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由日本民主党崛起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李阁楠
-
机构
东北师大日本所
-
出处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1998年第3期42-43,共2页
-
-
关键词
民主党
自民党
新保守主义
安全保障
日本政治
政治理念
民主政治
大众民主
政治形态
政策主张
-
分类号
D731.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稻盛和夫的新资本主义精神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李阁楠
-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
-
出处
《日本学论坛》
2002年第2期58-61,共4页
-
文摘
日本著名大企业家稻盛和夫主张建立伦理的、道德的新资本主义。为了拯救现存资本主义的阴暗面 ,他认为 ,可以考虑先返回以耶稣教伦理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原点” ,然后以此为基础 ,努力建造比初期时更好的新资本主义。
-
关键词
新资本主义
新教伦理
商业道德
-
Keywords
neo-capitalism
protestant ethics
business morality
-
分类号
B313.5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90年代日本政治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2
- 3
-
-
作者
李阁楠
-
机构
东北师大日本所
-
出处
《日本学论坛》
2001年第1期43-46,共4页
-
-
关键词
日本
政治秩序
日美安保体制
政治体制
民族主义
-
分类号
D731.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平成时代日本新一代政治家的崛起
- 4
-
-
作者
李阁楠
-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
-
出处
《日本问题研究》
1994年第2期33-36,共4页
-
文摘
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巨变.这对日本来说也是一个重要时期.昭和时代结束,平成时代开始,政局生变,一批年轻政治家崛起,日本出现了“平成政治新思维”.分析日本政治发展历程和发展态势,“时势”和政治领导人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这正是所谓的“时势”造“英雄”.“英雄”推动和影响“时势”.人类历史的进程表明,用二者统一的观点才能客观、完整地解释历史和预见未来.战后的日本政治进程也体现了上述两方面的统一.
-
关键词
政治家
战后日本
自民党政权
新保守主义
政治改革
新思维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政治大国
日本政治
1980年代
-
分类号
D731.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日本的对外战略性援助
- 5
-
-
作者
李阁楠
-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
-
出处
《日本问题研究》
1992年第2期7-12,共6页
-
文摘
战前,日本把“强兵”作为最高国策,依靠军事力量张扬国威,利用军事手段向外扩张。战后,日本奉行“经济第一主义”路线,从战败国到“亚洲一员”、“西方一员”、再到日美欧构筑“世界新秩序”,这是日本经济力理不断膨胀的表现。商品、投资、援助是日本经济力量向外扩展的三种重型武器。日本在很大程度上把对外援助作为获取经济利益、提高国际威望和推行外交、政治的手段,使之服从于日本的对外战略。
-
关键词
对外战略
日本
经济力量
军事力量
世界新秩序
经济利益
对外援助
战败国
-
分类号
F299.21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
-
题名日本公明党在90年代政治变动中的作用
被引量:2
- 6
-
-
作者
申东镇
李阁楠
-
机构
东北财经大学社科部
东北师范大学日本所
-
出处
《日本学论坛》
2001年第3期40-45,共6页
-
-
关键词
公明
联合执政
小泽
明党
社民党
中曾根康弘
细川
一党执政
保守势力
变动过程
-
分类号
D731.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战后日本政治的大众化趋势
被引量:2
- 7
-
-
作者
李阁楠
-
机构
东北师大日本研究所
-
出处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1999年第1期32-35,共4页
-
-
关键词
大众化
政治保守化
大众民主
战后日本
日本政治
行政改革
民主党
自民党
政治理念
日本社会
-
分类号
D731.30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日美安保体制再定位
被引量:2
- 8
-
-
作者
李阁楠
-
出处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1996年第2期1-3,共3页
-
文摘
日美安保体制再定位李阁楠美国总统克林顿和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1996年4月17日在东京共同签署了《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强调坚持日本与美国之间的牢固同盟关系在冷战后仍具有重要价值。日美安保体制将“继续成为21世纪亚洲太平洋地区维护安全和繁荣的基础”。宣...
-
关键词
安保体制
安全保障体制
日美两国
日本
日美同盟
和平宪法
亚太地区
再定位
安全条约
朝鲜半岛
-
分类号
D831.3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日本教育重视陶冶人格
被引量:1
- 9
-
-
作者
李阁楠
-
机构
东北师大日本研究所
-
出处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5-17,共3页
-
文摘
日本近百年所取得的成功令世界瞩目,人们纷纷探讨日本迅速崛起的奥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某种角度看,应该说都有一定道理。有人强调中国儒学日本化的重要性,但儒学的发源地中国的近代化和现代化却姗姗来迟。有人说日本善于吸收外来文化,但有些国家学习外国文化却没有收到日本的效果。有人认为日本社会受西方先进国家影响较早,然而,英属印度、荷属印尼等要比日本早得多。近些年。
-
关键词
日本教育
日本人
人格
三次教育改革
日本政府
迅速崛起
日本社会
培养
重要性
近百年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国家观与日本的国家战略目标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李阁楠
-
机构
东北师大日本研究所
-
出处
《日本研究》
CSSCI
1993年第1期35-38,42,共5页
-
文摘
百余年来日本人的国家观发生三次较大变化。第一次是明治维新,第二次是战败投降,第三次是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国家观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民的政治倾向,并且,国家观与国家战略目标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国家观的形成及内涵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而各异,每次国家观的转变都对日本的历史进程发生重大影响。当前,日本正处于国家战略目标的抉择时期,有关国家观的议论也颇多。因此,我们讨论这个问题对把握日本未来的走向可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关键词
国家观
国家战略目标
世界经济大国
历史进程
历史环境
君之代
新国家主义
政治倾向
国家意识
大日本帝国宪法
-
分类号
D731.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日本的“新亚洲观”与“亚太大厦”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李阁楠
-
出处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1992年第4期38-40,共3页
-
文摘
80年代初以来,关于亚太经济区域合作及日本的作用的论述颇多,有各种各样的“圈”、“共同体”构想。作为这个地区至关重要的国家日本的意向,究竟希望出现何种形式的亚太区域合作,一直是令人关注的。日本在提出东亚区域合作的初期阶段,其姿态是以东盟为主体,不突出日本,仅限于经济、文化合作,并一再声明排除政治和军事内容。80年代后期。
-
关键词
东亚区域合作
亚太区域
亚太经济
东亚经济集团
文化合作
北美自由贸易区
令人
亚洲国家
外向型经济
三极
-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日本的“家”文化与国民性
- 12
-
-
作者
李阁楠
-
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5期64-68,共5页
-
文摘
日本的“家”文化孕育于本土,在其形成过程中,佛教、儒学逐渐融入日本的“家”中,共同成为“家”文化内容。她是日本传统文化的基本部分。日本民族的“集团主义”、“等级服从意识”、“纵式人际关系”等特殊国民性均可以在“家”文化中寻找到源头。它作为日本国民性的基因,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以相应的形态表现出来。“家”文化也正在走向衰落,日本的传统国民性也在这个过程中弱化。
-
关键词
国民性
家族制度
日本传统文化
基本部分
日本社会
武士道
佛教文化
日本文化
集团主义
形成过程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战后日本社会党的变迁
- 13
-
-
作者
李阁楠
-
出处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1997年第1期2-5,共4页
-
文摘
战后日本社会党的变迁李阁楠战后初期,日本社会党曾作为政界第一大党领班组成了联合政权,但不到一年即宣告垮台;在以后的40多年间一直在野,其连续在野时间之长为世界宪政史上所罕见。1993年社会党再次参加联合政权,1994年社会党委员长被自民党推举为首相,...
-
关键词
日本社会党
自民党
社会主义
保守党
安全条约
政策主张
支持率
保守化
众议院
社会民主党
-
分类号
D731.3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日本对亚洲安全保障的立场发生重大变化
- 14
-
-
作者
李阁楠
-
出处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1993年第2期23-26,共4页
-
文摘
最先提出“亚洲集体安全保障”主张的国家是原苏联。1970年代,苏联势力处于向外扩张时期,急于增加在亚洲的影响力,而日美同盟及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被认为是主要阻力。苏联企图通过建立亚洲集体安保障体制。
-
关键词
集体安全保障
日美同盟
军事力量
主要阻力
勃列日涅夫
保障体制
军事实力
亚太经济
亚太区域
经济发展水平
-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日本政权变革原因探析
- 15
-
-
作者
李阁楠
-
出处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1993年第4期1-4,共4页
-
文摘
1993夏天,日本政治地壳发生剧烈变动,战后传统政治结构随之崩溃。直接导火线是宫泽内阁的政治改革失败。6月18日,国会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案;6月19日,自民党的羽田派以宫泽内阁未能实现政治改革为由,公开向自民党中央造反,该派所属的参众两院44名议会集体退出自民党;接着。
-
关键词
日本政治
不信任案
政治改革
政治资金
政官
新保守主义
日美安全条约
一党执政
细川
民党
-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冷战后日美关系重新调整
- 16
-
-
作者
李阁楠
-
出处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1992年第3期41-44,共4页
-
文摘
1992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访问日本,日本国总理大臣及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共同发表了《有关日美全球伙伴关系的东京宣言》,并根据宣言精神制定了日美《全球伙伴关系行动计划》。宫泽首相说。宣言具有“划时代意义”,布什总统说,美日现在正进入“新的合作时代”。宣言提出了日美两国未来的合作课题。
-
关键词
日美关系
东京宣言
日美安全条约
日美同盟
全球伙伴关系
国际新秩序
美日
同盟关系
美安
对外战略
-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日本的对外战略性援助
- 17
-
-
作者
李阁楠
-
出处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1992年第1期32-37,共6页
-
文摘
战前,日本把“强兵”作为最高国策,依靠军事力量张扬国威,利用军事手段向外扩张。战后,日本奉行“经济第一主义”路线,从战败国到“亚洲一员”、“西方一员”、再到日美欧构造“世界新秩序”?体现了日本经济力量不断膨胀的过程。商品、资本、援助是日本经济力量向外扩展的三种重型武器。
-
关键词
日本经济
军事手段
世界新秩序
石油供应
政府开发援助
对外援助
西方国家
经济合作关系
常任理事国
技术合作
-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日本社会活力探析
- 18
-
-
作者
李阁楠
-
出处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1990年第2期23-27,共5页
-
文摘
任何一个国家的活力,既不是固有的,也不是永恒的。日本在明治维新前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1868年明治维新成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世界五大强国之一,1945年日本军国主义在其所发动的太平洋战争中彻底崩溃,除了历史文化名城京都、奈良外几乎所有大城市都变成一片废墟。时隔40年,现在的日本已成为居世界第二位的超级经济大国。奇迹般成功的背后说明日本社会蕴藏着巨大的活力,这种活力的源泉究竟在哪里,当然,影响社会活力的因素有很多,本文试就以下几点略作探讨,就教诸方。
-
关键词
社会活力
社会结构
大城市
战争中
明治宪法
历史进程
人类社会
国家公务员
大日本帝国宪法
儒教伦理
-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日本战前的权力结构
- 19
-
-
作者
李阁楠
-
出处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1990年第3期31-33,共3页
-
文摘
所谓权力,一般指政治权力,简而言之,是一种社会支配力。社会形态发生变化时,政治权力结构也要重新组合。自明治维新始,各种政治势力相继登场,在政治舞台上同时并存,相互交织在一起,既有对抗,又有融合,这种权力结构的转变是在资本主义化过程中进行的,尽管二者存在相位差,但总体方向是一致的。
-
关键词
支配力
历史进程
大日本帝国宪法
戊辰战争
政官
立宪主义
内部力量
东京帝国大学
资产阶级政党
国家政权
-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日本社会的“个化”及其双向效应
- 20
-
-
作者
李阁楠
-
出处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1996年第3期26-29,共4页
-
文摘
日本社会的“个化”及其双向效应李阁楠稍了解一些日本的人都知道,日本人的集团性很强。在日本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带有共同体的色彩,并对政治、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运行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当今的日本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明显变化,即社会“个化”倾向,它是对集团性的否定...
-
关键词
“个化”
日本社会
自民党
“终身雇佣制”
政党
日本经济
家庭结构
战后日本
年功序列工资制
集团性
-
分类号
D731.36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