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吲哚菁绿在腹腔镜下输尿管狭窄修复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李钊俊 王荣江 沈俊文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4期32-37,共6页
目的评估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近红外荧光成像在腹腔镜下输尿管狭窄修复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6例行腹腔镜下输尿管狭窄修复重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 目的评估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近红外荧光成像在腹腔镜下输尿管狭窄修复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6例行腹腔镜下输尿管狭窄修复重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采用ICG近红外荧光成像逆行显影输尿管狭窄段分为荧光组(n=24),仅凭术者术中肉眼观察输尿管狭窄段,未采用ICG近红外光成像分为对照组(n=12)。采集入组患者年龄、性别、狭窄类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下肾积水程度,CT下输尿管长度等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术中定位狭窄段的速度及精确性、术后肾积水改善程度。结果荧光组中22例患者成功显影输尿管狭窄位置。荧光组术中对狭窄段的定位速度较对照组更快(P<0.01),且保留正常输尿管更多(P<0.05)。术后随访3、6、12个月时,荧光组明显改善肾积水程度,其影像学最大横径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17、0.032、0.004)。结论ICG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可精准定位输尿管狭窄,提升手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 红外光 腹腔镜 输尿管狭窄
下载PDF
吲哚菁绿在肾肿瘤切除术中的成像特征及临床效果
2
作者 李钊俊 沈俊文 王荣江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3期43-48,共6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近红外荧光成像在肾肿瘤切除术中的成像特征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2023年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0例行肾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肾透明细胞癌患者86例,其他肾脏肿...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近红外荧光成像在肾肿瘤切除术中的成像特征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2023年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0例行肾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肾透明细胞癌患者86例,其他肾脏肿瘤患者24例。静脉注射造影剂ICG 1 ml,使用近红外荧光成像系统观察肾脏及肾肿瘤。根据术中近红外荧光成像情况按荧光强度分为低荧光组和强荧光组,采集两组患者的临床信息、手术资料、近红外荧光成像特征。采用免疫组化分析胆红素转位酶(bilitranslocase,BTL)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探索肾透明细胞癌中BTL蛋白表达水平与ICG近红外荧光成像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信息、手术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肾动脉阻断时间[低荧光组比强荧光组为20.00(18.00,22.50)比25.00(25.00,30.00)min]、近红外荧光成像特征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荧光组82例,均为肾透明细胞癌,癌组织在ICG近红外荧光成像中呈“低荧光”特征(P<0.01);强荧光组28例,包括呈“强荧光”特征的其他4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和24例非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结论在ICG近红外荧光成像下,仅肾透明细胞癌呈“低荧光”现象,而其他肾脏肿瘤呈“强荧光”现象。BTL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呈低表达,其可能为肾透明细胞癌呈“低荧光”的关键分子。开展ICG近红外荧光成像辅助下的肾部分切除术可识别低荧光图像以辨别肾肿瘤边界,缩短肾动脉阻断时间,保护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 肾肿瘤 肾透明细胞癌 胆红素转位酶蛋白
下载PDF
巧用“加减乘除幕” 高效唤醒“沉睡”客户
3
作者 李钊俊 《中国农村金融》 2024年第15期83-85,共3页
如何有效唤醒那些长时间未互动、未产生业务往来的“沉睡”客户,提升他们的活跃度和价值贡献度?广东中山农商银行在实践中创新,通过“加减乘除幂”五步法唤醒“沉睡”客户,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关键词 加减乘除 农商银行 广东中山 五步法 活跃度 唤醒 沉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