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车辆用空调装置监控的研究
1
作者 村上俊介 彭惠民 《国外铁道车辆》 2017年第2期42-46,共5页
概述了模拟机车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故障与老化状态开展的各项试验台试验的情况。
关键词 空调装置 试验台试验 日本
下载PDF
日本的市民社会理论--是脱离经济过程还是融入其中
2
作者 村上俊介 李婷婷(译) 韩立新(校) 《国外理论动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0,共8页
日本市民社会理论形成于二战时期,高岛善哉等第一代市民社会派学者提出了一系列“经济伦理”,将“意识”理论与经济过程分开予以讨论。1960年代左右,望月清司等学者基于“马克思研究”,从经济活动的过程出发,将市民社会理解为由分工和... 日本市民社会理论形成于二战时期,高岛善哉等第一代市民社会派学者提出了一系列“经济伦理”,将“意识”理论与经济过程分开予以讨论。1960年代左右,望月清司等学者基于“马克思研究”,从经济活动的过程出发,将市民社会理解为由分工和交换形成的体系。进入1980年代后,山之内靖等人通过对“个人所有制”理论的批判来扦击市民社会理论,通过诉诸于自觉的市民意识变革,重新将市民社会概念从经济过程中剥离出去。这一理论倾向在1990年代左右演变为三元结构的市民社会理论,认为市民社会是独立于经济和政治的领域,起到了调节经济和政治的作用。这种脱离经济过程的当代市民社会理论与德国的市民社会理论有相似之处,其过于理想化的缺陷更加凸显了望月清司等人以“马克思研究”为基础的市民社会理论的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理论 马克思研究 经济过程 意识理论 个人所有制
原文传递
望月清司市民社会理论的形成过程 被引量:2
3
作者 村上俊介 韩立新(翻译)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7-29,共3页
一望月清司市民社会理论前史 日本的市民社会理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形成的。其标志是1941年高岛善哉的《经济社会学的根本问题》(日本评论社)、1943年大河内一男的《斯密和李斯特》(日本评论社)和1943年大冢久雄的《近代欧洲经... 一望月清司市民社会理论前史 日本的市民社会理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形成的。其标志是1941年高岛善哉的《经济社会学的根本问题》(日本评论社)、1943年大河内一男的《斯密和李斯特》(日本评论社)和1943年大冢久雄的《近代欧洲经济史序说》(时潮社)。前两者都是以17世纪中叶英国市民革命到18世纪中叶产业革命这一时期为模型的。在理论上他们也都是根据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以摆脱了封建制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尚未形成以前的小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和交换关系来规定“市民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理论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 《道德情操论》 “市民社会” 产业革命 经济社会学 《国富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