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崇尚“灵性”与艺术创新:刘鹗的文艺思想及《老残游记》的艺术特色
1
作者 李茂肃 《山东电大学报》 1996年第3期22-25,共4页
关键词 刘鹗 文艺思想 《老残游记》 艺术特色 人物形象塑造
下载PDF
“做人,先从爱国入手”——谈林纾的爱国主义思想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茂肃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86-90,共5页
林纾是一位有强烈爱国思想的文学家。因此,他虽受着“畏天循分”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和束缚,但是爱国思想使他逐步冲出这些束缚,改变着自己的行动,接受着一些新的事物。特别在翻译外国文学,传播爱国思想和学习外国小说的写作方面,... 林纾是一位有强烈爱国思想的文学家。因此,他虽受着“畏天循分”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和束缚,但是爱国思想使他逐步冲出这些束缚,改变着自己的行动,接受着一些新的事物。特别在翻译外国文学,传播爱国思想和学习外国小说的写作方面,更起到影响文坛和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他的国家观念,也有新的发展和变化。辛亥革命之后,由于内因和客观上军阀混战局面的出现,使他又回到了赞同“君主立宪”的老路上去,反对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表现了一位爱国者落后于时代发展的局限性和固执偏见的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思想 辛亥革命 “五四”新文化运动 周作人 外国文学 国主义 新乐府 林译小说 师夷长技以制夷 君主立宪
下载PDF
张竹坡及其对《金瓶梅》的评点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茂肃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5期79-84,共6页
一张竹坡(1670—1698),名道深,字自得,号竹坡。今徐州铜山县人。出身于仕宦之家。祖父张垣,崇祯末年武举人,曾在抗清将领高杰属下任河南归德府管粮通判,清兵陷归德,壮烈殉国。伯父名张胆,他与父亲张垣同科中举,并同时在归德府任城守参... 一张竹坡(1670—1698),名道深,字自得,号竹坡。今徐州铜山县人。出身于仕宦之家。祖父张垣,崇祯末年武举人,曾在抗清将领高杰属下任河南归德府管粮通判,清兵陷归德,壮烈殉国。伯父名张胆,他与父亲张垣同科中举,并同时在归德府任城守参将。后降清,以军功官至督标中军副将。顺治十一年解甲归里,死时竹坡已二十一岁。二伯父名张铎,以恩荫除内翰林官。后补汉阳太守。能诗文,有《草堂诗集》。卒时竹坡二十五岁。竹坡的父亲名张(?),未曾出仕,奉母家居,“挟不世之才,负泉石之癖,多蓄异书古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竹坡 评点 西门庆 人物形象 文学作品 金圣叹 读法 小说创作 穿凿附会 反映现实
下载PDF
冯镇峦评点《聊斋志异》浅述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茂肃 《蒲松龄研究》 1986年第1期229-238,共10页
学术界研究《聊斋志异》的评点,多注意王渔洋和但明伦,这是对的。但是对冯镇峦也下可忽视。冯评《聊斋志异》早于但明伦,也早于何守奇,可以说是继王渔洋之后的第一位评点者。他不满于王渔洋的评论,认为“亦只循常。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冯镇峦 但明伦 王渔洋 冯生 司文郎 娇娜 罗刹海市 艺术成就 狐魅
下载PDF
黄宗羲和《柳敬亭传》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茂肃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82年第4期75-78,共4页
在明末清初一些文人学者的著作中,有不少关于对说书艺人柳敬亭的记载,影响较大的有张岱的《柳敬亭说书》、吴伟业的《柳敬亭传》、黄宗羲的《柳敬亭传》、周容的《柳敬亭》等。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说明上层社会的文人对民间技艺活动有... 在明末清初一些文人学者的著作中,有不少关于对说书艺人柳敬亭的记载,影响较大的有张岱的《柳敬亭说书》、吴伟业的《柳敬亭传》、黄宗羲的《柳敬亭传》、周容的《柳敬亭》等。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说明上层社会的文人对民间技艺活动有所注意,而更重要的说明杰出说书艺人柳敬亭的技艺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注意和影响。柳敬亭,泰州(今江苏泰州市)人,本姓曹,名逢春(一作遇春),是著名的说书艺人,清嘉庆《重修扬州府志·艺术类》,有他的传记。柳敬亭生于明神宗万历年间,卒于清康熙年间,活了八十多岁。他少年时期因获罪官府,流浪盱眙(今江苏盱眙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敬亭 黄宗羲 吴伟业 书艺 明末清初 主要活动 民间技艺 表现方法 扬州府志 上层社会
下载PDF
蒲松龄“不以情胜义”的友谊观
6
作者 李茂肃 《蒲松龄研究》 1997年第1期22-27,共6页
蒲松龄「不以情胜义」的友谊观李茂肃蒲松龄很重视友情,所以史志邑乘多称其“性朴厚,笃交游”。但是蒲松龄对友谊的态度,不是单纯追求诗酒唱和,更不是“阿谀唯诺,以取容悦”①,而是主张朋友之间要“急难”、“救过”、“以风雅道... 蒲松龄「不以情胜义」的友谊观李茂肃蒲松龄很重视友情,所以史志邑乘多称其“性朴厚,笃交游”。但是蒲松龄对友谊的态度,不是单纯追求诗酒唱和,更不是“阿谀唯诺,以取容悦”①,而是主张朋友之间要“急难”、“救过”、“以风雅道义相靡刂切”,求得共同提高。特别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 友谊观 胜义 文集 传统美德 给事中 继承和发展 墓志铭 王渔洋 《聊斋志异》
下载PDF
蒲松龄“慰藉劳人”的思想
7
作者 李茂肃 《蒲松龄研究》 1992年第1期94-99,共6页
“慰藉劳人”这句话,出自蒲松龄的《家政外编序》。序文首先肯定了劳动,赞美了劳动者,提出“今日而无宵旰之劳,则明日遂无寝食之适,人生斯世,虽欲无劳不可得矣。”接着批评那些“不分菽麦”的“贵介之子孙”,赞扬累得弯腰驼背的农民“... “慰藉劳人”这句话,出自蒲松龄的《家政外编序》。序文首先肯定了劳动,赞美了劳动者,提出“今日而无宵旰之劳,则明日遂无寝食之适,人生斯世,虽欲无劳不可得矣。”接着批评那些“不分菽麦”的“贵介之子孙”,赞扬累得弯腰驼背的农民“乃神农之功臣也。”然后笔头一转,提出“慰藉劳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席方平 屡试不第 仕途坎坷 编序 创作动机 农桑经 创作倾向 个性解放 创作思想
下载PDF
我国古代考试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8
作者 李茂肃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44-46,共3页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都曾采取各种方法为巩固自己的政权培养和选拔人才,因此读书士子如何进入仕途便成为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和复杂的文化现象。研究这个问题,对阅读古籍、考察古代历史以及总结有关历史经验教训都...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都曾采取各种方法为巩固自己的政权培养和选拔人才,因此读书士子如何进入仕途便成为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和复杂的文化现象。研究这个问题,对阅读古籍、考察古代历史以及总结有关历史经验教训都有重要意义。从我国古代社会历史的发展看,学术界一般认为夏、商、西周为奴隶制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 选拔人才 我国古代 奴隶制社会 统治阶级 古代历史 学术界 九品中正 科举取士 庶族地主
下载PDF
关于研究毛本《三国演义》的一点建议
9
作者 李茂肃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5期97-,96,共2页
当前学术界在对毛宗岗父子修订评点《三国演义》的研究中,有的同志以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下简称“通俗”本)的情节文字与毛评本相比勘,从而论述毛氏对原著的修订和改动,以评论其功过。这样做,我认为是极不合适的。郑振铎先生在... 当前学术界在对毛宗岗父子修订评点《三国演义》的研究中,有的同志以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下简称“通俗”本)的情节文字与毛评本相比勘,从而论述毛氏对原著的修订和改动,以评论其功过。这样做,我认为是极不合适的。郑振铎先生在《三国演义的演化》一文中,已明确提出毛氏《增像全图三国演义》所用之底本为“吴观明校刊本”,即《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本(以下简称“李评”本)。黄霖同志在《有关毛本【三国演义】的若干问题》中,也说“我们在研究毛本《三国演义》时,必须联系到它的唯一的祖本李卓吾评本。”这一建议还是值得重视的。当然,随着学术讨论的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三国志通俗演义 毛评 毛本 李卓吾 郑振铎 修订 底本 建议 毛宗岗
下载PDF
李伯元家世、思想三题
10
作者 李茂肃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86年第2期70-71,共2页
(一)晚清谴责小说作家李伯元,虽籍贯武进(今江苏省常州市),但因祖父去世早,父亲依其在山东做官的伯父李锡琨生活,故李伯元生于山东。又因伯元的父亲去世过早,故李伯元随其堂伯父李翼清(锡琨之子)生活。李翼清,字念仔,也长期在山东做官,... (一)晚清谴责小说作家李伯元,虽籍贯武进(今江苏省常州市),但因祖父去世早,父亲依其在山东做官的伯父李锡琨生活,故李伯元生于山东。又因伯元的父亲去世过早,故李伯元随其堂伯父李翼清(锡琨之子)生活。李翼清,字念仔,也长期在山东做官,先后任肥城、济阳、黄县知县,胶州知州。光绪十四年升东昌府知府,山东后补道。民国十一年《增修胶志》有对李翼清的记载,称他在任胶州知州时,曾“捐廉延师”,兴办学校,“俾童蒙之贫者入塾肄业”;曾在沿海地区植树造林,达“数十万(株)之多”;当荒年歉收时,又开仓赈济。平抑物价;他注意案件处理,曾“平反冤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伯元 晚清谴责小说 山东 思想 沿海地区 帝国主义 植树造林 兴办学校 案件处理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下载PDF
读蒲松龄《<帝京景物选略>小引》
11
作者 李茂肃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81年第6期64-67,共4页
蒲松龄是我国清代初年的文艺大师,他的《聊斋志异》象一朵永不凋萎的鲜花,摇曳多姿地呈现在我国古代文学的文苑中。但是蒲松龄为我们留下的艺术理论不多,除了他的《与诸弟侄书》和《聊斋志异·新郑讼》中提出:“谁谓文章无经济哉!... 蒲松龄是我国清代初年的文艺大师,他的《聊斋志异》象一朵永不凋萎的鲜花,摇曳多姿地呈现在我国古代文学的文苑中。但是蒲松龄为我们留下的艺术理论不多,除了他的《与诸弟侄书》和《聊斋志异·新郑讼》中提出:“谁谓文章无经济哉!故志之以风有位者”等引人注意的言论外,散见于其他著作中的就很少了①;因此重读他的序跋文《【帝京景物选略】小引》,对进一步了解他的文艺思想,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帝京景物略》一书,是明代末年“竟陵派”作家刘侗和于奕正合写的一部地理专著,详细记载了北京城内及近郊的名胜古迹;但它不是一般地方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 聊斋志异 景物描写 艺术特点 客观景物 文艺思想 古代文学 文言短篇小说 艺术观点 艺术风格
下载PDF
李贽的文艺思想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茂肃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79年第1期26-33,共8页
李贽是明代进步思想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艺战士。他写了很多文章,批判程朱道学,反对把孔子当偶像崇拜;同时对正在兴起和发展的通俗文学进行了热情支持和评论。他的文艺思想是值得研究和重视的。
关键词 文艺思想 通俗文学 程朱道学 李贽 进步思想 童心说 水浒传 金圣叹 文艺观点 评论
下载PDF
蒲松龄对志怪、传奇小说艺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13
作者 李茂肃 《文史哲》 1962年第3期55-61,30,共8页
《聊斋志異》是一部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文学巨著,它不仅在清代是一部出色的作品,在我国文言短篇小说中也是突出高峯。因此探索蒲松龄如何创造性的继承文学传统,便是很重要的工作。一蒲松龄生活在明末清初,正是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特别尖锐... 《聊斋志異》是一部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文学巨著,它不仅在清代是一部出色的作品,在我国文言短篇小说中也是突出高峯。因此探索蒲松龄如何创造性的继承文学传统,便是很重要的工作。一蒲松龄生活在明末清初,正是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特别尖锐的时候;蒲松龄的家乡淄川又较集中的体现了这种矛盾。在他小的时候,就有很多农民起义,著名的有赵应元、张广、于七、谢迁等。起义军儿乎控制了整个鲁东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 积极浪漫主义 传奇小说 艺术传统 民族矛盾 农民起义 文言短篇小说 明末清初 作品 文学传统
下载PDF
清代散文发展的一个轮廓
14
作者 李茂肃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79年第6期39-44,共6页
清代散文与同一时期的小说、戏曲相比,当然比较逊色,但是由于这一时期的作家努力探讨前人的创作经验,注意文学艺术特点,因此仍出现了不少散文大家,文章脍炙人口,值得学习和研究。十七世纪中叶,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但... 清代散文与同一时期的小说、戏曲相比,当然比较逊色,但是由于这一时期的作家努力探讨前人的创作经验,注意文学艺术特点,因此仍出现了不少散文大家,文章脍炙人口,值得学习和研究。十七世纪中叶,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但居住在我国东北边境的女真族却乘机入关,建立了清王朝。女真族贵族统治者,在入关统一全国的过程中,镇压农民起义,推行残酷的民族高压政策,引起汉族人民和其它兄弟民族的反抗,斗争达四十年之久。在斗争中,部分汉族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也积极参加,有的进行武装反抗,表现了封建时代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反对奴役压迫的斗争精神;有的以明遗民自居,不受官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起义 女真族 十七世纪 清王朝 地主阶级 汉族人 四十年 统治者 明王朝 明遗民
下载PDF
马致远和他的散曲
15
作者 李茂肃 《文学遗产》 1960年第337期1-1,共1页
对于马致远的评价问题,至今研究界尚不一致。他不仅写了很多杂剧,也写了不少散曲。应该指出,卒他的散曲中,充满了逃避现实和消极颓废的思想,
关键词 马致远 散曲 评价问题 杂剧 颓废
原文传递
《鲁斋郎》杂剧有民族思想吗?
16
作者 李茂肃 《文学遗产》 1959年第277期1-1,共1页
周始白先生在《关汉卿论》(见《关汉卿研究》第一辑)中.告诉我们不少有益的知识,但是这篇文章的论点也偶有失当之处,现在提出一个问题与周先生商榷。
关键词 《鲁斋郎》 民族思想 关汉卿研究 杂剧
原文传递
黄遵宪的爱国主义精神
17
作者 李茂肃 《文学遗产》 1959年第286期1-1,共1页
晓清诗人黄遵宪是值得重视的作家,他的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持,直到今天还鼓舞着读者,教育着读者。
关键词 爱国主义精神 黄遵宪 读者 诗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