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把握“三度”,追求真效——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探微
1
作者 李鸿水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8年第11期66-67,共2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学生的品德教育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以活动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品德课堂演绎着不少的精彩,呈现出无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生活教育、体验教育、实践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品德水平的不断提高。但是。
关键词 品德课堂教学 教学组织形式 生活教育 教育内容 教育主题 体验教育 体验活动 草草收兵 有效性问题 教师进修学校
下载PDF
《我最喜欢的动物》教学例谈
2
作者 李鸿水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9年第1期34-34,共1页
生活永远具有教育性。学生对生活、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学生的道德人格和积极的生活态度的形成是在他们的生活中,在接触社会和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实现的。为此,教师要摒弃课堂即教室的观念,树立“生活教育”的思想。通过课前、课中、... 生活永远具有教育性。学生对生活、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学生的道德人格和积极的生活态度的形成是在他们的生活中,在接触社会和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实现的。为此,教师要摒弃课堂即教室的观念,树立“生活教育”的思想。通过课前、课中、课后活动,架设通向生活的桥梁,引导儿童通过生活学习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态度 教学 动物 “生活教育” 道德人格 与人交往 学习生活 教育性
下载PDF
生活是道德生命生长的沃土
3
作者 李鸿水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 2006年第5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生活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生长 生命 道德 课堂教学改革 回归生活 品德教育 回归社会 回归自然
下载PDF
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模式探微
4
作者 李鸿水 《教育艺术》 2012年第2期34-34,共1页
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的重要途径。新课改背景下的品德课堂教学,务必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品德形成的规律,力求体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的教学特点.努力打造、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的课堂新模式。
关键词 课堂教学模式 品德形成 以学生为中心 小学 课改背景 认知特点 教学特点 教学形式
下载PDF
追求“三生”有幸的课堂生活
5
作者 李鸿水 《教育艺术》 2012年第6期21-21,共1页
课堂不仅是儿童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乐园,更是其修身养性、学习做人的殿堂。对于品德教学来说,只有关注儿童在课堂上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和生命特征,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儿童、敬畏生命,才能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基,为他们的稚嫩生命... 课堂不仅是儿童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乐园,更是其修身养性、学习做人的殿堂。对于品德教学来说,只有关注儿童在课堂上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和生命特征,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儿童、敬畏生命,才能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基,为他们的稚嫩生命润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生活 尊重儿童 生命特征 获取知识 修身养性 品德教学 生活方式 敬畏生命
下载PDF
体验 探究 实践
6
作者 李鸿水 《教师》 2011年第22期49-49,共1页
随着课程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新课程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以相关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的课堂新模式,为学生品德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与探索,笔者认为,品德课堂教学只有让学生掌握体验、探究、实... 随着课程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新课程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以相关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的课堂新模式,为学生品德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与探索,笔者认为,品德课堂教学只有让学生掌握体验、探究、实践的学习策略,才能真正从根本上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从而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实践 以学生为中心 课堂教学 学生品德 学习策略 课程改革 教学形式 自我教育
下载PDF
民主 参与 探究——谈品德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7
作者 李鸿水 《教师》 2011年第15期90-90,共1页
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与探索,笔者认为品德课堂教学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务必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参与、探究的课堂教学环境,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让... 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与探索,笔者认为品德课堂教学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务必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参与、探究的课堂教学环境,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学习,获取个人发展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从而逐步提高适应能力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的主体作用 品德教学 民主 课堂教学环境 学生的主体性 适应能力 课改背景 教学实践
下载PDF
身心体悟 学会生活——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刍议
8
作者 李鸿水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 2007年第11期69-69,共1页
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推进,新课程建立了顺应时代要求、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活动型教学模式,为学生品德的自我教育、自我构建和自我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课堂环境。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笔者认为,品德课教学必须回归富有特点的儿... 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推进,新课程建立了顺应时代要求、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活动型教学模式,为学生品德的自我教育、自我构建和自我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课堂环境。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笔者认为,品德课教学必须回归富有特点的儿童生活,开展儿童喜欢的各种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创造条件让学生实践,搭建平台让学生探究,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反思生活,感悟生活,学会生活,提升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与生活 教学模式 学会 实践与探索 体悟 身心 社会 课程改革实验
下载PDF
利用课程资源 提高教育实效
9
作者 李鸿水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 2007年第3期63-63,共1页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教师应牢固树立大德育观的教育思想,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拓宽育人渠道,形成教育合力,以提高品德学科的教育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资源 合理利用 教育实效 社会性发展 品德与社会课程 品德形成 课程标准 教育思想
下载PDF
凸显“三有”追求实效
10
作者 李鸿水 《福建教育(小学版)(A版)》 2012年第7期122-123,共2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反思一些仍旧低效的品德与生活课堂,笔者认为教师只有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才能有助于课堂提质增效。
关键词 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 生活 品德 课堂
下载PDF
活动演绎课堂精彩
11
作者 李鸿水 《教师》 2012年第17期76-77,共2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因此,通过引导儿童主动参与各类活动来进行教学,是本课程教学的最大特点。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中,要围绕教育主题,根...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因此,通过引导儿童主动参与各类活动来进行教学,是本课程教学的最大特点。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中,要围绕教育主题,根据学习的内容、要求以及儿童的兴趣和水平,立足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精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悟践行、主动建构,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活动 组织开展 主动参与 促进发展
下载PDF
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
12
作者 李鸿水 《福建教学研究》 2005年第9期4-4,7,共2页
伴随着新-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一门全新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应运而生,它是九年义务教育初始阶段对儿童进行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以下称《课标》)指出:... 伴随着新-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一门全新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应运而生,它是九年义务教育初始阶段对儿童进行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以下称《课标》)指出:“本课程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儿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全日制义务教育 引导 九年义务教育 综合课程 初始阶段 做人教育
原文传递
民主、参与、实践——谈思品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3
作者 李鸿水 《福建教学研究》 2003年第12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主体作用 课程改革 学习方式 小学 思想品德课教学 教学民主 课程标准 教学情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