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受贿罪法益新论——以“为他人谋取利益”为切入点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邦友 黄悦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4-279,共6页
受贿罪的法益是理解受贿罪构成要件内容的关键要素。以"廉洁性说"为代表的国内通说缺乏理论充分性和实务妥当性,大陆法系中的"职务行为不可收买性"仅具有形式意义,"公正性说"虽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但不宜将... 受贿罪的法益是理解受贿罪构成要件内容的关键要素。以"廉洁性说"为代表的国内通说缺乏理论充分性和实务妥当性,大陆法系中的"职务行为不可收买性"仅具有形式意义,"公正性说"虽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但不宜将"国民的一般信赖"本身作为法益的内容。对此,应当以"侵害职务行为公正性的危险"为基点构建"公正性说"的具体内容,受贿罪的处罚起点是侵害职务行为公正性的危险,危险犯是受贿罪的基本形态。以受贿罪法益的理解为基点,"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应当保留,"允诺说"是目前解释该要件的最具妥适性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贿罪 信赖说 “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
下载PDF
论刑法平等原则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邦友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4-112,共9页
平等是指人们相互间权利获得与义务履行的相同性 ,它应是一种相对平等、地位平等。刑法平等应是权利意义上的人人平等 ,它以形式平等为原则 ,反对结果平等 ,但同时也应包括实质平等的内容。就目前而言 ,可接受的实质平等只能是给弱者优... 平等是指人们相互间权利获得与义务履行的相同性 ,它应是一种相对平等、地位平等。刑法平等应是权利意义上的人人平等 ,它以形式平等为原则 ,反对结果平等 ,但同时也应包括实质平等的内容。就目前而言 ,可接受的实质平等只能是给弱者优待 ,而不能给强者特权。上述意义的刑法平等原则 ,应在基本原则中居于最高地位 ,应担负起罪刑法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 平等原则 形式平等 实质平等 公平 中国
下载PDF
结果加重犯刑事责任根据及其合理性问题探讨 被引量:6
3
作者 李邦友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6-60,共5页
本文从结果加重犯的刑事责任根据的分析入手来探讨结果加重犯刑事责任的合理性问题。本文作者认为 ,在立法上应消除对加重结果既包含故意又包含过失的结果加重犯类型 ,同时合理确定结果加重犯的法定刑。
关键词 刑法 结果加重犯 刑事责任 加重结果 故意 过失 量刑
下载PDF
惩处毒品犯罪的“宽”与“严”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邦友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6期34-38,共5页
近年来打击毒品犯罪中存在的忽视人权保护的现象。这些现象包括:侦破毒品犯罪中存在的“特情引诱”问题、认定毒品犯罪中以“推定明知”代替“明知”的认定问题、将毒品犯罪的未完成形态认定为完成形态、随意估计毒品数量、死刑过多,出... 近年来打击毒品犯罪中存在的忽视人权保护的现象。这些现象包括:侦破毒品犯罪中存在的“特情引诱”问题、认定毒品犯罪中以“推定明知”代替“明知”的认定问题、将毒品犯罪的未完成形态认定为完成形态、随意估计毒品数量、死刑过多,出现认定范围“宽”而处刑“严”的问题。惩治毒品犯罪应科学、合法,既要维护社会秩序,又要兼顾人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品犯罪 特情引诱 未完成形态 死刑
下载PDF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邦友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19-123,共5页
本文对我国刑法规定的信用卡诈骗罪中的恶意透支型诈骗的犯罪情况进行了详细探讨。特别探讨了恶意透支的含义、恶意透支的一些疑难问题,深入分析了恶意透支中非法占有目的的理解与认定,超额超期透支的理解,经发卡银行的催收仍不归还的... 本文对我国刑法规定的信用卡诈骗罪中的恶意透支型诈骗的犯罪情况进行了详细探讨。特别探讨了恶意透支的含义、恶意透支的一些疑难问题,深入分析了恶意透支中非法占有目的的理解与认定,超额超期透支的理解,经发卡银行的催收仍不归还的认定与理解,以及骗领信用卡后恶意透支的定性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卡诈骗罪 恶意透支 非法占有目的
下载PDF
“不法侵害”司法认定中的特殊问题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邦友 张理恒 《法治研究》 2011年第4期36-40,共5页
不法侵害,是刑法中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不法侵害在其基本定义的基础上具有范围上的伸缩性。侵犯公共法益的行为,只有在难以期待国家机关及时制止或者又同时侵犯个人法益的情况下,才可能是值得个人防卫的不法侵害。由于合法行为可能在... 不法侵害,是刑法中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不法侵害在其基本定义的基础上具有范围上的伸缩性。侵犯公共法益的行为,只有在难以期待国家机关及时制止或者又同时侵犯个人法益的情况下,才可能是值得个人防卫的不法侵害。由于合法行为可能在局部上造成无辜者的利益损害,合法行为本身可能成为不法侵害。妨害违法犯罪人合法和非法利益的行为,也可能构成不法侵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法侵害 公共法益 合法行为 违法犯罪人
下载PDF
日本刑法结果加重犯中的共犯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邦友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9年第4期18-22,共5页
在日本,由于学者所持共犯理论根据不同,以及学者的立论角度不同,结果加重犯的成立范围迥异,这样对行为人的处罚结果自然也会不同。对于理论研究而言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对司法实践而言,这种情况就不利于司法实践的操作,可能会出... 在日本,由于学者所持共犯理论根据不同,以及学者的立论角度不同,结果加重犯的成立范围迥异,这样对行为人的处罚结果自然也会不同。对于理论研究而言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对司法实践而言,这种情况就不利于司法实践的操作,可能会出现同罪不同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果加重犯 共同正犯 从犯 教唆犯
下载PDF
我国刑法设立期货犯罪的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邦友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83-89,共7页
本文探讨了我国刑法设立期货犯罪的立法模式、期货犯罪的体系以及处罚期货犯罪的原则。由于期货市场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期货犯罪的表现形态还有待探讨。本文借鉴现有理论研究成果及国外的立法规定,认为我国刑法应当在作为经济法的《... 本文探讨了我国刑法设立期货犯罪的立法模式、期货犯罪的体系以及处罚期货犯罪的原则。由于期货市场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期货犯罪的表现形态还有待探讨。本文借鉴现有理论研究成果及国外的立法规定,认为我国刑法应当在作为经济法的《期货交易法》中设立刑罚处罚规范,待条件成熟后移入刑法典。同时认为对期货犯罪应采取必要性原则,即谦抑原则,以限制期货犯罪的范围,发挥刑法的“最后手段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货犯罪 期货犯罪的立法 期货犯罪的处罚
下载PDF
巧用“多媒体” 促进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被引量:6
9
作者 李邦友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第4期60-60,共1页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由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与概念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学生往往不易掌握。因此,概念教学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难关。为了突破这一难关,我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将...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由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与概念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学生往往不易掌握。因此,概念教学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难关。为了突破这一难关,我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将“多媒体”引入教学中,不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几点实践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概念教学 小学生 多媒体 巧用 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思维能力 教学效果
下载PDF
结果加重犯的刑事责任的演变
10
作者 李邦友 郑辉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0年第5期7-11,共5页
本文通过对结果加重犯的刑事责任由结果责任向意思责任的转化,分析了对结果加重犯的加重结果不要求“预见”或“过失”是不合理的,只有行为人对加重结果有“预见”或“过失”才能成为结果加重犯,这样限制结果加重犯的成立范围。
关键词 结果责任意思责任结果加重犯的刑事责任
下载PDF
例谈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策略
11
作者 李邦友 《新课程学习》 2010年第11期39-40,共2页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中足以看出自主探索与学习数学的密切关系,笔者通过多年来的数学教学的一些实践,探索了一些促进学生主动...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中足以看出自主探索与学习数学的密切关系,笔者通过多年来的数学教学的一些实践,探索了一些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策略,现作抛砖引玉式的介绍,与大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探究 自主探索 培养学生 学习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教学 策略 解决问题 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下载PDF
浅谈如何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上“活”数学课
12
作者 李邦友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第2期89-89,91,共2页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合一》中曾这样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地交给学生”。因此要使学生得到这把“钥匙”,就数学教学而言,我们的课堂必须“活”起来。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数学课 活运 数学教学 人才教育 陶行知 教育家 学生
下载PDF
例谈恒成立问题中参变量的取值范围的求解方法
13
作者 李邦友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0年第21期80-80,共1页
求恒成立问题中参变量的取值范围是高考数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它涉及的数学知识面广,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许多学生在遇到这类问题时找不到正确的解题思路,有的方法不对路,花了时间却没有回报,有的则只能望题兴叹.下面通过几个... 求恒成立问题中参变量的取值范围是高考数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它涉及的数学知识面广,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许多学生在遇到这类问题时找不到正确的解题思路,有的方法不对路,花了时间却没有回报,有的则只能望题兴叹.下面通过几个实例介绍几种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成立问题 取值范围 参变量 求解方法 能力要求 解题思路 知识面 数学
下载PDF
浅析“给值求角”问题的求解
14
作者 李邦友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0年第19期64-64,共1页
给值求角问题一般可分为两步,一求角的某个三角函数值,二讨论角的范围.第一步有时要选择好求哪一个三角函数值能简单些,第二步要能充分利用条件缩小角的范围.下面以几个例题给出说明.
关键词 求角问题 三角函数值 求解
下载PDF
品格证据在被告人量刑时的运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庄惠阁 李邦友 《天津法学》 2018年第4期32-37,共6页
司法实践中,品格证据虽然是法院对被告人量刑时的重要参考因素,但是品格证据对判决结果的影响程度,并不会直接体现在判决书上,而且不同法官、不同法院对待品格证据的态度也并不相同。关于品格证据的相关问题,目前学界还存在比较大的争议... 司法实践中,品格证据虽然是法院对被告人量刑时的重要参考因素,但是品格证据对判决结果的影响程度,并不会直接体现在判决书上,而且不同法官、不同法院对待品格证据的态度也并不相同。关于品格证据的相关问题,目前学界还存在比较大的争议,从品格证据的内涵出发,分析品格证据是人的心理倾向外化为人的行为等的证据,从品格证据与被告人的人身危险性关系等角度,论证品格证据运用到量刑是十分必要的。借鉴外国经验,分析我国品格证据的运用规则,即良好品格证据可采纳原则,不良品格证据以禁止为基本准则,允许例外存在的原则。同时,为了确保在法庭上品格证据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应当建立社会调查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格证据 人身危险性 关联性 量刑
下载PDF
轻罪和解模式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邦友 姚兵 《法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共4页
考虑到我国特有的立法定量模式和法律结构,轻罪应当是指法定刑为3年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现有的轻罪处理模式存在诸多弊端。我国在传统文化、刑事政策、司法实践等多方面存在适用刑事和解制度的条件和基础,因此我们主张构建有中国... 考虑到我国特有的立法定量模式和法律结构,轻罪应当是指法定刑为3年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现有的轻罪处理模式存在诸多弊端。我国在传统文化、刑事政策、司法实践等多方面存在适用刑事和解制度的条件和基础,因此我们主张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轻罪和解处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罪 诉讼模式 和解模式
原文传递
结果加重犯理论研究综述 被引量:27
17
作者 李邦友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9-67,共9页
本文系作者对中外刑法学关于结果加重犯的理论所作之综述,特别是对我国刑法学关于结果加重犯理论研究薄弱的部分作了较为详细的综述。我国刑法学对结果加重犯的研究主要是从一罪的特殊形态的角度研究的,而国外则涉及责任论、因果关系... 本文系作者对中外刑法学关于结果加重犯的理论所作之综述,特别是对我国刑法学关于结果加重犯理论研究薄弱的部分作了较为详细的综述。我国刑法学对结果加重犯的研究主要是从一罪的特殊形态的角度研究的,而国外则涉及责任论、因果关系论、未遂、共犯等领域来研究,可见国外刑法学对结果加重犯的研究是多视角的。不用说,这种多视角研究结果加重犯的理论是十分丰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果加重犯 刑事责任 未遂 共犯理论 综述
原文传递
日本刑法共谋共同正犯的理论及其发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邦友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1-145,共5页
共谋共同正犯是日本判例确立的概念。日本刑法只规定了共同正犯的概念及其处罚。共谋共同正犯是指二人以上就犯罪的实行进行谋议后 ,由其中的一人或数人实行谋议的犯罪 ,没有具体实行的谋议人与具体实行的人都作为共同正犯予以处罚。共... 共谋共同正犯是日本判例确立的概念。日本刑法只规定了共同正犯的概念及其处罚。共谋共同正犯是指二人以上就犯罪的实行进行谋议后 ,由其中的一人或数人实行谋议的犯罪 ,没有具体实行的谋议人与具体实行的人都作为共同正犯予以处罚。共谋共同正犯以共同正犯处罚的理论根据何在 ?日本刑法学界为此提出了多种理论来解释共谋共同正犯的正犯性。本文对其各学说、理论进行了介绍并予简单的评析 ,希望对我国刑法共同犯罪理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正犯 刑法 日本 共谋共同正犯 共同意思主体说 间接正犯类似理论 优越支配共同正犯说
原文传递
论单位犯罪的定义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邦友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81-86,共6页
本文在分析刑法学界现有单位犯罪定义的成果基础上,评说各种单位犯罪定义。本文作者认为,单位犯罪是指单位的从业人员或代理人在其代理权限范围内为了单位的利益而实施刑法规定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从而将单位犯... 本文在分析刑法学界现有单位犯罪定义的成果基础上,评说各种单位犯罪定义。本文作者认为,单位犯罪是指单位的从业人员或代理人在其代理权限范围内为了单位的利益而实施刑法规定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从而将单位犯罪与以单位为幌子实为个人谋利益的个人犯罪划清了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犯罪 定义 界限
原文传递
评“非国家工作人员不能构成受贿罪的共犯”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邦友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8-143,共6页
本文从刑法关于共犯的基本理论入手分析了无身份的非国家工作人员与有身份的国家工作人员勾结,伙同受贿的,可以成立受贿罪的共犯,包括共同正犯、教唆犯、帮助犯(从犯)。本文认为,以刑法取消原《补充规定》关于受贿罪的以共犯论处的条款... 本文从刑法关于共犯的基本理论入手分析了无身份的非国家工作人员与有身份的国家工作人员勾结,伙同受贿的,可以成立受贿罪的共犯,包括共同正犯、教唆犯、帮助犯(从犯)。本文认为,以刑法取消原《补充规定》关于受贿罪的以共犯论处的条款为理由否定非国家工作人员可以构成受贿罪的共犯的观点既不符合刑法关于共犯的基本理论,又不符合司法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国家工作人员 受贿罪 共同犯罪 中国 刑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