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焦超声在脑部疾病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进丹 许泽艳 +2 位作者 王瑞 杨军 廖承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39-442,共4页
血脑屏障(BBB)阻碍多数治疗药物进入脑组织,导致临床诊治脑部疾病、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困难。借助微泡造影剂,聚焦超声可以无创、重复开放BBB。近年来国内外逐渐开展了聚焦超声治疗脑部疾病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本文就聚焦超声在脑部... 血脑屏障(BBB)阻碍多数治疗药物进入脑组织,导致临床诊治脑部疾病、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困难。借助微泡造影剂,聚焦超声可以无创、重复开放BBB。近年来国内外逐渐开展了聚焦超声治疗脑部疾病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本文就聚焦超声在脑部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脑屏障 聚焦超声 脑部疾病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对树鼩酒精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钰雯 李进丹 +4 位作者 郑红 曹雪 王利梅 王琼仙 李进涛 《养殖与饲料》 2018年第11期19-20,共2页
将雌性树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Rgl组,每组各10只,采取按树鼩每100 g体重连续灌服0.38 m L酒精含量为56%红星二锅头构建酒精性肝炎树鼩模型,对照组和Rgl组分别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和Rgl,试验结束时每组树鼩心脏采血,分离血清,... 将雌性树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Rgl组,每组各10只,采取按树鼩每100 g体重连续灌服0.38 m L酒精含量为56%红星二锅头构建酒精性肝炎树鼩模型,对照组和Rgl组分别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和Rgl,试验结束时每组树鼩心脏采血,分离血清,检测肝功能生化指标及炎症因子TNF-α,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以期观察人参皂苷Rgl对树鼩酒精性肝炎的疗效。试验结果表明,模型组树鼩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即出现了酒精性脂肪肝病理表现。给药7 d时,Rg1组树鼩肝功能生化指标ALT、AST、AKP及炎症因子TNF-α分别显著低于模型组,肝病理变化有所减轻,说明人参皂苷Rgl可以改善酒精性肝炎树鼩的肝脏功能和肝脏病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L 树鼩 酒精性肝炎
下载PDF
聚焦超声联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单克隆抗体治疗大鼠脑胶质瘤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进丹 王瑞 +3 位作者 杨军 罗玥媛 郭效宾 廖承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4-188,共5页
目的观察聚焦超声(FUS)联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大鼠脑胶质瘤的效果。方法建立SD大鼠脑胶质瘤模型,随机分为FUS组、PD-1单抗组、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8只。于造模后第9天始对前3组分别给予干预,隔天1次,共4次:FU... 目的观察聚焦超声(FUS)联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大鼠脑胶质瘤的效果。方法建立SD大鼠脑胶质瘤模型,随机分为FUS组、PD-1单抗组、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8只。于造模后第9天始对前3组分别给予干预,隔天1次,共4次:FUS组经尾静脉注入微泡后行FUS辐照,PD-1单抗组予腹腔注射PD-1单抗溶液,联合治疗组予FUS辐照后经腹腔注射PD-1单抗溶液,对照组不予干预。造模后第17天行对比动态增强MRI及病理检查,比较4组肿瘤体积及MRI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CD4^(+)、CD8^(+)T细胞数量及Caspase-3活化细胞百分比。结果造模后第17天,联合治疗组肿瘤体积小于其余3组(P均<0.01),其相对容积转运常数rK trans高于PD-1单抗组(P=0.02)及对照组(P均<0.05),Caspase-3活化细胞百分比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CD8^(+)T细胞数高于其余3组(P均<0.05)、CD4^(+)T细胞数低于其余3组(P均<0.05)。结论FUS协同抗PD-1单克隆抗体治疗有利于延缓大鼠脑胶质瘤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胶质瘤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免疫治疗
下载PDF
低剂量PET/CT及PET/MRI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进丹 陈龙 +4 位作者 杨聪慧 赵升 汪春 谢燃 孙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40-1743,共4页
PET/CT及PET/MRI为新兴影像学手段,可定量反映生物体功能、提供病变相关影像学信息,应用日益广泛;而其所带来的辐射安全问题亦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就低剂量PET/CT及PET/MRI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低剂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医学影像仿真人体模型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薛莹 王瑞 +2 位作者 李进丹 李志林 廖承德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5期592-595,共4页
仿真人体模型是根据人体参数,用与人体组织具有相同或相近散射和吸收系数的“组织等效材料”制成的具有骨骼、肌肉、脏器的人体模型。它包括数字化虚拟人体模型、物理实体模型和二者结合的物理数学模型等3种类型。仿真体模在临床工作中... 仿真人体模型是根据人体参数,用与人体组织具有相同或相近散射和吸收系数的“组织等效材料”制成的具有骨骼、肌肉、脏器的人体模型。它包括数字化虚拟人体模型、物理实体模型和二者结合的物理数学模型等3种类型。仿真体模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广泛,可用于确定CT扫描方式及最佳扫描方案、优化患者的辐射剂量、设备评价及质量控制以及用于血管成像和对比剂注射方案研究。仿真体模模拟人体参数能避免不必要的辐射危害,未来在CT图像质控、设备评价、方案研究等方面前景十分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人体模型 图像质量 医学影像技术 剂量优化
下载PDF
利用医学影像中的实影渲染技术进行医学教育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瑞 金弋人 +3 位作者 李进丹 杨军 谭静 廖承德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5期110-114,共5页
对当代医学生来说,深入了解人体结构、对正常解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虽然教学方法因国而异,因校而异,但《人体解剖学》教学仍然以传统课堂讲授为主。目前,将医学影像整合到解剖课程中已经越来越普遍,与标准图谱、解剖标本相... 对当代医学生来说,深入了解人体结构、对正常解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虽然教学方法因国而异,因校而异,但《人体解剖学》教学仍然以传统课堂讲授为主。目前,将医学影像整合到解剖课程中已经越来越普遍,与标准图谱、解剖标本相比,它具备以下优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大体解剖结构、内部血管关系、生理及病理等变化的机会。运用实影渲染(cinematic rendering)技术能让医学影像更真实地展示活体中的诸多细节,能让未来的医生们更好地辨认重要的人体结构。此外,医学生自己也认为,影像实影渲染技术与医学教育的融合具有正面的影响,对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非常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解剖学 科学技术 临床实习 医学教育 医学影像 实影渲染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在甲状腺肿瘤原发灶的诊断有效性研究
7
作者 赵升 孙华 +2 位作者 李进丹 谢燃 汪春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11期110-112,共3页
目的:研究甲状腺肿瘤原发灶诊断中采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r tomography,PET/CT)技术后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云南省肿瘤医院接受甲状腺肿瘤原发灶PET/CT诊断... 目的:研究甲状腺肿瘤原发灶诊断中采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r tomography,PET/CT)技术后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云南省肿瘤医院接受甲状腺肿瘤原发灶PET/CT诊断的100例患者,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诊断结果、数据分析结果、诊断时间及费用,分析其有效性。结果:PET/CT检出率与金标准一致,达到100.00%,PET/CT诊断恶性33例(33.00%)、良性67例(67.00%);金标准诊断恶性34例(34.00%)、良性66例(66.00%),PET/CT诊断甲状腺肿瘤良恶性与金标准诊断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PET/CT诊断真阳性33例(33.00%)、假阳性0例(0.00%)、真阴性66例(66.00%)、假阴性1例(1.00%),诊断灵敏度为97.05%,特异度100.00%,准确性99.00%,误诊率0.00%,漏诊率2.94%,阳性预测值100.00%,阴性预测值98.50%,假阳性率0.00%,假阴性率2.94%,正确指数97.05%。PET/CT诊断时间显著短于金标准,诊断费用显著低于金标准(P<0.05)。结论:甲状腺肿瘤原发灶诊断中可以通过PET/CT技术进行初步筛查,利用甲状腺肿瘤原发灶功能代谢图与解剖图对病灶性质进行判断,精准度高,漏诊率、误诊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 诊断结果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的动态增强MRI监测实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许泽艳 杨志贤 +4 位作者 丁莹莹 李进丹 柯腾飞 杨军 廖承德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976-1981,共6页
目的建立控制性皮层撞击大鼠脑损伤模型,运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技术与血清S100β蛋白检测,监测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成年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损伤组和假手术组,采用控制性皮层撞击法建... 目的建立控制性皮层撞击大鼠脑损伤模型,运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技术与血清S100β蛋白检测,监测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成年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损伤组和假手术组,采用控制性皮层撞击法建立TBI模型;在建模后不同时间点(3 h,1、3、7、14天)行MRI检查和血清S100β检测,每组在每时间点各6只。DCE-MRI图像经处理后,得到大脑创伤层面的各灌注参数的相对值(rKtrans、rVe、rKep、rVp),随后与血清S100β浓度、脑组织内伊文思蓝(EB)漏出量(作为病理学"金标准")相比较,观察创伤后各时间点BBB通透性变化规律。结果创伤后各时间点的DCE-MRI灌注参数相对值(rKtrans)、血清S100β蛋白水平、脑组织EB渗漏量,在损伤组/假手术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损伤组rKtrans自损伤后3 h轻度升高,1天明显升高,3天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14天时仍有轻度升高,呈单向性变化;血清S100β蛋白在伤后3 h轻度增加,持续至1、3天时迅速上升后下降并维持较低的水平。相关分析显示rKtrans、rVe值与EB漏出量之间均呈正相关(r=0.712,P<0.01;r=0.544,P<0.01);血清S100β蛋白值与EB漏出量之间呈正相关(r=0.686,P<0.01)。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后BBB通透性的变化有一定规律。与血清S100β蛋白相比,DCE-MRI定量参数Ktrans能更加准确的评估创伤性脑损伤后BBB通透性的变化,或许能成为TBI研究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脑屏障 创伤性脑损伤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S100Β蛋白 SD大鼠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CT影像联合CEA、淋巴/中性粒细胞比预测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 被引量:3
9
作者 邓慧媛 丁莹莹 +3 位作者 李进丹 杨军 柯腾飞 廖承德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33-1438,共6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早期预测指标,并对癌胚抗原(CEA)与多层螺旋CT检查肿块大小危险度分析评估。方法搜集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直肠癌患者400例,入组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术后定期影像检查、血清肿瘤标志物、血常规随...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早期预测指标,并对癌胚抗原(CEA)与多层螺旋CT检查肿块大小危险度分析评估。方法搜集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直肠癌患者400例,入组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术后定期影像检查、血清肿瘤标志物、血常规随访至少3年。统计患者术前CT检查中病灶大小,术后第3、6、12个月血清CEA,癌抗原CA242、CA199水平,外周血常规中的淋巴细胞与粒细胞比值。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上述多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对显著相关变量运用X-tile软件根据风险比(HR)进行分层分析,结合Ke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高、低危组的层间比较。结果术前CT影像检查病灶大小(P=0.000,HB=0.023,95%CI:1.015~1.033)、术后1年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比值(P=0.028,HR=0.629,95%CI:0.917~3.832)、术后1年CEA值(P=0.000,HR=0.003,95%CI:1.002~1.005)对预测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有显著意义。直肠癌患者CT影像中病灶大小的分层阈值为18.75 cm^3、术后1年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比值分层阈值为0.33,术后1年CEA分层阈值为16.97 ng/ml。验证组进行Cox相关分析结果:术前CT影像中病灶大小(P=0.000,HB=0.997,95%CI:0.983~1.011),术后1年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比值(P=0.003,HR=3.767,95%CI:1.58~8,98),术后1年CEA值(P=0.000,HR=1.001,95%CI:1.001~1.002)。结论直肠癌术前CT影像中,病灶体积能预示术后复发与转移风险,术后1年的外周血淋巴/中性粒细胞比值及血清CEA值,对术后肿瘤复发转移也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Cox多因素风险回归 X-tile分层分析 复发转移 癌胚抗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104例尘肺病患者的CT肺纤维化评分与肺通气功能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纪娅娟 李进丹 +4 位作者 袁贵斌 阮斌 王瑞 温勇坚 廖承德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2022年第4期297-301,共5页
目的在尘肺病患者中,定量评价肺间质纤维化程度,并了解肺间质纤维化与肺通气功能变化的规律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职业性尘肺病患者资料,采用“Camiciottoli视觉评分法”对入组病例的CT图像进行肺间质纤维化程... 目的在尘肺病患者中,定量评价肺间质纤维化程度,并了解肺间质纤维化与肺通气功能变化的规律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职业性尘肺病患者资料,采用“Camiciottoli视觉评分法”对入组病例的CT图像进行肺间质纤维化程度定量评分,分析不同期别尘肺病患者肺通气功能指标与CT肺纤维化评分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随尘肺病期别提高,肺功能指标(FEV_(1)、FEV_(1)/VCmax、PEF、MMEF75、MMEF50)呈下降趋势,FEV_(1)/VCmax及PEF在不同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2、3.117,P<0.05);而CT肺纤维化评分则呈上升趋势,其中纤维化评分总分、不规则的胸膜边缘、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及胸膜下肺大疱在不同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604、28.890、19.251、12.919,P<0.05)。指标间相关性分析显示肺通气功能指标与CT肺纤维化评分总体呈负相关关系(r值为-0.192~-0.441)。单因素分析显示多项指标与尘肺病分期相关;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有不规则的胸膜边缘、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两项评分指标与尘肺病分期显著相关(P<0.05,OR=1.767及1.385)。结论胸部CT影像及视觉评分法可对尘肺病患者的肺间质纤维化程度进行准确的量化评价,且肺纤维化评分与肺通气功能指标、尘肺病分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肺病 肺间质纤维化 胸部CT 肺纤维化评分 肺通气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