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OPPPS+PAD课堂教学在诊断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罗双 张亚萍 +1 位作者 李锦颜 白广德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6期102-105,123,共5页
目的 探索BOPPPS+PAD课堂在诊断学理论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2018级中医学、2018级临床医学、2019级中医学、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共328人,随机将其分为A组(传统教学模式)、B组(BOPPPS教学模式)、C组(PAD课... 目的 探索BOPPPS+PAD课堂在诊断学理论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2018级中医学、2018级临床医学、2019级中医学、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共328人,随机将其分为A组(传统教学模式)、B组(BOPPPS教学模式)、C组(PAD课堂教学模式)和D组(BOPPPS+PAD课堂教学模式),每组各82人。比较各组学生的理论成绩、教学满意度和教学参与度。结果 四组学生的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959,P<0.05),其中D组学生成绩最好。四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908,P<0.001),D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优于A组和C组(P<0.05)。D组和B组学生的参与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2),D组学生的参与度评分显著高于C组和A组(P<0.05)。相比于传统教学方法,BOPPPS+PAD课堂教学模式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创新力和内驱力等方面均获得较好的评价。结论 BOPPPS+PAD课堂教学模式可提高诊断学理论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高教师对课堂的把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学 BOPPPS PAD课堂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电针联合壮医药线点灸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模型大鼠脑组织NR1、NR2B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韦日铺 徐崟 +1 位作者 唐晓 李锦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7-171,I0026,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药线点灸、电针合药线点灸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模型大鼠的镇痛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等分为5组,10只为空白对照组,另40只采用RTX腹腔注射来复制实验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等分为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药... 目的观察电针、药线点灸、电针合药线点灸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模型大鼠的镇痛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等分为5组,10只为空白对照组,另40只采用RTX腹腔注射来复制实验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等分为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药线点灸治疗组、电针合药线点灸治疗组,共干预14 d。观察各组机械性痛阈(Paw withdrawl threshold,PWT)的改变,取脑组织,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法检测NR1、NR2B磷酸化水平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real-time fluorescencespectrometry,QPCR)NR1、NR2B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PWT:在注射后1、4、7、14、21、36 d检测,模型对照组的大鼠PWT值依次降低,与空白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3个治疗组PWT值均显著提高(P<0.001),其中药线点灸治疗组较电针治疗组提高更为明显(P<0.01),电针合药线点灸治疗组提高最为明显(P<0.001)。(2)WB结果:采用IPP软件蛋白条带灰度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NR1,P-NR1、NR2B、P-NR2B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治疗组,药线点灸治疗组和电针合药线点灸治疗组,P-NR1及P-NR2B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3)NR1 mRNA表达:模型对照组脑组织中NR1 mRNA表达水平最高,明显高于其余4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治疗组组间对比,电针和药线点灸组的NR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单纯电针治疗组和药线点灸治疗组,差异显著(P<0.001)。(4)NR2B mRNA表达: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药线点灸治疗组NR2B mRNA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01),其中模型对照组的NR2B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电针治疗组、药线点灸治疗组和电针合药线点灸治疗组(P<0.01);各治疗组中电针合药线点灸治疗组的NR2B mRNA表达量最低。结论电针及药线点灸对大鼠的机械性痛阈具有显著的提升效果,可减轻大鼠后遗神经痛,两种疗法联合治疗可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其镇痛机制可能与下调脑组织中NR1、NR2B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壮医药线点灸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脑组织 NR1 NR2B
下载PDF
健脾清热活血方调控PGRP-3、PGRP-4、IL-22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锦颜 陈玉 +2 位作者 张涛 李华燕 王小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495-498,共4页
[目的]基于检测溃疡性结肠炎肽聚糖结合蛋白3(PGRP-3)、肽聚糖结合蛋白4(PGRP-4)、IL-22表达及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探讨健脾清热活血方干预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机制。[方法]100只Balb-c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低剂... [目的]基于检测溃疡性结肠炎肽聚糖结合蛋白3(PGRP-3)、肽聚糖结合蛋白4(PGRP-4)、IL-22表达及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探讨健脾清热活血方干预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机制。[方法]100只Balb-c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每组20只,采用自由引用3%DSS法制备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自第3周起分组给药,模型组予等剂量生理盐水、治疗组分别予不同剂量健脾清热活血方灌胃,连续1周。末次给药后处死全部小鼠,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结肠黏膜PGRP-3及PGRP-4表达,应用ELISA检测IL-22表达。[结果]光镜下见模型组结肠黏膜充血、肿胀,黏膜固有层及黏膜下层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见溃疡形成;而治疗组肠壁黏膜及黏膜下层轻度充血水肿,少量炎细胞浸润,未见明显溃疡。模型组PGRP-3、PGRP-4表达下降;治疗组PGRP-3、PGRP-4表达上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IL-22表达量为(398.67±68.76)pg/ml,治疗组中低剂量组IL-22表达量为(257.82±56.41)pg/ml、中剂量组为(249.32±61.75)pg/ml、高剂量组为(263.69±57.89)pg/ml,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清热活血方可能通过调控PGRP识别PGN,杀伤外源微生物,传递炎症信号,促进IL-22分泌增加,增强上皮先天防御机制和屏障的完整性,隔离免疫系统与肠道共生菌群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保护肠道免受炎症损伤,从而发挥缓解UC的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肽聚糖结合蛋白3 肽聚糖结合蛋白4 白介素-22 溃疡性结肠炎 健脾清热活血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