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休哈特控制图的评估预警系统在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损伤中应用研究
1
作者 刘立天 张飞飞 +5 位作者 袁征 郑肖林 王冉 张磊 李英肖 吴晓娇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休哈特控制图的评估及预警系统预防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损伤(MDRPI)效果。方法:选取河北省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52例重症监护室的危重患者,根据评估MDRPI风险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6例。... 目的:探究基于休哈特控制图的评估及预警系统预防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损伤(MDRPI)效果。方法:选取河北省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52例重症监护室的危重患者,根据评估MDRPI风险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6例。对照组使用Braden评估量评估患者MDRPI风险,观察组采用基于休哈特控制图安全预警系统评估患者MDRPI风险程度,根据两组患者MDRPI风险等级采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MDRPI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安全质量和护理综合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头颈面部MDRPI不良事件发生率及MDRPI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02、5.758,P<0.05);重症监护室护士对观察组的护理安全质量与护理综合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54、7.172,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运用基于休哈特控制图的评估预警系统,能够有效减少MDRPI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护理安全质量与护理综合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哈特控制图 评估预警系统 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损伤(MDRPI)
下载PDF
碘克沙醇在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
作者 宋学莲 刘立天 +4 位作者 于航维 张飞飞 王帆 李英肖 党懿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讨碘克沙醇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80例,根据术中应用的造影剂种类分为实验组(碘克沙... 目的探讨碘克沙醇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80例,根据术中应用的造影剂种类分为实验组(碘克沙醇)和对照组(碘佛醇),每组各40例。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管影像质量、不良反应,记录术后48~72 h的血清肌酐(SC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术后30 d随访,记录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卒中、支架内血栓、心源性死亡及心肌梗死等事件的发生。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血管影像结果均清晰。两组间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前术后SCr、eGFR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照组术后SCr水平较术前增高[(91.52±33.83)μmol/L vs.(76.89±16.89)μmol/L,P<0.05],而实验组SCr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碘克沙醇在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对肾功能影响较小,更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碘克沙醇
下载PDF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的流程化护理干预在头面部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中的预防效果分析
3
作者 刘立天 郑肖林 +4 位作者 王冉 李英肖 李贤 范学武 张飞飞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4期164-169,共6页
目的:研究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的流程化护理干预在头面部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MDRPI)中的预防效果。方法:组建FMEA干预小组,查找头面部MDRPI预防失效模式原因,计算头面部MDRPI预防失效模式风险评分,分析头面部MDRPI预防失效模... 目的:研究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的流程化护理干预在头面部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MDRPI)中的预防效果。方法:组建FMEA干预小组,查找头面部MDRPI预防失效模式原因,计算头面部MDRPI预防失效模式风险评分,分析头面部MDRPI预防失效模式原因并进行护理干预措施改进。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并进行头面部MDRPI预防护理干预的96例患者,按照干预流程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头面部MDRPI预防护理流程干预,观察组采用FMEA的流程化护理干预,预防头面部MDRPI,比较两组的高危失效模式风险优先指数(RPN)得分、高危失效模式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的头面部MDRPI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高危失效模式的风险评估中缺乏重点、敷料使用不当、管路固定不当、医疗器械管理不当和皮肤清洁不当RPN得分分别为(80.45±24.15)分、(74.86±22.63)分、(68.15±21.88)分、(79.11±20.33)分和(65.54±21.44)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51、8.979、11.399、9.284、12.090,P<0.05);而风险评估中缺乏重点、敷料使用不当、管路固定不当、医疗器械管理不当和皮肤清洁不当的发生率分别为2.08%(1/48)、0、2.08%(1/48)、0和0,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909、6.400、6.008、7.551、6.400,P<0.05)。观察组患者的头面部MDRPI总发生率和MDRPI严重程度Ⅲ期发生率分别为8.33%(4/48)和2.08%(1/4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940、4.909,P<0.05)。结论:FMEA的流程化护理干预能有效识别头面部MDRPI风险,进而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头面部MDRPI的发生并降低其发生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 头面部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MDRPI) 预防 护理干预
下载PDF
血管内冲击波碎石术在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燕庆 白文楼 +7 位作者 苏晗琪 高鹏 段亚伟 刘立天 李英肖 党懿 齐晓勇 刘东霞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5期367-372,共6页
在冠状动脉疾病需接受介入治疗的病变中,中至重度的冠状动脉钙化占比较大,预示着手术成功率较低且手术不良事件增加,与非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相比,治疗效果欠佳。血管内冲击波碎石术是一种治疗严重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新技术,其基于球囊输... 在冠状动脉疾病需接受介入治疗的病变中,中至重度的冠状动脉钙化占比较大,预示着手术成功率较低且手术不良事件增加,与非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相比,治疗效果欠佳。血管内冲击波碎石术是一种治疗严重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新技术,其基于球囊输送系统中的冲击波,引起钙化斑块断裂或松解,从而利于支架扩张和管腔扩大。本文综述血管内冲击波碎石术作为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潜在治疗选择的可能性及安全性,并回顾评估血管内冲击波碎石术的主要临床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钙化 血管内冲击波碎石术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预防介入治疗后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的护理对策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英肖 汪晓宁 +2 位作者 郜利会 孙惠平 张素巧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45-146,共2页
关键词 介入治疗 血管迷走反射 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脉内支架术 冠心病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与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异质性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李英肖 宋学莲 +3 位作者 吕彩霞 谢悦陶 张飞飞 党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37-642,共6页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与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光学相干断层显像显示异质性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冠脉造影诊断支架内再狭窄且光学相干断层显像显示异质性内膜患者,依据介入术中接...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与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光学相干断层显像显示异质性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冠脉造影诊断支架内再狭窄且光学相干断层显像显示异质性内膜患者,依据介入术中接受的治疗分为DCB组(n=6)和DES组(n=12)。收集临床资料,记录随访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梗、支架内血栓、靶血管再次重建发生。结果DCB组与DES组临床基线资料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冠脉造影示靶血管、术前参考血管直径、病变长度、狭窄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DCB组残余狭窄百分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光学相干断层显像检查支架内面积、管腔面积、新生内膜面积、新生内膜负荷、脂质斑块及血栓比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S组术后管腔面积大于DCB组患者(P<0.05)。DCB组随访时间14(13,16.5)个月,DES组随访时间20(16,24)个月,随访期内两组均无MACE发生。结论DCB及DES可安全有效的用于治疗DES术后异质性再狭窄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再狭窄 异质性内膜 药物涂层球囊 药物洗脱支架 光学相干断层显像
下载PDF
预见性风险管理对手术室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情况的影响分析
7
作者 刘立天 郑肖林 +2 位作者 李玉 张磊 李英肖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9期1-4,共4页
探究预见性风险管理对手术室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手术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预见性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舒适度... 探究预见性风险管理对手术室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手术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预见性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舒适度评分、抑郁、焦虑、术后并发症。结果 在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护理后舒适度评分、术后负性情绪方面,研究组更优,P<0.05。结论 预见性风险管理能够降低手术患者的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高舒适度,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预见性风险管理 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
下载PDF
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和血清瘦素在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李英肖 党懿 +2 位作者 张飞飞 秦晨 齐晓勇 《疑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894-896,共3页
目的探讨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和血清瘦素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UA患者112例,其中合并代谢综合征组(观察组)患者59例和无代谢综合征组(对照组)患者53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 目的探讨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和血清瘦素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UA患者112例,其中合并代谢综合征组(观察组)患者59例和无代谢综合征组(对照组)患者53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8^+、CD_4^+/CD_8^+)及NK细胞的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瘦素(LEP)水平。比较2组患者的主要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和病死率,分析代谢综合征对UA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CD_3^+、CD_4^+、CD_8^+及NK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CD_4^+/CD_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LE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再发心绞痛比例高于对照组(33.9%vs.17.0%,P<0.05),心源性病死率亦高于对照组(27.1%vs.11.3%,P<0.05)。结论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免疫调节功能受损较重,血清瘦素水平较高,这可能是导致心绞痛发作频率和心源性病死率升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心绞痛 不稳定型 T淋巴细胞亚群 瘦素 病死率
下载PDF
手术室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及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
9
作者 刘立天 张飞飞 +2 位作者 董珍珠 郑肖林 李英肖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9期69-72,共4页
探究手术室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及管理体系的构建。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42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预防与管理体系,对比护理效果。结... 探究手术室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及管理体系的构建。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42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预防与管理体系,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护理后认知水平、术后1h、术后3h舒适度、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防与管理体系能够降低手术室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高患者认知水平与舒适度,得到患者满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 预防与管理体系
下载PDF
同期心脏起搏器更换术后囊袋感染三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英肖 党懿 +1 位作者 宋学莲 齐晓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4期381-382,共2页
自1958年第一台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以来,起搏器制造技术和工艺快速发展,功能日趋完善,在挽救患者的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和其他治疗一样,也会带来我们并不期望的并发症,其中起搏器感染是较为严重的并发... 自1958年第一台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以来,起搏器制造技术和工艺快速发展,功能日趋完善,在挽救患者的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和其他治疗一样,也会带来我们并不期望的并发症,其中起搏器感染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2015年10月我中心一次性收治3例起搏器更换术后囊袋感染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患者均好转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囊袋感染
下载PDF
个性化护理指导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心理和围术期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英肖 孙惠萍 +2 位作者 郜利会 汪晓宁 刘玉茹 《临床护理杂志》 2002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 探讨术前指导和个性化心理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紧张、焦虑心理及介入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12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的随机分组,60例病人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和术前护理指导;60人术前常规准备做为对照组... 目的 探讨术前指导和个性化心理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紧张、焦虑心理及介入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12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的随机分组,60例病人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和术前护理指导;60人术前常规准备做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病人的焦虑状态计分、术中相关并发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介入治疗病人进行术前指导和个性化心理护理,可缓解病人的紧张、恐惧情绪,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护理 心理护理
下载PDF
SBAR标准化交接表在PCI术后患者交接班中的运用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英肖 刘立天 +4 位作者 武振朝 任凯歌 李青青 于金鑫 王克勤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2期118-118,共1页
目的研究SBAR标准化交接表对PCI手术患者术后交接班工作的改善效果。方法实验组利用SBAR标准化交接表开展交接班工作,对比组传统交接班工作。结果实验组交接班问题发生率3.61%,对比组交接班问题发生率12.04%,两组感知压力水平评分、自... 目的研究SBAR标准化交接表对PCI手术患者术后交接班工作的改善效果。方法实验组利用SBAR标准化交接表开展交接班工作,对比组传统交接班工作。结果实验组交接班问题发生率3.61%,对比组交接班问题发生率12.04%,两组感知压力水平评分、自我认同感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交接班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BAR标准化交接表的应用,能够提高PCI术后交接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规范了患者交接流程的同时,缩短交接班时间,增加执业信心与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I手术 SBAR标准化交接表 感知压力水平
下载PDF
叶酸、维生素B_(12)对老年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一氧化氮、血压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军 齐晓勇 +5 位作者 李英肖 党懿 孟存良 赵炳朕 朱安军 袁华兵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叶酸、维生素B12对老年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一氧化氮(NO)及血压(B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3例血清Hcy水平增高的高血压患者(Hcy≥15μmol/L,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随... 目的探讨叶酸、维生素B12对老年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一氧化氮(NO)及血压(B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3例血清Hcy水平增高的高血压患者(Hcy≥15μmol/L,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仅服用降压、他汀类及阿司匹林等基础药物,不服用叶酸等影响Hcy的药物)、干预组(33例,除基础用药外加用叶酸5mg/d、维生素B12250μg/d口服)。治疗前(基线水平)及治疗后4w测定患者空腹血清Hcy、NO水平,同时测量患者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所有数据应用STATA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干预组患者Hcy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000);NO水平与服药前相比明显升高(P=0.0002);4w后对照组Hcy及NO水平亦有变化,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SBP及DBP基线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SBP及DBP值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000)。结论口服叶酸、维生素B12可以显著改善老年高血压伴高Hcy血症患者的内皮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维生素B12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高血压 一氧化氮 血压
下载PDF
心脏收缩力调节对慢性心力衰竭兔心室肌电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飞飞 赵士霞 +4 位作者 郝清卿 李榕 李英肖 党懿 齐晓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7-551,共5页
目的:观察心脏收缩力调节(cardiac contractility modulation, CCM)对慢性心力衰竭兔心室肌电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心衰组(采用升主动脉根部套扎法建立兔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和心衰... 目的:观察心脏收缩力调节(cardiac contractility modulation, CCM)对慢性心力衰竭兔心室肌电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心衰组(采用升主动脉根部套扎法建立兔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和心衰+CCM刺激组(模型制作成功后给予4周的CCM治疗)。电生理记录仪测定QTc和心室有效不应期(ventricular effective refrective period, VERP);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心室肌Kv1.4、Kv4.3和缝隙连接蛋白43 (connexin 43, Cx43)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实验第12周末,心衰兔QTc显著延长(P<0.05);实验第16周末,与心衰组相比,心衰+CCM组经4周CCM刺激后QTc显著缩短(P<0.05)。实验第16周末,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衰组、心衰+CCM组VERP显著延长(P<0.05);与心衰组相比,CCM可缩短心衰模型兔的VERP(P<0.05)。(2)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衰组心肌组织中Kv1.4、Kv4.3和Cx43的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心衰组相比,CCM显著上调心衰兔心肌组织中Kv1.4、Kv4.3和Cx43的mRNA水平(P<0.05)。(3)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衰组心肌组织中Kv1.4、Kv4.3和Cx43的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与心衰组相比,CCM可上调心衰兔心肌组织中Kv1.4、Kv4.3和Cx43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心脏收缩力调节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兔心室肌电重构,其潜在机制可能与Kv1.4、Kv4.3和Cx43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收缩力调节 电重构 缝隙连接蛋白43
下载PDF
心脏收缩力调节对慢性心力衰竭兔心肌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飞飞 党懿 +7 位作者 齐晓勇 李英肖 刘惠良 袁华兵 李榕 邢圆圆 刘阳 李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4-389,共6页
目的:观察心脏收缩力调节(CCM)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兔心肌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30只,分为假手术组、心衰组、心衰+CCM组,各组均n=10。假手术组仅开胸,未行升主动脉套扎。心衰组、心衰+CCM组通过升主动脉... 目的:观察心脏收缩力调节(CCM)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兔心肌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30只,分为假手术组、心衰组、心衰+CCM组,各组均n=10。假手术组仅开胸,未行升主动脉套扎。心衰组、心衰+CCM组通过升主动脉根部套扎法建立兔慢性心衰模型,心衰+CCM组模型制作成功后给予4周的CCM治疗。分别于实验第12周末和(或)第16周末对各组实验动物,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功能,Masson染色评价心肌组织纤维化及病理形态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I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MMP抑制因子(TIMP)1、半乳糖凝集素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超声心动图结果:实验第12周末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衰组、心衰+CCM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明显扩大,左心室缩短率(LVFS)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下降(P<0.05);实验第16周末,与心衰组相比,心衰+CCM组的LVESD、LVEDD、LVEF、LVFS指标明显改善(P<0.05)。(2)病理学改变:Masson染色示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衰组心肌组织胶原纤维含量明显增加(P<0.05),CCM可部分减轻心衰心肌组织的胶原纤维沉积(P<0.05)。(3)实验第12周末,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衰组、心衰+CCM组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P<0.05)。实验第16周末,与心衰组相比,心衰+CCM组的血浆BNP水平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4)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心衰组心肌组织中I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MMP2、MMP9、TIMP1、半乳糖凝集素3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心衰+CCM组心肌组织中I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MMP2、MMP9、TIMP1、半乳糖凝集素3的蛋白表达水平较心衰组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心脏收缩力调节可以改善慢性心衰兔心功能及心肌重构,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心衰心肌组织中I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MMP2、MMP9、TIMP1、半乳糖凝集素3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收缩 心力衰竭 心室重构
下载PDF
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脑钠肽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如意 范亚坤 +1 位作者 李英肖 齐晓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87-788,共2页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血清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8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芪苈强心胶囊治疗4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BNP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1)治疗后2...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血清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8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芪苈强心胶囊治疗4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BNP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BNP水平均下降,而LVEF均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BNP水平进一步下降,LVEF进一步提高(P<0.05);(2)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可有效降低BNP水平,提高LVEF,增加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苈强心胶囊 心力衰竭 左室射血分数 脑钠肽
下载PDF
经冠脉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树仁 齐晓勇 +9 位作者 史力生 王建军 刘会良 孟存良 王天红 张建清 党懿 李英肖 郜利会 靳福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99-1304,共6页
目的对比研究经冠脉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和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对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用12只雄性冀中白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MI模型组、BM-MNC组、MSC组各3只,经导管球囊封闭前降支制作AMI的... 目的对比研究经冠脉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和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对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用12只雄性冀中白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MI模型组、BM-MNC组、MSC组各3只,经导管球囊封闭前降支制作AMI的动物模型,于梗死后1 h直接冠脉球囊成型术后经OTW球囊注入骨髓干细胞。分别于术前及术后4 w经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4 w后取材行光、电镜病理学检查,实时定量RT-PCR检测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mRNA表达。结果4 w时干细胞组比AMI模型组室壁运动异常指数显著减轻(P<0.05)、射血分数显著提高(P<0.01)。与AMI模型组相比:BM-M;NC和MSC组梗死区及梗死边缘区血管数显著增多、BM-MNC组增加比MSC组显著(P<0.01),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BM-MNC组及MSC组间无明显差异(P<0.01)。干细胞移植组梗死边缘区冠脉血管周围可见异常细胞生长,有毛细血管“芽生”现象,可见不成熟的心肌细胞和细胞凋亡。4 w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心肌血管数成正相关(r=0.694 9,P=0.037 7),LVEF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成负相关(r=0.913 3,P=0.000 6)。BM-MNC组,心肌梗死区及梗死边缘区VEGF基因表达比其他三组均明显增加(梗死区F=4.23,P=0.045 6,边缘区F=5.66,P=0.022 3)。BM-MNC及MSC组心肌梗死区bFGF基因表达比梗死模型组显著增加(梗死区F=7.49,P=0.010 4)。结论经冠脉骨髓单个核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均可改善实验性AMI心功能;改善心功能的机理与梗死区及梗死边缘区VEGF及bFGF表达增加,血管密度增加,心肌细胞凋亡减少有关;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的促血管增生作用优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成型术 经腔 造血干细胞 细胞移植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稳定性及病变程度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孟存良 齐晓勇 +3 位作者 赵勇军 谷剑 李树仁 李英肖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170-173,共4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omocysteine,HCY)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2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双支以及...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omocysteine,HCY)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2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双支以及三支病变组,并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部位进行记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测定血浆HCY水平。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HCY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两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三支病变组HCY水平高于双支病变组,无显著性差异,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无显著性差异;三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HCY与冠状动脉狭窄积分正相关(r=0.517,P<0.01)。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HCY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及病变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CY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和狭窄程度独立相关,高HCY引起冠状动脉病变不稳定和病变程度加重。HCY可作为判定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和狭窄程度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造影术 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心绞痛
下载PDF
经皮腹主动脉球囊扩张成形后炎性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孟存良 齐晓勇 +6 位作者 党懿 李英肖 袁华兵 倪艳辉 刘光 武振朝 郜利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92-696,共5页
背景:炎性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具体机制尚未明确。目的:观察兔腹主动脉球囊扩张后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C-反应蛋白不同时间点的水... 背景:炎性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具体机制尚未明确。目的:观察兔腹主动脉球囊扩张后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C-反应蛋白不同时间点的水平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1/08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导管室及临床研究中心完成。材料:选取8~12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4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50~3.25kg。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穿刺股动脉后留置鞘管,经鞘管送入球囊行球囊扩张,拉伤腹主动脉。对照组仅穿刺留鞘,不进行球囊拉伤。分别于实验前、实验后4h,1,3d,1,2周,耳缘静脉采血4mL,3000r/min离心20min后,取上清液得血清标本,-80℃冰箱统一保存。主要观察指标:①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实验前后不同时间点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C-反应蛋白水平。②白细胞介素8水平与其他3种因子的相关性分析。③造影观察实验动物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前后的形态学改变。结果:24只新西兰大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兔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后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与术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各种炎性因子中,白细胞介素8水平最先升高,达峰值时间最短,相关分析显示,白细胞介素8水平表达与炎性反应标志物C-反应蛋白以及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69,0.673,0.597(P均<0.05)。③球囊扩张拉伤后2周,实验组动物腹主动脉拉伤处较对照组管腔明显狭窄。结论:兔腹主动脉球囊扩张后引起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导致动脉管腔狭窄,其中白细胞介素8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扩张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 C-反应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经冠状动脉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心功能的改善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树仁 齐晓勇 +9 位作者 刘会良 孟寸良 王天红 党懿 张建清 吴迪 董洁 李英肖 郜利会 靳福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081-2086,共6页
目的:为保护濒死心肌提供机会窗口,对比观察经冠脉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或间充质干细胞后,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动物心功能变化及心肌组织核转录因子кB、心肌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11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实验中心完成。... 目的:为保护濒死心肌提供机会窗口,对比观察经冠脉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或间充质干细胞后,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动物心功能变化及心肌组织核转录因子кB、心肌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11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实验中心完成。选用24只雄性冀中白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单个核细胞组、间充质干细胞组,6只/组。①24只猪均以盐酸氯胺酮200mg臀部肌肉注射麻醉后,分别于各自右侧股骨抽取骨髓20mL,采用Fercoll法分离获得骨髓单个核细胞,加入胶体金溶液,培养12~16h待用。分离过程中取出含有骨髓单个核细胞成分的细胞层,常规培养传代,每3d换液1次,贴壁生长细胞即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入胶体金溶液,培养24h待用。②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经导管球囊封闭第一对角支以远的前降支,复制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单个核细胞组、间充质干细胞组均于造模后立即开通前降支,分别经球囊注入预先分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6×108个、间充质干细胞6×108个。模型组造模后于梗死1h开通前降支,经球囊注入磷酸盐缓冲液10mL。③各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4周经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取材行病理学检查、心肌组织核转录因子кB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及心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24只雄性白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心功能变化:术前各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基本相似。移植术后4周,正常对照组、单个核细胞组、间充质干细胞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F=4.68,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均明显高于模型组(F=5.14,P=0.01;F=3.32,P=0.04),各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1.64,P=0.21)。②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电镜下单个核细胞组、间充质干细胞组在梗死边缘区可见有胶体金颗粒的不成熟的心肌细胞,胞质中散在肌丝结构,肌丝排列紊乱不规则。③心肌组织核转录因子кB阳性率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单个核细胞组、间充质干细胞组的梗死边缘区核转录因子кB阳性率明显降低(F=25.59,P=0.0001);正常心肌区核转录因子кB阳性率亦明显降低(F=18.20,P=0.0001)。④心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单个核细胞组、间充质干细胞组在心肌梗死区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降低(F=6.63,P=0.0027),梗死边缘区细胞凋亡率亦明显降低(F=36.07,P=0.0001)。正常心肌区单个核细胞组细胞凋亡率与模型组基本相似(F=9.69,P=0.004),但间充质干细胞组有所降低。⑤心功能与心肌细胞凋亡及心肌组织NF-кB的相关性:急性心肌梗死4周时,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组织核转录因子кB均呈负相关(r=0.613,P=0.001;r=-0.437,P=0.033)。心肌细胞凋亡与心肌组织核转录因子кB呈正相关(r=0.672,P=0.002)。结论:经冠脉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均可改善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动物的心功能,与梗死边缘区核转录因子кB表达降低及心肌细胞凋亡减少有关。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的促血管增生作用优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 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功能变化 冠状动脉移植 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室舒张末内径 核转录因子κB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