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NOD/SCID小鼠白血病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
作者 李蓉蔚 王诗韵 +4 位作者 董慧娟 陈菲莉 史鹏程 郭绪涛 徐兵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3年第3期213-217,共5页
目的探讨用非肥胖型糖尿病/严重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和经流式细胞仪分选出的KG1a中CD34+CD38-的干细胞亚群建立白血病干细胞(LSCs)动物模型,为靶向治疗LSCs的药物筛选奠定体内实验基础。方法 18只雌性NOD/SCID小鼠,体质量18~20... 目的探讨用非肥胖型糖尿病/严重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和经流式细胞仪分选出的KG1a中CD34+CD38-的干细胞亚群建立白血病干细胞(LSCs)动物模型,为靶向治疗LSCs的药物筛选奠定体内实验基础。方法 18只雌性NOD/SCID小鼠,体质量18~20 g,鼠龄6~8周龄。实验组12只,应用流式细胞仪分选KG1a细胞中具有LSCs特性的CD34+CD38-亚群,以2×106个/只尾静脉注射经全身X射线照射2Gy的NOD/SCID小鼠;正常对照组6只,只注射磷酸盐缓冲溶液。观察两组小鼠的一般情况和白血病发生情况,应用形态学、组织病理检查、流式细胞术、骨髓染色体检查等检测实验组小鼠的外周血、骨髓、肝脏、脾脏的白血病细胞标志。结果接种2周后实验组小鼠外周血可见白血病细胞,接种30 d实验组小鼠的白血病发病率为100%,无自发缓解;外周血、骨髓、肝、脾中均可发现大量的白血病细胞浸润;实验组小鼠骨髓细胞中CD13抗原阳性率15.47%~23.66%,并可见KG1a细胞的核型特征。结论尾静脉接种流式细胞仪分选后的CD34+CD38-KG1a细胞于全身亚致死量X射线照射后的NOD/SCID小鼠,能成功建成全身播散的白血病模型,为进一步研究LSCs的靶向治疗药物奠定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干细胞 急性髓系白血病 小鼠 CD34+CD38- KG1a细胞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住院患儿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蓉蔚 付荣凤 +6 位作者 陈云飞 刘葳 薛峰 李慧媛 张磊 杨仁池 刘晓帆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74-580,共7页
目的:研究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慢性化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一线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10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ITP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计301例ITP患儿纳入研究。男150例,女151例,中位年龄8(0.17... 目的:研究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慢性化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一线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10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ITP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计301例ITP患儿纳入研究。男150例,女151例,中位年龄8(0.17-17)岁。新诊断ITP 110例(36.5%),持续性ITP 92例(30.6%),慢性ITP 99例(32.9%)。中位随访时间41.92(1.07-74.03)个月。截至随访终点(2019年10月),202例新诊断/持续性ITP患儿中,79例(59例新诊断ITP,20例持续性ITP)在初诊后1年内获得缓解,缓解率39.3%;122例(50例新诊断ITP,72例持续性ITP)进展为慢性ITP,慢性化率60.7%;1例行脾切除。99例慢性ITP患儿中,5例行脾切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隐匿起病(OR=3.754,95%CI:1.882-7.488,P=0.000)增加疾病慢性化风险,而血小板膜糖蛋白抗体阳性(OR=0.446,95%CI:0.224-0.888,P=0.021)降低慢性化风险,抗体类型的亚组分析无差异(P=0.305)。新诊断和持续性ITP仅接受一线治疗的患儿,单独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或IVIG联合激素疗效均优于激素单药治疗(P=0.028,0.028),而单独应用IVIG与IVIG联合激素比较疗效无差异(P=0.086)。结论:儿童ITP隐匿起病慢性化风险升高,血小板膜糖蛋白抗体阳性降低慢性化风险。儿童新诊断和持续性ITP的一线治疗,单独应用IVIG或IVIG联合激素疗效均优于激素单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慢性化 治疗 血小板膜糖蛋白抗体
下载PDF
DS/Cu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增殖与凋亡影响及其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王诗韵 查洁 +5 位作者 董慧娟 余乐 李蓉蔚 张妍琰 史鹏程 徐兵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11-415,共5页
目的:探讨双硫仑(disulfiram,DS)单药及DS联合Cu(DS/Cu)在体外对白血病干细胞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选KG1a细胞中具有LSCs特性的CD34+CD38-亚群;MTT检测DS和DS/Cu对CD34+CD38-KG1a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Annexin-Ⅴ/P... 目的:探讨双硫仑(disulfiram,DS)单药及DS联合Cu(DS/Cu)在体外对白血病干细胞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选KG1a细胞中具有LSCs特性的CD34+CD38-亚群;MTT检测DS和DS/Cu对CD34+CD38-KG1a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Annexin-Ⅴ/PI法检测DS及DS/Cu对CD34+CD38-KG1a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药物处理后NF-кb通路和JNK通路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CD34+CD38-亚群占KG1a细胞的(59.4±6.2)%,流式细胞分选后的CD34+CD38-细胞可达(93.16±2.7)%,其中(65.3±6.4)%处于G0/G1期。DS和DS/Cu能抑制CD34+CD38-KG1a细胞增殖能力,24h的IC50分别为(0.54±0.18)μmol/L和(0.21±0.03)μmol/L,DS/Cu的作用显著强于DS,P=0.036。DS和DS/Cu对CD34+CD38-KG1a细胞均有诱导凋亡的作用,0.05、0.5和5μmol/L的DS和DS/Cu作用细胞24h后凋亡率分别为〔(7.69±3.44)%、(15.06±4.58)%、(32.67±6.06)%〕和〔(28.83±6.34)%、(42.33±3.21)%、(58.93±1.53)%〕,DS/Cu诱导CD34+CD38-KG1a细胞凋亡的比例显著高于DS单药,P<0.01;DS及DS/Cu均能抑制p65蛋白及下游蛋白c-myc、Survivin的表达、并上调磷酸化JNK及下游转录因子p-c-jun的表达,DS/Cu的作用更加显著。结论:DS在体外能抑制LSCs增殖及诱导其凋亡,Cu可以显著增强这种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NF-κb通路及激活JNK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干细胞 双硫仑 CD34+ CD38+ KGla NF-κB JNK
原文传递
雷公腾内酯与多柔比星诱导耐药白血病细胞凋亡协同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7
4
作者 陈菲莉 柳约坚 +4 位作者 李蓉蔚 王诗韵 董慧娟 周淑芸 徐兵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28-731,共4页
目的:以耐多柔比星(adriamycin,ADM)的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耐药细胞株HL60/ADM为研究对象,探讨IC20浓度雷公腾内酯(triptolide,TPL)能否提高ADM诱导耐药白血病细胞凋亡及其与Nrf2通路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 目的:以耐多柔比星(adriamycin,ADM)的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耐药细胞株HL60/ADM为研究对象,探讨IC20浓度雷公腾内酯(triptolide,TPL)能否提高ADM诱导耐药白血病细胞凋亡及其与Nrf2通路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空白对照组、IC20浓度TPL单药组、ADM单药组和TPL联合ADM组处理HL-60/ADM后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个处理组作用后,Nrf2及其下游基因醌氧化还原酶(quinone oxidoreductase,NQO1)、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SR)及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的表达水平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处理组作用后Nrf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TPL单药组细胞凋亡率为(5.28±0.80)%,与空白对照组的(7.09±0.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6;但该浓度TPL可使ADM组细胞凋亡率由(19.55±1.70)%提高到(72.62±4.83)%,是ADM单药组的3.71倍,P<0.001。空白对照组、TPL单药组、ADM单药组及双药联合组Nrf2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742±0.052、0.619±0.042和0.241±0.010,NQO1分别为1、0.363±0.075、0.228±0.053和0.050±0.034;GSR分别为1、0.268±0.042、0.231±0.106和0.038±0.017;HO-1分别为1、0.495±0.023、0.282±0.099和0.048±0.036;各用药组Nrf2及其下游基因NQO1、GSR及HO-1的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出现显著下调,P<0.001;其中双药联合组下调程度最大。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用药组及联合组Nrf2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下调,其中联合组下调最为明显。结论:IC20浓度雷公腾内酯可显著提高ADM诱导耐药白血病细胞凋亡,其分子机制与下调Nrf2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腾内酯 小剂量 HL-60 ADM 凋亡 Nrf2通路
原文传递
雷公藤甲素体外逆转急性髓系白血病耐药性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相朦 陈菲莉 +6 位作者 柳约坚 李蓉蔚 王诗韵 董慧娟 韦祁 周淑芸 徐兵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3年第9期542-544,547,共4页
目的 探讨小剂量雷公藤甲素(TPL)体外逆转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耐药细胞的耐药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F)法检测多柔比星(ADM)对耐ADM的HL-60细胞株(HL-60/ADM)耐药情况及TPL对其增殖抑制作用;MTF法检测庀。浓... 目的 探讨小剂量雷公藤甲素(TPL)体外逆转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耐药细胞的耐药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F)法检测多柔比星(ADM)对耐ADM的HL-60细胞株(HL-60/ADM)耐药情况及TPL对其增殖抑制作用;MTF法检测庀。浓度TPL联合不同浓度的ADM对HL-60/ADM的增殖抑制作用和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Western blot检测IC20浓度TPL、ADM单药及两者联合作用HL-60/ADM细胞24h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ADM对野生株HL-60细胞和ADM耐药细胞株24h的IC50值分别为(0.28±0.35)μmol/L和(22.03±0.22)μmol/L,耐药细胞株的耐药倍数为78.68。TPL作用于HL-60/ADM细胞48h把。值为(43.06±1.06)nmol/L。对于HL-60/ADM细胞无明显增殖抑制作用的48h IC20 TPL可使ADM对HL-60/ADM的IC20值从(14.36±2.23)μmol/L降到(7.90±0.33)μmol/L,逆转耐药倍数为1.8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协同指数(CI)显示,在抑制率小于60%的情况下,ADM与TPL有协同作用。Westernblot结果显示TPL或ADM单药对HIF一10【和CXCR4蛋白表达的下调作用均不明显,但TPL联合ADM可明显下调HIF-1α和CXCR4蛋白的表达。结论IC20 TPL可逆转耐药AML细胞的耐药性,其分子机制与下调HIF-1α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多柔比星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细胞 HL-60 抗药性 肿瘤 氧诱导因子1 d亚基
原文传递
双硫仑联合葡萄糖酸铜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董慧娟 李蓉蔚 +7 位作者 郑忠信 何涵 周勇 邓漫漫 李银 王相朦 周淑芸 徐兵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48-850,共3页
近年来随着化疗方案的改善和干细胞移植的应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已经得到了极大改善,完全缓解(CR)率可达70%~80%,但患者耐药和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仍然是影响其疗效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原因,研发新药物往往面临着花费昂贵... 近年来随着化疗方案的改善和干细胞移植的应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已经得到了极大改善,完全缓解(CR)率可达70%~80%,但患者耐药和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仍然是影响其疗效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原因,研发新药物往往面临着花费昂贵、临床试验周期长等问题,因此从价廉且不良反应小的传统药物中开发具有抗白血病作用的“新用途”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葡萄糖酸铜 实验研究 双硫仑 动物 治疗 抗白血病作用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巨核细胞分化与血小板生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李蓉蔚 杨仁池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30-35,共6页
血小板为血液循环中发挥止血与血管损伤修复功能的特殊细胞.为机体止血、血栓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构成因素?其亦涉及机体的炎症反应、固有免疫、血管生成与肿瘤的远处转移等过程。目前已知的血小板生成机制中,骨髓造血干细胞(HSC)与祖细胞... 血小板为血液循环中发挥止血与血管损伤修复功能的特殊细胞.为机体止血、血栓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构成因素?其亦涉及机体的炎症反应、固有免疫、血管生成与肿瘤的远处转移等过程。目前已知的血小板生成机制中,骨髓造血干细胞(HSC)与祖细胞经一系列可控的分化、成熟过程生成巨核细胞.而巨核细胞通过生成长分支状的前血小板.延伸穿过骨髓血窦而释放血小板。骨髓腔、细胞外基质及血小板生成素(TPO)等各种细胞因子共同作用.促进冃核细胞分化和血小板生成,为巨核细胞分化的主要调控因素。认识与了解巨核细胞分化、血小板生成的机制.可以为血小板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笔者拟就目前关于巨核细胞分化及血小板生成机制方面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核细胞 细胞分化 血小板生成 转录因子 细胞凋亡 巨核细胞分化
原文传递
依布替尼的临床应用及相关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蓉蔚 杨仁池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715-719,共5页
依布替尼(Ibrutinib)是一种小分子激酶抑制剂,通过共价结合的方式选择性、不可逆性地抑制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ruton tyrosine kinase,BTK)和白细胞介素-2诱导型T细胞激酶(interleukin-2-inducible T-cell kinase,ITK)的活性,损害B细胞和... 依布替尼(Ibrutinib)是一种小分子激酶抑制剂,通过共价结合的方式选择性、不可逆性地抑制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ruton tyrosine kinase,BTK)和白细胞介素-2诱导型T细胞激酶(interleukin-2-inducible T-cell kinase,ITK)的活性,损害B细胞和T细胞的功能。BTK是表达于多种造血细胞、B细胞淋巴瘤和白血病细胞的B细胞受体(B cell receptor,BCR)信号激酶[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布替尼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 白细胞介素-2诱导型T细胞激酶 BTK抑制剂 ITK抑制剂
原文传递
遗传性凝血因子Ⅹ缺乏症11例回顾性研究
9
作者 李蓉蔚 刘晓帆 +5 位作者 薛峰 陈云飞 刘葳 付荣凤 张磊 杨仁池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遗传性凝血因子Ⅹ(FⅩ)缺乏症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21年2月期间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11例遗传性FⅩ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中,男3例,女8例,中位初... 目的探讨遗传性凝血因子Ⅹ(FⅩ)缺乏症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21年2月期间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11例遗传性FⅩ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中,男3例,女8例,中位初诊年龄39(5~55)岁。1例有家族史。10例(90.9%)存在出血事件,包括皮肤磕碰后瘀斑或出血(7例)、鼻出血(7例)、齿龈出血(6例)和肌肉血肿(1例)。8例女性患者中,6例有月经增多,1例正常分娩后发生出血。8例患者有手术史,4例发生术后出血。实验室检查见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FⅩ促凝活性(FⅩ∶C)减低。4例患者接受F10基因检测,发现5个新突变位点。11例患者中,4例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物(PCC),7例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1例女性患者应用PCC预防性治疗后月经量明显减少,另有1例患者手术前预防性输注FFP后未发生术中、术后出血。结论多数遗传性FⅩ缺乏症患者有出血倾向,F10基因突变检测对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Ⅹ缺乏症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