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岳石窟经目塔5.12汶川大地震后抢救性修缮——兼论三维激光扫描、计算机模拟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运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荣 李贞娥 徐世超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0年第2期40-47,共8页
"5.12汶川特大地震"对安岳石窟所属的孔雀洞经目塔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破坏。本次勘察修缮设计目标是修复经目塔震后的直接残损,对其结构进行必要的加固,减缓风化对塔体的影响,由于破坏的突然性及抢救工作的迫切性要求,从勘察... "5.12汶川特大地震"对安岳石窟所属的孔雀洞经目塔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破坏。本次勘察修缮设计目标是修复经目塔震后的直接残损,对其结构进行必要的加固,减缓风化对塔体的影响,由于破坏的突然性及抢救工作的迫切性要求,从勘察到设计仅仅1个多月时间,勘察设计方在工作之初便决定引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并在评估及设计过程使用计算机模拟复原技术,力求准确翔实的得出经目塔震后的评估结论,及为震落构件找到准确的原有位置。作为最终修缮设计的依据。并通过结构计算,最终确定经目塔的修缮方案。本次勘察设计过程中引入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及计算机模拟技术在石质文物勘察设计中均具有突破性进展,为今后石质文物的科技保护进行了切实有效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岳石窟 经目塔 5.12汶川特大地震 三维激光扫描 计算机模拟技术 抢救性修缮
下载PDF
日帝强占期(1910-1945)韩国建筑遗产保护原则与修缮案例研究
2
作者 李贞娥 《世界建筑》 2016年第3期120-123,127,共4页
韩国具有现代意义的建筑遗产保护是在日帝强与期(1910-1945)开始的。这时期以1916年《古迹及遗物保存规则》和1933年《朝鲜宝物卉迹名胜天然纪念物保存令》的制定为代表,建筑遗产保护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通过对该肘期建筑遗产保护... 韩国具有现代意义的建筑遗产保护是在日帝强与期(1910-1945)开始的。这时期以1916年《古迹及遗物保存规则》和1933年《朝鲜宝物卉迹名胜天然纪念物保存令》的制定为代表,建筑遗产保护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通过对该肘期建筑遗产保护制度与朝鲜总督府修缮工程相关档案的分析,对日帝强占期韩国建筑遗产保护原则的变化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原则 韩国 日帝强占期 建筑遗产 保护工程
下载PDF
梁思成与关野贞对中国与朝鲜古代建筑的调查和保护比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贞娥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5年第1期31-51,共21页
20世纪上半期,以梁思成与关野贞为代表的近代建筑学者,对中国与朝鲜古代建筑进行了系统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对社会认识古代建筑的价值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两位学者基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和调查身份,并抱着不同的调查目的,采取了不同的... 20世纪上半期,以梁思成与关野贞为代表的近代建筑学者,对中国与朝鲜古代建筑进行了系统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对社会认识古代建筑的价值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两位学者基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和调查身份,并抱着不同的调查目的,采取了不同的调查方式,结果产生了不同的古代建筑价值认识。他们对古代建筑作出的价值评估,对两国以后的古代建筑保护制度产生了影响。本文对梁思成与关野贞对中国和朝鲜古代建筑的调查与价值认识进行了案例分析,探讨了不同的调查和价值评估对两国古代建筑保护产生的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思成 关野贞 文物建筑 考察 价值认识 价值评估 保护制度
原文传递
1945年以后韩国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原则——保存原形的形成过程与“原形”含义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贞娥 《建筑史》 2016年第1期223-230,共8页
在韩国具有现代意义的建筑遗产保护是在日帝强占期(1910—1945年)开始的。本文通过分析韩国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档案、文化财委员会会议录、学术文章及工程报告等相关文献,剖析韩国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原则以1961年石窟庵修缮为转折点,在'... 在韩国具有现代意义的建筑遗产保护是在日帝强占期(1910—1945年)开始的。本文通过分析韩国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档案、文化财委员会会议录、学术文章及工程报告等相关文献,剖析韩国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原则以1961年石窟庵修缮为转折点,在'现状'、'原形'、'复原'等保护相关重要术语的含义发生变化,保护原则从'保存现状'调整为'保存原形'的过程,同时揭示保护对象从'现状'改为'原形'对形成保护方针——'复原原形'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文化遗产 保护原则 保存原形 原形
原文传递
天梯山石窟塑像壁画虚拟复原保护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荣 李玉敏 李贞娥 《建筑史》 2015年第2期138-149,共12页
天梯山石窟是我国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石窟文物点,20世纪50年代受到水库修建的影响,大多数文物被迫迁出。即使从当时的经济技术条件来看,已经最大限度上保护了天梯山石窟文物,但文物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都受到了极大破坏。近年来... 天梯山石窟是我国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石窟文物点,20世纪50年代受到水库修建的影响,大多数文物被迫迁出。即使从当时的经济技术条件来看,已经最大限度上保护了天梯山石窟文物,但文物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都受到了极大破坏。近年来,随着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天梯山石窟文物的复原以及如何复原日益成为文物保护界讨论的焦点。本文以天梯山石窟文物保护规划中对天梯山石窟虚拟复原的评估研究和策略制定为基础,试着探讨随着保护理念、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与数字模拟技术在文物保护复原中可能起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梯山石窟 文物保护规划 虚拟复原 数字化保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