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分裂症社会认知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张逗玉 薄奇静 +2 位作者 李薇娣 赵蕾 王传跃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08-411,共4页
本文综述近年来精神分裂症社会认知领域相关的研究进展。从心理理论、情绪加工、归因倾向、社会知觉和社会知识这5个方面来分析,对其分类、评估方法、研究方向和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方向。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社会认知 心理理论 情绪加工 归因
下载PDF
预防自杀的认知行为治疗对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
2
作者 张春苗 李献云 +5 位作者 徐若愚 徐恩瑶 张房昉 李薇娣 谭淑平 王绍礼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70-578,共9页
目的探讨预防自杀的认知行为治疗对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北京回龙观医院住院的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11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区组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12次预防自杀的认知行为治疗... 目的探讨预防自杀的认知行为治疗对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北京回龙观医院住院的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11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区组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12次预防自杀的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给予相同时间和频次的支持性心理治疗,分别在基线和治疗4周后、治疗结束和随访时(第4、8、12周末),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Depression Scale,PHQ-9)和贝克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eck 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Chinese Version,BSI-CV)评估患者抑郁症状、自杀意念和自杀倾向的变化。2组间一般资料及量表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Mann-Whitney秩和检验、χ^(2)检验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各结局指标的组间和时间效应进行分析。结果2组PHQ-9评分各时点变化均为下降趋势,且组别和时间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2.75,P=0.047)。自第8周起干预组PHQ-9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5,P<0.05)。2组间BSI-CV最近1周自杀意念总分时间效应和组别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96.78、6.35,均P<0.05),但组别和时间交互作用不显著;干预组评分在第8周和第12周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1、-3.30,均P<0.01)。2组间BSI-CV最近1周自杀倾向总分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11.83,P<0.05),组别和时间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F=2.56,P=0.059),组别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0.001,P=0.975);随时间变化2组第4、8、12周时BSI-CV最近1周自杀倾向总分均低于基线,组内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自杀的认知行为治疗对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和自杀意念的干预效果均优于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而对自杀倾向干预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疗法 抑郁症 自杀未遂 自杀意念
原文传递
精神病临床高危相关术语和概念演变 被引量:6
3
作者 薄奇静 毛珍 +3 位作者 赵蕾 李薇娣 孙悦 王传跃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20-423,共4页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重性精神障碍,在青少年和成年早期可完全爆发并终身致残,早期识别和干预可改善预后。在疾病完全发作前通常存在早期迹象、症状和功能损害,称为前驱症状,或超高危/临床高危状态。在研究中,各国学者使用不同的术语定义此...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重性精神障碍,在青少年和成年早期可完全爆发并终身致残,早期识别和干预可改善预后。在疾病完全发作前通常存在早期迹象、症状和功能损害,称为前驱症状,或超高危/临床高危状态。在研究中,各国学者使用不同的术语定义此类人群,诊断标准也有细微差异,不利于精神病早期风险诊断和预后评估的统一性。且随着研究进展,临床高危范畴正在逐渐扩展,其概念界定及标准是我们开启精神病早期干预的基础。为此,我们就不同术语的起源和概念演变进行综述,以期提高认识并统一规范使用相关术语,为早期识别和干预提供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临床高危 精神病超高危 精神病风险综合征 轻微精神病综合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