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家视角下人工智能发展的伦理困境及对策研究
1
作者 李转亭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2年第3期32-39,共8页
人工智能的深入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也造成一些伦理上的隐忧。随着智能机器逐渐拥有人所具备的智能和情感等能力,机器和人之间的区分变得越来越小。就儒家的视角而言,一旦智能机器发展出了独立的自主意识,就与作为道德主体的人毫无分... 人工智能的深入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也造成一些伦理上的隐忧。随着智能机器逐渐拥有人所具备的智能和情感等能力,机器和人之间的区分变得越来越小。就儒家的视角而言,一旦智能机器发展出了独立的自主意识,就与作为道德主体的人毫无分别,这对儒家而言是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人工智能发展中最大的伦理困境。这种困境首先主要表现在智能机器所构建的社会化生产生活模式会将人禁锢在机器的运作之上,人具有被“器化”的风险;其次,智能机器所产生的情感是一种被设定的程序命令,是一种虚假的情感关系,会造成人对机器情感的依赖。造成这样的困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智能技术并非毫无价值立场,其背后的人工智能范式会弱化儒家的价值次序,挑战人的主体地位;二是智能技术对人的理解是一种数据化和模型化的,和儒家对人的道德性理解有很大的差别。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划定人工智能的发展范围,对其领域进行相关的礼法规定,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智能技术的主体--人的道德责任感,使其肩负起对人类和整个社会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儒家 伦理困境 人机之别 道德
下载PDF
旁通而上达:儒家实现终极关怀的教化途径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景林 李转亭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2-79,共8页
儒家据“诚于中,形于外”的观念展开其教化的工夫历程。“诚中形外”或曰“合外内”,着重于内外的一体性,可用“旁通万物之情”一语来表示。“旁通”表示个体存在之横向范围上的展开和“超出”,其境域常带有空间性、平面性和实存的有限... 儒家据“诚于中,形于外”的观念展开其教化的工夫历程。“诚中形外”或曰“合外内”,着重于内外的一体性,可用“旁通万物之情”一语来表示。“旁通”表示个体存在之横向范围上的展开和“超出”,其境域常带有空间性、平面性和实存的有限性。这“旁通”中,又必然蕴含着天人合一或“一天人”的维度。“一天人”表现为一种天人之立体纵贯的关系,可用孔子“上达”一语来表示。“上达”即上达于天、天命,是通过“超克”,即对每一当下具有时空范围限定之“旁通”进行转变升华,赋予其普遍性意义而达至的“超越”境界。“旁通”与“上达”并非有时间先后的两截。“旁通”本即涵蕴纵贯“上达”之一几,其上达天德之成就,同时又反哺于横向之“旁通”而为之奠基,二者相摄互成,本来一体。“旁通而上达”可用来表示儒家实现其终极关怀的教化途径。“旁通”与“上达”两个维度是动态互成、内在统一的。儒家特立独行的君子人格亦由此“旁通而上达”的教化历程而得以奠基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通 上达 合外内 一天人 忠恕 超越 教化
原文传递
儒家实现终极关怀的教化途径
3
作者 李景林 李转亭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2年第3期50-50,共1页
孔子毕生求道,以“闻道”为人生之最高目标。儒家之道,必外向开展于人伦物则层面之落实,可谓之“旁通”。人性本自天命而具于人心,发于喜怒哀乐之情以应物,自内及外,由是而有道合外内之“旁通”。
关键词 终极关怀 儒家之道 旁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