血DCs功能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抽取银屑病患者及正常健康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DCs。流式细胞术(FCM)方法检测DCs上CD80、CD83表达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目的检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树突细胞(DCs)功能,探讨外周血DCs功能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抽取银屑病患者及正常健康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DCs。流式细胞术(FCM)方法检测DCs上CD80、CD83表达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白介素(IL)-12表达水平。结果体外成功培养出DCs,FCM检测银屑病患者DCs上CD80、CD83表达率分别为(75.15±2.76)%、(72.43±1.94)%,显著高于正常健康人DCs上CD80、CD83表达率(57.88±3.21)%、(41.86±2.54)%(P<0.01)。银屑病患者DCs分泌到细胞培养液中的IL-12表达水平(282.80±23.26)显著高于正常健康人组(191.64±15.55)(P<0.01)。结论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DCs上CD80、CD83表达率异常增高,DCs活化增强,且IL-12因子的分泌量增高,可能导致了银屑病的发病,调控DCs的功能将有助于银屑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流式细胞术 单个核细胞 树突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