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者来信
1
作者 李鑑昭 《文史哲》 1958年第1期65-65,共1页
編輯先生: “文史哲”1957年第12期登載的拙撰“关于屠寄和他的蒙兀儿史記”一文,对“屠寄在世时收藏元史版本很多,均有朱墨眉批”之語,內“朱墨”二字,誤植为珠黑,应請改正。又、近閱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論”“十四”小节里,說晚清研究... 編輯先生: “文史哲”1957年第12期登載的拙撰“关于屠寄和他的蒙兀儿史記”一文,对“屠寄在世时收藏元史版本很多,均有朱墨眉批”之語,內“朱墨”二字,誤植为珠黑,应請改正。又、近閱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論”“十四”小节里,說晚清研究元史有何秋濤之“元圣武亲征录校正”,李文田之“元秘史注”,皆以經学考証之法,移以治史;只能謂之老証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文史哲 元史 朱墨 版本 校正 史注 眉批 改正 清代学术
下载PDF
关于屠寄和他的“蒙兀兒史記”
2
作者 李鑑昭 《文史哲》 1957年第12期66-67,共2页
近來中国科学院歷史研究所与中央民族学院准备以蒙古史为研究重点。去年十一月,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学委员会发起“蒙、中、苏三國历史学者合作編寫三卷本蒙古人民共和国通史的会議”向我們提出兩个任务之一是中國历史学者和蒙古考古学者... 近來中国科学院歷史研究所与中央民族学院准备以蒙古史为研究重点。去年十一月,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学委员会发起“蒙、中、苏三國历史学者合作編寫三卷本蒙古人民共和国通史的会議”向我們提出兩个任务之一是中國历史学者和蒙古考古学者密切配合以中国史藉的記载,帮助解决蒙古考古学發现的问题。屠寄的“蒙兀兒史记”一書,无疑的是一部重要的参考资料。稽考明初修撰元史,潦草无剪裁,在正史中最为荒穢,清代学者发愤勘治,计有邵远平、钱大昕、汪輝祖、張穆、李文田、洪鈞、魏源、柯劭忞等辈。其间邵远平的“元史类編”僅就原書重編一过,新增资料甚少,钱大昕的“元史考異”于新史正文只成氏族表、經籍志兩篇,汪輝祖的“元史本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 密切配合 蒙古史 元史 中央民族学院 研究重点 人民共和国 历史学 魏源 钱大昕
下载PDF
南京南郊郎家山第4号六朝墓清理简报 被引量:5
3
作者 李鑑昭 《文物》 1956年第4期9-13,共5页
郎家山在南京中华门外南二里许,是一个土丘的高台地。1955年4月初,当地砖瓦厂在土山的东面翻土时,发现砖室墓一座(编号第4号),我会当即前往勘查,并于4月9日开始清理,至4月14日全部结束。墓座西朝东,方向为北偏东68°。
关键词 六朝 青瓷 形制 南京 清理简报 台地 勘查 土丘 滑石 偏东
原文传递
江蘇雎寧九女墩漢墓清理簡報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鑑昭 《考古》 1955年第2期31-33,12-16,共8页
一、墓的位置和今昔情况九女墩汉墓在江蘇睢寧桃園區舊朱集村西北約半里。清光緒睢寧縣志稿卷七裹說:"九女墩,舊志載,九女兜土葬親而成,則墩當為墓,惜未詳其姓氏年月,毫無證據。"羣眾又傳有向此墩禱祭可借出碗碟、桌椅的神話... 一、墓的位置和今昔情况九女墩汉墓在江蘇睢寧桃園區舊朱集村西北約半里。清光緒睢寧縣志稿卷七裹說:"九女墩,舊志載,九女兜土葬親而成,則墩當為墓,惜未詳其姓氏年月,毫無證據。"羣眾又傳有向此墩禱祭可借出碗碟、桌椅的神話。這兩種說法,都不近理,後面再作說明。當地農民談,此墓在70年前,尚為土墩,高4尺許,後以歷年起土,墩漸削平。距今約30年前,地面已低窪積水,一夕,雷雨交加,忽然下陷,現出一洞,內有磚塊,村民遂逐年陸續拆取。去年舊朱集村為整修小學校舍,曾利用該墓舊磚:今年2,3月間,羣眾又拆卸磚石,砌造舊朱集村莊口小橋兩座。墓頂盡被揭開,破壞嚴重,很難辩明當年的形制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女墩 全部清理 墓葬形制 石刻 位置 西北 文化局 人民政府 姓氏 土葬
原文传递
从文献资料上看,汉六朝墓中发现的钱币上的织物遗痕应为钱囊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鑑昭 《文物》 1956年第4期18-18,共1页
近二年来,我们在无锡、南京、淮安等地区,配合基本建设工程和农业生产中,清理发掘两汉、六朝墓葬出土的钱币上,多发现有丝织物残留痕迹。如1954年10月,在无锡西郊碧山庄清理的西汉早期赵禹墓(参看本刊1955年第1期"文物工作报道&quo... 近二年来,我们在无锡、南京、淮安等地区,配合基本建设工程和农业生产中,清理发掘两汉、六朝墓葬出土的钱币上,多发现有丝织物残留痕迹。如1954年10月,在无锡西郊碧山庄清理的西汉早期赵禹墓(参看本刊1955年第1期"文物工作报道");1955年2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配合基 残留痕迹 文物工作 钱币 南京 文献资料 淮安 清理 古墓葬
原文传递
试说六朝墓中出土凭几的正名与用途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鉴昭 《考古》 1956年第5期60-62,共3页
最近几年,南京附近六朝墓中常发现青灰色陶质凭几,考古界对其名称,意见纷歧,对其用途颇少谈到。现把我的意见提出,与大家研商。
关键词 六朝 用途 正名 出土材料 南京博物院 名称 定名 出土文物 墓葬 考古
原文传递
历代名人墓碑应当加以保护
7
作者 李鉴昭 《文物》 1957年第6期67-67,共1页
近几年来,各地农业生产中,为了修建水库,开辟道路,往往把古人墓碑打毁,用作水闸、铺路材料,遂致有若干先贤的墓地无法辨明,湮没难考。
关键词 墓碑 铺路材料 保护 江苏省 史迹 金石学家 墓葬 湮没 农业生产 修建
原文传递
江蘇無錫縣古闔闾城的調查
8
作者 李鑑昭 《考古》 1958年第1期61-61,共1页
闔閭城為春秋時代古城。1957年3月25日,我們前往調查。這古城,土築,位於無錫市西南,無錫縣屬之閭江鄉,相距45里。現在土城的周圍約有3里,直徑1里,高出本地地表2至3米不等。目前種着桃樹。土城內部都種着莊稼,一部分為東城和西城兩村農... 闔閭城為春秋時代古城。1957年3月25日,我們前往調查。這古城,土築,位於無錫市西南,無錫縣屬之閭江鄉,相距45里。現在土城的周圍約有3里,直徑1里,高出本地地表2至3米不等。目前種着桃樹。土城內部都種着莊稼,一部分為東城和西城兩村農民居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城 春秋 太湖 西南 西城 地表 居住 固城 相距 洪武
原文传递
南京锁金村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9
作者 李鉴昭 《考古》 1956年第4期33-35,6,共4页
遗址在锁金村南端,孤立地突出平地,形成一个土台,本地人叫做小山头,离南京太平门3里,靠近玄武湖边缘。丘南头隔一条马路,就是环湖村。东面2里有紫金山,是远古先民们定居生活、狩猎、畜牧、农耕等生产活动的良好的地方。遗址东西宽124米... 遗址在锁金村南端,孤立地突出平地,形成一个土台,本地人叫做小山头,离南京太平门3里,靠近玄武湖边缘。丘南头隔一条马路,就是环湖村。东面2里有紫金山,是远古先民们定居生活、狩猎、畜牧、农耕等生产活动的良好的地方。遗址东西宽124米,南北长128.3米,高出地面4.5米,台上大部分是农田,土丘一角有近代坟墓。为了便于说明,特就1955年4月和8月间的收获所得分二项列述于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遗址 南京 陶片 玄武湖 紫金山 陶器 印模 畜牧 珠形 近代
原文传递
無錫青山灣明許姓墓發掘簡報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江 李鑑昭 倪振逵 《考古》 1955年第2期42-43,共2页
1954年9月14日,我們調查了無錫青山灣明代木槨墓1座。墓址在無錫市郊區西南約4里的青山灣,附近多有明清墓葬,現以建校工程關係,大都掘毀填平。此墓為夫婦合葬,墓坑東南向。其葬法是掘一個土坑,底下垫以三合土(暫名為三合土,以下同此,其... 1954年9月14日,我們調查了無錫青山灣明代木槨墓1座。墓址在無錫市郊區西南約4里的青山灣,附近多有明清墓葬,現以建校工程關係,大都掘毀填平。此墓為夫婦合葬,墓坑東南向。其葬法是掘一個土坑,底下垫以三合土(暫名為三合土,以下同此,其質料成分是:糯米、刨花、石灰,間有小石子糅合而成,相當堅固)一层,然後再下棺槨填實。上面封土已早挖平,男棺並已掘毀。現坑底离地表2.4米,東西長2.6米,南北寬2.3米。女棺外以三合土護圍,其厚0.23米:再外是木槨,復以三合土護固。槨長2.72米,寬北端1.33米,南端1.26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合土 古墓葬 小石子 明代 明清 石灰 墓址 糯米 葬法 刨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