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之阳荣华篇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李轼华
蔡少波
-
机构
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成都市川剧院
-
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14-119,共6页
-
基金
成都市2009年文化事业建设(文化类)项目<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阶段性成果之一
-
文摘
阳荣华,川剧变脸第一人,川剧脸谱艺术家。主攻川剧武生、老生,具有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主要代表剧目:《战袁林》、《战汉水》、《八仙过海》、《双八郎》等。采访中阳荣华老师介绍了自己的从艺经历、艺术成就及对川剧振兴传承的看法。
-
关键词
阳荣华
川剧
变脸
川剧脸谱
艺术人生
-
分类号
I23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关汉卿戏剧的魂梦情节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李轼华
-
机构
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
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57-61,共5页
-
文摘
关汉卿戏剧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其常用鬼魂梦境来延续情节、敷衍场面。《窦娥冤》、《蝴蝶梦》等均是如此。关汉卿从大众的审美情趣和自己的美学理想出发塑造出来的鬼魂形象与梦兆情节,与一般的宗教迷信不同,它们起到了对人间法制的微弱的监督作用,它们所反映出来的积极的战斗意义,也具有撼人心魄、发人深省的力量。
-
关键词
关汉卿
鬼魂梦兆
美学理想
积极意义
-
Keywords
Guan Han- qing
omens in dreams of souls
plots concerning the dreams of souls
-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从元代历史剧看元代文人的二难情结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李轼华
-
机构
成都大学中文系
-
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32-34,共3页
-
文摘
在元代 ,由于蒙古贵族的入侵 ,中原文明遭受践踏 ,造成了文人地位的历史性失落 :政治上失却晋升之路 ,经济上毫无生活保障 ,同时还承受着残酷的民族与阶级压迫的双重灾难。仕与隐、进与退的二难情结成为元代文人普遍的心理状态。这种心态 ,在元代的历史剧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元代文人用历史人物来淘写自我情怀 。
-
关键词
元代历史剧
仕与隐
奋进与放浪
-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钟树梁词作浅论
- 4
-
-
作者
李轼华
咏涛
万平
-
机构
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53-55,58,共4页
-
基金
成都大学<名师传承钟树梁项目>课题成果之一。
-
文摘
钟树梁先生用100多个不同的词牌创作的近600首词作,内容丰富,气象万千。既关注政治大事,又体现个人情怀;既有欢愉,又有忧伤;既有壮士的慷慨,又有佳人的缠绵。抒情写景,议论明理,无一不可。嬉笑怒骂,讽刺谐谑皆成文章。给人以多方面的美感享受。
-
关键词
钟树梁
词
题材广泛
豪放
婉约
-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续)之许金门篇
- 5
-
-
作者
李轼华
冯乃光
万平
-
机构
成都大学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
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23-128,共6页
-
基金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12YJA760062)阶段性成果之一
-
文摘
许金门,绵阳市川剧团艺委会主任,著名演员、编导。十岁学戏,师从生角名家周孝平,专攻川剧红生。在多部三国戏中扮演的关羽形象深入人心。其演出唱腔洪亮,形神兼备。1955年开始从事编导工作,编导了《黄继光》《焦裕禄》等一系列现代戏。从绵阳市川剧团退休后,继续从事编导、演出工作,积极组织成立梨园会馆,进行川剧演出。
-
关键词
许金门
川剧
艺术人生
-
分类号
K825.78
[历史地理—历史学]
I236.7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续)之张开国篇
- 6
-
-
作者
李轼华
万平
-
机构
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21-128,共8页
-
基金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12YJA760062)阶段性成果之一
-
文摘
张开国,国家一级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表演学会理事,曾任四川省剧协副主席。曾在几十出戏里扮演重要角色,塑造了众多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同时从事导演工作。担任过成都市川剧院一团团长,一、二联合团团长,四川省川剧院院长兼总支书记,多次参加中国艺术节、戏剧节及央视春晚演出。多次获国家级大奖。
-
关键词
张开国
川剧
艺术人生
-
分类号
K825.78
[历史地理—历史学]
I236.7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续)之余琛篇
- 7
-
-
作者
李轼华
万平
-
机构
成都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02-109,共8页
-
基金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12YJA760062)阶段性成果之一
-
文摘
余琛,川剧艺术家,国家一级导演,具有丰富的编、导、演经验。在多部戏曲、舞蹈中任导演及舞蹈设计工作,善于将戏曲艺术和舞蹈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同时,作为四川省川剧学校的教师,多年来为川剧艺术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
关键词
余琛
川剧
艺术人生
-
分类号
I236.7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续)之刘世玉篇
- 8
-
-
作者
李轼华
程建忠
-
机构
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00-111,共12页
-
基金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12YJA760062)
-
文摘
刘世玉,国家一级演员,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主攻闺门旦、青衣旦,具有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主要代表剧目:《荆钗记》、《红梅记》等。采访中刘世玉老师介绍了自己的从艺经历、艺术成就及对振兴传承川剧的看法。
-
关键词
刘世玉
川剧
艺术人生
-
分类号
I23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中国古典悲剧的团圆结局
- 9
-
-
作者
李轼华
-
机构
成都大学中文系
-
出处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74,共3页
-
-
关键词
中国
古典悲剧
西方悲剧
悲剧作品
黑恶势力
主人公
喜剧
-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随意上下,任笔挥洒”的元代历史剧
- 10
-
-
作者
李轼华
-
机构
成都大学中文系
-
出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39,共4页
-
文摘
元代历史剧作家从现实需要和个人情感出发,对史实加以 修改,从而使作品喷发着元代社会浓郁的时代气息,即使在今天也能使 人感受到其中强烈的时代精神脉搏。元代历史剧这种“随意上下,任笔 挥洒”的创作特色,可以对今天的历史剧创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
关键词
元代
历史剧
修改史实
现实需要
-
分类号
J809.247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川剧艺术家口述史(梅花奖得主卷)之王玉梅篇
- 11
-
-
作者
李轼华
万平
-
机构
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四川传媒学院
-
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21-128,共8页
-
基金
四川省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共建项目(项目编号:SC16XK076)
-
文摘
王玉梅,女,国家一级演员,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副院长,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工花旦,兼习武旦。先后师从筱舫、许倩云、阳友鹤等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采众家之所长,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从艺三十余年来在舞台上塑造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数次荣获部、省、市级嘉奖。
-
关键词
王玉梅
川剧
艺术人生
-
分类号
K825.78
[历史地理—历史学]
I236.7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川剧艺术家口述史(梅花奖得主卷)之王超篇
- 12
-
-
作者
李轼华
万平
王超
-
机构
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四川传媒学院
成都市川剧研究院
-
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21-128,共8页
-
基金
四川省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共建项目(项目编号:SC16XK076)
-
文摘
王超,男,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师从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蓝光临,工文武生,其演出扮相俊美、嗓音圆润高亢、表演细腻。从艺三十多年来在舞台上塑造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多次获奖。
-
关键词
王超
川剧
艺术人生
-
分类号
K825.78
[历史地理—历史学]
I236.7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之筱舫篇
- 13
-
-
作者
李轼华
徐仲旭
-
机构
成都大学
成都市川剧院
-
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95-100,共6页
-
基金
成都市2009年文化事业建设(文化类)项目<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阶段性成果之一
-
文摘
筱舫,川剧表演艺术家。通过采访了解了筱舫老师的人生简历、从艺过程、塑造角色的心得体会以及对川剧传承振兴的看法。
-
关键词
筱舫
川剧
艺术人生
-
分类号
J804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之林捷篇
被引量:1
- 14
-
-
作者
万平
李轼华
徐仲旭
李建峰
-
机构
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成都市川剧院
-
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88-92,共5页
-
基金
成都市2009年文化事业建设(文化类)项目<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阶段性成果之一
-
文摘
林捷作为儿童时期就参加抗日文化活动的老革命,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积极参与我党、我军组织领导的文艺演出;建国以后,长期从事川剧艺术院团的建设、管理工作。他熟悉川剧表演工作,遵循艺术规律,热爱川剧事业,尊重演职人员,为成都市川剧院(团)的组建,演员的培养,曲目的整理,剧目的推出、川剧的传承与振兴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
关键词
林捷
川剧艺术
抗日的戏
-
分类号
I236.7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元杂剧的时代精神
- 15
-
-
作者
李轼华
-
出处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21,共3页
-
-
关键词
时代精神
元杂剧
生存环境
下层文人
元代文人
苦难
山水
浪子
-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