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读书,收藏,“日知录”和学人影响——论沈从文先生的学术养成 被引量:5
1
作者 李青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3-86,共24页
沈从文先生的学者之路经历了曲折多姿的过程。他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体制化学术训练,却通过自我摸索探寻到研治国学的正途:受近代以来古史研究学术新风影响,他自少年起就领悟了地下出土实物与纸上传世文献对勘的读书法,并在长期阅读古籍... 沈从文先生的学者之路经历了曲折多姿的过程。他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体制化学术训练,却通过自我摸索探寻到研治国学的正途:受近代以来古史研究学术新风影响,他自少年起就领悟了地下出土实物与纸上传世文献对勘的读书法,并在长期阅读古籍的过程中,从经史子集扩大到工艺杂著,逐步完成文物研究的知识积累;通过文物的收藏和捐献,他进入了"好古—集古—考古"的传统学术轨辙,也参预到"从个人研究到集团合作"的现代学术序列;他因一贯钟情于"社会百工技艺",受此"无言之美,产生无言之教",最终圈定以物质文化史研究为中心的治学范围;又由于追踪王国维、胡适等国学大师的考证方法,他精于"文史研究与实物相结合",不囿于"以书证书",而是拓殖于"以物证史"的学术新领域,具有学术创造的意义。沈从文先生从文人到学者的转身,使其接榫于中国"学者而兼文人"的大传统,并成为这个传统在现代中国的一道亮丽风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学者 学术养成
下载PDF
史料思维与现代文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青果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58,共5页
近年来,现代文学研究中的史料问题被广泛关注,在把对史料的重视当作一种必须坚持的研究方法之外,还有必要把它放到学科建设的位置。通过史料重建文学史,立足史料展示解释学功夫,使原创理论的出场建立在历史重建的基础上,应是规范学术研... 近年来,现代文学研究中的史料问题被广泛关注,在把对史料的重视当作一种必须坚持的研究方法之外,还有必要把它放到学科建设的位置。通过史料重建文学史,立足史料展示解释学功夫,使原创理论的出场建立在历史重建的基础上,应是规范学术研究、推动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学科建设 史料
下载PDF
中山大学地理学者的丹霞地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青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78,共8页
从上世纪20年代迄于现在,中山大学几代地理学者对中国"红层"地理现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进而逐步构筑中国红层研究体系,由此提出的"丹霞地貌",被誉为地学方面的中国"国粹",并促成2010年"中... 从上世纪20年代迄于现在,中山大学几代地理学者对中国"红层"地理现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进而逐步构筑中国红层研究体系,由此提出的"丹霞地貌",被誉为地学方面的中国"国粹",并促成2010年"中国丹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成功。从"丹霞地貌"的发现、命名和研究,到"中国丹霞"的申遗成功,凝聚了近百年中大地理学者的才学心力。其从学术研究带动地质景观美学价值的开发推广,到以争取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身份彰显其地理学意义,并促进相关学术研究的国际化拓展,在学术研究及其推广应用的互动方面,提供了经典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地貌 中国丹霞 中山大学地理学者 学术研究
下载PDF
梁宗岱和他的象征诗学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青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9,共9页
梁宗岱是20世纪中国最有成就的诗论家之一,他的两集《诗与真》等论诗著述,追踪象征本义,探索象征诗歌创作法则,曾被读者评为"黄金文字",对象征主义诗学在中国的扎根生长起到关键作用。他论诗讲究古今中西源流,又能破古今中西... 梁宗岱是20世纪中国最有成就的诗论家之一,他的两集《诗与真》等论诗著述,追踪象征本义,探索象征诗歌创作法则,曾被读者评为"黄金文字",对象征主义诗学在中国的扎根生长起到关键作用。他论诗讲究古今中西源流,又能破古今中西界限,有融会贯通的特色。作为以感性思维见长的诗论家,他又重视科学精神与美感直觉的联系,主张诗人打通科玄、心物两界,缜密观察世界,了解事物普遍法则和特殊表象之交集,以增强诗人智慧和诗歌表现力。梁宗岱把写诗论诗视为生命,又把人生当作艺术,超迈乘真,不耦于俗,追求生命的沉酣状态,其人本身就是"诗与真"的有力实践,是他象征主义生命诗学的最高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宗岱 象征诗学 现代"畸人" 诗性意味
下载PDF
回旋书写的沈从文“自传”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青果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7-94,共8页
沈从文在自己人生的三个重要阶段都写了自传,并且靠后书写的自传均涉及之前自传所描写的内容。1932年的《从文自传》搭建了类似于民俗学、人类学的视野,更多体现文坛立名时期沈从文的个性意识和炫奇心理,也显露对社会人生的严肃思考,同... 沈从文在自己人生的三个重要阶段都写了自传,并且靠后书写的自传均涉及之前自传所描写的内容。1932年的《从文自传》搭建了类似于民俗学、人类学的视野,更多体现文坛立名时期沈从文的个性意识和炫奇心理,也显露对社会人生的严肃思考,同时埋设了他对学术研究的兴趣。1949年的《关于西南瓷器及其他》是沈从文在天地玄黄之际,为改换事业方向进行的宣示,导致《从文自传》中隐伏的学术兴趣变成既往人生的明显部分。1950年代的《沈从文自传》及其他自传材料,表现出经历革命教育洗礼的沈从文为融入新社会所作的努力。他对之前的两个自传进行了刷新式的改写,欲图描画符合时代要求的自我。三个阶段的自传构成了一种回旋式书写,每一阶段的自我都不固化并可衍生新的意义,在自我重铸中勾勒不同的人生图景。置于纷繁变化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之中,沈从文因应时势对自我作出反复审视,顽强地再现了他的“人之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文自传》 《关于西南瓷器及其他》 《沈从文自传》 回旋书写
下载PDF
作为抗战文学的《湘西》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青果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5-134,共10页
虽然在何谓、何为抗战文学上沈从文与左翼作家多有辩论,但他于1938年创作的系列散文《湘西》,却是不折不扣的抗战文学。在战事逐渐西移、湘西即将成为火热战区之际,如何认识湘西,使其担负即将到来的历史使命,成为摆在国人与湘西子民面... 虽然在何谓、何为抗战文学上沈从文与左翼作家多有辩论,但他于1938年创作的系列散文《湘西》,却是不折不扣的抗战文学。在战事逐渐西移、湘西即将成为火热战区之际,如何认识湘西,使其担负即将到来的历史使命,成为摆在国人与湘西子民面前的迫切问题。由此,《湘西》叙述出一个物产丰富且与外界发生密切联系的枢纽区域,袪除它的蛮荒神秘原始性,还原其历史和文化上既是苗区又属于中国的真实处境,寄望其对抗战有所贡献。纪实和史笔是创作《湘西》的主要手段,但沈从文利用中国绘画的"画意"来调和作品的"文意",为其美学上的精妙追求"增色";尤其是为古代绘画涂抹现实人生的色彩,喻示湘西人民必须超越自然的生命形式,投入到历史的洪流之中。这也使《湘西》成为沈从文对自己之前湘西叙事进行"袪魅"的作品,体现其创作随时而变的发展轨迹。《湘西》在世情与诗情之间维持平衡,保持着五四新文学的姿态并延续它的香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 抗战 袪魅 文意与画意
下载PDF
情感·道德·国家——吴趼人《恨海》及其周边 被引量:4
7
作者 李青果 《云梦学刊》 2009年第6期91-95,共5页
晚清小说名家吴趼人创作的《恨海》等写情作品,从情感的角度重新叙述和宣扬中国的传统道德,使他的这类作品成为表彰民族固有特性、恢复"中国性"的"象征主义"作品。在创作中,他以身作则,不断通过议论为其他作家示范... 晚清小说名家吴趼人创作的《恨海》等写情作品,从情感的角度重新叙述和宣扬中国的传统道德,使他的这类作品成为表彰民族固有特性、恢复"中国性"的"象征主义"作品。在创作中,他以身作则,不断通过议论为其他作家示范如何写情,努力修复被才子佳人及狭邪小说所破坏的传统道德世界的作法,表明他同样重视"写作"这一行为本身的象征性,从而构成文学史上不可多见的一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趼人 写情小说 情感 道德 国家
下载PDF
独白与复调——20世纪20-40年代中国现代诗歌新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青果 周丹史 《云梦学刊》 2007年第6期93-99,共7页
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以独特的方式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文学分类法和"动态"的文学史模式,它以"独白的文学"与"复调的文学"相对照,把作品里的声音由"独白"到"复调"的变化,作为传统文学与现... 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以独特的方式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文学分类法和"动态"的文学史模式,它以"独白的文学"与"复调的文学"相对照,把作品里的声音由"独白"到"复调"的变化,作为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区分。这种文学史分析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考察20世纪20-40年代中国现代诗歌的新思路。依循这种思路,我们发现原有的分析系统可能既缺乏准确的把握力度,也存在一定的漏洞。事实上,20-40年代中国现代诗歌并不是"线性地"从象征主义发展到现代主义,而是存在着"独白的诗"和"复调的诗"的杂错与对话。前一种诗以李金发、戴望舒、卞之琳等为代表,他们的诗是个人的"心灵史传",反映着诗人个人生活中的一系列"精神事件";后一种诗以鲁迅(《野草》)、穆旦为代表,他们的诗是分裂世界中的思想对话,是把主体推向他所在的世界,推到他的对立面,通过对话性描写,展示比主体世界更为丰富的"生存全景图"。两种诗歌既分属不同的系统,又统一在相同的时空。二者的共存和对话,说明中国现代诗歌"共时"地展现着传统的文学气质和现代的文学心声,透露出20世纪中国文学仍属"转型文学"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诗 独白 复调 对话 文学史模式
下载PDF
1915—1916《新青年》的文学氛围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青果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4-148,共5页
1915-1916年《新青年》对中国文学变革的反复摸索实在值得大书一笔。在此阶段,《新青年》通过"提出问题,有意引导"的方式,办了3件大事:(1)以"主义"命名文学,探索文学的范式转型和功能创新;(2)通过发表译著,介绍西方近代文学,... 1915-1916年《新青年》对中国文学变革的反复摸索实在值得大书一笔。在此阶段,《新青年》通过"提出问题,有意引导"的方式,办了3件大事:(1)以"主义"命名文学,探索文学的范式转型和功能创新;(2)通过发表译著,介绍西方近代文学,纯化文学启蒙意识;(3)借助"通信"栏目的反复讨论,推动文学的"形式革命"。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开始就以发布新思想为宗旨的《新青年》终不以经营文学为本事,过分强调"朴实无华"的文学发挥思想启蒙的作用,而不重视"精深伟大"文学的创作,限制了《新青年》的文学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1915—1916年 文学氛围 文学视野
下载PDF
晚清欧日人士的“中国讲述”与中国民族叙事的发生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青果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4-132,共9页
晚清民族叙事的兴起,是中国文学的一大变局。这种变化部分有赖于当时来华欧日人士"中国讲述"提供的"国民性批判"写作资源和"想象中国"的新方法。它们对中国民族性展开的广泛研究和批评,为晚清趋新之士提... 晚清民族叙事的兴起,是中国文学的一大变局。这种变化部分有赖于当时来华欧日人士"中国讲述"提供的"国民性批判"写作资源和"想象中国"的新方法。它们对中国民族性展开的广泛研究和批评,为晚清趋新之士提供了由域外眼光观察中国的独特取径,增强了国人的民族意识,也提供了从思想启蒙到文学启蒙的进路及中国文学需要变革的信息。不仅梁启超、鲁迅等思想型作家开始思考、实践中国文学的"突变",就连一般文士的文学撰述也增添了国民性内容,使中国文学开始从传统的"世情叙事"向近代的"民族叙事"转型,从一个侧面有力地引发了中国民族叙事的发生。在这一过程中,一般文士与思想型作家的区别在于,一般文士虽然重视民族叙事的内涵,但更看重叙事的传统形式和传播效果;思想型作家则有意于借鉴西方文学进行思想启蒙,其形态更趋于"西化"。二者一俗一雅,开启了中国民族叙事"通俗写作"与"精英写作"两种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中国讲述 国民性 民族叙事
下载PDF
北大“故事”:不敢吹牛的回忆——黄修己《我的“三角地”》读后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青果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08年第4期152-156,共5页
著书立说,是学人的本职,而为儒林立传,却非学人余事。板凳一坐十年冷,孜孜石乞石乞于学术“七宝楼台”的搭建。自是献身名山事业的最佳写照,然而治学之余,忆及师友交往与学风变迁,一旦把它们化为文字,虽然属于“竹头木屑”,但... 著书立说,是学人的本职,而为儒林立传,却非学人余事。板凳一坐十年冷,孜孜石乞石乞于学术“七宝楼台”的搭建。自是献身名山事业的最佳写照,然而治学之余,忆及师友交往与学风变迁,一旦把它们化为文字,虽然属于“竹头木屑”,但由于浸润了作者的私人体验与为人、为学的私密感受,往往能有更加感人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修己 三角 回忆 故事 北大 著书立说 感受
下载PDF
“湘西王”陈渠珍的《艽野尘梦》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青果 《社会科学论坛》 2017年第12期130-146,共17页
《艽野尘梦》是号称“湘西王”的陈渠珍(1882—1952)的一部回忆录,1940—1942年在西康省主席刘文辉任所倡办的《康导月刊》连载。这本书叙述了他1909年从军川边,奉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差遣,随川军钟颖部进藏,参与平定西藏上层贵族... 《艽野尘梦》是号称“湘西王”的陈渠珍(1882—1952)的一部回忆录,1940—1942年在西康省主席刘文辉任所倡办的《康导月刊》连载。这本书叙述了他1909年从军川边,奉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差遣,随川军钟颖部进藏,参与平定西藏上层贵族武装叛乱;后因辛亥革命发生,清廷覆灭,随之部队哗变,为避免身陷凶险而组织“湘西籍及滇黔籍兵士”及自己夫妇共117人,千难万险取道东归的故事。取名“艽野”,乃《诗经·小雅·小明》“我征徂西,至于艽野”之意;“尘梦”云云,乃言往事如梦,更因归程费时7月,仅余9人,后藏族妻子西原亦不幸于西安亡故,尤其不堪回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艽野尘梦》 湘西 《康导月刊》 武装叛乱 辛亥革命 回忆录 刘文辉 西康省
下载PDF
文人乎?学者乎?——沈从文的三次出国计划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青果 《社会科学论坛》 2010年第11期123-130,共8页
晚清以降,中外交通日趋频密,华夏出洋人群逐渐增多以至演为潮流之势。之中有奉旨出使的官绅,有因政治问题避走他国的维新之士,也有以海外为基地谋求推翻朝廷的革命党人,迄于现代还有更多以求知而求生、问学进而治学的普通读书知识青年... 晚清以降,中外交通日趋频密,华夏出洋人群逐渐增多以至演为潮流之势。之中有奉旨出使的官绅,有因政治问题避走他国的维新之士,也有以海外为基地谋求推翻朝廷的革命党人,迄于现代还有更多以求知而求生、问学进而治学的普通读书知识青年。后世史家在建构这段历史的时候,常笼而统之地采取宏大视角,注重申说这个群体“别求新声于异邦”的民族大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文人 学者 出国 政治问题 革命党人 知识青年 交通
下载PDF
“不买房运动”·怨恨·政治性伦理诉求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青果 《社会科学论坛》 2006年第12期76-78,共3页
关键词 伦理诉求 政治行为 运动 市场经济 怨恨 买房 社会生活 自由主义
下载PDF
“改革开放30年学术史研讨会”综述
15
作者 李青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07-208,共2页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学术史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广东社会科学》 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论坛》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湖南理工学院
下载PDF
新地体验与近代海外诗歌
16
作者 李青果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32,共3页
近代以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创作的海外诗歌,因其获取新的地学知识,经历不同地域、不同文明圈的文化,而在题材、意境、境界方面有新的创制,而成为近代"诗界革命"的发端和代表性成果。他们的文学创作与地学知识、地域... 近代以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创作的海外诗歌,因其获取新的地学知识,经历不同地域、不同文明圈的文化,而在题材、意境、境界方面有新的创制,而成为近代"诗界革命"的发端和代表性成果。他们的文学创作与地学知识、地域文化经验联系十分紧密,可作为文学地理学研究的一个典型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地体验 海外诗歌 题材 意境 境界
下载PDF
玉史衍化与“美术考古”——论沈从文的中国古玉研究
17
作者 李青果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1-164,168,共15页
沈从文于1949年8月由北大转入历史博物馆,即开始自行研究中国古玉,同时在中央美术学院讲授"中国玉工艺"。这批研究成果长期淹没不彰,直到2002年《沈从文全集》出版才得以问世。其中,沈从文利用前人文献和新出土实物,考述古玉... 沈从文于1949年8月由北大转入历史博物馆,即开始自行研究中国古玉,同时在中央美术学院讲授"中国玉工艺"。这批研究成果长期淹没不彰,直到2002年《沈从文全集》出版才得以问世。其中,沈从文利用前人文献和新出土实物,考述古玉的出处、出产及向中土的运输方式,也述及其映射的中西交通文化史问题,使这一问题显现为"一连串的历史事实"。他分疏玉史衍化的几个典型过程,辩证处理研究中的玩玉经验与历史知识,颇能翻出新意。他演述雕玉工艺,张扬商周雕玉艺术意境上的雄秀活泼与价值上的自由精神,在物质文化研究"史"的范围之外,又拓宽了"美"的新领域,其究心"美术考古",结合中国文化史谈中国美术史,丰富了文史研究的范围,形成了不仅考订历史,而且彰显艺术的治学特色。他承接民国以来出土实物与文献互证的"二重证据法",又出于己意以"联系和发展上下前后四方求索方法",考订古玉多种疑难问题,使不少看似难解甚或不可解的现象豁然以明,堪称方法论的创新。其成果虽因历史原因失载于相关的学术史著述,但在学术上的突出贡献是不应被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玉 玉史衍化 美术考古 “联系和发展上下前后四方求索方法”
下载PDF
远游·自由·诗——论蓝冰诗歌的精神指向和审美追求
18
作者 李青果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24-25,83,共3页
分析了蓝冰诗歌在精神指向上的自由意识,认为正是自由意识引导诗人去探索人的内心世界、关怀现实人生;其诗歌艺术也体现了现代与古典互相融合的努力。
关键词 蓝冰诗歌 远游 自由意识
下载PDF
从典型塑造看建国后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19
作者 李青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08-113,共6页
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现实主义文学在典型人物塑造方面的检视,指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要求和审美理想的规约下,典型人物的塑造各有其特点,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文章认为,从历时性看,30余年积累的经验,使对典型的塑造不论是在方法... 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现实主义文学在典型人物塑造方面的检视,指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要求和审美理想的规约下,典型人物的塑造各有其特点,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文章认为,从历时性看,30余年积累的经验,使对典型的塑造不论是在方法上还是在观念上都有所突破,走的是一条不断完善之路。典型塑造不断摆脱依附在身上的异己之物,走出概念化、公式化、简单化、类型化的阴影,向独立和丰富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后现实主义文学 典型人物 典型塑造
下载PDF
歌谣·新月·现代派——沈从文新诗三部曲
20
作者 李青果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6年第11期142-147,共6页
沈从文是小说名家,散文圣手,因善写各体,又以文体体操家扬名于世。和多数“五四”前后登上文坛的作家一样,他也创作新诗,从1920年代进入文艺界到1940年代皈依学术,共发表新诗约六十首(组),而且不同阶段均自有面目,也与中国新... 沈从文是小说名家,散文圣手,因善写各体,又以文体体操家扬名于世。和多数“五四”前后登上文坛的作家一样,他也创作新诗,从1920年代进入文艺界到1940年代皈依学术,共发表新诗约六十首(组),而且不同阶段均自有面目,也与中国新诗的发展大势多有互动,其中诗笔、诗心与诗史的往复,是值得重作钩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诗 沈从文 三部曲 现代派 歌谣 “五四” 40年代 文艺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