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子坪长6储层长岩心CO_(2)驱替实验及数值模拟评价
1
作者 康宇龙 汪心雯 +5 位作者 李超跃 李采 郭朝斌 刘凯 姚振杰 赵永攀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251,共9页
二氧化碳驱提高石油采收率(CO_(2)-EOR)在我国大部分低渗透、低孔隙度油藏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鉴于国家净零排放目标,在采用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时,二氧化碳封存是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针对低渗油藏,开展天然岩心长岩心CO_(2)驱替试验... 二氧化碳驱提高石油采收率(CO_(2)-EOR)在我国大部分低渗透、低孔隙度油藏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鉴于国家净零排放目标,在采用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时,二氧化碳封存是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针对低渗油藏,开展天然岩心长岩心CO_(2)驱替试验,并利用TOGA(TOUGH Oil,Gas,Aqueous)软件建立岩心尺度数值模型开展模型的识别与验证,对模型的有效性及物性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1)根据出口气油比可将二氧化碳驱油与封存划分为未见气(0~100)、极少量气(100~1 000)、气体突破(1 000~10 000)、大量气窜(>10000)四个不同阶段;2)孔隙度、渗透率及非均质性对模拟结果影响较大,在后续实际场地模型中应予以重点关注。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场地规模模型提供参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储层 二氧化碳驱油 二氧化碳封存 长岩心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陕北油田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测算方法研究
2
作者 陈怡秀 王伟 +4 位作者 梁全胜 施里宇 刘凯 邴姗 李超跃 《非常规油气》 2023年第5期113-120,共8页
在国家“双碳”目标背景下,针对油田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测算方法缺失问题,对陕北油田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源进行了识别梳理,建立了适应陕北油田的燃料燃烧排放、过程排放和间接排放等温室气体排放测算方法,并以陕... 在国家“双碳”目标背景下,针对油田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测算方法缺失问题,对陕北油田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源进行了识别梳理,建立了适应陕北油田的燃料燃烧排放、过程排放和间接排放等温室气体排放测算方法,并以陕北地区某油区为例,测算评价了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研究结果表明:1)施工期单井碳排放94.44 t,可探索钻机电代油方式减排;2)运行期生产吨油碳排放为0.29 t,可提升原油管输程度、开发井场风光绿电和油藏CO_(2)地质封存等方式减排;3)建议油田全生命周期应加强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数据的监测及收集,为开展油田温室气体排放测算、核算及核查提供保障。以上成果认识,对陕北油田产能建设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和低碳生产措施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油田 温室气体 碳排放 环境影响评价 测算模型 碳减排
下载PDF
耐温耐盐聚合物微球性能评价 被引量:22
3
作者 杨长春 岳湘安 +4 位作者 周代余 贺杰 赵冀 周继龙 李超跃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4-260,共7页
为获得悬浮性好、耐温耐盐性能优良的调剖堵水用聚合物微球,以丙烯酰胺为聚合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为乳化剂合成了具有三层结构的纳米/微米聚合物微球DCA,评价了微球的耐温性、悬浮... 为获得悬浮性好、耐温耐盐性能优良的调剖堵水用聚合物微球,以丙烯酰胺为聚合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为乳化剂合成了具有三层结构的纳米/微米聚合物微球DCA,评价了微球的耐温性、悬浮性、膨胀性及调剖堵水效果。结果表明,DCA微球粒径为0.1数30μm,外壳有纳米孔隙,微球耐温高达300℃,可在115℃放置90 d。DCA在模拟地层水中静置28 h的沉降速度为0.005 m L/min,悬浮性较好。DCA微球膨胀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115℃浸泡24 h的最大膨胀率为13.83%;对三层非均质岩心调剖堵水后含水率降低5%,采收率增幅为7%。矿场试验结果表明,经微球段塞调剖后产液量和综合含水率降低、日增油效果明显。DCA微球适用于高温高盐油藏的深部调剖堵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球 调剖堵水 耐温性能 抗盐性能 高温高盐油藏
下载PDF
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王维波 陈龙龙 +3 位作者 李超跃 汤瑞佳 王蓓蕾 王贺谊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829-1834,共6页
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新进展主要集中在:①气-液-固三相泡沫驱,包括纳米颗粒泡沫、膨润土泡沫和粉煤灰泡沫;②微泡沫驱;③自生气泡沫驱,包括自生CO2泡沫和自生N2泡沫;④泡沫复合驱,包括泡沫-凝胶深部调驱、冻胶泡沫强化封堵;⑤泡沫... 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新进展主要集中在:①气-液-固三相泡沫驱,包括纳米颗粒泡沫、膨润土泡沫和粉煤灰泡沫;②微泡沫驱;③自生气泡沫驱,包括自生CO2泡沫和自生N2泡沫;④泡沫复合驱,包括泡沫-凝胶深部调驱、冻胶泡沫强化封堵;⑤泡沫-物理法复合技术提高采收率,包括泡沫-振动波综合调驱、泡沫-热力采油。就以上技术展开综述,介绍了研究进展、作用机制和存在问题,并对下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驱 三相泡沫 微泡沫 自生气泡沫 凝胶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6例Morvan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及护理
5
作者 吕攀攀 王乾贝 +1 位作者 李超跃 张宁 《护理学报》 2020年第15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Morvan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特征和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于2014年12月—2020年3月收治的6例Morvan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护理方案以及预后。结果6例Morvan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激越性失眠、自主神... 目的探讨Morvan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特征和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于2014年12月—2020年3月收治的6例Morvan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护理方案以及预后。结果6例Morvan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激越性失眠、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神经性肌强直、肢体疼痛、神经精神症状。针对此,应加强激越性失眠的护理,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本组5例患者症状改善好转出院,1例患者突发心律失常抢救无效死亡。结论Morvan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复杂,护理重点是激越性失眠的护理,以及密切观察自主神经紊乱,防止猝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van综合征 激越性失眠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下载PDF
榆林煤化工CO_(2)捕集系统典型风险分析与评价
6
作者 王贺谊 江绍静 +5 位作者 郑晓亮 王蓓蕾 陈龙龙 白建林 汤瑞佳 李超跃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1年第3期78-82,共5页
在对榆林煤化工CO_(2)捕集系统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CO_(2)分离器发生的典型风险之分离器泄漏发生其他爆炸进行了分析。结合分析结果,通过事故树评价得出了可能导致其他爆炸风险的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并结合结构重要度进... 在对榆林煤化工CO_(2)捕集系统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CO_(2)分离器发生的典型风险之分离器泄漏发生其他爆炸进行了分析。结合分析结果,通过事故树评价得出了可能导致其他爆炸风险的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并结合结构重要度进行量化处理,找到预防事故的关键管控因素和对策方案,为企业预防和控制事故发生提供可靠依据,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分离器 其他爆炸 事故树 结构重要度
下载PDF
基于微观可视化的低渗透油藏不同相态下CO2驱替特征研究
7
作者 刘舒羽 李超跃 +2 位作者 汤瑞佳 陈龙龙 王维波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1年第8期0188-0190,共3页
通过基于低渗透天然岩心制作的微观模型,在考虑重力因素下,设计了CO2纯气体、超临界状态、混相的3种不同相态,CO2连续注入、CO2水气交替、CO2泡沫驱3种注入方式,共9组微观可视化驱替实验。从实验结果中可以直观地观察出重力作用是影响CO... 通过基于低渗透天然岩心制作的微观模型,在考虑重力因素下,设计了CO2纯气体、超临界状态、混相的3种不同相态,CO2连续注入、CO2水气交替、CO2泡沫驱3种注入方式,共9组微观可视化驱替实验。从实验结果中可以直观地观察出重力作用是影响CO2非混相驱替波及效率的重要因素,孔隙中的气泡产生的贾敏效应可以很好地抑制气窜降低气体上浮现象,混相条件下基本上不收重力的影响,驱替效果最好,在贾敏效应的共同作用下,模型几乎没有剩余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可视化 低渗透油藏 高温高压 混相 超临界 驱替特征
下载PDF
粉煤加压气化制备合成气技术
8
作者 姜磊 赵旨厚 李超跃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2年第9期76-77,共2页
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中试装置各项技术指标优越,有效气成分89~93%,碳转化率98~99%,比氧耗300~320Nm3O2/1000Nm3(CO+H2),比煤耗530~540kg煤/1000Nm3(CO+H2),冷煤气效率≥84%,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广阔的... 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技术中试装置各项技术指标优越,有效气成分89~93%,碳转化率98~99%,比氧耗300~320Nm3O2/1000Nm3(CO+H2),比煤耗530~540kg煤/1000Nm3(CO+H2),冷煤气效率≥84%,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气流床 加压气化 煤气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