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RGs在国外的发展及其启示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鹏锟 栗绍强 高莉敏 《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 2012年第1期19-24,共6页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作为一种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是现阶段医疗保险改革所关注的焦点。该文回顾了国外一些国家DRGs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提出探索性建议。
关键词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 发展历程 探索性建议
下载PDF
不同时间电针刺激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部分各向异性值均值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高连军 孙迎春 +2 位作者 李建军 白帆 李鹏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28-733,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电针刺激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部分各向异性值(FA)均值的影响。方法将48只清洁级Sprague-Dawley大鼠用NYU打击器制成T10-11段脊髓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实验组...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电针刺激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部分各向异性值(FA)均值的影响。方法将48只清洁级Sprague-Dawley大鼠用NYU打击器制成T10-11段脊髓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实验组(n=32)。对照组不进行电针刺激。实验组采用运动区头皮表面投影区电刺激,并结合局部电刺激。实验组又分为实验1组和实验2组。实验1组3 d时开始电针刺激,实验2组2周时开始电针刺激。各组分别于造模后1周、2周和4周进行Basso-Beattie-Bresnahan (BBB)评分。于造模后2~4 h、3 d及治疗后4周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测,测量脊髓损伤区域及正常区域的FA均值,分析比较电针治疗不同时间间BBB评分及FA均值的变化。并通过DTT观察不同时间电针刺激后纤维束的形态变化。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第1周各组间BBB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第4周实验组BB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在第2周和第4周,实验1组显著高于实验2组(P〈0.001)。实验组与对照组在2~4 h和3 d各组间FA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造模后4周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实验1组优于实验2组(P〈0.05)。各组在伤后2~4 h和治疗后4周的DTT清晰显示,实验组纤维束修复程度均好于对照组。结论脊髓损伤后电针刺激介入的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针灸 电针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大鼠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卒中患者高血压发病情况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杜晓霞 肖琳 +7 位作者 孙蓉 王强 米海霞 李晁金子 李鹏锟 梁林 刘志忠 宋鲁平 《北京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379-382,386,共5页
目的探讨卒中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患者伴发高血压的情况和药物降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198例卒中合并Hhcy的患者(卒中组)... 目的探讨卒中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患者伴发高血压的情况和药物降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198例卒中合并Hhcy的患者(卒中组),18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纳入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检测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型。分析两组之间的MTHFR分布差异、高血压伴发情况,以及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MTHFR分布情况;对Hhcy卒中患者采用叶酸、维生素B6、甲钴胺治疗,观察疗效。结果卒中组MTHFR基因纯合型CC、杂合基因型CT和TT分布频率分别为7.6%、33.3%和59.1%,对照组分别为19.1%、54.3%和26.6%,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卒中组伴发高血压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86.9%比35.6%)。叶酸、维生素B6、甲钴胺可降低大多数患者Hcy水平;但3组不同基因型的卒中患者降低Hcy疗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患者对常规治疗反应欠佳,以TT基因型者为主。结论脑梗死和脑出血Hhcy患者的MTHFRC677TT基因型多见,伴发高血压比例高。叶酸、维生素B6、甲钴胺治疗对大部分Hhcy卒中患者有降低Hcy的作用,而部分患者需要更长的服药周期或者增加给药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卒中 高血压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体温与电解质变化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卢虎英 李鹏锟 +2 位作者 陈爽 刘兰群 陈洪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80-1081,共2页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患者体温与血电解质(钾、钠、氯、钙)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从本院住院病例中收集321例发热脊髓损伤患者作为发热组,另外收集313例正常体温脊髓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血钾、钠、氯、钙水平分别进行差异性检验与相关...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患者体温与血电解质(钾、钠、氯、钙)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从本院住院病例中收集321例发热脊髓损伤患者作为发热组,另外收集313例正常体温脊髓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血钾、钠、氯、钙水平分别进行差异性检验与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热组与对照组血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钠、氯、钙水平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除血钾水平与体温无关外,血钠、氯、钙水平与体温均呈负相关。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发热后血钾水平变化不显著,而血钠、氯、钙水平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发热 体温 电解质
下载PDF
3049例脑卒中患者康复住院日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爽 李鹏锟 +1 位作者 卢虎英 郭秀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89-1093,共5页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康复住院日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选取北京博爱医院2002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康复脑卒中患者共304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秩和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住院日的影响因素。结果脑...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康复住院日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选取北京博爱医院2002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康复脑卒中患者共304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秩和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住院日的影响因素。结果脑卒中患者康复住院日中位数为82 d,2010年、2011年住院日有明显下降趋势。Logistic回归共筛选出13个变量,手术、肌肉痉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增加值、发病时间、院内感染、并发症、言语障碍、卒中类型、住院次数、付费方式为住院日的危险因素,年龄段、步行功能分级、Fugl-Meyer评分为保护因素。结论降低住院日要以康复效果为参照指标,通过改善医院管理流程,加强并发症预防和院感控制,早期康复介入,从而降低住院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 住院日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型数量变化的研究
6
作者 于艳 陈惠 +6 位作者 杨祖福 张念 王文竹 赵立希 白帆 荆瀛黎 李鹏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8-652,共5页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Cs)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2014年6-9月在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康复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30例和脑出血患者26例,依据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标准评价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同时选择健...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Cs)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2014年6-9月在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康复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30例和脑出血患者26例,依据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标准评价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14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三组外周血中DCs各亚型的比例。结果三组间外周血中DCs的数量无统计学差异,但其亚型的比例具有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骨髓样树突状细胞(mDCs)占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比例均显著减少(P〈0.001)。脑出血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的比例下降(P〈0.05),脑梗死患者pDCs比例降低更加显著(P〈0.001)。根据NIHSS评分,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分别分成NIHSS≤7组和NIHSS〉7组。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NIHSS〉7组pDCs的比例均低于NIHSS≤7组(P〈0.05),但NIHSS〉7组mDCs比例与NIHSS≤7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中DCs亚型的分布比例发生变化,提示免疫炎症反应在脑卒中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脑梗死 脑出血 骨髓样树突状细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下载PDF
横贯性脊髓炎所致脊髓损伤程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7
作者 徐俊峰 汤涛 +5 位作者 朱明跃 杜婷婷 富路 李鹏锟 孙岚 王征美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8年第2期3-5,共3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横贯性脊髓炎造成脊髓损伤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近5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横贯性脊髓炎患者共76例,对其发病原因、发病情况、造成脊髓损伤的情况进行统计,将患者按照脊髓损伤程度分为两组,分别是完全性脊髓损伤...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横贯性脊髓炎造成脊髓损伤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近5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横贯性脊髓炎患者共76例,对其发病原因、发病情况、造成脊髓损伤的情况进行统计,将患者按照脊髓损伤程度分为两组,分别是完全性脊髓损伤(15例)和不完全性脊髓损伤(61例),统计年龄、性别、损伤节段与损伤程度的关系。分析造成完全性脊髓损伤和不全性脊髓损伤的相关因素。结果横贯性脊髓炎造成的脊髓损伤主要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80.3%)。累及的脊髓节段以胸髓为常见,共37例(48.7%),其次为颈髓29例(38.2%)和腰髓10例(13.1%)。横贯性脊髓炎造成的脊髓损伤程度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与发病部位关系密切,当脊髓损伤发生在颈髓、胸髓、腰髓时,造成的损伤程度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颈髓、腰髓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颈髓与胸髓之间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胸髓、腰髓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横贯性脊髓炎造成的脊髓损伤程度与年龄、性别无关,与发病部位关系密切。当脊髓损伤发生在颈髓和腰髓时,主要造成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发生在胸髓时,损伤程度无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炎 脊髓损伤 损伤程度 相关因素
下载PDF
突发性聋住院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其与治疗效果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檀俊龙 李洁 +2 位作者 李鹏锟 陈丽艳 王伯轩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2年第11期703-707,共5页
目的 评估突发性聋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评估治疗前、后心理状况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1月因突发性聋入院治疗的患者80例,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 目的 评估突发性聋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评估治疗前、后心理状况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1月因突发性聋入院治疗的患者80例,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评估心理状况。在入院和出院时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声导抗测听、耳鸣检查等相关听力检查,评估突发性聋的治疗效果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收集患者的伴随症状、病程时长、伴随相关基础疾病等相关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突发性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突发性聋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SCL-90、SAS、SD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不同治疗结果分组比较,有效组与无效组SAS、SDS评分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疗效为因变量,其他变量为自变量做单因素Logistic回归,年龄、前庭功能低下、SDS变化值、SAS变化值对疗效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和前庭功能低下对疗效起抑制作用;而SAS和SDS变化值对疗效具有促进作用(P<0.05)。结论 突发性聋患者常伴焦虑抑郁、心理状况差,伴有前庭功能低下及高龄因素会影响突发性聋的治疗有效率,而治疗期间焦虑抑郁情绪的缓解能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因此在突发性聋患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心理健康 治疗结果 焦虑 抑郁 症状自评量表 突发性聋
下载PDF
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参数与吞咽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张欣 蒋贵钧 +1 位作者 李鹏锟 张小年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13-916,共4页
目的了解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参数对于判断吞咽障碍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77例经VFSS诊断的脑损伤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均接受专业吞咽训练,主要包括饮食改变(如选择合适的形状、大小等)、调整进食... 目的了解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参数对于判断吞咽障碍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77例经VFSS诊断的脑损伤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均接受专业吞咽训练,主要包括饮食改变(如选择合适的形状、大小等)、调整进食姿势(如吞咽前误吸的患者可低头吞咽等)、行为治疗(如对于吞咽中误吸可进行声门上吞咽、环咽肌开放不全的患者进行门德尔松法)和口颜面肌肉的训练(每日1次,每次45min,共12周)。经3个月的吞咽训练后,再次进行VFSS检查,分别进食3ml液态钡食、10ml液态钡食、10ml半固体(酸奶)钡食、10cm^3固体(1/4包钡蛋糕)钡食,确定能否完全经口进食。根据入组3个月后患者能否完全经口进食,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能完全经口进食,41例)和预后不良组(不能完全经口进食,36例)。分别采集患者VFSS参数,并记录3个月后各种食团吞咽时口腔传送时间、咽延迟时间、咽传送时间、舌骨上抬幅度、舌骨前移幅度,并对2组患者的VFSS参数及其与吞咽预后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吞咽3ml液体时的口腔传送时间、咽延迟时间、咽传送时间[(0.88±0.18)、(0.40±0.21)和(0.61±0.11)S]较预后良好组[(0.75±0.16)、(0.26±0.17)和(0.53±0.13)S]明显延长,其舌骨上抬幅度[(1.19±0.38)cm]较预后良好组[(1.54±0.53)cm]明显减小,且组间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吞咽10ml半固体(酸奶)及10cmm^3固体(1/4包钡蛋糕)时的口腔传送时间、咽延迟时间均较预后良好组明显延长(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吞咽10ml半固体(酸奶)时的咽传送时间及舌骨上抬幅度与预后良好组患者吞咽同类食团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吞咽10cm^3固体(1/4包钡蛋糕)时的咽传送时间及舌骨上抬幅度差异不明显(P〉0.05)。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统计显示,口腔传送时间(OR值=0.01,P=0.048)、咽延迟时间(OR值=0.01,P=0.040)、舌骨上抬幅度(OR值=20.26,P=0.000)与吞咽障碍预后不良有关,即口腔传送时间越长,咽延迟时间越长,舌骨上抬幅度越小,则吞咽障碍预后越差。未发现舌骨前移幅度与吞咽障碍预后的相关关系。结论VFSS参数对于分析中枢神经性吞咽障碍的预后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吞咽障碍 预后 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