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南方青贮饲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鑫琴 樊杨 +4 位作者 田静 尹祥 胡亚琴 唐国建 张建国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6-114,共9页
青贮能够长期保存饲草料的营养成分,青贮饲料作为草食动物重要的营养来源,是多汁饲料全年平衡供应的有效保障。中国南方地区气候高温多湿,植物生长季长,鲜草供应较北方地区充足,因此青贮研究起步较晚。通过检索中国南方地区主要省(市、... 青贮能够长期保存饲草料的营养成分,青贮饲料作为草食动物重要的营养来源,是多汁饲料全年平衡供应的有效保障。中国南方地区气候高温多湿,植物生长季长,鲜草供应较北方地区充足,因此青贮研究起步较晚。通过检索中国南方地区主要省(市、区)已发表的中文、英文论文情况,对南方青贮饲料的研究现状、主要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进行了总结分析,以便了解我国南方青贮饲料的研究发展状况,为该区域青贮技术的研究与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 青贮饲料 发酵品质 添加剂
下载PDF
晾晒、添加物及不同温度对象草青贮发酵品质和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田静 尹祥 +2 位作者 樊杨 李鑫琴 张建国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6-84,共9页
华南地区气候潮湿多雨,象草收获时水分含量高,单独青贮发酵品质较差。通过晾晒(水分含量由83.19%降至75.11%)、添加10%玉米粉或2%蔗糖,探究象草在不同温度(20、30和40℃)下青贮的发酵特性和微生物组成。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象草各处理... 华南地区气候潮湿多雨,象草收获时水分含量高,单独青贮发酵品质较差。通过晾晒(水分含量由83.19%降至75.11%)、添加10%玉米粉或2%蔗糖,探究象草在不同温度(20、30和40℃)下青贮的发酵特性和微生物组成。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象草各处理的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有显著影响。晾晒后原材料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降低,青贮后发酵品质变差,尤其在30℃,pH达到5.85,乳酸含量只有1.56%DM,乙酸含量为2.10%DM,NH_(3)-N含量高达25.09%TN。对照和添加物处理的青贮饲料均随青贮温度升高,乙酸含量增加。晾晒后在20和30℃时青贮,产气量显著高于40℃或未晾晒处理。此外,象草青贮前的细菌多样性较丰富,青贮后主要是肠杆菌属和乳球菌属,尤其是20℃青贮的相对丰度较高,且晾晒处理在20和30℃青贮肠球菌属的相对丰度高于40℃。因此,在华南地区,象草原料中添加玉米粉或蔗糖可以降低环境温度对象草青贮发酵品质的不良影响,阴湿条件下晾晒未发挥积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草 青贮 晾晒 贮藏温度 细菌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水分吸附材料对象草青贮发酵品质及好氧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尹祥 王咏琪 +3 位作者 李鑫琴 田静 王晓亚 张建国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3-138,共6页
象草收获时往往具有较高水分,单独青贮发酵品质不佳。为提高象草青贮品质,研究了不同水分吸附材料对象草青贮发酵品质和好氧稳定性的影响。处理设为对照、分别添加象草鲜重10%的米糠、小麦粉、干豆腐渣和麦麸。青贮60 d后分析发酵品质... 象草收获时往往具有较高水分,单独青贮发酵品质不佳。为提高象草青贮品质,研究了不同水分吸附材料对象草青贮发酵品质和好氧稳定性的影响。处理设为对照、分别添加象草鲜重10%的米糠、小麦粉、干豆腐渣和麦麸。青贮60 d后分析发酵品质和好氧稳定性。结果表明:所有添加处理均比对照显著增加了青贮原材料的干物质(DM,P<0.01),降低了缓冲能(P<0.05);青贮后,所有添加处理均显著提高了乳酸含量(P<0.01)。添加小麦粉显著增加了丁酸(0.81%DM)和氨态氮(NH_(3)-N,14.40%TN)含量(P<0.05),而其他添加处理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干豆腐渣的处理丁酸和氨态氮含量最低,分别只有0.04%DM和9.75%TN。添加小麦粉和干豆腐渣对青贮饲料好氧稳定性改善效果最佳。综合比较分析营养特性、青贮发酵品质和好氧稳定性,添加干豆腐渣的处理青贮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吸附材料 象草 青贮 发酵品质 好氧稳定性
下载PDF
冬闲田混播小麦与豆科牧草对饲草产量、品质和土壤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许留兴 李万荣 +4 位作者 王晓亚 李鑫琴 樊杨 武丹 张建国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6-74,共9页
全株小麦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是许多国家常用的饲料作物。为在我国华南地区冬闲田获取优质高产牧草及改良土壤,于2017~2018年晚稻收割后进行小麦与豆科牧草(紫花苜蓿、箭筈豌豆、紫云英和光叶紫花苕)6∶4混播,研究其对牧草产量、营养价... 全株小麦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是许多国家常用的饲料作物。为在我国华南地区冬闲田获取优质高产牧草及改良土壤,于2017~2018年晚稻收割后进行小麦与豆科牧草(紫花苜蓿、箭筈豌豆、紫云英和光叶紫花苕)6∶4混播,研究其对牧草产量、营养价值和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单播,混播牧草的干物质、粗蛋白产量分别增加了0.11%~17.39%和11.76%~30.59%;混播对牧草的干物质、粗脂肪、粗灰分、酸性洗涤纤维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混播显著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含量以及酶活性(P<0.05)。相关分析表明,DM含量与ADF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pH值与酸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速效磷含量与有机质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真菌数量与脲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合牧草产量、营养和土壤养分中的关键指标,小麦与豆科牧草混播优于小麦单播,其中小麦+光叶紫花苕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小麦 混播 土壤 干物质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