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部MDCT血管造影中噪声测量点的选择 被引量:11
1
作者 于红 李惠民 +1 位作者 袁正 李霄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6-188,共3页
目的:寻找一个方便的、能较准确反映MDCT血管造影图像噪声的测量点。方法:2008年4月中的连续2周内符合本研究的连续上腹部增强检查20例和胸部增强26例病例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3,女性13例,年龄平均56.4(25~79)岁,中位数55.0岁。采用Toshi... 目的:寻找一个方便的、能较准确反映MDCT血管造影图像噪声的测量点。方法:2008年4月中的连续2周内符合本研究的连续上腹部增强检查20例和胸部增强26例病例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3,女性13例,年龄平均56.4(25~79)岁,中位数55.0岁。采用ToshibaAquilion16层CT(MDCT)机,全部采用1mm×16方式扫描,120kV,胸部150mA,上腹部200mA,0.5s/rot,P=15(0.938),蒸馏水制作的水模放置于胸前或腹前。扫描完成后进行回顾性重建:层厚1mm,间隔0.8mm,FC=2。腹部选择肝门上下2cm范围的一个层面、胸部选择肺动脉主干下缘水平层面进行测量,主动脉兴趣区(ROI)大小约100~150mm2,位于动脉断面中心,水结构ROI为50~160mm2。胸腹部背部肌肉测量:选择尽可能均匀的肌肉区域,以椭圆ROI勾画,避开肌肉间隙。在上述两种测量的同一层面测量,测量水模,记录所有测量的SD值。结果:3种SD值直接与水模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分别减去一个常数后,这种差异均可以消除(P>0.05)。结论:3个位点测量均可以相对估计图像噪声水平,确切估计需要修正;主动脉测量稳定方便,推荐为噪声测量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标准差 噪声
下载PDF
多层CT尿路造影:一种改良尿路显影法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瑜 李霄麟 +2 位作者 于红 关滢 李惠民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5-388,共4页
目的:对常规IVU不显影的患者用固定延迟时间的CTU进行扫描,探讨该方法对不显影病因检查、功能判断和预后预测的诊断意义。方法:普通尿路造影不显影的连续15例患者纳入研究,年龄平均(48.8±13.3)岁,约6h后进行MDCT扫描,1mm×16模... 目的:对常规IVU不显影的患者用固定延迟时间的CTU进行扫描,探讨该方法对不显影病因检查、功能判断和预后预测的诊断意义。方法:普通尿路造影不显影的连续15例患者纳入研究,年龄平均(48.8±13.3)岁,约6h后进行MDCT扫描,1mm×16模式,层厚1mm、间隔0.8mm重建后完成曲面重组。横断面上测量肾实质厚度、密度值和肾盂内CT值。结果:实际CT延迟时间为333~383min,平均358min±16min,中位6h。13例患者14侧尿路获得随访结果。肾实质和肾盂均无造影者4例侧随访未见功能恢复,其中3例肾实质菲薄;肾实质明显强化但肾盂不强化1例侧;肾实质和肾盂明显强化7例侧,肾实质无明显增厚或变薄,肾盂无明显扩张,随访功能部分恢复2例侧,恢复正常5例侧;肾实质无明显强化但肾盂内充满对比剂2例侧,肾实质均变薄,小于10mm,其中1例侧肾功能部分恢复。结论:固定延迟时间法IVU-CTU可以同时评价肾实质和肾盂的形态学和排泌功能,两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对解除病因后肾功能恢复判断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尿路造影 CT尿路造影
下载PDF
手术前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霄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10期44-45,共2页
目的:研究手术前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一共60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4年3月10日—2017年3月15日,将两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30例患者在手术前进行PETCT检... 目的:研究手术前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一共60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4年3月10日—2017年3月15日,将两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30例患者在手术前进行PETCT检查,对照组30例患者进行CT诊断,计算两组患者的检出率、特异性和敏感度。结果:观察组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检出率86.67%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特异性83.33%和敏感度80.00%与对照组具有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实施手术前PETCT诊断,取得显著效果,能提高检出率、特异性和敏感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结肠肿瘤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霄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11期74-75,共2页
目的:探索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结肠肿瘤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4年5月22日—2017年5月22日期间选取60例疑似结肠肿瘤患者为试验对象,且均进行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查,随后分析此项检查的作用价值性。结果:多层螺旋C... 目的:探索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结肠肿瘤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4年5月22日—2017年5月22日期间选取60例疑似结肠肿瘤患者为试验对象,且均进行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查,随后分析此项检查的作用价值性。结果:多层螺旋CT对升结肠病变患者诊断正确率为90.91%,对横结肠病变患者诊断正确率为93.33%,对降结肠病变患者诊断正确率为87.50%,对乙状结肠病变患者诊断正确率为93.75%,同时其对结肠肿瘤患者特异性、敏感性、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90.00%、92.00%、10.00%、8.00%。结论:对结肠肿瘤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查作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图像后处理技术 结肠肿瘤
下载PDF
CBL教学法在放射科医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邹薇薇 黄星 +3 位作者 樊荣荣 张天然 李霄麟 芦家奇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第2期203-206,共4页
目的研讨CBL教学法在放射科医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21年7月该院规培生56名,数字表法随机分组,每组28名;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观察组实施CBL教学方案,比较两组规培生的考核成绩以及规培结束时的核心胜任力。结果观... 目的研讨CBL教学法在放射科医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21年7月该院规培生56名,数字表法随机分组,每组28名;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观察组实施CBL教学方案,比较两组规培生的考核成绩以及规培结束时的核心胜任力。结果观察组规培生CTDI-CV量表评分、理论成绩、对带教人员教学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放射科医生临床带教中推行CBL教学法,能够明显增强规培生的核心胜任力,促使带教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L教学法 放射科医生 临床带教 教学效果
下载PDF
PBL结合模拟门诊教学法在规培生带教中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邹薇薇 张天然 +4 位作者 黄星 李霄麟 芦家奇 王文文 王静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第1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在规培生带教期间应用PBL+模拟门诊教学法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34名规培生进行带教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完成带教)和研究组(采用PBL+模拟门诊教学法完成带教),各17名。比较两组规培生带教满... 目的探讨在规培生带教期间应用PBL+模拟门诊教学法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34名规培生进行带教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完成带教)和研究组(采用PBL+模拟门诊教学法完成带教),各17名。比较两组规培生带教满意度评分(带教能力评分、职业素质评分以及总体满意度评分)、规培效果评分(查体、问诊、态度、诊断、沟通、操作、整体)。结果研究组带教能力评分(90.28±4.29)分、职业素质评分(91.67±5.25)分以及总体满意度评分(91.67±5.25)分均高于常规组带教能力评分(80.23±5.13)分、职业素质评分(81.42±4.21)分以及总体满意度评分(80.66±2.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查体(92.25±2.25)分、问诊(92.39±3.15)分、态度(91.55±4.25)分、诊断(92.36±4.26)分、沟通(93.73±5.25)分、操作(92.88±4.25)分、整体(92.25±2.29)分均高于常规组查体(80.22±3.13)分、问诊(81.28±4.28)分、态度(81.35±5.13)分、诊断(81.35±5.13)分、沟通(82.21±4.29)分、操作(81.25±5.18)分、整体(81.66±2.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模拟门诊教学法有效应用,可于带教能力、职业素质以及总体满意度几方面显著提高规培生带教满意度;于查体、问诊、态度、诊断、沟通、操作、整体等方面显著提升规培带教效果,促进规培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模拟门诊教学法 规培生 带教 满意度 教学效果
下载PDF
腹腔动脉CT血管成像固定毫安秒低剂量技术探讨 被引量:27
7
作者 于红 李惠民 +4 位作者 李霄麟 朱时锵 章家铭 王向明 邹晓凤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88-692,共5页
目的探讨16层CT进行低剂量CTA的可行性,以及与平扫噪声和增强值的关系。方法选取连续上腹部增强检查中,动脉期主动脉增强CT值300.0 HU以上的43例患者,采用16层CT扫描,回顾性动脉期重建和标准算法。在平扫图像上选择右侧后膈脚水平... 目的探讨16层CT进行低剂量CTA的可行性,以及与平扫噪声和增强值的关系。方法选取连续上腹部增强检查中,动脉期主动脉增强CT值300.0 HU以上的43例患者,采用16层CT扫描,回顾性动脉期重建和标准算法。在平扫图像上选择右侧后膈脚水平图像测定腹主动脉腔的CT值,CT值的标准差(SD)定义为图像噪声;增强图像上测定腹腔动脉根部水平的主动脉CT值。动脉期数据进行VR后处理,其图像评价分优、良、差,并以此为标准进行图像质量与主动脉增强值和平扫sD值之间关系的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结果增强主动脉CT值在300.0~400.0 HU之间共25例,SD=12.00时,图像为优的敏感性75%,特异性62%。主动脉CT值在400.0 HU以上共18例,SD=12.25时,图像为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SD=13.35时,图像为优的敏感性100%,特异性75%。按主动脉强化值与CTA VR图像质量相关性分析,ROC曲线下面积0.907,图像为优的敏感性100%、特异性60%时的强化值阂值为356.7 HU;敏感性78%、特异性80%时的强化值阈值为389.8 HU;特异性100%时的最低强化值为442.4 HU,此时敏感性56%。结论低剂量CTA切实可行,保证良好成像效果的前提下,平扫sD值越小,使用的mAs就越小;而成像效果越好,则可以使用的mAs值也可以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