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美学蕴意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逢铃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22,共6页
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之义,其基础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理想与社会主义理想的有机融合,实现了合乎目的性与合乎规律性的统一。从美学角度看,国家、社会、个人三者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想诉求上各有侧重... 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之义,其基础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理想与社会主义理想的有机融合,实现了合乎目的性与合乎规律性的统一。从美学角度看,国家、社会、个人三者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想诉求上各有侧重,但其目标是一致的,即通过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以充分展现个体生命的自由本质,构造美好的生活世界。通过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美学蕴意,对我们全面正确地理解其内涵和本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启发我们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要重视审美教育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理想 自由本质 审美教育
下载PDF
网络境遇中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逢铃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259-263,共5页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之一。在当今网络时代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出现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网络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行,网络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提出新要求,网络传...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之一。在当今网络时代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出现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网络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行,网络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提出新要求,网络传媒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载体创新。认识这些新特点,有利于新时期党在网络境遇中更好地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网络大众化 网络文化 网络传媒
下载PDF
现代性批判话语下的资本逻辑视角反思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逢铃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17,共6页
理性和资本逻辑是构成现代性批判话语的两个主要视角。相比较而言,资本逻辑已成为国内学者批判现代性问题的强有力根据。但在具体的理论表述中,人们却往往忽视了对这一视角的前提性批判。在对资本逻辑概念的理解中,存在着强调"资本... 理性和资本逻辑是构成现代性批判话语的两个主要视角。相比较而言,资本逻辑已成为国内学者批判现代性问题的强有力根据。但在具体的理论表述中,人们却往往忽视了对这一视角的前提性批判。在对资本逻辑概念的理解中,存在着强调"资本"和强调"逻辑"两种不同倾向的界定。其实,资本逻辑是由现实"资本"运行规律所形成的客观逻辑和以现代"理性"为掩护所形成的主观逻辑的统一。通过这种资本的主观与客观逻辑,恰恰充分展现了马克思唯物史观对现代性问题批判的内在合理性。与此同时,也应认识到资本逻辑批判视角的限度,即资本本身是一个历史性范畴,只有辩证地看待资本的作用,重视实践本身的现实力量,最后才能实现人类的真正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批判 资本逻辑 现代理性 合理性 限度
下载PDF
大卫·哈维空间理论的政治诉求——一种“时空辩证乌托邦”的建构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逢铃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29-35,共7页
随着社会理论之空间转向成为学术热点,大卫·哈维及其思想也早已渐入中国学者视野之中,特别是其"历史-地理唯物主义"已成为对历史唯物主义挑战的经典改造。然而,在整个后现代话语氛围中,哈维不仅停留于理论的质疑和批判,... 随着社会理论之空间转向成为学术热点,大卫·哈维及其思想也早已渐入中国学者视野之中,特别是其"历史-地理唯物主义"已成为对历史唯物主义挑战的经典改造。然而,在整个后现代话语氛围中,哈维不仅停留于理论的质疑和批判,更为可贵之处在于其试图以"时空辩证乌托邦"为理想实现某种建构。这也是哈维思想往往被学者所忽视的一面。当然,这种建构是依附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地理学的视角对《共产党宣言》的重新解读,并提出重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同时,通过解构"全球化"神话,以不平衡地理发展理论为基点实现全球宏观空间和身体微观空间的有机结合。这种解构和回归,有力的抨击了新自由主义"退步乌托邦"的建构。最终,以反叛建筑师的设想,在批判空间形式和社会过程两种乌托邦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建构时空辩证乌托邦理想。虽然这种建构最终也导向了另一种形式的空想,然而哈维强烈的主体性反思、反教条式的独特视角以及斗争的乐观心态、勇气等等都是值得我们批判性学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全球化 身体 时空辩证乌托邦
下载PDF
简论宗教对青年马克思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逢铃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26-28,共3页
马克思思想不仅深受"三个来源"或"三个组成部分"的影响,其实,在马克思思想形成、变化和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马克思青少年时期,宗教作为一种西方文化根源和主要内容对其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这种宗教影响主要源于其... 马克思思想不仅深受"三个来源"或"三个组成部分"的影响,其实,在马克思思想形成、变化和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马克思青少年时期,宗教作为一种西方文化根源和主要内容对其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这种宗教影响主要源于其家庭本身的犹太教传统和当时盛行的基督教社会背景。所以,正确认识宗教对青年马克思的影响,对于我们深刻认识马克思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犹太教 基督教 影响
下载PDF
重释现代平等的三种路径——以罗尔斯、阿马蒂亚·森和沃尔泽为例
6
作者 李逢铃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16年第3期117-125,共9页
建立在以人的"类"为基础之上的现代平等观念,默认了具有不同自然禀赋和处于不同社会境况之人的自由发展,进而导致现实诸多不平等。为此,当代西方学者试图从主体到客体对这种平等观念进行重新认识和救赎。其中,罗尔斯侧重从平... 建立在以人的"类"为基础之上的现代平等观念,默认了具有不同自然禀赋和处于不同社会境况之人的自由发展,进而导致现实诸多不平等。为此,当代西方学者试图从主体到客体对这种平等观念进行重新认识和救赎。其中,罗尔斯侧重从平等主体的角度,在自由、平等人的理念基础上提出了差别原则;阿玛蒂亚·森则强调平等客体的意义,在分析"什么的平等?"基础上提出了基本能力的平等;而沃尔泽在兼顾平等主体与客体的基础上提出了复合平等。这三种分析平等的路径体现出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即"先验主义方法"和"现实比较法"。这两种思维方式都存在缺陷。他们并没有在根本上解决现代平等困境,而是为现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以及与之相悖的社会不平等事实提供某种辩护和辩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理念 差别原则 什么的平等 复合平等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人之解放的内在逻辑
7
作者 李逢铃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1期31-32,34,共3页
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述的关于人的解放的思想逻辑。他们立足于"从事实际活动的人",通过阐释唯物史观,揭示人在现实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被异己力量和虚假共同体所控制、束缚的现象,从而提出了通过共... 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述的关于人的解放的思想逻辑。他们立足于"从事实际活动的人",通过阐释唯物史观,揭示人在现实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被异己力量和虚假共同体所控制、束缚的现象,从而提出了通过共产主义运动实现人之个性解放的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人的解放 唯物史观 共产主义
下载PDF
老子生命四重存在理论探微
8
作者 李逢铃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40-44,共5页
人之"自在"、"自为"、"自持"和"自然"构成了老子对生命存在形式的反思。其中,人之"自在"最重要的特征是"与万物并作",是一种生命体的存在;人之"自为"因充满私... 人之"自在"、"自为"、"自持"和"自然"构成了老子对生命存在形式的反思。其中,人之"自在"最重要的特征是"与万物并作",是一种生命体的存在;人之"自为"因充满私欲而表现出"甚"、"奢"和"泰;"人之"自持"趋于"道",其典型就是圣人;最后,人之"自然"合于"道",其主要特征是"朴"。这四种生命存在形式构成了老子生命四重存在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生命
下载PDF
从“分享”到“共享”及其发展理念 被引量:8
9
作者 李逢铃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25,共7页
在当下社会所广泛流行的"共享经济"并非真正的"共享",而是"分享"。"分享"体现的是在产品私人所有前提下的一种交换行为,而"共享"更多体现的是一种生产、分配行为。区分两者的意义并... 在当下社会所广泛流行的"共享经济"并非真正的"共享",而是"分享"。"分享"体现的是在产品私人所有前提下的一种交换行为,而"共享"更多体现的是一种生产、分配行为。区分两者的意义并非否定"分享"或"分享经济",而是为了进一步认识"共享"及其发展理念的真正本质和内涵。"共享"天然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它是以生产前提的公有或共有为基础,在经过相互协作、联合的共同生产过程之后,最终以公平方式分配生产结果。而共享发展理念则是在结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制度设计需要的基础上,强调"共"与"享"的有机统一。在推行共享发展理念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抓住"分享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共享发展理念指导"分享经济",从而推进经济与人的协调、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享 共享 分享经济 共享发展理念
下载PDF
思想史语境中的《共产党宣言》——兼论《共产党宣言》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逢铃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2-49,共8页
只有重新回归《共产党宣言》所产生的思想史语境,我们才能在根本上理解其历史意义,进而合理地把握其当代价值。作为特定时代的文本,《共产党宣言》所具有的意义首先产生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的过程之中。在此语境中,它超越了以往纯... 只有重新回归《共产党宣言》所产生的思想史语境,我们才能在根本上理解其历史意义,进而合理地把握其当代价值。作为特定时代的文本,《共产党宣言》所具有的意义首先产生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的过程之中。在此语境中,它超越了以往纯粹"解释世界"的理论模式,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指导力量的最初源泉。作为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共产党宣言》所具有的意义产生于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过程之中。在此语境中,它超越了以往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思潮,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指导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活力。作为崇高的价值理想,《共产党宣言》所具有的意义产生于人类文明思想发展的过程之中。在此语境中,它超越了以往一切社会价值的实践,标志着人类自由解放正确方向的确立,论证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下载PDF
论资本的“关系”属性及其表现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逢铃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32,共8页
马克思对资本理解的独特性在于强调它的"关系"性,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否定或忽视了资本的"物质"性。资本"物"的方面构成了它的内容,是呈现其"关系"属性的载体。撇开"物"的方面谈论... 马克思对资本理解的独特性在于强调它的"关系"性,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否定或忽视了资本的"物质"性。资本"物"的方面构成了它的内容,是呈现其"关系"属性的载体。撇开"物"的方面谈论资本,将陷入资本的抽象化,并忽视资本的历史意义和使命。但资本并不是永恒的,而是"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对这种"关系"属性的理解不能简单地停留于抽象意义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否则就容易产生将社会人际关系等同于资本的错误思想。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资本,它具体体现了资本家和工人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过程以及结果中的对立、剥削与竞争关系。在这些具体关系下,同时也隐藏着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不协调、不平衡的关系。对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应当要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有效地处理好人与人、自然以及自身之间的关系,以充分合理地发挥资本的历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 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下载PDF
意识形态批判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重审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批判的理论定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逢铃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4-161,共8页
意识形态批判不能代替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批判亦不能被简单地归结为一种意识形态批判。虽然《资本论》中的商品拜物教有马克思早期界定的意识形态的特征,但两者之间存在差异。商品拜物教不是价值形式本身,而是它的结果... 意识形态批判不能代替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批判亦不能被简单地归结为一种意识形态批判。虽然《资本论》中的商品拜物教有马克思早期界定的意识形态的特征,但两者之间存在差异。商品拜物教不是价值形式本身,而是它的结果。在价值形式及变化的作用下,劳动社会关系因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被物的形式掩盖而变得神秘,尔后这种物的形式被无意或有意地上升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与思想观念。所以,商品拜物教首先是一种客观事实,之后才是一种观念事实。这意味着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批判是一种蕴含彻底性意识形态批判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这种批判构成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超越以往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生长点,是唯物史观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具体运用与完善成熟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审视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商品拜物教 意识形态批判 政治经济学批判
下载PDF
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逢铃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17年第2期33-40,共8页
平等问题的当代中国语境,与包括罗尔斯在内的当代西方学者关于现代平等的争论有所不同。前者是属于正在积极推进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而后者是资本主义社会现代化高度发展结果的问题。因此,前者在理论上首先要回... 平等问题的当代中国语境,与包括罗尔斯在内的当代西方学者关于现代平等的争论有所不同。前者是属于正在积极推进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而后者是资本主义社会现代化高度发展结果的问题。因此,前者在理论上首先要回答的不是"什么的平等"的问题,而是"为什么要平等"的问题。在这种语境和问题意识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等体现的既是社会主义价值的本质和内在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契合的结果。由此,在借鉴当代西方平等争论中有益成果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应强调共享与发展的统一、能力与责任的统一、机会与结果平等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平等 共享 发展
下载PDF
马克思《资本论》对现代平等的解构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逢铃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18年第3期47-54,共8页
《资本论》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机制,同时也批判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得以确立的价值基础。其中,平等作为一种现代价值,它掩盖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本质。通过对商品的具体分析,马克思揭示了现代平等的起源,即等价交换。在此基础... 《资本论》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机制,同时也批判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得以确立的价值基础。其中,平等作为一种现代价值,它掩盖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本质。通过对商品的具体分析,马克思揭示了现代平等的起源,即等价交换。在此基础上,马克思通过对建立在劳动与生产资料分离基础之上的现代生产方式的分析,揭示和批判了现代平等的物质基础。在他看来,这种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现代平等,其实质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劳动力平等剥削的要求,在法律上体现为形式、虚假的平等。通过理解分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现代平等的解构,对于我们更加完整地理解《资本论》,特别是其所蕴含的价值哲学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现代平等 商品交换 私有制 虚假性
下载PDF
《资本论》科学性的争论与真意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逢铃 《理论与评论》 2021年第1期35-45,共11页
在《资本论》的阐释史中,以往学者对《资本论》科学性的解释一直是模棱两可、各执一词。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不仅在于阐释者之间阶级立场不同,更在于他们对科学概念理解的差异。受自然科学观念的影响,以往学者对《资本论》科学性理解的分... 在《资本论》的阐释史中,以往学者对《资本论》科学性的解释一直是模棱两可、各执一词。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不仅在于阐释者之间阶级立场不同,更在于他们对科学概念理解的差异。受自然科学观念的影响,以往学者对《资本论》科学性理解的分歧,大致是在价值、道德判断,意识形态与哲学三重视角阐释下所产生的。实际上,《资本论》所具有的科学性是“历史科学”,在研究方法、对象和结论上都不同于自然科学,并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自然科学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科学性 历史科学
下载PDF
“学以致思”与“学以致用”的有机结合——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党员干部读本)》
16
作者 李逢铃 《政工学刊》 2014年第5期85-85,共1页
学习哲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即“致思”与“致用”的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的“致思”提供了正确方向,也为我们的“致用”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指导。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学习出... 学习哲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即“致思”与“致用”的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的“致思”提供了正确方向,也为我们的“致用”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指导。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学习出版社和党建读物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党员干部读本)》一书,以高度概括、深入浅出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精华。这对广大党员及党员干部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以致用” 党员干部 读本 学习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理论 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
下载PDF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哲学重要论述座谈会综述
17
作者 李逢铃 万晓飞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4年第2期317-319,共3页
2014年2月22日,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和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共同举办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哲学重要论述座谈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会议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容,以“学哲学,用哲学”为主题,对如何学习和... 2014年2月22日,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和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共同举办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哲学重要论述座谈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会议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容,以“学哲学,用哲学”为主题,对如何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交流.与会学者主要就以下四个论题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哲学 总书记 习近平 座谈会 学习 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综述
下载PDF
科恩对社会主义平等的辩护及其限度
18
作者 李逢铃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8年第3期253-265,共13页
对马克思主义或社会主义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于其自身,还要关注对与之相对或相关社会思潮的认识与批判。科恩就是基于对包括诺齐克、罗尔斯等当代自由主义者思想批判的基础上,从平等的视角展开对社会主义的辩护与重新理解。对此,科恩认... 对马克思主义或社会主义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于其自身,还要关注对与之相对或相关社会思潮的认识与批判。科恩就是基于对包括诺齐克、罗尔斯等当代自由主义者思想批判的基础上,从平等的视角展开对社会主义的辩护与重新理解。对此,科恩认为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地方在于平等,它不仅能与自由相容,而且为更大自由提供可能;它也不是以获得最大生产效率为目的而实行某种有条件的平等。与自由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辩护或缓和矛盾不同,社会主义的可能或正义性在于"社会主义机会平等"的实现,它使人们的差异或不平等只是由于个体偏好的不同而产生的。与传统马克思主义者相比较,科恩富有借鉴和启发意义的地方在于,他是在深入理论的基础上直接解答和回应了自由主义者的责难,而非纯粹意识形态色彩的反驳与攻击。但是,科恩这种基于平等的道德辩护也存在某些局限性,存在对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误读,其理论方法的非历史性以及所提出的解放方法的非现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恩 诺齐克 罗尔斯 平等 社会主义
下载PDF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柯尔施的解答及其当代启示
19
作者 李逢铃 《理论与评论》 2020年第2期25-34,共10页
在“柯尔施问题”中更为深层和本质的问题是如何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哲学的关系。在《卡尔·马克思》中,柯尔施采用理论与现实辩证统一的历史论述原则,试图通过恢复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革命意义,来说明马克思中后期政治经济学研... 在“柯尔施问题”中更为深层和本质的问题是如何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哲学的关系。在《卡尔·马克思》中,柯尔施采用理论与现实辩证统一的历史论述原则,试图通过恢复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革命意义,来说明马克思中后期政治经济学研究是哲学更为全面和深刻的批判。这种批判是在继承发展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实现了经济学理论研究主题的转变,是对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彻底否定,体现的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立场。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这种革命性又使得其本身的科学性与哲学性实现了统一。虽然柯尔施的这种理解存在某些局限性,但其以非教条、总体性的方式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对于今天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亦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 柯尔施 当代启示
下载PDF
思维如何掌握世界——重审《<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叙述方法问题
20
作者 李逢铃 《哲学动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30,共8页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思考和解决的方法论核心问题是如何掌握或叙述世界。在其中,马克思批判以往经济学家混淆研究与叙述之间的差异,错误地将尚待研究的直接上升为叙述的。这种错误方法的本质在于没有厘清思维抽...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思考和解决的方法论核心问题是如何掌握或叙述世界。在其中,马克思批判以往经济学家混淆研究与叙述之间的差异,错误地将尚待研究的直接上升为叙述的。这种错误方法的本质在于没有厘清思维抽象与现实运动、不同社会形式的共同与差异之间的关系。以往经济学家所采取的第一条道路之所以是错误的,也在于此。但马克思并没有因此完全否定这条道路,因为它为第二条道路的进行提供了一些具有决定意义的抽象规定。然而,“科学上正确的”第二条道路,也不在直接意义上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叙述的方法,其正确性仅在于确认了政治经济学叙述的目的或方向是具体总体。对于如何掌握具体总体,马克思的分析并非如阿尔都塞所指认的只是发生在纯粹思维领域,实际上涉及对抽象范畴及其与社会历史和现实之间关系的思考。这其中显示了政治经济学的叙述并非是直线式的,而是在思维与现实的迁回中再现具体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研究方法 叙述方法 具体总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