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少舫谈黄梅戏(选载)
1
作者 李雪鸪 《黄梅戏艺术》 2013年第4期16-18,共3页
"套腔"王少舫:就从那时开始,我们排一个新戏总想要搞一段曲子米配合舞台上的表演,当时也没人写。我还记得排《双婚配》第一场收割庄稼的戏,要加舞蹈,怎么搞呢,我说就用【花腔】的旋律吧。用什么【花腔】呢?用【打纸牌】的曲调吧—... "套腔"王少舫:就从那时开始,我们排一个新戏总想要搞一段曲子米配合舞台上的表演,当时也没人写。我还记得排《双婚配》第一场收割庄稼的戏,要加舞蹈,怎么搞呢,我说就用【花腔】的旋律吧。用什么【花腔】呢?用【打纸牌】的曲调吧——(此处唱例:★6"打纸牌")反正戏中有几段唱,我就用这【打纸牌】典调把词填进去唱,舞蹈也按照这个曲子的旋律节奏来处理,就用这种办法。当时没有人写描写音乐,也没有专门作曲子的人。为什么我能排这些现代戏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少舫 黄梅戏 旋律节奏 曲子 纸牌 现代戏 舞蹈 花腔
下载PDF
十大江淮戏曲民星之黄梅戏民星安徽省首届农民戏剧节
2
作者 李雪鸪 《黄梅戏艺术》 2009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12月11日晚.安徽电视台演播大厅灯火辉煌、星光闪烁。一群来自民间剧团的农民演员各展绝活.用散发着浓郁乡土韵味的安徽地方戏选段,尽情描绘安徽农村的新面貌、展示当代农民的新形象、演绎农村戏班的新风采。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臧世... 12月11日晚.安徽电视台演播大厅灯火辉煌、星光闪烁。一群来自民间剧团的农民演员各展绝活.用散发着浓郁乡土韵味的安徽地方戏选段,尽情描绘安徽农村的新面貌、展示当代农民的新形象、演绎农村戏班的新风采。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臧世凯。省政协副主席方兆本等领导与农民观众一起.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农村戏班演员的精彩表演,并为“十大江淮戏曲民里”颁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农民 安徽省 戏曲 江淮 戏剧节 黄梅戏 安徽电视台 政协副主席
下载PDF
广播剧剧本 红旗颂歌
3
作者 侯露 吴海肖 李雪鸪 《影剧新作》 2020年第4期126-147,共22页
时间20世纪40年代至21世纪20年代地点安徽皖中人物吕其明男9岁至89岁人民音乐家交响音乐《红旗颂》的作者吕惠生男38岁至44岁吕其明的父亲沈自芳女36岁至60多岁吕惠生之妻吕其明之母。吕晓晴女12岁至15岁吕其明的姐姐。罗炳辉男50岁新... 时间20世纪40年代至21世纪20年代地点安徽皖中人物吕其明男9岁至89岁人民音乐家交响音乐《红旗颂》的作者吕惠生男38岁至44岁吕其明的父亲沈自芳女36岁至60多岁吕惠生之妻吕其明之母。吕晓晴女12岁至15岁吕其明的姐姐。罗炳辉男50岁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兼五支队司令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其明 人民音乐家 交响音乐 罗炳辉 广播剧 吕惠生 颂歌 新四军
下载PDF
王少舫谈黄梅戏(选载)
4
作者 精耕 李雪鸪 《黄梅戏艺术》 2014年第2期20-21,共2页
“四三拍”的李梦龙 王少舫:【花腔】不仅能表达像《天仙配》里的董永这样一个忠厚、老实的劳动人民形象,还能表达其他的各种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比如《春香传》这个戏.里面也有很多的唱腔是从【花腔】里改编发展的。它不仪突破了... “四三拍”的李梦龙 王少舫:【花腔】不仅能表达像《天仙配》里的董永这样一个忠厚、老实的劳动人民形象,还能表达其他的各种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比如《春香传》这个戏.里面也有很多的唱腔是从【花腔】里改编发展的。它不仪突破了像“龙归大海”这样的板式,有的唱段还可以将板式改变,改为四分之二的拍子,这在过去的黄梅戏唱腔中是没有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梅戏 王少舫 人物形象 《天仙配》 《春香传》 劳动人民 花腔 唱腔
下载PDF
王少舫谈黄梅戏(选载)
5
作者 精耕 李雪鸪 《黄梅戏艺术》 2013年第3期22-24,共3页
博采众长王少舫:在我自己的唱腔方面,从1939年一直到抗战胜利,在这六年当中,黄梅戏方面,我学了不少东西,向黄梅戏老艺人们学习,一直到现在我还在研究一些老前辈的老唱腔。我们黄梅戏过去也没有什么大发展,也没有文字、音响资料... 博采众长王少舫:在我自己的唱腔方面,从1939年一直到抗战胜利,在这六年当中,黄梅戏方面,我学了不少东西,向黄梅戏老艺人们学习,一直到现在我还在研究一些老前辈的老唱腔。我们黄梅戏过去也没有什么大发展,也没有文字、音响资料什么的,全凭我自己的记忆,过去跟一些老前辈合作的时候,我就学习琢磨他们的唱腔,这个人是这么唱的,那个人又是那么唱的,那个时候我跟老前辈真学了不少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梅戏 王少舫 1939年 博采众长 抗战胜利 音响资料 唱腔 大发展
下载PDF
小剧场黄梅戏《岁岁杜鹃红》:是回归,也是创新
6
作者 李雪鸪 《黄梅戏艺术》 2016年第4期22-23,共2页
改革开放以来,小剧场戏剧传入中国。“小剧场”本是个西方戏剧运动的概念,它挑战商业戏剧,旨在反叛固有而僵化的戏剧形式,唤起人们对自身所处的现代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它的这种“革新”精神,与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进程相吻合,与当... 改革开放以来,小剧场戏剧传入中国。“小剧场”本是个西方戏剧运动的概念,它挑战商业戏剧,旨在反叛固有而僵化的戏剧形式,唤起人们对自身所处的现代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它的这种“革新”精神,与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进程相吻合,与当代青年人渴求突破、渴望创新的青春节奏相吻合,于是三十多年来小剧场话剧层出不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剧场戏剧 创新 黄梅戏 回归 杜鹃 改革开放 小剧场话剧 戏剧运动
原文传递
岁岁杜鹃红
7
作者 李雪鸪 《黄梅戏艺术》 2017年第1期22-31,共10页
人物:(按人物出场先后顺序)杜鹃嫂大别山女人,三十五六岁,朴实、泼辣、果断、善良马秋燕红军军医,二十多岁,文静、沉着、坚强马继儒马秋燕的父亲、白军某剿共纵队司令,五十多岁,旧民主主义者,
关键词 杜鹃 人物出场 民主主义者 大别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