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都平原核心区土壤砷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
作者 余雪莲 李启权 +3 位作者 彭月月 李萌 李艾雯 王昌全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05-1012,共8页
掌握土壤污染物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是开展土壤污染防治的前提.基于189个表层(0~20 cm)土壤样品,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成都平原核心区土壤中w(As)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了成土母质、水系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中w(... 掌握土壤污染物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是开展土壤污染防治的前提.基于189个表层(0~20 cm)土壤样品,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成都平原核心区土壤中w(As)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了成土母质、水系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中w(As)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壤中w(As)在3.74~35.32 mg kg之间,平均值为14.64 mg kg,其中超过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风险筛查值的采样点仅占总采样点的7.53%.②地累积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As处于无污染至轻度污染状态.③研究区土壤中w(As)总体呈西高东低的趋势,高值主要分布在都江堰市的南部、崇州市的东北部以及邛崃市与新津县接壤处.土壤As的块金系数为26.60%,属于中等程度变异,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的共同影响.④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强,成土母质对土壤中w(As)的影响已经不显著.距水系越近,土壤中w(As)越高.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中w(As)空间变异的影响程度最大,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中w(As)差异显著,表现为园林地>农林地>水稻-小麦轮作>水稻-油菜轮作>水稻-蔬菜轮作.研究显示,成都平原核心区土壤中w(As)总体偏低,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都江堰市的南部、崇州市的东北部和邛崃市与新津县接壤一带;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中As空间变异的影响超过水系和成土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As) 空间分布 成土母质 水系 土地利用方式 成都平原核心区
下载PDF
不同种植年限对稻-蒜轮作土壤团聚体水稳定性及其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苟宁倢 李冰 +5 位作者 王昌全 黄容 李启权 曹舒蕾 李艾雯 康博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8-189,共12页
研究稻-蒜轮作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养分变化对种植年限的响应特征,以期为长期稻-蒜轮作土壤的施肥措施及其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成都平原稻-蒜轮作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不同稻-蒜轮作种植年限(<10、15、>20年)对不同土... 研究稻-蒜轮作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养分变化对种植年限的响应特征,以期为长期稻-蒜轮作土壤的施肥措施及其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成都平原稻-蒜轮作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不同稻-蒜轮作种植年限(<10、15、>20年)对不同土层(0~20、20~40 cm)土壤机械组成、团聚体分级及其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稻-蒜轮作种植年限的增加使0~20 cm土层粘粒含量显著增加了28.27%,粉砂粒组分显著降低了7.89%;(2)稻-蒜轮作的土壤均以1~0.25 mm团聚体为优势粒径,与稻-蒜轮作种植年限<10年相比,种植>20年显著降低了土壤>1 mm团聚体含量,增加了<0.25 mm团聚体含量,同时,种植>20年的土壤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较其余种植年限分别显著降低了14.28%~26.83%和21.74%~37.93%;(3)稻-蒜种植>20年较<10年显著降低了不同土层土壤团聚体C/N和CEC、有机碳、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但显著增加了碱解氮含量;(4)不同种植年限稻-蒜轮作>1 mm团聚体含量与团聚体MWD、GMD、CEC值、C/N和有机碳、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正相关,<0.25 mm团聚体含量的增加与碱解氮显著正相关。综上,长期(>20年)稻-蒜轮作易破坏土壤大团聚体(>1 mm),形成小团聚体(<0.25 mm),降低土壤团聚体水稳定性,不利于团聚体对土壤养分的保存及稻田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蒜轮作 种植年限 团聚体 土壤养分
下载PDF
国有企业知识型女性职业锚类型与职业生涯成功关系研究
3
作者 李艾雯 《时代金融》 2012年第05Z期131-135,共5页
本研究在文献综述和知识型女性访谈和初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建立理论模型,编制调研问卷,选取云南、湖南两省的昆明、长沙等城市,对189名知识型职业女性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通过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知识型女性的调研样本中,国有企业的知... 本研究在文献综述和知识型女性访谈和初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建立理论模型,编制调研问卷,选取云南、湖南两省的昆明、长沙等城市,对189名知识型职业女性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通过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知识型女性的调研样本中,国有企业的知识型女性样本所占比重较大,构成一个良好的分析样本,国有企业具有其特点,同时,对总体知识型女性也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本文特将国有企业知识型女性作为分析对象,分析国有企业中知识型女性职业锚类型的分布特点以及不同职业锚类型与职业生涯成功各维度之间的关系,为国有企业中的知识型女性个人的职业生涯道路决策提供相关依据,以及国有企业对她们的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进而为知识型女性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型女性 国有企业 职业锚 职业生涯成功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四川盆地水稻土有机碳含量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艾雯 宋靓颖 +5 位作者 冉敏 李文丹 张元媛 李呈吉 史文娇 李启权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679-4688,共10页
气候变暖会提高土壤温度从而导致土壤碳释放,但也可以通过提高初级生产力增加土壤有机碳.农田土壤被认为具有巨大的固碳潜力,然而大区域尺度上气候变暖如何影响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尚缺少直接观测.水稻土是我国重要的耕作土壤之一,基于19... 气候变暖会提高土壤温度从而导致土壤碳释放,但也可以通过提高初级生产力增加土壤有机碳.农田土壤被认为具有巨大的固碳潜力,然而大区域尺度上气候变暖如何影响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尚缺少直接观测.水稻土是我国重要的耕作土壤之一,基于1980~1985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获得的2217个样点数据和2017~2019年2382个实地采样数据,分析了四川盆地水稻土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特征,并探究了水稻土有机碳含量变化与气温、降雨量、农田利用方式、施肥强度和粮食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近40年间四川盆地水稻土表层有机碳含量从13.33 g·kg^(-1)上升到15.96 g·kg^(-1),增长了2.63 g·kg^(-1),呈“碳汇”效应;不同地貌区和不同二级流域水稻土有机碳含量变化幅度不同.水稻土有机碳含量增加量与年均气温呈正相关关系,与年均降雨量呈负相关关系,与年均施肥量及其增长速率、年均粮食产量及增长率则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抛物线关系.不同农田利用方式下水稻土有机碳含量增加量与年均气温增长率关系不同,年均气温增长率的增加仅在水旱轮作下对有机碳增长具有显著影响.以上结果表明,四川盆地水稻土有机碳变化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但气候变暖是导致区域水稻土有机碳变化的重要因素,且其影响受农田利用方式决定的水分条件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SOC) 时空变化 水稻土 气候变化 四川盆地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艾雯 冉敏 +7 位作者 宋靓颖 薛晶玲 张元媛 李呈吉 邓茜 方红艳 代天飞 李启权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2-1112,共11页
掌握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是增加耕地土壤碳汇和提升耕地土壤质量的重要前提。基于2017~2019年实地采集的4 362个表层(0~20 cm)土壤样点,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四川盆地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运用相关分... 掌握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是增加耕地土壤碳汇和提升耕地土壤质量的重要前提。基于2017~2019年实地采集的4 362个表层(0~20 cm)土壤样点,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四川盆地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运用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了气候、地形、土壤类型、农地利用方式和氮肥施用强度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异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在1.58~42.40 g·kg^(-1)之间,均值为13.85 g·kg^(-1),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变异系数为45.82%,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变异性。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的最佳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块金效应为59.73%,变程为145 km,表明其空间分布由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决定且自相关范围较大。空间插值结果表明,四川盆地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总体呈中间低四周高的斑状分布格局。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类型是影响研究区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余依次为农地利用方式、气候和地形;各因素对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的独立解释能力分别为19.7%、14.0%、12.0%和9.2%。调控农地利用方式是实现该区域耕地土壤碳增汇的关键,但制定调控措施时也要充分考虑土壤类型、气候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耕地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四川盆地
原文传递
成都平原农地利用方式转变对不同母质土壤剖面磁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元媛 李呈吉 +7 位作者 方红艳 邓茜 李艾雯 曾杰熙 李一丁 吴德勇 王昌全 李启权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9-96,共8页
【目的】分析区域土壤磁化率变化特征有助于掌握土壤环境变化规律和土壤演化特点,为区域土壤资源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174个土壤剖面的675个采样数据,分析成都平原不同农地利用方式和母质条件下土壤剖面磁化率的差异,采用... 【目的】分析区域土壤磁化率变化特征有助于掌握土壤环境变化规律和土壤演化特点,为区域土壤资源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174个土壤剖面的675个采样数据,分析成都平原不同农地利用方式和母质条件下土壤剖面磁化率的差异,采用时空替代法探究农地利用方式转变对农田土壤剖面磁化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磁化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降低趋势;0~20 cm土层土壤磁化率(23.30×10^(−8)m^(3)kg^(−1))显著大于20~40 cm和40~60 cm土层(20.42×10^(−8)m^(3)kg^(−1)和19.36×10^(−8)m^(3)kg^(−1))。总体上,稻-蔬轮作地各土层土壤磁化率显著高于传统稻-麦/油轮作地和园林地,是后2种农地利用方式的1.57~2.15倍;园林地各土层土壤磁化率则与传统稻-麦/油轮作地相差不大。但稻-蔬轮作地和园林地土壤磁化率与传统稻-麦/油轮作地间的差异随着成土母质的变化而变化。Q3老冲积物和Q4灰棕冲积物发育的土壤上稻-蔬轮作地4个层次土壤磁化率均显著高于传统稻-麦/油轮作地(P<0.05),而Q4灰色冲积物发育的土壤上稻-蔬轮作地土壤磁化率仅在40~100 cm土层显著高于稻-麦/油轮作地(P<0.05)。园林地土壤剖面磁化率在Q3老冲积物发育的土壤上略高于传统稻-麦/油轮作地,在Q4灰色冲积物和Q4灰棕冲积物发育的土壤上则低于传统稻-麦/油轮作地;同时,在传统稻-麦/油轮作地上Q4灰色冲积物和Q4灰棕冲积物发育的土壤各土层磁化率均显著高于Q3老冲积物发育的土壤(P<0.05),但在园林地上3种母质发育的土壤各土层磁化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以上结果说明,农地利用方式转变对土壤磁化率的影响依赖于母质。传统稻-麦/油轮作地转变为稻-蔬轮作地和园林地改变了土壤剖面磁性特征;与传统稻-麦/油轮作相比,稻-蔬轮作显著增强了Q3老冲积物和Q4灰棕冲积物发育的土壤各土层的磁性,但只增加了Q4灰色冲积物发育土壤40~100 cm土层的磁性;园林地则明显降低了Q4灰色冲积物和Q4灰棕冲积物发育土壤剖面的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磁化率 农地利用转变 土壤剖面 成土母质 成都平原
原文传递
成都平原近40年来表层土壤全磷变化及其与农地利用方式转变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呈吉 张元媛 +7 位作者 方红艳 邓茜 冉敏 宋靓颖 李艾雯 张露心 王昌全 李启权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7-194,共8页
【目的】掌握农地土壤全磷含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合理制定田间磷肥管理措施和科学防控面源污染。【方法】基于1980s第二次土壤普查时获得的160个样点数据和2016~2017年采集分析获得的175个样点数据,采用一般统计和方差分析探... 【目的】掌握农地土壤全磷含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合理制定田间磷肥管理措施和科学防控面源污染。【方法】基于1980s第二次土壤普查时获得的160个样点数据和2016~2017年采集分析获得的175个样点数据,采用一般统计和方差分析探讨了近40年来成都平原农地表层(0~20 cm)土壤全磷(P)含量变化特征及其与农利用方式转变和母质类型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研究区农地表层土壤全磷含量从0.48 g kg^(−1)增加到0.95 g kg^(−1),增加了97.92%(P<0.01)。与1980s传统稻-麦/油轮作相比,2016~2017年稻-麦/油轮作、稻-蔬轮作和园林地土壤全磷含量分别增加了79.17%、150.00%和85.42%(P<0.01)。不同母质类型上,更新统老冲积物发育的土壤全磷含量增幅最高,为147.06%(P<0.01),其次分别是灰棕冲积物(115.56%,P<0.01)和灰色冲积物(81.82%,P<0.01)。与传统稻-麦/油轮作相比,稻-蔬轮作下更新统老冲积物发育的土壤全磷累积量增幅(132.35%,P<0.01)远高于灰棕冲积物(68.88%,P<0.01)和灰色冲积物(49.09%,P<0.01),而园林地只增加了更新统老冲积物发育土壤的全磷累积量增幅,降低了灰棕冲积物发育的土壤上全磷累积量增幅,对灰色冲积物发育的土壤则影响不大。【结论】这表明,农地利用方式转变改变了研究区表层土壤全磷累积特征,但农地利用方式转变对表层土壤全磷累积的影响依赖于成土母质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全磷 农地利用方式转变 母质类型 成都平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