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纤维支气管镜下联合取材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长寒 贾春双 刘永华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下联合取材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深州市医院胸外科2006年8月—2010年6月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对疑诊肺癌病例进行检查,确诊肺癌414例。比较钳检、刷检、冲洗及针吸活检(TB-NA)4种不同取材方法单一及联合取材对肺癌...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下联合取材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深州市医院胸外科2006年8月—2010年6月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对疑诊肺癌病例进行检查,确诊肺癌414例。比较钳检、刷检、冲洗及针吸活检(TB-NA)4种不同取材方法单一及联合取材对肺癌的检出率。结果将确诊肺癌患者标本的镜下表现分为4型:增生型(53.4%)、浸润型(25.8%)、外压型(11.4%)、正常型(9.4%)。钳检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单一取材方法(P<0.01);钳检+刷检+冲洗+TBNA联合取材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单一取材方法及其他组合方式(P<0.01)。增生型肺癌中钳检法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单一取材方法(P<0.01);浸润型、外压型肺癌中其他3种单一取材方法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冲洗法(P<0.05);正常型肺癌中刷检法、冲洗法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钳检法(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不同取材方法对镜下不同类型肺癌的诊断价值不同,联合多种取材方法可明显提高肺癌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支气管镜检查 诊断 钳夹活检 毛刷涂片 支气管冲洗液细胞学检查 活组织检查 针吸
下载PDF
浆细胞性乳腺炎21例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李长寒 马庆莲 刘永华 《临床外科杂志》 1997年第2期93-94,共2页
本文报告浆细胞性乳腺炎21例,好发于中年妇女,病程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认为术前针吸细胞学检查及术中冰冻活组织检查能明确诊断。治疗原则以附带少量正常乳腺组织的乳腺区段切除术为宜。
关键词 浆细胞性 乳腺炎 病例分析
下载PDF
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贾春双 李长寒 张扬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深州市医院2002年1月—2012年12月进行手术治疗的118例早期胃癌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18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9.5%。单因素... 目的探讨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深州市医院2002年1月—2012年12月进行手术治疗的118例早期胃癌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18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9.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性别、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合并溃疡、浸润深度、脉管癌栓和淋巴结增大。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合并溃疡、脉管癌栓及淋巴结增大是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各项医技检查,对淋巴结转移风险进行合理评估,选择适合的术式,可在保证肿瘤清扫的同时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转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回肠壁间脂肪瘤并不完全性肠梗阻一例误诊 被引量:1
4
作者 贾春双 李长寒 《临床误诊误治》 2014年第6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回肠壁间脂肪瘤并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对1例回肠壁间脂肪瘤并不完全性肠梗阻误诊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右下腹疼痛7 d入院,曾在当地医院按胃肠炎予抗生素治疗无效,入我院后行腹部B超... 目的探讨回肠壁间脂肪瘤并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对1例回肠壁间脂肪瘤并不完全性肠梗阻误诊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右下腹疼痛7 d入院,曾在当地医院按胃肠炎予抗生素治疗无效,入我院后行腹部B超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不完全性肠梗阻。急行剖腹探查,术后病理诊断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回肠壁间脂肪瘤。结论小肠脂肪瘤临床少见且症状轻微,提示临床接诊右下腹疼痛患者考虑阑尾炎同时,亦应想到本病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瘤 回肠 肠梗阻 误诊 胃肠炎
下载PDF
无缝线巩膜瓣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永华 李长寒 田垠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692-693,共2页
目的 观察无缝线巩膜瓣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将89例(96眼)原发性青光眼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A组46例(49眼)和B组43例(47眼).A组术中巩膜瓣大小为4 mm ×4 mm,深度为1/2 ~ 2/3巩膜厚,不缝合;B组采用... 目的 观察无缝线巩膜瓣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将89例(96眼)原发性青光眼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A组46例(49眼)和B组43例(47眼).A组术中巩膜瓣大小为4 mm ×4 mm,深度为1/2 ~ 2/3巩膜厚,不缝合;B组采用规范统一的小梁切除术.随访12个月.结果 A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89.80%)高于B组(5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81,P<0.05);A组眼压控制有效率(91.84%)高于B组(6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97,P<0.05);A组浅前房发生率(28.57%)高于B组(1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63,P<0.05).结论 无缝线巩膜瓣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有效地提高了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降低了眼压,减少了并发症,是对传统小梁切除术的改良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 小梁切除术 方法 青光眼 外科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