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信息的本质看艺术形象的本质特征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铁燹
《文艺评论》
1985年第5期37-41,共5页
一二十世纪是自然科学硕果累累的时代。一方面,它使自然科学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方法论的革命。一些新的思维方法,不仅在自然科学的某一层次,某一学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在社会科学中也开始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具有普...
一二十世纪是自然科学硕果累累的时代。一方面,它使自然科学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方法论的革命。一些新的思维方法,不仅在自然科学的某一层次,某一学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在社会科学中也开始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论,象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以及熵、耗散结构、信息、反馈等等。同样,它们也深深地影响着文学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形象
本质特征
二十世纪
自然科学
方法论
耗散结构
思维方法
文学艺术
控制论
系统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化冲突与文学超越的断想
2
作者
李铁燹
《求是学刊》
1987年第6期73-75,共3页
关键词
文化冲突
文学表现
现实文化
文化结构
超越现实
文化变迁
文化心理
文化模型
整体文化
人的行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科学在绘画中的意味
3
作者
李铁燹
《文艺评论》
1987年第6期17-23,共7页
可以说,没有任何一门艺术象绘画那样与科学结合得如此亲密。对于绘画来说,没有几何学、透视学、数学、色彩学几乎就没有绘画。因而,艺术家们怀着一种虔诚的心理来向自然“求教”,同时,又以同样的虔诚表现自然,于是,人们感到了一种满足,...
可以说,没有任何一门艺术象绘画那样与科学结合得如此亲密。对于绘画来说,没有几何学、透视学、数学、色彩学几乎就没有绘画。因而,艺术家们怀着一种虔诚的心理来向自然“求教”,同时,又以同样的虔诚表现自然,于是,人们感到了一种满足,一种自信心的满足。他们发现,他们可以利用科学创造一个更美的自然,于是就体现了人类的一种永恒魅力,他们开始感谢上帝给了他们一颗智慧的头颅。然而,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
色彩学
印象派
透视学
艺术家
思维定势
科学创造
科学结合
现代科学
几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类思维向何处去?
4
作者
李铁燹
《湖北社会科学》
1987年第2期45-46,共2页
人类思维的进化包括人类智能的进化和思维功能以及思维的物质基础的进化。思维的物质基础与功能的进化为智能的进化准备了条件;反之智能的进化又会加快物质基础与功能的进化。
关键词
进化速度
人类思维
物质基础
思维功能
人工智能
人类智能
思维进化
人体特异功能
智能机
技术手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技术革命对欧美现代派美术的冲击
5
作者
李铁燹
《文艺评论》
1985年第2期49-52,共4页
当前,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正席卷着整个世界。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把第三次浪潮(我国称为新技术革命)的开始时间定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白领工人和服务性行业的劳动者第一次超过蓝领工人为起点,以电子技术、空间科学...
当前,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正席卷着整个世界。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把第三次浪潮(我国称为新技术革命)的开始时间定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白领工人和服务性行业的劳动者第一次超过蓝领工人为起点,以电子技术、空间科学、生物技术为标志的一次技术革命。新技术革命一经产生,它的意义就远远超过了技术本身。它引起了新的文明的到来。新的文明的到来猛烈地冲击着美术家头脑中固有的意识和传统的形象,改变着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美学观念、艺术观念和创造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十年代
新技术革命
重要作用
现代派美术
第三次浪潮
思考问题
二十世纪
价值观念
美术家
创造心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科学中的理想模型与艺术中的典型形象的比较研究
6
作者
李铁燹
《文艺评论》
1985年第1期46-50,共5页
(一) 不论是科学还是艺术,在认识世界和反映世界的过程中都在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所反映的内容,所揭示的规律最深刻、最真实。不仅如此,这种方法还更容易被人理解、被人接受。在艺术中都在塑造能反映本质特征的,具有典型意义的...
(一) 不论是科学还是艺术,在认识世界和反映世界的过程中都在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所反映的内容,所揭示的规律最深刻、最真实。不仅如此,这种方法还更容易被人理解、被人接受。在艺术中都在塑造能反映本质特征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典型形象。典型形象,有人把它理解为“通过生活本身发展的逻辑过程来反映生活中某些特殊方面的本质和规律的艺术形象”。也就是说,典型形象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形象。那么典型形象又具有什么特征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特征
比较研究
认识世界
个性与共性
结构模型
典型形象
理想模型
逻辑过程
普遍意义
科学与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与丑:美学所面临的困境——读《当代科学与美学的变革》
7
作者
李铁燹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17-23,共7页
美学:一个历史的冤案美学的美与我们在审美描述中的美的概念是同一的吗?这是理解现代美学所面临困境的关键契机。我们知道,中国古典美学的中心范畴不是美,而是以“道”“气”“象”为中心的一系列审美范畴。正是“道”“气”“象”审美...
美学:一个历史的冤案美学的美与我们在审美描述中的美的概念是同一的吗?这是理解现代美学所面临困境的关键契机。我们知道,中国古典美学的中心范畴不是美,而是以“道”“气”“象”为中心的一系列审美范畴。正是“道”“气”“象”审美范畴的确立才使主体不是按照美与丑的标准来形成自己审美判断和审美描述的语言系统。而是从对“道”的把握,对“仁”的维护角度出发来建立审美评价系统,于是产生了二十四诗品以及中国绘画美学的气韵生动,澄怀味象等美学命题和审美判断标准。当然中国古典美学中也有美和丑的概念,如《淮南子》中说过“嫫母有所美,西施有所丑。”(《说山训》),这里的美和丑是古典美学中的一般性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意义
审美范畴
中国古典美学
审美对象
二十四诗品
当代科学
嫫母
审美评价
审美活动
感觉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信息的本质看艺术形象的本质特征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铁燹
出处
《文艺评论》
1985年第5期37-41,共5页
文摘
一二十世纪是自然科学硕果累累的时代。一方面,它使自然科学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方法论的革命。一些新的思维方法,不仅在自然科学的某一层次,某一学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在社会科学中也开始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论,象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以及熵、耗散结构、信息、反馈等等。同样,它们也深深地影响着文学艺术。
关键词
艺术形象
本质特征
二十世纪
自然科学
方法论
耗散结构
思维方法
文学艺术
控制论
系统论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化冲突与文学超越的断想
2
作者
李铁燹
出处
《求是学刊》
1987年第6期73-75,共3页
关键词
文化冲突
文学表现
现实文化
文化结构
超越现实
文化变迁
文化心理
文化模型
整体文化
人的行为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科学在绘画中的意味
3
作者
李铁燹
机构
黑龙江省社科院<学习与探索>杂志社
出处
《文艺评论》
1987年第6期17-23,共7页
文摘
可以说,没有任何一门艺术象绘画那样与科学结合得如此亲密。对于绘画来说,没有几何学、透视学、数学、色彩学几乎就没有绘画。因而,艺术家们怀着一种虔诚的心理来向自然“求教”,同时,又以同样的虔诚表现自然,于是,人们感到了一种满足,一种自信心的满足。他们发现,他们可以利用科学创造一个更美的自然,于是就体现了人类的一种永恒魅力,他们开始感谢上帝给了他们一颗智慧的头颅。然而,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关键词
绘画
色彩学
印象派
透视学
艺术家
思维定势
科学创造
科学结合
现代科学
几何学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类思维向何处去?
4
作者
李铁燹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1987年第2期45-46,共2页
文摘
人类思维的进化包括人类智能的进化和思维功能以及思维的物质基础的进化。思维的物质基础与功能的进化为智能的进化准备了条件;反之智能的进化又会加快物质基础与功能的进化。
关键词
进化速度
人类思维
物质基础
思维功能
人工智能
人类智能
思维进化
人体特异功能
智能机
技术手段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技术革命对欧美现代派美术的冲击
5
作者
李铁燹
出处
《文艺评论》
1985年第2期49-52,共4页
文摘
当前,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正席卷着整个世界。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把第三次浪潮(我国称为新技术革命)的开始时间定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白领工人和服务性行业的劳动者第一次超过蓝领工人为起点,以电子技术、空间科学、生物技术为标志的一次技术革命。新技术革命一经产生,它的意义就远远超过了技术本身。它引起了新的文明的到来。新的文明的到来猛烈地冲击着美术家头脑中固有的意识和传统的形象,改变着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美学观念、艺术观念和创造心理。
关键词
五十年代
新技术革命
重要作用
现代派美术
第三次浪潮
思考问题
二十世纪
价值观念
美术家
创造心理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科学中的理想模型与艺术中的典型形象的比较研究
6
作者
李铁燹
出处
《文艺评论》
1985年第1期46-50,共5页
文摘
(一) 不论是科学还是艺术,在认识世界和反映世界的过程中都在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所反映的内容,所揭示的规律最深刻、最真实。不仅如此,这种方法还更容易被人理解、被人接受。在艺术中都在塑造能反映本质特征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典型形象。典型形象,有人把它理解为“通过生活本身发展的逻辑过程来反映生活中某些特殊方面的本质和规律的艺术形象”。也就是说,典型形象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形象。那么典型形象又具有什么特征呢?
关键词
本质特征
比较研究
认识世界
个性与共性
结构模型
典型形象
理想模型
逻辑过程
普遍意义
科学与艺术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与丑:美学所面临的困境——读《当代科学与美学的变革》
7
作者
李铁燹
出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17-23,共7页
文摘
美学:一个历史的冤案美学的美与我们在审美描述中的美的概念是同一的吗?这是理解现代美学所面临困境的关键契机。我们知道,中国古典美学的中心范畴不是美,而是以“道”“气”“象”为中心的一系列审美范畴。正是“道”“气”“象”审美范畴的确立才使主体不是按照美与丑的标准来形成自己审美判断和审美描述的语言系统。而是从对“道”的把握,对“仁”的维护角度出发来建立审美评价系统,于是产生了二十四诗品以及中国绘画美学的气韵生动,澄怀味象等美学命题和审美判断标准。当然中国古典美学中也有美和丑的概念,如《淮南子》中说过“嫫母有所美,西施有所丑。”(《说山训》),这里的美和丑是古典美学中的一般性概念。
关键词
美学意义
审美范畴
中国古典美学
审美对象
二十四诗品
当代科学
嫫母
审美评价
审美活动
感觉学
分类号
B83 [哲学宗教—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信息的本质看艺术形象的本质特征
李铁燹
《文艺评论》
198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文化冲突与文学超越的断想
李铁燹
《求是学刊》
198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科学在绘画中的意味
李铁燹
《文艺评论》
198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人类思维向何处去?
李铁燹
《湖北社会科学》
198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新技术革命对欧美现代派美术的冲击
李铁燹
《文艺评论》
198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科学中的理想模型与艺术中的典型形象的比较研究
李铁燹
《文艺评论》
198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美与丑:美学所面临的困境——读《当代科学与美学的变革》
李铁燹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