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50
篇文章
<
1
2
…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京九》路与人
1
作者
李近朱
《声屏世界》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5-17,共3页
人们常说,任何事物,犹如油画一样,距离近了,往往看不清楚,距离越远,才会看得深刻.因此,时间可以给人们以充分的从感性到理性的思考过程,达到透辟地洞察,深邃地感悟.
关键词
主持人
京九线
京九铁路
电视系列片
筑路工
观众
电视片
“入口”
题材
“以小见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庐山》创作札记
2
作者
李近朱
《声屏世界》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7,共3页
水,曾经是我进入电视世界之后最早的,也是最大的主题。无论是当音乐编辑,还是做节目编导,从乌江、金溪,到长江、运河、伏尔加河,水与我为伴16个年头。“上岸”几年,面临又一最大的主题也是与水有关的,那就是长江、鄱阳湖边上的一座名山...
水,曾经是我进入电视世界之后最早的,也是最大的主题。无论是当音乐编辑,还是做节目编导,从乌江、金溪,到长江、运河、伏尔加河,水与我为伴16个年头。“上岸”几年,面临又一最大的主题也是与水有关的,那就是长江、鄱阳湖边上的一座名山——庐山。面对新的选题,整个摄制过程是我不断采访、思考、构思、创作的过程。动笔是积习。于是,有了断片札记。不分顺次,整理扩充如下.以再回顾《庐山》的创作途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溪
收视心理
内容与形式
画面语言
彭德怀同志
白鹿洞书院
历史风云
背景材料
历史感
作者简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走进艺术歌曲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近朱
《音乐世界》
2001年第12期40-40,共1页
(一)一曲《遥远,遥远》,揭开“中外艺术歌曲音乐会”的帷幕。作为18世纪末叶兴起的一种声乐艺术形式,艺术歌曲虽在西方已历经了二百年,在中国也有近八十年的历史,但她离我们并不遥远,因为,那些传世之作总响在我们耳畔、心头。近年来,通...
(一)一曲《遥远,遥远》,揭开“中外艺术歌曲音乐会”的帷幕。作为18世纪末叶兴起的一种声乐艺术形式,艺术歌曲虽在西方已历经了二百年,在中国也有近八十年的历史,但她离我们并不遥远,因为,那些传世之作总响在我们耳畔、心头。近年来,通俗歌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歌曲
音乐会
声乐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威武行进——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
被引量:
1
4
作者
李近朱
《音乐世界》
2001年第11期52-52,共1页
土耳其发行的纪念莫扎特邮票,上边赫然印上了著名的《土耳其进行曲》的乐谱,这是十分恰当的选择。多少年来,人们一提到这首名曲,耳畔便响起了威武雄壮的进行音调:听众们在熟悉旋律下编织出了丰富的想象中的图画:有步伐整齐的军靴劲健踏...
土耳其发行的纪念莫扎特邮票,上边赫然印上了著名的《土耳其进行曲》的乐谱,这是十分恰当的选择。多少年来,人们一提到这首名曲,耳畔便响起了威武雄壮的进行音调:听众们在熟悉旋律下编织出了丰富的想象中的图画:有步伐整齐的军靴劲健踏过,有英武豪迈的士兵持枪挺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耳其进行曲》
土耳其
莫扎特
奏鸣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电视音乐艺术片特点初探
5
作者
李近朱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1984年第3期52-55,共4页
电视是一种视听结合、声画并茂的新型宣传工具。它为各类体裁、形式的节目开拓了广阔的表现天地。近几年来,一种新颖生动的音乐艺术片多次出现于电视屏幕之上,象中央电视台摄制的《北方森林》、《啊,草原》、《葛洲坝交响音画》,上海电...
电视是一种视听结合、声画并茂的新型宣传工具。它为各类体裁、形式的节目开拓了广阔的表现天地。近几年来,一种新颖生动的音乐艺术片多次出现于电视屏幕之上,象中央电视台摄制的《北方森林》、《啊,草原》、《葛洲坝交响音画》,上海电视台摄制的《森林日记》,山东电视台摄制的《沂蒙山,我对你说》,山西电视台摄制的《走西口》以及安徽电视台的《景山之歌》等等。这些音乐艺术片以颇具新意的内容与形式,以富于美感的风格与意境而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和瞩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音乐
音乐艺术
音乐作品
艺术片
交响音画
视觉形象
森林
电视屏幕
视听结合
走西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世纪的墓碑——肖斯塔科维奇的肖像(中)
6
作者
李近朱
《音乐爱好者》
1998年第3期30-32,共3页
(六) 《第六交响曲》,写于1939年。 他说,“《第六交响曲》比《第四交响曲》幸运得多。它写成后立即就演奏了,受到的批评也还温和。《第四交响曲》是写成后二十五年才演奏的。”
关键词
肖斯塔科维奇
《第九交响曲》
墓碑
作曲家
列宁格勒
肖像
第八交响曲
《第七交响曲》
《第六交响曲》
《第四交响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世纪的墓碑——肖斯塔科维奇的肖像(下)
7
作者
李近朱
《音乐爱好者》
1998年第4期32-34,共3页
(十一) 《第十一交响曲》,标题“1905年”,写于1957年。 他使用了流行的历史歌曲刻划了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年代。交响曲的文字标题表明了这一段历史的血腥般的凝重:(1)“冬宫广场”;(2)“1月9日”;(3)“永恒的记忆”;(4)“警钟”...
(十一) 《第十一交响曲》,标题“1905年”,写于1957年。 他使用了流行的历史歌曲刻划了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年代。交响曲的文字标题表明了这一段历史的血腥般的凝重:(1)“冬宫广场”;(2)“1月9日”;(3)“永恒的记忆”;(4)“警钟”。 有人说,他写的是浮浅的音乐“宣传招贴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响曲
穆索尔斯基
肖斯塔科维奇
墓碑
作曲家
肖像
音乐
通讯会员
俄罗斯
亚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世纪的墓碑——肖斯塔科维奇的肖像(上)
8
作者
李近朱
《音乐爱好者》
1998年第2期30-32,共3页
他留下的肖像几乎都是紧锁着眉头。 那里,尽诉了他的一生的曲折。 他没有用语言去述说,在生前;但他却用音乐述说了他与他的时代。 他是交响大师。 他说过,交响音乐是“音乐王国中的统帅”。 半个多世纪,他涉猎了音乐的全部体裁。但他的...
他留下的肖像几乎都是紧锁着眉头。 那里,尽诉了他的一生的曲折。 他没有用语言去述说,在生前;但他却用音乐述说了他与他的时代。 他是交响大师。 他说过,交响音乐是“音乐王国中的统帅”。 半个多世纪,他涉猎了音乐的全部体裁。但他的最伟大的创造,还是他的十五部交响曲。 他的十五部交响曲就是他与他的时代的缩影。 翻开这十五巨册的交响总谱,就是打开了他的生平,就是展陈了他的肖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斯塔科维奇
墓碑
肖像
第三交响曲
《第四交响曲》
作曲家
《第一交响曲》
《第五交响曲》
苏联音乐
《第二交响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心灵的自白”——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
9
作者
李近朱
《音乐世界》
1995年第4期17-18,共2页
这是一个沉重的叹息。短促的半音带着暗淡的色彩,动荡的节奏浸透了失望的乏力;小提琴和大提琴无奈地呻吟着……
关键词
柴可夫斯基
第四交响曲
作曲家
自白
心灵
音乐主题
小提琴
大提琴
音乐体裁
俄罗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他最后系念的首日封——忆悼施邑屏先生
10
作者
李近朱
《上海集邮》
2022年第12期3-4,共2页
2022年10月27日晨,惊悉集邮家施邑屏先生因病去世。深痛之际,想到了十几天前,10月13日他给我发了微信,写道:“老李您好!这几天身体原因,在医院住院治疗。看来,我的‘马克思’邮集生前很难完成,要先去见马克思了!您是我敬重的音乐家集邮...
2022年10月27日晨,惊悉集邮家施邑屏先生因病去世。深痛之际,想到了十几天前,10月13日他给我发了微信,写道:“老李您好!这几天身体原因,在医院住院治疗。看来,我的‘马克思’邮集生前很难完成,要先去见马克思了!您是我敬重的音乐家集邮家,在我有生之日能收到您从北京寄我家中的二十大首日封是我的荣幸。特烦请您百忙中帮忙如愿,下红包请务必收下!施邑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
住院治疗
邮集
马克思
首日封
音乐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作曲家与民族的命运
11
作者
李近朱
《民族音乐》
1998年第6期21-21,共1页
1941年,希特勒扬言,“要把列宁格勒从地球上抹去。”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拒绝撤离自己的故乡。他要与国家同在,并说:“我要告诉所有的列宁格勒人,我们城市的生活还在正常地进行下去!我们斗志昂扬地站着。我一点也不为生我、养我的...
1941年,希特勒扬言,“要把列宁格勒从地球上抹去。”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拒绝撤离自己的故乡。他要与国家同在,并说:“我要告诉所有的列宁格勒人,我们城市的生活还在正常地进行下去!我们斗志昂扬地站着。我一点也不为生我、养我的列宁格勒感到悲观失望……我的全部工作与生活与列宁格勒共存亡的……”1941年12月27日,他的《第七交响曲》诞生了。1942年8月9日,《第七交响曲》在战火纷纷的列宁格勒首演。人们聚在扩音器前,倾听着英雄的乐章在英雄的城市奏响。电台宣布,“这部作品能在被围困的城市中演奏,是列宁格勒人百折不挠的精神、勇气、胆置,以及他们必胜的信心,他们为了胜利而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格勒
作曲家
肖斯塔科维奇
交响曲
希特勒
前苏联
城市
悲观失望
扩音器
英雄
全文增补中
致敬四十--庆祝上海市集邮协会成立四十周年
12
作者
梁鸿贵
李曙光
+8 位作者
常增书
丁劲松
刘佳维
李近朱
马佑璋
葛建亚
马驎
李毅民
瞿百顺
《上海集邮》
2021年第1期F0002-F0002,1,2,共3页
贺上海市集邮协会成立四十周年立浦江潮头,擎文化士旗,集邮凝聚快乐;沐改革春风,传红色基因,追梦创造辉煌。
关键词
改革春风
红色基因
集邮
上海市集邮协会
成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再说长江》创作手记
13
作者
李近朱
刘文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5-47,共3页
上个世纪80年代,以《话说长江》为代表,电视人把镜头投向了长江。新的世纪到来,《再说长江》又全景式地、系统地记录长江的新貌,表现长江的变迁,体悟长江的内涵,让世界重新认识长江,同时,又将通过长江让世界认识中国。在《再说长江》的...
上个世纪80年代,以《话说长江》为代表,电视人把镜头投向了长江。新的世纪到来,《再说长江》又全景式地、系统地记录长江的新貌,表现长江的变迁,体悟长江的内涵,让世界重新认识长江,同时,又将通过长江让世界认识中国。在《再说长江》的创作构思中,我们力争做到,对于自然,要放到人类的视野中;对于历史,要放到今天的目光中;对于文化,要放到发现的寻觅中;对于经济,要放到人文的色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手记
大型电视纪录片
重新认识
全景式
《再说长江》
原文传递
音乐书话:《我的音乐生活》
14
作者
李近朱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0-91,共2页
在各类传记中,往往自传最让人信服,有时也让人最不信服。那是因为,一般说来人总是自己最了解自己,却也常会有自己看不清自己或是自己粉饰自己的时候。因此,一本真实的传记或自传,应当是很难得的。
关键词
《我的音乐生活》
书话
传记
自传
原文传递
珍惜生命的“三分之一”
15
作者
李近朱
《集邮博览》
2024年第2期27-27,共1页
60多年前出版的《燕山夜话》是邓拓去世前留下的最后著作,也是其时他为《北京晚报》写下的杂文结集。翻开集子,首篇千字文题为“生命的三分之一”。其中写道:“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60多年前出版的《燕山夜话》是邓拓去世前留下的最后著作,也是其时他为《北京晚报》写下的杂文结集。翻开集子,首篇千字文题为“生命的三分之一”。其中写道:“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依班固《汉书》所记,文中有“一月得四十五日”之说,这多出的15日,则是夜灯下三分之一的业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晚报》
三分之一
《汉书》
千字文
《燕山夜话》
珍惜生命
杂文
业余时间
原文传递
故乡:“像邮票般大小”
16
作者
李近朱
《集邮博览》
2024年第10期21-21,共1页
美国作家福克纳那支写出诺贝尔文学奖的笔,从未离开过作家的故乡——美国密西西比州新奥尔巴尼镇。对于故乡,他有句颇带“邮味”的话:像邮票般大小。他曾在邮局工作过,邮局也曾出售过印有他肖像的邮票。只有2000余人小镇的“小”,当如...
美国作家福克纳那支写出诺贝尔文学奖的笔,从未离开过作家的故乡——美国密西西比州新奥尔巴尼镇。对于故乡,他有句颇带“邮味”的话:像邮票般大小。他曾在邮局工作过,邮局也曾出售过印有他肖像的邮票。只有2000余人小镇的“小”,当如邮票之方寸;而“大”,也若邮票之蕴涵一样,诚如作家所写:“故乡是值得好好描写的,而且,即使写一辈子,我也写不尽那里的人和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西西比州
邮票
奥尔巴尼
诺贝尔文学奖
邮局
故乡
福克纳
一辈子
原文传递
像发现新大陆一样走进邮世界
17
作者
李近朱
《集邮博览》
2024年第8期39-39,共1页
最近,读到北京大学教授林庚先生1984年的一篇演讲,其中说到:“诗的本质就是发现。诗人永远像婴儿一样,大了好奇的眼晴去看周围的世界,去发现世界的新的美。”在这里,有一个关键词“发现”。由此,我想到了另一位学者讲过的一句话:“每一...
最近,读到北京大学教授林庚先生1984年的一篇演讲,其中说到:“诗的本质就是发现。诗人永远像婴儿一样,大了好奇的眼晴去看周围的世界,去发现世界的新的美。”在这里,有一个关键词“发现”。由此,我想到了另一位学者讲过的一句话:“每一次上课都会发现新大陆,要带着好奇心,怀着一种期待感,甚至神秘感走进课堂”,并指出:学习,“本质上就是对未知世界的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进课堂
诗的本质
期待感
关键词
新大陆
好奇心
神秘感
世界的发现
原文传递
珍异是聚 展也大成
18
作者
李近朱
《集邮博览》
2024年第11期34-34,共1页
我的书案上摆着一个精致的纪念镜框,那是1993年春天,在北京和台北、台中先后举办的集邮民间交流邮四七轮修北展纪念品,在这次邮展中,北京市集邮协会选了我的专题获奖邮集《维也纳的音乐故事》参加了集邮交流。
关键词
民间交流
音乐故事
集邮
邮展
纪念品
邮集
维也纳
原文传递
集邮要有一点精神
19
作者
李近朱
《集邮博览》
2024年第9期9-9,共1页
常常想起毛泽东的一句话:“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句话概括了人与事进步进阶的缘由,以及对于人们进取给予的激励。想到集邮这个人们热衰的文化行为,也要有点精气神的支撑。
关键词
集邮
精气神
精神
毛泽东
文化
一点
原文传递
说说集邮人的聚餐
20
作者
李近朱
《集邮博览》
2024年第5期23-23,共1页
俗话说的“吃住行”,首位是“吃”;《汉书·郦食其传》载:“民以食为天”,将“食”喻之为“天”。“吃”,为人们的生活最基本之需。因此,一个人“吃”或一群人“吃”,只要是自消费,不噬公,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说起集邮和集邮人,...
俗话说的“吃住行”,首位是“吃”;《汉书·郦食其传》载:“民以食为天”,将“食”喻之为“天”。“吃”,为人们的生活最基本之需。因此,一个人“吃”或一群人“吃”,只要是自消费,不噬公,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说起集邮和集邮人,“聚餐”这个行为可是有传统的。集邮家姜治方先生在他的《集邮六十年》一书中,所记集邮聚餐就有多处。特别是他与文化人夏衍、田汉、周生、周竹安等人及集邮家王纪泽、周煦良等人餐桌一聚,那情景写在书中,另拎出了标题,一下子就点到了要:“说集邮席间发高论。”书中的这些文字凸显出集邮人聚餐的两个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邮
郦食其
周煦良
聚餐
民以食为天
六十年
原文传递
题名
《大京九》路与人
1
作者
李近朱
机构
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
出处
《声屏世界》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5-17,共3页
文摘
人们常说,任何事物,犹如油画一样,距离近了,往往看不清楚,距离越远,才会看得深刻.因此,时间可以给人们以充分的从感性到理性的思考过程,达到透辟地洞察,深邃地感悟.
关键词
主持人
京九线
京九铁路
电视系列片
筑路工
观众
电视片
“入口”
题材
“以小见大”
分类号
G22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庐山》创作札记
2
作者
李近朱
机构
中央电视台
出处
《声屏世界》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7,共3页
文摘
水,曾经是我进入电视世界之后最早的,也是最大的主题。无论是当音乐编辑,还是做节目编导,从乌江、金溪,到长江、运河、伏尔加河,水与我为伴16个年头。“上岸”几年,面临又一最大的主题也是与水有关的,那就是长江、鄱阳湖边上的一座名山——庐山。面对新的选题,整个摄制过程是我不断采访、思考、构思、创作的过程。动笔是积习。于是,有了断片札记。不分顺次,整理扩充如下.以再回顾《庐山》的创作途程。
关键词
金溪
收视心理
内容与形式
画面语言
彭德怀同志
白鹿洞书院
历史风云
背景材料
历史感
作者简介
分类号
G22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走进艺术歌曲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近朱
出处
《音乐世界》
2001年第12期40-40,共1页
文摘
(一)一曲《遥远,遥远》,揭开“中外艺术歌曲音乐会”的帷幕。作为18世纪末叶兴起的一种声乐艺术形式,艺术歌曲虽在西方已历经了二百年,在中国也有近八十年的历史,但她离我们并不遥远,因为,那些传世之作总响在我们耳畔、心头。近年来,通俗歌曲、
关键词
艺术歌曲
音乐会
声乐艺术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威武行进——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
被引量:
1
4
作者
李近朱
出处
《音乐世界》
2001年第11期52-52,共1页
文摘
土耳其发行的纪念莫扎特邮票,上边赫然印上了著名的《土耳其进行曲》的乐谱,这是十分恰当的选择。多少年来,人们一提到这首名曲,耳畔便响起了威武雄壮的进行音调:听众们在熟悉旋律下编织出了丰富的想象中的图画:有步伐整齐的军靴劲健踏过,有英武豪迈的士兵持枪挺进。
关键词
《土耳其进行曲》
土耳其
莫扎特
奏鸣曲
分类号
J65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视音乐艺术片特点初探
5
作者
李近朱
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1984年第3期52-55,共4页
文摘
电视是一种视听结合、声画并茂的新型宣传工具。它为各类体裁、形式的节目开拓了广阔的表现天地。近几年来,一种新颖生动的音乐艺术片多次出现于电视屏幕之上,象中央电视台摄制的《北方森林》、《啊,草原》、《葛洲坝交响音画》,上海电视台摄制的《森林日记》,山东电视台摄制的《沂蒙山,我对你说》,山西电视台摄制的《走西口》以及安徽电视台的《景山之歌》等等。这些音乐艺术片以颇具新意的内容与形式,以富于美感的风格与意境而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和瞩目。
关键词
电视音乐
音乐艺术
音乐作品
艺术片
交响音画
视觉形象
森林
电视屏幕
视听结合
走西口
分类号
G20 [文化科学—传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世纪的墓碑——肖斯塔科维奇的肖像(中)
6
作者
李近朱
出处
《音乐爱好者》
1998年第3期30-32,共3页
文摘
(六) 《第六交响曲》,写于1939年。 他说,“《第六交响曲》比《第四交响曲》幸运得多。它写成后立即就演奏了,受到的批评也还温和。《第四交响曲》是写成后二十五年才演奏的。”
关键词
肖斯塔科维奇
《第九交响曲》
墓碑
作曲家
列宁格勒
肖像
第八交响曲
《第七交响曲》
《第六交响曲》
《第四交响曲》
分类号
J603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世纪的墓碑——肖斯塔科维奇的肖像(下)
7
作者
李近朱
出处
《音乐爱好者》
1998年第4期32-34,共3页
文摘
(十一) 《第十一交响曲》,标题“1905年”,写于1957年。 他使用了流行的历史歌曲刻划了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年代。交响曲的文字标题表明了这一段历史的血腥般的凝重:(1)“冬宫广场”;(2)“1月9日”;(3)“永恒的记忆”;(4)“警钟”。 有人说,他写的是浮浅的音乐“宣传招贴画”。
关键词
交响曲
穆索尔斯基
肖斯塔科维奇
墓碑
作曲家
肖像
音乐
通讯会员
俄罗斯
亚艺术
分类号
J605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世纪的墓碑——肖斯塔科维奇的肖像(上)
8
作者
李近朱
出处
《音乐爱好者》
1998年第2期30-32,共3页
文摘
他留下的肖像几乎都是紧锁着眉头。 那里,尽诉了他的一生的曲折。 他没有用语言去述说,在生前;但他却用音乐述说了他与他的时代。 他是交响大师。 他说过,交响音乐是“音乐王国中的统帅”。 半个多世纪,他涉猎了音乐的全部体裁。但他的最伟大的创造,还是他的十五部交响曲。 他的十五部交响曲就是他与他的时代的缩影。 翻开这十五巨册的交响总谱,就是打开了他的生平,就是展陈了他的肖像……
关键词
肖斯塔科维奇
墓碑
肖像
第三交响曲
《第四交响曲》
作曲家
《第一交响曲》
《第五交响曲》
苏联音乐
《第二交响曲》
分类号
K835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心灵的自白”——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
9
作者
李近朱
出处
《音乐世界》
1995年第4期17-18,共2页
文摘
这是一个沉重的叹息。短促的半音带着暗淡的色彩,动荡的节奏浸透了失望的乏力;小提琴和大提琴无奈地呻吟着……
关键词
柴可夫斯基
第四交响曲
作曲家
自白
心灵
音乐主题
小提琴
大提琴
音乐体裁
俄罗斯
分类号
J605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他最后系念的首日封——忆悼施邑屏先生
10
作者
李近朱
机构
不详
出处
《上海集邮》
2022年第12期3-4,共2页
文摘
2022年10月27日晨,惊悉集邮家施邑屏先生因病去世。深痛之际,想到了十几天前,10月13日他给我发了微信,写道:“老李您好!这几天身体原因,在医院住院治疗。看来,我的‘马克思’邮集生前很难完成,要先去见马克思了!您是我敬重的音乐家集邮家,在我有生之日能收到您从北京寄我家中的二十大首日封是我的荣幸。特烦请您百忙中帮忙如愿,下红包请务必收下!施邑屏。”
关键词
微信
住院治疗
邮集
马克思
首日封
音乐家
分类号
G89 [文化科学—体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曲家与民族的命运
11
作者
李近朱
出处
《民族音乐》
1998年第6期21-21,共1页
文摘
1941年,希特勒扬言,“要把列宁格勒从地球上抹去。”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拒绝撤离自己的故乡。他要与国家同在,并说:“我要告诉所有的列宁格勒人,我们城市的生活还在正常地进行下去!我们斗志昂扬地站着。我一点也不为生我、养我的列宁格勒感到悲观失望……我的全部工作与生活与列宁格勒共存亡的……”1941年12月27日,他的《第七交响曲》诞生了。1942年8月9日,《第七交响曲》在战火纷纷的列宁格勒首演。人们聚在扩音器前,倾听着英雄的乐章在英雄的城市奏响。电台宣布,“这部作品能在被围困的城市中演奏,是列宁格勒人百折不挠的精神、勇气、胆置,以及他们必胜的信心,他们为了胜利而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见证!”
关键词
列宁格勒
作曲家
肖斯塔科维奇
交响曲
希特勒
前苏联
城市
悲观失望
扩音器
英雄
分类号
J609.1 [艺术—音乐]
全文增补中
题名
致敬四十--庆祝上海市集邮协会成立四十周年
12
作者
梁鸿贵
李曙光
常增书
丁劲松
刘佳维
李近朱
马佑璋
葛建亚
马驎
李毅民
瞿百顺
机构
不详
出处
《上海集邮》
2021年第1期F0002-F0002,1,2,共3页
文摘
贺上海市集邮协会成立四十周年立浦江潮头,擎文化士旗,集邮凝聚快乐;沐改革春风,传红色基因,追梦创造辉煌。
关键词
改革春风
红色基因
集邮
上海市集邮协会
成立
分类号
G89 [文化科学—体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再说长江》创作手记
13
作者
李近朱
刘文
机构
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
出处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5-47,共3页
文摘
上个世纪80年代,以《话说长江》为代表,电视人把镜头投向了长江。新的世纪到来,《再说长江》又全景式地、系统地记录长江的新貌,表现长江的变迁,体悟长江的内涵,让世界重新认识长江,同时,又将通过长江让世界认识中国。在《再说长江》的创作构思中,我们力争做到,对于自然,要放到人类的视野中;对于历史,要放到今天的目光中;对于文化,要放到发现的寻觅中;对于经济,要放到人文的色彩中。
关键词
创作手记
大型电视纪录片
重新认识
全景式
《再说长江》
分类号
G222 [文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音乐书话:《我的音乐生活》
14
作者
李近朱
机构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出处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0-91,共2页
文摘
在各类传记中,往往自传最让人信服,有时也让人最不信服。那是因为,一般说来人总是自己最了解自己,却也常会有自己看不清自己或是自己粉饰自己的时候。因此,一本真实的传记或自传,应当是很难得的。
关键词
《我的音乐生活》
书话
传记
自传
分类号
J60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珍惜生命的“三分之一”
15
作者
李近朱
机构
不详
出处
《集邮博览》
2024年第2期27-27,共1页
文摘
60多年前出版的《燕山夜话》是邓拓去世前留下的最后著作,也是其时他为《北京晚报》写下的杂文结集。翻开集子,首篇千字文题为“生命的三分之一”。其中写道:“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依班固《汉书》所记,文中有“一月得四十五日”之说,这多出的15日,则是夜灯下三分之一的业余时间。
关键词
《北京晚报》
三分之一
《汉书》
千字文
《燕山夜话》
珍惜生命
杂文
业余时间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故乡:“像邮票般大小”
16
作者
李近朱
机构
不详
出处
《集邮博览》
2024年第10期21-21,共1页
文摘
美国作家福克纳那支写出诺贝尔文学奖的笔,从未离开过作家的故乡——美国密西西比州新奥尔巴尼镇。对于故乡,他有句颇带“邮味”的话:像邮票般大小。他曾在邮局工作过,邮局也曾出售过印有他肖像的邮票。只有2000余人小镇的“小”,当如邮票之方寸;而“大”,也若邮票之蕴涵一样,诚如作家所写:“故乡是值得好好描写的,而且,即使写一辈子,我也写不尽那里的人和事。”
关键词
密西西比州
邮票
奥尔巴尼
诺贝尔文学奖
邮局
故乡
福克纳
一辈子
分类号
G89 [文化科学—体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像发现新大陆一样走进邮世界
17
作者
李近朱
机构
不详
出处
《集邮博览》
2024年第8期39-39,共1页
文摘
最近,读到北京大学教授林庚先生1984年的一篇演讲,其中说到:“诗的本质就是发现。诗人永远像婴儿一样,大了好奇的眼晴去看周围的世界,去发现世界的新的美。”在这里,有一个关键词“发现”。由此,我想到了另一位学者讲过的一句话:“每一次上课都会发现新大陆,要带着好奇心,怀着一种期待感,甚至神秘感走进课堂”,并指出:学习,“本质上就是对未知世界的发现”。
关键词
走进课堂
诗的本质
期待感
关键词
新大陆
好奇心
神秘感
世界的发现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珍异是聚 展也大成
18
作者
李近朱
机构
不详
出处
《集邮博览》
2024年第11期34-34,共1页
文摘
我的书案上摆着一个精致的纪念镜框,那是1993年春天,在北京和台北、台中先后举办的集邮民间交流邮四七轮修北展纪念品,在这次邮展中,北京市集邮协会选了我的专题获奖邮集《维也纳的音乐故事》参加了集邮交流。
关键词
民间交流
音乐故事
集邮
邮展
纪念品
邮集
维也纳
分类号
G89 [文化科学—体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集邮要有一点精神
19
作者
李近朱
机构
不详
出处
《集邮博览》
2024年第9期9-9,共1页
文摘
常常想起毛泽东的一句话:“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句话概括了人与事进步进阶的缘由,以及对于人们进取给予的激励。想到集邮这个人们热衰的文化行为,也要有点精气神的支撑。
关键词
集邮
精气神
精神
毛泽东
文化
一点
分类号
G89 [文化科学—体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说说集邮人的聚餐
20
作者
李近朱
机构
不详
出处
《集邮博览》
2024年第5期23-23,共1页
文摘
俗话说的“吃住行”,首位是“吃”;《汉书·郦食其传》载:“民以食为天”,将“食”喻之为“天”。“吃”,为人们的生活最基本之需。因此,一个人“吃”或一群人“吃”,只要是自消费,不噬公,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说起集邮和集邮人,“聚餐”这个行为可是有传统的。集邮家姜治方先生在他的《集邮六十年》一书中,所记集邮聚餐就有多处。特别是他与文化人夏衍、田汉、周生、周竹安等人及集邮家王纪泽、周煦良等人餐桌一聚,那情景写在书中,另拎出了标题,一下子就点到了要:“说集邮席间发高论。”书中的这些文字凸显出集邮人聚餐的两个特点。
关键词
集邮
郦食其
周煦良
聚餐
民以食为天
六十年
分类号
G89 [文化科学—体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京九》路与人
李近朱
《声屏世界》
北大核心
199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庐山》创作札记
李近朱
《声屏世界》
北大核心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走进艺术歌曲
李近朱
《音乐世界》
200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威武行进——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
李近朱
《音乐世界》
200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电视音乐艺术片特点初探
李近朱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198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世纪的墓碑——肖斯塔科维奇的肖像(中)
李近朱
《音乐爱好者》
199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世纪的墓碑——肖斯塔科维奇的肖像(下)
李近朱
《音乐爱好者》
199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世纪的墓碑——肖斯塔科维奇的肖像(上)
李近朱
《音乐爱好者》
199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心灵的自白”——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
李近朱
《音乐世界》
199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他最后系念的首日封——忆悼施邑屏先生
李近朱
《上海集邮》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作曲家与民族的命运
李近朱
《民族音乐》
1998
0
全文增补中
12
致敬四十--庆祝上海市集邮协会成立四十周年
梁鸿贵
李曙光
常增书
丁劲松
刘佳维
李近朱
马佑璋
葛建亚
马驎
李毅民
瞿百顺
《上海集邮》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再说长江》创作手记
李近朱
刘文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0
原文传递
14
音乐书话:《我的音乐生活》
李近朱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0
原文传递
15
珍惜生命的“三分之一”
李近朱
《集邮博览》
2024
0
原文传递
16
故乡:“像邮票般大小”
李近朱
《集邮博览》
2024
0
原文传递
17
像发现新大陆一样走进邮世界
李近朱
《集邮博览》
2024
0
原文传递
18
珍异是聚 展也大成
李近朱
《集邮博览》
2024
0
原文传递
19
集邮要有一点精神
李近朱
《集邮博览》
2024
0
原文传递
20
说说集邮人的聚餐
李近朱
《集邮博览》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8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