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地区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流行病学研究:一项多中心研究
1
作者 何小娟 郑冬燕 +24 位作者 吴维轩 廖万清 左玉辉 李秋云 周怡彤 汤露露 黄国梅 梁丽山 刘千龙 吴玲艳 韦丽娟 韦珠荣 张建玲 彭智鹏 钟春明 谭元清 吴国琼 李鑫垒 何绍 梁少光 梁明寰 陆兴山 谢治 曹存巍 刘慧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89-494,共6页
目的:为了明确广西马拉色菌毛囊炎(MF)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心理社会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广西14家医院诊治的MF患者,进行真菌学检查和菌种鉴定,同时采用问卷调查表进行易感因素和心理社会影响调查。结果:共收集219例患者,... 目的:为了明确广西马拉色菌毛囊炎(MF)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心理社会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广西14家医院诊治的MF患者,进行真菌学检查和菌种鉴定,同时采用问卷调查表进行易感因素和心理社会影响调查。结果:共收集219例患者,男女比例1.01∶1,主要发生在18~25岁,春、夏季节高发。面部是常见的受累部位。油性皮肤、多汗、痤疮和偏好辛辣食物患者所占比例均超过50%。80.4%患者认为学习、工作受到影响。半数以上的患者自觉焦虑、没有自信,并且女性显著多于男性(P<0.05)。最常见的病原体是合轴马拉色菌(35.4%),菌种分布在性别、身体部位和季节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MF的面部经常受到影响,油性皮肤、多汗、痤疮和饮食习惯是主要诱发因素,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情绪不容忽视,合轴马拉色菌是本地区MF的优势菌种,菌种分布在性别、身体部位和季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拉色菌毛囊炎 临床特征 诱发因素 心理社会影响 菌种分布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马尔尼菲青霉基因转化技术的建立及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鑫垒 李昕 曹存巍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建立农杆菌介导的马尔尼菲青霉(PM)基因转化技术,并对该技术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以二元质粒p DHt/SK为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将pyr G基因插入马尔尼菲青霉尿嘧啶缺陷株SPM4(pyr G-,nia D-)中,在不含尿嘧啶的培养基中筛选阳性转化子。运... 目的建立农杆菌介导的马尔尼菲青霉(PM)基因转化技术,并对该技术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以二元质粒p DHt/SK为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将pyr G基因插入马尔尼菲青霉尿嘧啶缺陷株SPM4(pyr G-,nia D-)中,在不含尿嘧啶的培养基中筛选阳性转化子。运用PCR验证重组子。进一步对影响转化效率的农杆菌类型、共培养浓度、转化媒介、共培养温度、共培养时间、乙酰丁香酮(AS)等六个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PCR验证pyr G基因成功的插入SPM4中,所得到转化子可稳定传代,通过条件优化,得到转化子约300个/106个细胞。选用AGL-1,以农杆菌共培养浓度为OD600=0.8,AS浓度为200μmol/L,无膜IM固体共培养基为介质,25℃共培养48 h为最适转化条件。结论成功建立了农杆菌介导PM基因转化技术,简化并优化了转化条件,该方法可用于PM基因功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 农杆菌 转化
下载PDF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试验在诊断马尔尼菲青霉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严汝帆 李鑫垒 +3 位作者 郑冬燕 林冰 梁浩 曹存巍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评价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在诊断马尔尼菲青霉感染(PS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2015年间确诊PSM患者37例、其他真菌感染患者17例、健康志愿者30例血清,进行GM试验检测;同时评价其中4例PSM患者治疗前后GM值变化,计算诊断指... 目的评价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在诊断马尔尼菲青霉感染(PS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2015年间确诊PSM患者37例、其他真菌感染患者17例、健康志愿者30例血清,进行GM试验检测;同时评价其中4例PSM患者治疗前后GM值变化,计算诊断指标并分析评价。结果 GM试验对PSM患者总体敏感度为78.38%,特异度为82.98%;其中对HIV阳性PSM患者敏感度为76.47%,特异度为97.87%;对HIV阴性PSM患者敏感度为75.00%,特异度为84.78%。4例随访的PSM患者经抗真菌药物治疗后,随着病情好转,GM水平逐渐下降。结论 GM试验对PSM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尤其对马尔尼菲青霉流行地区的HIV感染者,早期诊断PSM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病 半乳甘露聚糖试验 诊断
下载PDF
36例甲脱落特征分析
4
作者 李鑫垒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年第2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甲脱落的临床的特点及病因。方法对玉林市皮肤病防治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玉林市皮肤病防治医院皮肤科门诊接诊的36例甲脱落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10个月-43岁,其中0-1岁3... 目的探讨甲脱落的临床的特点及病因。方法对玉林市皮肤病防治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玉林市皮肤病防治医院皮肤科门诊接诊的36例甲脱落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10个月-43岁,其中0-1岁3例,1-3岁25例,4-5岁6例,18岁以上2例。36例患者中35例甲脱落的病甲对称分布,1例甲脱落仅累及左足拇趾甲,其中手足甲均受累及的20例,仅累及手甲的10例,仅累及足甲的6例。真菌镜检、培养均为阴性,血常规、微量元素检测均未发现明显异常。36例患者中19例在3个月内曾患手足口病。所有患者均未进行任何治疗,在3周-8周内分离的旧甲脱落,下方出现新甲生长。结论皮肤科接诊的甲脱落患者绝大部分与手足口病有着密切关系,且绝大部分为婴幼儿,症状轻微,无需治疗即自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脱落 病因 年龄因素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