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专访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唐克扬
1
作者 唐克扬 贺鼎 +1 位作者 李鑫瀚 许舒涵 《住区》 2017年第5期58-63,共6页
从文学建筑到策展:差异拓宽思考空间爬山虎(以下简称爬):很多策展人有着不同的背景,有的人是从建筑学、建筑评论等教育背景的角度出发,有的人则是从纯粹的艺术实践领域来做策展。您作为一位独立策展人,又有着文学与建筑学科融合的背... 从文学建筑到策展:差异拓宽思考空间爬山虎(以下简称爬):很多策展人有着不同的背景,有的人是从建筑学、建筑评论等教育背景的角度出发,有的人则是从纯粹的艺术实践领域来做策展。您作为一位独立策展人,又有着文学与建筑学科融合的背景,您在专业环境的转变中遭遇了哪些碰撞,思维体系是否发生某种转变?唐克扬(以下简称唐):我大学学的是精密仪器,本该成为一个沉闷的理工男,硕士意外地读了文学,那时候的直觉是认为"文艺"会让人变得更有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科技大学 策展人 建筑学 精密仪器 建筑评论 艺术实践 学科融合 思考空间 文学叙事 库哈斯
下载PDF
历史名城与青年一代:北京旧城保护更新与社区营造民间志愿团体工作交流论坛顺利举办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鑫瀚 朱云笛 +8 位作者 许舒涵 陆苹 孙圆杭 鲁键盈 王晓春 孔墨 陈睿琳 程绍侠 吴荻 《中外建筑》 2016年第6期204-204,F0003,共2页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故乡,似乎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一个遥远的梦,如何才能记得住乡愁,也随之成为我们苦心孤诣追寻的目标。如今,越来越多的民间团体加入到保护更新老北京旧城区的队伍之中,以自己的方式和力量,...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故乡,似乎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一个遥远的梦,如何才能记得住乡愁,也随之成为我们苦心孤诣追寻的目标。如今,越来越多的民间团体加入到保护更新老北京旧城区的队伍之中,以自己的方式和力量,不断探索着,找寻着重回故乡的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城保护 北京旧城 历史名城 交流论坛 青年工作者 北京市西城区 遗产保护中心 青年一代 城市建设 北京文化
下载PDF
日常生活视角下的文化遗产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5
3
作者 贺鼎 李鑫瀚 《住区》 2016年第3期18-21,共4页
本文回顾了日常都市主义的理论源流,尝试将文化遗产置入日常生活语境进行讨论。本文认为目前的日常生活遗产研究包括公众参与和社会文化史两个角度;日常生活实践则在历史区域的规划设计、历史地段公共建筑营造、历史地段的建筑微改造三... 本文回顾了日常都市主义的理论源流,尝试将文化遗产置入日常生活语境进行讨论。本文认为目前的日常生活遗产研究包括公众参与和社会文化史两个角度;日常生活实践则在历史区域的规划设计、历史地段公共建筑营造、历史地段的建筑微改造三个方面取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文化遗产 保护
下载PDF
北京国际设计周旧城文化论坛顺利闭幕
4
作者 李鑫瀚 赛金波 +6 位作者 李慧康 许舒涵 陆苹 程绍侠 黄群 刘晴敏 张珞珈 《中外建筑》 2015年第12期22-24,共3页
庙会(Temple Fair)作为中国传统世俗空间和生活景观,是老北京历史、民俗、商业、手工业聚集的场所,也是历史城市的商业和文化运作的重要模式。白塔寺庙会作为北京八大庙会之一,每月定期开市,历史悠久、价值突出。旧城空间的优势在于... 庙会(Temple Fair)作为中国传统世俗空间和生活景观,是老北京历史、民俗、商业、手工业聚集的场所,也是历史城市的商业和文化运作的重要模式。白塔寺庙会作为北京八大庙会之一,每月定期开市,历史悠久、价值突出。旧城空间的优势在于高密度、混杂、生活气息,而问题同样来自于此。庙会空间在旧城文化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建筑师在旧城更新复兴中的扮演怎样的角色?带着这些问题,爬山虎工作室9月29日主办了《庙会空间——北京国际设计周旧城文化论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设计 北京历史 历史城市 TEMPLE 建筑设计事务所 宏恩观 历史街区保护 建筑工作室 中国建筑 建筑事务所
下载PDF
6×10 一个大学设计院的现代建筑史 2018—未来
5
作者 庄惟敏 刘玉龙 +9 位作者 王韬 杨丝路 黄献明 屈小羽 李文虹 王彦 巩金蕊 李鑫瀚 陈芳 王若溪 《住区》 2018年第5期134-142,共9页
建筑整体格局如九宫之城,内部空间似叠梁穿斗,古法新制,推陈出新。共享空间应与办公空间具有良好的互动性,有效隔绝外部污染。建筑设计全程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从设计到施工,同步对接后期运维管理,建构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完... 建筑整体格局如九宫之城,内部空间似叠梁穿斗,古法新制,推陈出新。共享空间应与办公空间具有良好的互动性,有效隔绝外部污染。建筑设计全程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从设计到施工,同步对接后期运维管理,建构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完整数字化三维信息系统,结合数字网络平台。严苛有序的技术标准保障本项目高效率、高集成、高速度地精细化建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信息模型 To BE 办公空间 建筑设计 技术标准 全寿命周期 信息系统
下载PDF
6×10 一个大学设计院的现代建筑史 2008-2018:探寻现代性
6
作者 庄惟敏 刘玉龙 +9 位作者 王韬 杨丝路 黄献明 屈小羽 李文虹 王彦 巩金蕊 李鑫瀚 陈芳 王若溪 《住区》 2018年第5期84-133,共50页
在最近这个十年中,清华大学的设计实践越来越紧密的和社会发展结合在一起,其学术与实践并重的路线在不断发扬光大。在参与社会大事件上,清华大学建翁没计研究院参与7亚洲投资银行葛部设计、北京冬奥会场馆规划设计、雄安新区规划设... 在最近这个十年中,清华大学的设计实践越来越紧密的和社会发展结合在一起,其学术与实践并重的路线在不断发扬光大。在参与社会大事件上,清华大学建翁没计研究院参与7亚洲投资银行葛部设计、北京冬奥会场馆规划设计、雄安新区规划设计等重要项目。在城镇化发展领域,介入了新农村建设、城乡协调发展的工作。在响应市场需求上,承接了越来越多不同类型和特点的设计任务,服务于不同的人群与需求。在建筑设计发展的前瞻性上,在努力推动建筑策划与使用后评估工作的普及,以使社会资本投入更为有效、使用者需求更有保障。在文化遗产保护上,完成了大量城市和文物建筑遗产保护的工作……从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一甲子的实践中,从其对于知识、技术、研究、实践等方面建筑理念的坚持中,从其对于社会与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中,可以看到电国建筑界探寻并塑造其现代性的努力。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对于建筑学术与实践的凝结,一直以来都是在服务于社会需求、国家认同、学术进步。下一个甲子,这个脚步仍将继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建筑设计研究院 文化遗产保护 设计实践 社会发展 清华大学 城乡协调发展 学术进步
下载PDF
6×10 一个大学设计院的现代建筑史 1958-1967:构建认同
7
作者 庄惟敏 刘玉龙 +9 位作者 王韬 杨丝路 黄献明 屈小羽 李文虹 王彦 巩金蕊 李鑫瀚 陈芳 王若溪 《住区》 2018年第5期8-19,共12页
1949年之前,中国建筑的一个重要命题是寻找一种结合西方现代建筑和中国传统的设计语言。1949年之后,在这个命题之上又增加了一个更为重要和紧迫的使命: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如何在新的社会制度下形成一种新的社会与城市环境,... 1949年之前,中国建筑的一个重要命题是寻找一种结合西方现代建筑和中国传统的设计语言。1949年之后,在这个命题之上又增加了一个更为重要和紧迫的使命: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如何在新的社会制度下形成一种新的社会与城市环境,既和过去有所不同,又能宣示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两个命题的核心是一致的,那就是建筑设计要在新的社会关系、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下,塑造一种新的国家与民族认同。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正式成立在1958年,由于其与清华大学建筑系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自建立初期直到1,966年的设计实践中,始终都贯穿了塑造国家与民族认同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社会制度 民族认同 清华大学 设计语言 中国传统
下载PDF
6×10 一个大学设计院的现代建筑史 1988-1997:市场与社会
8
作者 庄惟敏 刘玉龙 +9 位作者 王韬 杨丝路 黄献明 屈小羽 李文虹 王彦 巩金蕊 李鑫瀚 陈芳 王若溪 《住区》 2018年第5期35-47,共13页
土地开发机制的出现,市场化住房供应的建立,对建筑设计提出了市场与社会双方面的要求。市场化的需求代表了新时期对于私人需求的认可,而共同价值仍然是不可缺少的社会粘合剂。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在这个时期的实践,从市场和社会... 土地开发机制的出现,市场化住房供应的建立,对建筑设计提出了市场与社会双方面的要求。市场化的需求代表了新时期对于私人需求的认可,而共同价值仍然是不可缺少的社会粘合剂。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在这个时期的实践,从市场和社会两个角度呈现了这个市场化蓬勃发展时期的双重使命:私人市场在逐步建立、社会共同进步仍然不可或缺。另一方面,在经济快速发展,西方先进思想和技术大量快速涌入的同时,重估自身传统文化价值的命题再度浮现。作为中国学术共同体中重要的一员,以探寻中国建筑学术方法与理论为己任,清华大学设计院在这个时期的设计实践中,在服务于市场需求和社会价值的同时,也主动承担了挖掘、保护和再现中国传统建筑与城市文化价值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价值 市场化 建筑设计研究院 传统文化价值 土地开发机制 中国传统建筑 清华大学 中国建筑
下载PDF
6×10 一个大学设计院的现代建筑史 1978-1987:改革开放
9
作者 庄惟敏 刘玉龙 +9 位作者 王韬 杨丝路 黄献明 屈小羽 李文虹 王彦 巩金蕊 李鑫瀚 陈芳 王若溪 《住区》 2018年第5期26-34,共9页
1978年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时期。十年动乱结束,建筑设计发展回归正常。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带来了建设投资机制的变化,为建筑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外开放则带来了国外建筑发展的情况和交流的机会,促进了中国建筑学术和实践的发... 1978年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时期。十年动乱结束,建筑设计发展回归正常。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带来了建设投资机制的变化,为建筑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外开放则带来了国外建筑发展的情况和交流的机会,促进了中国建筑学术和实践的发展;社会基本建设投资体制的变化以及土地市场的建立,是的建筑需求趋于多元化。建筑设计不再仅仅是服务于国家宏观发展需要,变得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在这个时期开始回归建筑设计学科的本体,学习吸收先进的理论与方法,开启了新的研究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建筑设计研究院 计划经济体制 中国建筑 投资机制 建筑发展 对外开放 土地市场
下载PDF
6×10 一个大学设计院的现代建筑史 1968-1977:工业化与意识形态
10
作者 庄惟敏 刘玉龙 +9 位作者 王韬 杨丝路 黄献明 屈小羽 李文虹 王彦 巩金蕊 李鑫瀚 陈芳 王若溪 《住区》 2018年第5期20-25,共6页
建筑发展不可避免的受到工业和技术条件与意识形态的影响。自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中国迈上了工业化的道路,在建筑设计中引入了现代建筑设计方法、技术、规范和标准,这也体现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自建国以来一系列的设计实践中。1... 建筑发展不可避免的受到工业和技术条件与意识形态的影响。自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中国迈上了工业化的道路,在建筑设计中引入了现代建筑设计方法、技术、规范和标准,这也体现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自建国以来一系列的设计实践中。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工业化的步伐虽然仍在继续,但是意识形态的因素开始全面影响发展进程。建筑设计中在这个时期的两个特征是:一方面,工业化的发展向国防问题与三线建设倾斜,另一方面极左意识形态下出现一些特殊的建筑类型,以及建筑与城市发展的停滞和管理的无政府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工业化 建筑设计研究院 第一个五年计划 技术条件 建筑发展 文化大革命 设计方法
下载PDF
6×10 一个大学设计院的现代建筑史 1998-2007:大事件与大视野
11
作者 庄惟敏 刘玉龙 +9 位作者 王韬 杨丝路 黄献明 屈小羽 李文虹 王彦 巩金蕊 李鑫瀚 陈芳 王若溪 《住区》 2018年第5期48-83,共36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对外开放、媒体与信息交流的激增,在建筑设计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吴良镛先生提出了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以宏观视野将建筑、城市、景观相结合,将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等问题相融汇,成为指导建筑设计学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对外开放、媒体与信息交流的激增,在建筑设计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吴良镛先生提出了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以宏观视野将建筑、城市、景观相结合,将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等问题相融汇,成为指导建筑设计学术与实践发展的框架。这个时期,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设计实践也越来越多的介入国家社会的大事件,并以广阔的学术视野,将其纳入到人居环境问题的研究中去,将学术研究与具体的设计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回应更为广阔的社会发展需求,同时服务于学科发展的目标。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参与了其中数个主要场馆的设计;同时,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还开展了工业化建造体系的开发、使用后评估方法的推广等具有更为宽广社会示范效应的研究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RIZON 建筑设计研究院 事件 大视野 设计实践 经济社会 清华大学 社会发展需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