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北新生代火山区CO_(2)释放规模与成因 被引量:6
1
作者 赵文斌 郭正府 +5 位作者 刘嘉麒 张茂亮 孙玉涛 雷鸣 马琳 李菊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55-1269,共15页
板片俯冲过程将地表碳带入地球内部,火山作用将深部碳输送至地球外部圈层,两者构成了地球深部碳循环的主要方式,进而影响了地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我国东北新生代火山活动被认为是太平洋板片深俯冲作用的产物,板片俯冲导致岩浆源区强烈的... 板片俯冲过程将地表碳带入地球内部,火山作用将深部碳输送至地球外部圈层,两者构成了地球深部碳循环的主要方式,进而影响了地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我国东北新生代火山活动被认为是太平洋板片深俯冲作用的产物,板片俯冲导致岩浆源区强烈的碳酸盐组分交代作用,进而使东北亚上地幔成为一个新生代时期的巨型深部碳库,它的活动和释放将会对全球的气候与环境变化造成重要影响。然而,有关该深部碳库向当今大气圈输送CO_(2)气体的规模及其演化过程尚不清楚,从而影响了进一步定量评估该碳库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针对上述科学问题,本文对我国东北长白山、五大连池和阿尔山火山释放CO_(2)气体的规模与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北新生代火山区的土壤CO2释放通量介于9.6~41.2g·m^(-2)·d^(-1)之间,每年向当今大气圈释放CO2气体约为2.1Mt(其中,长白山火山区为0.94Mt,五大连池火山区为1.2Mt)。气体地球化学研究证实,长白山与五大连池火山气体均起源于太平洋板片深俯冲环境;但是,与长白山相比,五大连池火山气体具有较高比例壳源组分贡献。阿尔山火山气体的成分与长白山和五大连池火山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它们以N_(2)为主(>95%),并且其δ^(15)N_(N2)值高于空气值(1.3‰~1.9‰),^(3)He/^(4)He比值较低(0.14~0.18RA),δ^(13)C_(CO2)较轻(-13.7‰~-6.2‰),表明壳源富氮有机沉积物的贡献占比较大的比例。上述特征进一步表明,阿尔山火山气体在上升经过地下水时可能滞留了较长时间,混染了大量的陆壳组分,其源区并未受到太平洋板片俯冲物质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区 深部碳 地幔富集 陆壳混染 中国东北
下载PDF
青藏高原南部及邻区深部碳释放规模与成因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文斌 郭正府 +2 位作者 李菊景 马琳 刘嘉麒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41-1556,共16页
不同构造背景下的深部碳释放通量与机制研究对于深刻理解长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洋中脊、大洋俯冲带和大陆裂谷等地质单元,缺少对大陆碰撞带深部碳释放规模与机理的关注,从而制约了对大陆碰撞带深部... 不同构造背景下的深部碳释放通量与机制研究对于深刻理解长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洋中脊、大洋俯冲带和大陆裂谷等地质单元,缺少对大陆碰撞带深部碳释放规模与机理的关注,从而制约了对大陆碰撞带深部碳循环过程及其气候环境效应的进一步认识。青藏高原起源于印度和欧亚大陆的碰撞,是研究大陆碰撞带深部碳循环的理想地区。为此,在近年来青藏高原温室气体释放野外观测与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估算了高原南部及邻区火山-地热区的CO_(2)释放规模并探讨了其释放模式。气体He-C同位素地球化学与温泉水热活动特征等显示,青藏高原南部及邻区的深部碳释放主要受深部岩浆房、断裂和浅部水热系统等因素的控制。依据深部流体源区和上升运移控制因素的差异,可以将青藏高原南部及邻区的深部碳释放划分为三大类:(1)以壳内水热系统脱碳为主的藏南地区;(2)深大断裂控制的以水热系统脱碳为主的川西地区;(3)深部岩浆房和浅部水热系统共同控制的滇西南地区。青藏高原南部土壤微渗漏CO_(2)释放通量介于18.7~52.3Mt/yr之间,温泉溶解无机碳释放通量约为0.13Mt/yr;高原邻区的川西、滇东南断裂带温泉CO_(2)释放规模为0.1Mt/yr;腾冲火山区CO_(2)释放通量介于4.5~7.1Mt/yr之间。本研究认为,青藏高原南部及邻区每年向大气圈释放CO_(2)的规模为23.4~59.6Mt,这一规模与全球其他构造背景(如洋中脊、大洋俯冲带、大陆裂谷等)火山区深部碳释放规模相当,表明以青藏高原为代表的大陆碰撞带是地质源CO_(2)释放的重要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碰撞带 深部碳观测 碳释放通量 火山-地热区 青藏高原
下载PDF
汤加火山喷发的启示
3
作者 李菊景 郭正府 赵文斌 《中国减灾》 2022年第8期18-23,共6页
北京时间2022年1月15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附近一声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Hunga Tonga-Hunga Ha'apai海底火山发生大规模爆炸式喷发,火山灰、气体和水蒸汽组成的喷发柱喷射至约30干米的高空,引发的海啸波及环太平洋沿岸的多... 北京时间2022年1月15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附近一声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Hunga Tonga-Hunga Ha'apai海底火山发生大规模爆炸式喷发,火山灰、气体和水蒸汽组成的喷发柱喷射至约30干米的高空,引发的海啸波及环太平洋沿岸的多个国家。此次火山喷发引起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回顾了此次火山的喷发历程,阐述了火山喷发导致灾害的特征;并通过与全球其他活火山喷发特征进行比较,讨论了本次喷发的规模以及可能造成的气候变化。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火山活动在地球上的分布范围、国内外活火山概况、火山喷发的类型与机制、火山监测与预报概况、火山气体及其气候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喷发 火山活动 海底火山 气候变化 南太平洋岛国 太平洋沿岸 气候效应 爆炸式喷发
下载PDF
对中职实训教学的几点思考
4
作者 李菊景 《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 2015年第9期22-22,共1页
就业是民生之本,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目的,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从传统的升学目的向就业方向转变.把学生培养成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行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以就业为目的,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 就业是民生之本,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目的,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从传统的升学目的向就业方向转变.把学生培养成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行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以就业为目的,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动手能力、团队精神、持之以恒的毅力、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以提高他们就业、创业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训教学 就业方向 中职 教育教学改革 职业学校教育 职业教育 学生培养 动手能力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缘腾冲后碰撞粗面安山岩形成的深部岩浆过程:来自辉长质物质的启示
5
作者 成智慧 杨志军 +4 位作者 赵文斌 张茂亮 雷鸣 马琳 李菊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127-2148,共22页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腾冲火山区发育大量的后碰撞高钾钙碱性岩浆岩(8Ma至今),形成了近连续的玄武岩-玄武安山岩-粗面安山岩-英安岩系列。在晚更新世(0.3~0.4Ma)粗面安山岩中发现了大量的辉长岩包体与辉长质矿物聚晶。辉长岩包体分为两...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腾冲火山区发育大量的后碰撞高钾钙碱性岩浆岩(8Ma至今),形成了近连续的玄武岩-玄武安山岩-粗面安山岩-英安岩系列。在晚更新世(0.3~0.4Ma)粗面安山岩中发现了大量的辉长岩包体与辉长质矿物聚晶。辉长岩包体分为两类:I类为辉长苏长岩(直径2~4cm),主要由斜长石(50%~60%)、单斜辉石(20%~30%)和斜方辉石(5%~10%)组成,矿物间呈高角度接触的开放结构并包含少量的基质玻璃;Ⅱ类辉长岩包体(直径2~12cm)主要由斜长石(40%~50%)与单斜辉石(30%~40%)组成,含少量铁钛氧化物(5%~10%),矿物间见少量的基质玻璃与微晶斜方辉石(粒径<50μm)。矿物聚晶(粒径2~5mm)由斜长石(40%~60%)、单斜辉石(20%~30%)和斜方辉石(5%~10%)组成,矿物间呈高角度接触的开放结构,其间贯入基质玻璃。辉长岩包体、矿物聚晶与寄主粗面安山岩斑晶具有相同的矿物组成(斜长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辉长岩包体全岩主量元素成分落在玄武岩-玄武安山岩-粗面安山岩-英安岩的演化序列中,它们与寄主粗面安山岩具有一致的Sr-Nd-Pb同位素组成。上述观测结果表明,辉长岩包体和矿物聚晶与寄主岩浆同源,它们均来自粗面安山质岩浆房。矿物温度与压力计算结果表明,辉长岩包体与矿物聚晶的结晶温度低于斑晶,形成深度位于粗面安山质岩浆房的中上部。这些具有开放结构的矿物聚晶与辉长岩包体可能代表粗面安山质岩浆喷发前形成晶粥的"碎片":矿物聚晶与I类辉长岩包体矿物间基质含量较高,矿物成分与寄主粗面安山质熔体(全岩成分)平衡,可能代表寄主粗面安山质岩浆形成的晶粥;Ⅱ类辉长岩包体矿物间紧密程度较高,矿物与较演化的岩浆平衡,可能代表早期较演化的岩浆形成的经历压实作用的晶粥。粗面安山质岩浆的快速上升将这些晶粥破碎并以辉长岩包体与矿物聚晶的方式运移至地表。岩浆房中基性岩浆的补给是导致安山质岩浆喷发的重要诱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碰撞粗面安山岩 辉长岩包体 矿物聚晶 温压估算 岩浆房系统 青藏高原东南缘
下载PDF
火山口湖温室气体释放规模研究
6
作者 孙玉涛 张悦 +3 位作者 郭正府 赵文斌 李菊景 马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3-484,共12页
火山口湖是地球上最为壮观的自然地貌之一。作为连接地表系统和地球深部岩浆-水热系统的纽带,火山口湖是探索火山系统内部地质作用的重要窗口,也是地球深部碳循环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在全球火山湖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的基础上,对火山口湖、... 火山口湖是地球上最为壮观的自然地貌之一。作为连接地表系统和地球深部岩浆-水热系统的纽带,火山口湖是探索火山系统内部地质作用的重要窗口,也是地球深部碳循环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在全球火山湖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的基础上,对火山口湖、玛珥湖和火山-构造有关的湖泊CO_(2)排放数据进行了甄别与梳理,对火山口湖和玛珥湖温室气体释放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同时,以我国长白山天池火山口湖为例,初步估算了天池火山口湖温室气体的释放规模,并就火山口湖温室气体释放研究进行了展望。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火山口湖的CO_(2)释放规模和释放速率整体上高于玛珥湖和火山-构造湖。火山口湖CO_(2)释放规模明显受火山活动的影响,对火山活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是不可忽视的CO_(2)重要来源。作为我国典型的火山口湖,长白山天池通过水-气界面扩散向大气中输送的CO_(2)规模为3.44×10^(4)t/a,大量CO_(2)溶解于湖水中,湖水中溶解的CO_(2)规模为1.96×10^(5)t。结合以往研究,初步估算整个长白山天池火山区通过湿脱气系统向大气中释放的CO_(2)约占整个火山区CO_(2)释放总量的28%。虽然本研究仅对我国长白山天池火山口湖温室气体排放规模进行了初步估算,但是随着研究程度的不断深入、调查范围的不断扩大,火山口湖温室气体排放规模将会越来越精细,火山区温室气体碳排放研究也会越来越系统,火山区碳循环的路径也将会越来越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口湖 玛珥湖 温室气体 释放量
原文传递
熔体包裹体在火山释放CO_(2)规模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菊景 郭正府 +1 位作者 赵文斌 张茂亮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11-728,I0003,共19页
熔体包裹体保存了原始岩浆的信息,被认为是回溯岩浆化学成分和挥发分含量的理想研究对象。本文概述了熔体包裹体的分类、测试方法和主要的挥发分组成,探讨了熔体包裹体在火山释放CO_(2)规模研究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岩石学方法和利用元... 熔体包裹体保存了原始岩浆的信息,被认为是回溯岩浆化学成分和挥发分含量的理想研究对象。本文概述了熔体包裹体的分类、测试方法和主要的挥发分组成,探讨了熔体包裹体在火山释放CO_(2)规模研究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岩石学方法和利用元素比值开展火山释放CO_(2)规模研究的原理和适用范围,并结合近期国外的研究案例,进一步讨论了熔体包裹体在火山释放CO_(2)规模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体包裹体 通量 CO_(2) 岩石学方法 火山喷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