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麟学自述
1
作者 李麟 《世界建筑》 2016年第5期66-66,共1页
同济求学伴随了苦涩的成长和对建筑的激情,也深感教育最重要的是你接触的人以及他们带来的深入骨子的"熏陶"。1988年本科入学第二天,罗小来先生请来建筑理论家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在同济教工俱乐部讲座,至今记忆犹... 同济求学伴随了苦涩的成长和对建筑的激情,也深感教育最重要的是你接触的人以及他们带来的深入骨子的"熏陶"。1988年本科入学第二天,罗小来先生请来建筑理论家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在同济教工俱乐部讲座,至今记忆犹新。二年级设计课因为有冯继忠先生高足乐星老师而变得大为不同,他常常自豪冯先生的家具都托他来买,以此告诉我们眼光的重要。1980年代多次听冯先生的讲座,印象中多是讲诗词研究相对于"形、情、理、神、意"的解析,几乎没怎么讲建筑。研究生师从刘云先生,更体味言传身教的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先生 詹克斯 继忠 社会系统 我自己 实践维度 外延扩展 内在变化 无力感 教学层面
下载PDF
对话李麟学
2
作者 李麟 《当代建筑》 2022年第4期102-104,共3页
CA:请您介绍一下工作室的概况。李麟学:2002年伊始,我参加了“50位中国建筑师在法国”的项目,从法国回来后的一年内,依托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平台,成立了麟和建筑工作室(ATELIER L+),至今已经走过20年的时间,蓦然回首,已有相当... CA:请您介绍一下工作室的概况。李麟学:2002年伊始,我参加了“50位中国建筑师在法国”的项目,从法国回来后的一年内,依托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平台,成立了麟和建筑工作室(ATELIER L+),至今已经走过20年的时间,蓦然回首,已有相当长时间的积累,可以讲这是在中国城市化最快时期的一个持续不断的设计实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建筑师 建筑工作室 蓦然回首 中国城市化 同济大学 建筑设计研究院
下载PDF
公共建筑改造的能值理论与减碳效应研究——以杨浦滨江水质监测站“零碳水博物馆”为例
3
作者 李麟 张琪 +1 位作者 侯苗苗 冯文心 《当代建筑》 2024年第10期32-37,共6页
本文在系统生态学的基础上引入能值理论,挖掘公共建筑改造的碳排放核心要素和机理,完善应用于建筑环境领域的能值理论框架,总结了从能值测度出发的与可再生资源和建筑材料等相关的建筑系统低碳改造策略。同时,以杨浦滨江水质监测站改造... 本文在系统生态学的基础上引入能值理论,挖掘公共建筑改造的碳排放核心要素和机理,完善应用于建筑环境领域的能值理论框架,总结了从能值测度出发的与可再生资源和建筑材料等相关的建筑系统低碳改造策略。同时,以杨浦滨江水质监测站改造项目为例,分析公共建筑低碳改造设计的实践路径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能值 公共建筑改造 减碳效应
下载PDF
城乡传播的问题域、内涵及意义
4
作者 丁凡 李麟 《住宅科技》 2024年第6期40-45,共6页
城乡传播是城乡关系在传播学领域的反映,是城乡研究与传播学研究的创新交叉前沿领域,也是建筑学、城乡规划等与传播学、社会学等学科交叉的创新前沿方向,可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城乡发展、互动及转型的问题。文章一方面对城市传播... 城乡传播是城乡关系在传播学领域的反映,是城乡研究与传播学研究的创新交叉前沿领域,也是建筑学、城乡规划等与传播学、社会学等学科交叉的创新前沿方向,可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城乡发展、互动及转型的问题。文章一方面对城市传播、乡村传播与城乡传播之间的关系进行辨析,并基于与大众传播等传播学概念的比较,明确城乡传播的问题域;另一方面,探索城乡传播独特内涵,阐明城乡传播的独特意义及其时代语境,力图为城乡传播创新型交叉领域的研究搭建一个初步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交叉 城乡传播 问题域 时代语境 价值取向
下载PDF
绿色建筑进化与建筑学能量议程 被引量:8
5
作者 李麟 陶思旻 《南方建筑》 2016年第3期27-31,共5页
绿色建筑不应以"漂绿"以及技术的杂汇集成为唯一取向,而应立足于当地的气候与文化,基于能量流动与热力学原理,在建筑学的能量议程下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开拓一条基于建筑学本体的路径图。文章始于能量与热力学建筑的前沿议题,通... 绿色建筑不应以"漂绿"以及技术的杂汇集成为唯一取向,而应立足于当地的气候与文化,基于能量流动与热力学原理,在建筑学的能量议程下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开拓一条基于建筑学本体的路径图。文章始于能量与热力学建筑的前沿议题,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践研究,提出能量形式化的几个策略来展现绿色建筑进化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建筑 能量形式化 气候响应
下载PDF
“可视化vs物质化”主题沙龙 被引量:4
6
作者 袁烽 苏奇 +6 位作者 李麟 Neil Leach 李力 叶海 杨峰 徐磊青 闫超 《城市建筑》 2018年第19期6-16,共11页
当代建筑学中,不断发展的虚拟技术让建筑师得以摆脱媒介的束缚直接在虚拟空间中进行空间操作,并通过由数字到机器的转译直接进行物质实现。而这种发展使得我们对于虚拟与物质的认知越发宽泛。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可以认为构成建筑的物质... 当代建筑学中,不断发展的虚拟技术让建筑师得以摆脱媒介的束缚直接在虚拟空间中进行空间操作,并通过由数字到机器的转译直接进行物质实现。而这种发展使得我们对于虚拟与物质的认知越发宽泛。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可以认为构成建筑的物质材料具有某种虚拟的智能。这种智能可以驱动物质自身搜索在特定环境中的最佳能量状态,以达到一种或热工层面、或结构层面、抑或人体行为层面的动态平衡。其中,建筑师的任务是通过特定的工具与媒介将物质的虚拟性进行视觉呈现,并加以利用来探索建筑形式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材料 可视化 VS 虚拟空间 空间操作 虚拟技术 建筑形式 建筑学
下载PDF
城市公共空间精细化治理模式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麟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71-73,共3页
城市发展存量时代及信息媒介社会的交叠语境下,城市公共空间作为提升城市活力与品质的典型区域,其更新与治理协同愈发重要。作为城市更新与治理着力点,城市公共空间以空间文化事件、公共交往以及多样化媒介为复合性载体,在不断探索实现... 城市发展存量时代及信息媒介社会的交叠语境下,城市公共空间作为提升城市活力与品质的典型区域,其更新与治理协同愈发重要。作为城市更新与治理着力点,城市公共空间以空间文化事件、公共交往以及多样化媒介为复合性载体,在不断探索实现城市公共空间更新与治理协同的新路径,逐渐成为应对城市衰退的重要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量时代 媒介社会 公共空间更新 治理协同
下载PDF
热力学建筑原型环境调控的形式法则 被引量:26
8
作者 李麟 《时代建筑》 2018年第3期36-41,共6页
根据非平衡开放系统的建筑定义,热力学建筑试图重构现代主义以来的环境调控范式。文章基于能量流动机理与原型设计方法,提出了气候数据驱动、能量形式化、建筑原型生成、物质化与材料文化为特征的热力学建筑形式法则,并展示了教学层面... 根据非平衡开放系统的建筑定义,热力学建筑试图重构现代主义以来的环境调控范式。文章基于能量流动机理与原型设计方法,提出了气候数据驱动、能量形式化、建筑原型生成、物质化与材料文化为特征的热力学建筑形式法则,并展示了教学层面的实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系统 环境调控 能量流动 热力学建筑原型
下载PDF
环境智能建筑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麟 叶心成 王轶群 《时代建筑》 2018年第1期56-61,共6页
建筑作为一种环境媒介,通过数据、控制论与人工智能的介入,实现性能和形式的协同,进而完成由静态客体向知觉主体的转向,呈现出未来的、互动响应的环境智能特征。
关键词 环境 热力学建筑 人工智能 环境智能
下载PDF
环境响应建造青岛领海酒店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杰 李麟 王瑾瑾 《时代建筑》 2016年第4期142-147,共6页
"环境响应"与"建造实现"是青岛领海酒店在设计上关注的两个重点。环境响应建构试图由环境参数的理性分析与捕获入手,以热力学能量形式化的视角,在风、光、热、景观诸要素的参数作用下,提出了景观面最大化,并塑造与... "环境响应"与"建造实现"是青岛领海酒店在设计上关注的两个重点。环境响应建构试图由环境参数的理性分析与捕获入手,以热力学能量形式化的视角,在风、光、热、景观诸要素的参数作用下,提出了景观面最大化,并塑造与风流动响应的总体建筑格局与形态。建筑内部流动空间与参数控制表皮的建构,成为项目建造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响应 能量 热力学建筑 气候参数 被动式设计 空间塑形 建造实现
下载PDF
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的整合 被引量:44
11
作者 李麟 《时代建筑》 1999年第3期83-87,共5页
在滨水城市的形成、演变过程中,城市滨水区有着多方面的意义,其空间形态也在城市更新中整合、演化,通过对城市滨水区整合的构成要素展开剖析。力求为广泛展开的滨水区更新提供一个设计和操作的纲要。
关键词 城市滨水区 空间形态 景观 水环境 空间结构
下载PDF
以气候响应为线索的当代建筑地域性实践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麟 郭岸 《新建筑》 2021年第2期79-83,共5页
以历史理论与实践案例分析为基点,探讨从气候响应角度表达当代建筑地域性特征的设计路径,分析建筑气候响应的观念与实践演变。进而以麟和建筑工作室在建筑气候适应和环境调控方面的实践为例,从建筑系统组织、形态与材料建构、技术美学... 以历史理论与实践案例分析为基点,探讨从气候响应角度表达当代建筑地域性特征的设计路径,分析建筑气候响应的观念与实践演变。进而以麟和建筑工作室在建筑气候适应和环境调控方面的实践为例,从建筑系统组织、形态与材料建构、技术美学与诗意设计等方面加以探讨,期望推动以气候响应为导向的地域性建筑话语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响应 地域性 当代建筑实践
下载PDF
知识·话语·范式 能量与热力学建筑的历史图景及当代前沿 被引量:31
13
作者 李麟 《时代建筑》 2015年第2期10-16,共7页
热力学建筑试图基于能量流动与形式生成的研究重建一种建筑批评与实践范式。这不仅仅生发于建筑学本身,更是基于百年来的科学与建筑发展图景,通过跨学科知识的考古、话语重构和工具开发,融合本体性与工具性,提供新的建筑类型、形式与范... 热力学建筑试图基于能量流动与形式生成的研究重建一种建筑批评与实践范式。这不仅仅生发于建筑学本身,更是基于百年来的科学与建筑发展图景,通过跨学科知识的考古、话语重构和工具开发,融合本体性与工具性,提供新的建筑类型、形式与范式。在一个日益强调可持续的时代背景下,能量与热力学建筑的当代演化为建筑的自主性重建和广泛的社会响应提供了一个基于考古的未来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 热力学建筑 知识 话语 范式
下载PDF
绿色社区控制评估体系与建筑设计的整合——以上海名品城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麟 陈泉 周凯锋 《住宅科技》 2011年第2期14-19,共6页
以上海名品城为例,分析了在该住宅区的规划与设计过程中,按照LEED-NC住宅银级标准认证要求将该体系与设计进行整合的过程,探讨了包括场址特征与规划设计,降雨特征与屋面构造,室内环境与新技术运用,能效优化与建筑围护结构设计等方面的... 以上海名品城为例,分析了在该住宅区的规划与设计过程中,按照LEED-NC住宅银级标准认证要求将该体系与设计进行整合的过程,探讨了包括场址特征与规划设计,降雨特征与屋面构造,室内环境与新技术运用,能效优化与建筑围护结构设计等方面的整合手段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社区 LEED 整合 上海名品城
下载PDF
基于环境应变的绿色住区设计路径解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麟 季天裔 《住宅科技》 2011年第7期11-14,共4页
基于微环境模拟,梳理出绿色住区设计路径的主要技术环节,构建基于环境应变的被动式设计理论体系,主要包括风、热、光等环境要素对绿色住区的影响,以及在群体布局、空间形态与界面构造等方面的应变机理等具有典型性的被动式设计方法。
关键词 微环境模拟 应变机理 被动式设计 设计路径
下载PDF
基于绿色城市模式的两型社会构建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麟 《中国发展》 2009年第6期82-85,共4页
该文对两型社会中绿色城市模式进行了定位,并分析其对于两型社会构建的重要意义,对绿色城市模式的层次构成、发展策略与运作机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城市模式 两型社会 绿色城市 绿色住区 绿色建筑
下载PDF
性能、系统、诗意 上海崇明体育训练中心1、2、3号楼生态实验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麟 侯苗苗 《时代建筑》 2019年第2期124-131,共8页
对建筑环境性能的关注,不是一种技术的堆砌,而是一种基于技术文化的整体设计系统的建构。在上海崇明体育训练中心1、2、3号楼的设计中,基于气候响应的热力学系统成为建筑形式、空间、材料本体设计的驱动,并指向一种内在系统的诗意表达,... 对建筑环境性能的关注,不是一种技术的堆砌,而是一种基于技术文化的整体设计系统的建构。在上海崇明体育训练中心1、2、3号楼的设计中,基于气候响应的热力学系统成为建筑形式、空间、材料本体设计的驱动,并指向一种内在系统的诗意表达,是一种"本体性能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与气候 性能与热力学 系统与形式 建构与诗意
下载PDF
集群文化建筑的设计与运作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麟 尹宏德 《城市建筑》 2012年第7期17-19,共3页
本文从"空间设计"和"组织运作"两个层面分析当前中国"集群文化建筑"的特征和问题,结合国内外案例的研究和总结,尝试提出在新的社会背景下,这一类型的建筑在设计和运营方面的积极策略。
关键词 紧凑 复合 开放 运营
下载PDF
建筑介入自然的姿态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游船码头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麟 刘旸 刘林 《时代建筑》 2012年第3期102-107,共6页
文章介绍了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游船码头的设计与建造,提出了建筑介入自然的姿态以及相应设计策略的命题,对于项目、结构、空间、形态与材料的创造性整合是建筑设计实现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建筑 自然 介入 设计整合
下载PDF
健康·感知·热力学 身体视角的建筑环境调控演化与前沿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麟 侯苗苗 《时代建筑》 2020年第5期6-13,共8页
随着人、技术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同关系成为了建筑发展的重要议题,我们需要重新关注身体与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以身体为线索梳理建筑环境调控对气候、对健康的回应,文章分析生理学、热力学与建筑学的相互影响,从而在多元建筑史中... 随着人、技术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同关系成为了建筑发展的重要议题,我们需要重新关注身体与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以身体为线索梳理建筑环境调控对气候、对健康的回应,文章分析生理学、热力学与建筑学的相互影响,从而在多元建筑史中提供对环境调控的一种理解。文章探讨了身体作为环境调控主体参与建构的可能性,为建筑学回应当今的环境议题提供一种面向历史和未来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健康 气候 环境调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