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3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雄新 《广西医学》 CAS 2010年第6期674-675,共2页
目的观察颅外颈内动脉段狭窄支架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支架成形术的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30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 30例患者全部一次性完成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手术成功率100%。27例使用脑保护装置,5例... 目的观察颅外颈内动脉段狭窄支架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支架成形术的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30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 30例患者全部一次性完成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手术成功率100%。27例使用脑保护装置,5例球囊预扩张,3例支架内后球囊扩张,术后残余狭窄率<20%,平均13.9%,围术期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0.0%,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未发管腔再狭窄。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支架成形术 脑梗死 颅外段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雄新 王大成 《医学信息》 2011年第17期5961-5963,共3页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脑主要动脉的血流短暂或持久降低所引起,其病理过程涉及复杂的时间、空间级联反应,而对该病的治疗也不能用单一模式。近年来该疾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命,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已成为当前...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脑主要动脉的血流短暂或持久降低所引起,其病理过程涉及复杂的时间、空间级联反应,而对该病的治疗也不能用单一模式。近年来该疾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命,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已成为当前临床工作者不容忽视及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发病机制 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 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工作者 病理过程 级联反应
下载PDF
4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诊疗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雄新 《医学信息(医药版)》 2009年第11期14-15,共2页
目的:通过大面积脑梗死的CT或MRI表现与临床症状、体征的分析研究,提高对大面积按脑梗死病因的认识,以进一步指导对该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结果: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心脏... 目的:通过大面积脑梗死的CT或MRI表现与临床症状、体征的分析研究,提高对大面积按脑梗死病因的认识,以进一步指导对该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结果: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心脏病伴发心律失常、高脂血症及既往有脑卒中病史等是大面积脑梗死的常见病因。通过积极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积极防治并发症,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清除氧自由基、畅通呼吸道、密切注意心脏情况、防治上消化道出血、早期进行康复等治疗,4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死亡率占18%,治疗总有效率为68%。结论:能够及时准确对大面积脑梗死做出诊断,并通过上述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以大幅度的降低大面积脑梗死的死亡率,提高治疗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危险因素 诊疗
下载PDF
40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临床诊疗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雄新 《医学信息(医药版)》 2009年第9期38-40,共3页
目的:研究心源性疾病与脑栓塞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特征及防治策略。方法:对心源性脑栓塞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中心脏瓣膜病16例,心肌梗死8例,心脏黏液瘤1例,无瓣膜病变的房颤12例,心... 目的:研究心源性疾病与脑栓塞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特征及防治策略。方法:对心源性脑栓塞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中心脏瓣膜病16例,心肌梗死8例,心脏黏液瘤1例,无瓣膜病变的房颤12例,心肌病3例,经治疗后7例出院,10例临床痊愈,18例好转,无效5例。结论:慢性房颤尤其合并心脏瓣膜病变是脑栓塞的主要病因。CCE的死因主要包括:卒中本身、内科并发症及心脏方面的原因。除积极治疗脑栓塞外,应同时注意原发心脏病的处理。因此预防心源性疾病、对CCE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及控制CCE并发症对CCE患者的预后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脑栓塞和血栓形成 病因 心脏瓣膜病 临床表现
下载PDF
不同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比较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大成 卢卫 +3 位作者 林梅溪 莫英绪 李雄新 许寿本 《广西医学》 CAS 2000年第4期696-698,共3页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尿激酶在溶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尿激酶 (U K) 15 0万 u组与 5 0万 u× 3天组静脉溶栓治疗发病 2 4小时内的急性脑梗塞各 15例。结果 :UK15 0万 u组总有效率 5 3.3% ,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显著性 ;U K5 0万 u...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尿激酶在溶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尿激酶 (U K) 15 0万 u组与 5 0万 u× 3天组静脉溶栓治疗发病 2 4小时内的急性脑梗塞各 15例。结果 :UK15 0万 u组总有效率 5 3.3% ,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显著性 ;U K5 0万 u× 3天组总有效率 80 % ,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并发脑出血发生率 U K15 0万 u组 13.3% ,UK5 0万 u× 3天组6 .7%。结论 :认为 UK5 0万 u× 3天组对于病程 2 4小时内的急性脑梗塞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急性脑梗塞 药物疗法 静脉溶栓
下载PDF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血、尿NGAL及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姝 王大成 +2 位作者 李雄新 莫英绪 米红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2期192-194,204,共4页
目的观察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后患者血、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变化,探讨其与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关系。方法对行DSA的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 h、24 h、48 h采集血液、尿液样本,分别进行NGAL、血肌酐、尿... 目的观察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后患者血、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变化,探讨其与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关系。方法对行DSA的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 h、24 h、48 h采集血液、尿液样本,分别进行NGAL、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患者术后6 h的血、尿NGAL均明显高于其他时间点(P<0.01);术后48 h血肌酐明显高于其他时间点(P<0.05);术后48 h尿微量白蛋白明显高于其他时间点(P<0.05)。血NGAL与尿NGAL有密切相关性(P<0.01);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与血、尿NGAL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测定血液及尿液中NGAL的变化可早期发现DSA后患者肾功能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肾病 全脑血管造影术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血肌酐 尿微量白蛋白
下载PDF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姝 王大成 +6 位作者 李雄新 莫英绪 米红 罗世旺 陈锦艳 郑婵新 黄文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82-384,共3页
目的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后患者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变化,以及与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U-MA)的关系。方法选择行DSA的患者6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6、24和48h行NGAL、血肌酐和U-MA检测。结果与术前24h比较... 目的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后患者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变化,以及与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U-MA)的关系。方法选择行DSA的患者6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6、24和48h行NGAL、血肌酐和U-MA检测。结果与术前24h比较,术后6hNGAL明显升高,术后48h血肌酐、U-MA明显升高;与术后6h比较,术后24和48hNGAL明显降低,术后48h血肌酐、U-MA明显升高;与术后24h比较,术后6hNGAL明显升高,术后48h血肌酐、U-MA明显升高(P<0.01)。血NGAL与血肌酐(r=0.605,P=0.00)、U-MA(r=0.593,P=0.00)均有相关性。结论测定血液中NGAL的变化可早期发现DSA后患者肾功能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术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明胶酶类 脂笼蛋白质类 造影剂 肾病 白蛋白尿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陈锦艳 王大成 +1 位作者 李雄新 罗世旺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8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158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是否发生CMB进行分组,将发生CMB的38例患者作为试验组,未发生CMB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158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是否发生CMB进行分组,将发生CMB的38例患者作为试验组,未发生CMB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入院检查结果、NIHSS评分、GCS评分,Logistic多因素分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MB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冠心病、饮酒、吸烟、糖尿病、高血压患病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房颤动、高胆固醇血症占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NIHSS评分、血小板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GC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高胆固醇血症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MB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心房颤动、高胆固醇血症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高度警惕CMB发生,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微出血 心房颤动 高胆固醇血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罗世旺 陈锦艳 李雄新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6期207-208,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51例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观察术后患者的并发症特点,并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结果手术中置入的支架数目不同对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 目的探讨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51例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观察术后患者的并发症特点,并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结果手术中置入的支架数目不同对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出现血压下降3例(1例术中出现,2例>24 h),占5.88%,出现心动过缓7例(4例术中出现,3例>24 h,其中1例出现晕厥发作),占13.73%,出现心动过速1例,占1.96%,出现高灌注综合征1例,占1.96%,出现脑血栓1例,占1.96%。采取相应的治疗处理措施后,患者均得以治愈,未造成严重的危害。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有迷走反射(血压下降和心动过缓)、高灌注综合征、血栓形成等,手术中置入的支架数目不同对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的影响,采用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可以预防和降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术 并发症 处理方法
下载PDF
青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6例DSA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锦艳 李雄新 王大成 《河北医学》 CAS 2012年第7期940-942,共3页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26例青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DSA分析来探讨血管因素在年青人脑血管病中发生的影响。方法:自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修订的标准选出26例TIA患者(平均年龄39岁),分析其DSA影像...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26例青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DSA分析来探讨血管因素在年青人脑血管病中发生的影响。方法:自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修订的标准选出26例TIA患者(平均年龄39岁),分析其DSA影像。结果:在26例患者DSA影像中,发现问题的有20例,其中先天性血管病变有4例(20%),狭窄或闭塞的有16例(80%)。后者中累及颅外血管12支(37.5%),颅内血管20支(62.5%)。可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也是年轻人TIA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或许将是降低青年卒中发生的一个主要方向。结论:血管病变是缺血性疾病的发生基础,DSA能很好的帮助我们了解TIA中年轻人的血管情况,对预防卒中的发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 青年 DSA
下载PDF
北海地区中年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综合干预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锦艳 王大成 +1 位作者 李雄新 罗世旺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6期5-8,共4页
目的 研究北海地区中年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综合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纳入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志愿者600例展开研究,按照是否患有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分组,以187例中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 目的 研究北海地区中年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综合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纳入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志愿者600例展开研究,按照是否患有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分组,以187例中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以非脑卒中健康体检者413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并进行综合干预,分析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脏病史、血压、血脂、颈动脉狭窄症、心电图ST-T段改变等比例同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史、吸烟、BMI为中年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187例中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综合干预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北海地区中年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实施综合干预,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为以后预防或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中年人群 危险因素 综合干预
下载PDF
60例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婵新 王大成 李雄新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1年第5期18-19,21,共3页
目的研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为该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10年10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60~79)岁为高发病年龄,高血压病、高黏血症,高脂血症、血hsCRP升高、糖... 目的研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为该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10年10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60~79)岁为高发病年龄,高血压病、高黏血症,高脂血症、血hsCRP升高、糖尿病等与本病发病关系密切。结论脑梗死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高血压病是本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次为高黏血症,高脂血症、炎症反应、糖尿病等。老年人特别是合并上述危险因素的男性是高危人群,须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神经梅毒麻痹痴呆型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附1例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锦艳 李雄新 《淮海医药》 2005年第3期215-215,共1页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神经梅毒 误诊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痴呆 麻痹 2004年 经颅多普勒 精神异常 动脉血流 烦躁不安 头颅CT 患者 眩晕 呕吐 出现 治疗后 入院前 冶游史 头痛 1h
下载PDF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尿NGAL、血肌酐及尿微量白蛋白变化的研究
14
作者 王姝 王大成 +11 位作者 李雄新 莫英绪 米红 罗世旺 陈锦艳 郑婵新 廖文明 黄翔 麦纪麟 陈锴 沈小棋 黄文利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113-115,共3页
目的:观察行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后患者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变化,以及与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关系。方法:对行全脑DSA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6,24,48h采集血液、尿液样本,分别进行NGAL、血肌酐、尿微量白... 目的:观察行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后患者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变化,以及与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关系。方法:对行全脑DSA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6,24,48h采集血液、尿液样本,分别进行NGAL、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患者术后6h的尿NGAL明显高于其它时间点(P<0.01);术后48h的血肌酐明显高于其它时间点(P<0.05);术后48h的尿微量白蛋白明显高于其它时间点(P<0.05)。尿NGAL与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关系(r=0.574,r=0.623,均P=0.000)。结论:测定尿液中NGAL的变化可早期发现行全脑DSA后患者急性肾功能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肾病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血肌酐 尿微量白蛋白
下载PDF
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体会
15
作者 莫英绪 李雄新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690-691,共2页
目的了解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取符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标准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5例行颅内支架植入术。其中颈内动脉狭窄4例,椎动脉狭窄5例,同时伴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狭窄4例,同时伴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狭... 目的了解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取符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标准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5例行颅内支架植入术。其中颈内动脉狭窄4例,椎动脉狭窄5例,同时伴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狭窄4例,同时伴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狭窄2例。颈内动脉植入支架12个,椎动脉植入支架8个,大脑中动脉植入支架1个,2例在植入支架时同时使用保护伞。结果所有患者行支架植入术后血管狭窄<20%。术后发生颈动脉窦反应3例,失语1例,随访3个月,无血管再狭窄表现。结论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安全、能改善血流,降低卒中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及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5
16
作者 劳小平 罗世旺 +2 位作者 张炜志 廖荣西 李雄新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21期2493-2497,2503,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方法纳入368例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治疗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不同...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方法纳入368例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治疗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将回归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变量作为预测因子,建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368例患者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3个月,有104例(28.26%)预后不良。不同预后患者的高血压合并情况、糖尿病合并情况、溶栓时间(即发病至给予溶栓药物的时间)、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时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高血压、大面积脑梗死、溶栓时间长、溶栓前NIHSS评分高、入院时白细胞计数和CRP水平升高均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07,灵敏度为0.865,特异度为0.837;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为χ2=8.589,P=0.378;校准曲线显示该列线图模型内部验证前后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14。结论高血压、大面积脑梗死、溶栓时间长、溶栓前NIHSS评分高、入院白细胞计数及血清CRP水平高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出现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及预测一致性,简单易懂,或可为临床医生制订溶栓前后的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预后 危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脑分水岭梗死的不同类型血管狭窄分层与短期预后分析
17
作者 罗世旺 李雄新 《中国农村卫生》 2015年第11X期82-83,共2页
目的:探究脑分水岭梗死的类型、血管狭窄分层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接收的123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对所有患者脑分水岭梗死的类型及其血管狭窄分层等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3例患者可... 目的:探究脑分水岭梗死的类型、血管狭窄分层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接收的123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对所有患者脑分水岭梗死的类型及其血管狭窄分层等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3例患者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64例皮质脑分水岭梗死和59例皮质下脑分水岭梗死,其中血管狭窄可以分为无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以及重度狭窄。在预后方面,64例皮质脑分水岭梗死患者总体预后良好49例(76.6%),其中无血管狭窄及轻、中、重度血管狭窄患者预后良好率分别为93.3%、88.2%、64.7%、60%;在59例皮质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总体预后良好35例(59.3%),其中无血管狭窄、轻、中、重度血管狭窄患者预后良好率分别为76.9%、66.7%、50.0%、46.1%。皮质脑分水岭预后不良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皮质脑分水岭预后发生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分水岭梗死的类型及血管狭窄分层是影响脑分水岭梗死预后的因素,皮质下脑分水岭梗死发生预后不良的风险较高,中度、重度脑血管狭窄的患者较无血管狭窄的患者出现不良预后的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分水岭梗死 不同类型 血管狭窄分层 预后分析
下载PDF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劳小平 廖荣西 +2 位作者 罗世旺 李雄新 陈锦艳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第10期180-183,共4页
目的分析采取阿替普酶溶栓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前瞻性研究2017年5月—2020年5月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进行分组,5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8... 目的分析采取阿替普酶溶栓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前瞻性研究2017年5月—2020年5月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进行分组,5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80例联合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预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24 h、90 d NIHS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口腔出血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临床疗效97.50%高于常规治疗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01,P<0.001)。结论rtPA溶栓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较常规治疗预后更好,治疗安全性上与常规治疗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替普酶 预后 并发症
下载PDF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劳小平 廖荣西 +2 位作者 罗世旺 李雄新 陈锦艳 《系统医学》 2022年第23期104-107,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期间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期间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8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临床治疗方案,观察组接受阿替普酶药物治疗,评价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情况;对比治疗后两组24 h mRS差评分及90 d mRS差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oCA评分为(26.22±1.6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2.13±2.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53,P<0.001);观察组溶栓治疗后24 h mRS差评分及90 d mRS差评分分别为(2.93±1.23)分、(2.94±1.10)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后,不仅可改善认知功能,且患者临床上的预后情况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下载PDF
视觉疏忽的机制及康复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卓铭 卢泽培 +2 位作者 杨文 万兴蓉 李雄新 《中国康复》 1999年第2期71-73,共3页
利用目前疏忽研究中的感觉、注意及运动机制假说,结合汉语特点设计的汉语字词、不平衡刺激等疏忽的康复方案,对6例左侧视觉疏忽不伴偏盲的患者与6例左侧偏盲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结果:疏忽组患者治疗后有明显好转(P<0.01),追踪观... 利用目前疏忽研究中的感觉、注意及运动机制假说,结合汉语特点设计的汉语字词、不平衡刺激等疏忽的康复方案,对6例左侧视觉疏忽不伴偏盲的患者与6例左侧偏盲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结果:疏忽组患者治疗后有明显好转(P<0.01),追踪观察疗效稳定;偏盲组患者无明显好转(P>0.05)。提示本康复方案可应用于视觉疏忽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疏忽 偏盲 产生机制 康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