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言哲学思想实验的基本特点与常见方法
1
作者 杜世洪 周方雨歌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112,共7页
广义的语言哲学贯穿于西方哲学的整个发展过程,而西方哲学包括语言哲学不乏著名的思想实验。思想实验是在心灵实验室里进行想象性的、假设性的、论辩式的概念分析活动。思想实验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有哪些常见方法?有什么样的目的与价值?... 广义的语言哲学贯穿于西方哲学的整个发展过程,而西方哲学包括语言哲学不乏著名的思想实验。思想实验是在心灵实验室里进行想象性的、假设性的、论辩式的概念分析活动。思想实验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有哪些常见方法?有什么样的目的与价值?围绕这三个问题,本文对思想实验这一概念本身进行考察,旨在归纳思想实验的基本特点,界定思想实验常见的三大方法,并根据这三大方法分别以维特根斯坦的甲壳虫、普特南的孪生地球和蒯因的“土著兔子”为例,阐述三个著名实验的核心内容,指出思想实验的目的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哲学 思想实验 维特根斯坦的甲壳虫 普特南的孪生地球 蒯因的土著兔子
下载PDF
假装、连环假装与“假装假装”——从奥斯汀和陈嘉映谈起 被引量:6
2
作者 杜世洪 赖成彬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8-34,共7页
哲学家奥斯汀开启了“假装”的概念考察工作,我国学者陈嘉映先生对此做了转述与补充,而且就“假装’’话题还主持了两次讨论。然而,从二人的书面论说和陈先生主持的讨论看,奥、陈二人对“假装”的论说并未廓清事关假装的几个根本问题。... 哲学家奥斯汀开启了“假装”的概念考察工作,我国学者陈嘉映先生对此做了转述与补充,而且就“假装’’话题还主持了两次讨论。然而,从二人的书面论说和陈先生主持的讨论看,奥、陈二人对“假装”的论说并未廓清事关假装的几个根本问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了假装的复杂性,总结出了假装的种类、假装的特性、构成假装的四个必要条件、以及假装与无法假装的界限,最后断言我们能“连环假装”,但始终无法“假装假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装 特性 条件 界限连 环假装
下载PDF
从个案出发看“不可译现象”的可译潜势 被引量:18
3
作者 杜世洪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8-52,共5页
翻译研究中的经验主义倾向和理性主义倾向妨碍了对“不可译现象”的探讨。这两种倾向导致的共同问题不仅在于可译与不可译的划界不一,而且还在于否定了“不可译现象”的可译潜势。要对这两类问题进行消解,可以采用语言哲学的分析手法。... 翻译研究中的经验主义倾向和理性主义倾向妨碍了对“不可译现象”的探讨。这两种倾向导致的共同问题不仅在于可译与不可译的划界不一,而且还在于否定了“不可译现象”的可译潜势。要对这两类问题进行消解,可以采用语言哲学的分析手法。本文以卡明斯一首诗的翻译为个案,从分析个案入手,利用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关于“语言是基于话语参与者共晓性的联合”的观点,来讨论“不可译现象”的可译潜势,从而得出结论:任何“不可译现象”都具有可译潜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译现象 划界 个案 共晓性 可译潜势
下载PDF
关于知识与意义的关联分析——从波普与维特根斯坦的冲突谈起 被引量:5
4
作者 杜世洪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3-27,共5页
波普与维特根斯坦发生的个人冲突,并不是他们哲学观点上的对抗。实际上,波普的知识论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意义论具有相互补充的作用。从他们二人相互补充的哲学分析看,知识与意义并非来源于观察,也就不能还原为观察;知识与意义之间存在... 波普与维特根斯坦发生的个人冲突,并不是他们哲学观点上的对抗。实际上,波普的知识论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意义论具有相互补充的作用。从他们二人相互补充的哲学分析看,知识与意义并非来源于观察,也就不能还原为观察;知识与意义之间存在着关联性:知识与意义统一在语言里,语言构筑起知识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普 维特根斯坦 知识 意义 关联性
下载PDF
从基因的角度看摹因的实质 被引量:13
5
作者 杜世洪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年第4期74-78,共5页
基因的发现给人文学科带来的启示之一就是在文化传递与进化过程中存在着摹仿的基本单位———摹因。目前,摹因尚属新鲜事物,对它的研究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对摹因的认识存在着分歧。针对这一情况,以基因作为参照,对摹因的概念来源、摹... 基因的发现给人文学科带来的启示之一就是在文化传递与进化过程中存在着摹仿的基本单位———摹因。目前,摹因尚属新鲜事物,对它的研究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对摹因的认识存在着分歧。针对这一情况,以基因作为参照,对摹因的概念来源、摹因的存在假说、以及对认识摹因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并以此推论了摹因的本质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摹因 基因 存在假说 本质
下载PDF
从连贯的二元性特征看阐释连贯的三类标准 被引量:3
6
作者 杜世洪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7-60,共4页
本文在分析了连贯的二元性特征的基础上,试图从语言形式、语用环境和认知心理三个方面来建立连贯的三个阐释标准.作者认为,如果连贯表现为话语内确定的、显性的、客观的语言特征,对连贯的阐释就是要揭示话语表面的构建规律,连贯研究则... 本文在分析了连贯的二元性特征的基础上,试图从语言形式、语用环境和认知心理三个方面来建立连贯的三个阐释标准.作者认为,如果连贯表现为话语内确定的、显性的、客观的语言特征,对连贯的阐释就是要揭示话语表面的构建规律,连贯研究则遵循语言结构标准.如果连贯表现为话语外不确定的、隐性的、主观的现象,那么连贯研究不仅要从语用环境去分析构成连贯的要素,而且还要从交际者大脑的认知环境去揭示连贯的内部机制,这就是阐释话语连贯的语用学标准和认知标准.这三个标准是系统阐释话语连贯时应遵循的准则,它们并不相互排斥、相互矛盾,而是相互补充的.连贯研究者应根据话语种类的不同以及不同性质的连贯从不同角度去剖析连贯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贯 特征 阐释 标准
下载PDF
关于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6
7
作者 杜世洪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年第1期82-85,共4页
针对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写作教学所出现的功利性太强这一问题,简略讨论了写作教学应该遵循控制论、认知发现论、及认知同化论的原则,相应地可采用成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及内容教学法进行教学。同时,明确提出了解决教学常见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英语专业 写作教学 教学方法 写作模式 高等教育
下载PDF
生物语言学核心问题及其过程哲学基础 被引量:2
8
作者 杜世洪 黄林慧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17,共6页
一门具体学科必定具有相应的哲学基础。生物语言学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哲学基础,这是一个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而且有必要为麦基弗雷关于生物语言学之哲学基础所作的探讨进行补充。以此为出发点,纵观乔姆斯基就人类语言本质所提出的三大问... 一门具体学科必定具有相应的哲学基础。生物语言学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哲学基础,这是一个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而且有必要为麦基弗雷关于生物语言学之哲学基础所作的探讨进行补充。以此为出发点,纵观乔姆斯基就人类语言本质所提出的三大问题——柏拉图问题、笛卡尔问题和洪堡问题,不难发现生物语言学正是以这三个问题作为宏观层面的核心问题。从怀特海过程哲学视阈看,乔姆斯基关于生物语言学的基本主张完全符合过程哲学的基本观点。生物语言学具有过程哲学基础,关于它的研究尤其是关于语言认知的神经机制研究和脑科学研究不可囿于获取"对象知识"的研究,而应注重各种"过程实现"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语言学 过程哲学 乔姆斯基 怀特海 语言知识
下载PDF
语言哲学的语言植物研究法和概念工程及其关联性 被引量:2
9
作者 杜世洪 田玮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17,112,共8页
格莱斯用“语言植物研究法”来概括他个人和牛津大学日常语言学派的语言哲学研究,并认为现代语言哲学堪与古希腊哲学媲美,是哲学发展的必然成就。现代语言哲学发展至今出现了新的研究动态,即概念工程研究。什么是语言植物研究法?什么是... 格莱斯用“语言植物研究法”来概括他个人和牛津大学日常语言学派的语言哲学研究,并认为现代语言哲学堪与古希腊哲学媲美,是哲学发展的必然成就。现代语言哲学发展至今出现了新的研究动态,即概念工程研究。什么是语言植物研究法?什么是概念工程研究?二者有何关联性?这三个问题是语言哲学研究不可忽视的问题。语言植物研究法是语言哲学研究的典型方法,它与概念工程研究至少具有三点关联性,有相同的出发点、相同的研究旨趣和相同的思想原则。语言哲学曾受人诟病琐碎,离散性太强。针对这些观点,语言植物研究法和概念工程研究重视概念分析的系统性和概念工程建设的连续性。语言哲学研究并非一味地沉迷于对语言细节的考察,相反,语言哲学具有哲学本有的任务与作用。语言哲学的研究者或为语言分析师、概念分析师、哲学治疗师及概念工程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哲学 语言植物研究法 概念工程 概念分析 格莱斯
下载PDF
从“感觉-资料”看穆尔的意义分析——关于穆尔语言哲学思想的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世洪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8,共7页
穆尔的哲学研究肇始于他对哲学话语的深入分析。在对一些著名论断进行批判的过程中,穆尔利用"感觉-资料"这一概念,从常识的角度来理解贝克莱等人的哲学主张,指出他们的错误根源。穆尔的哲学分析属于实在主义的意义分析,主要... 穆尔的哲学研究肇始于他对哲学话语的深入分析。在对一些著名论断进行批判的过程中,穆尔利用"感觉-资料"这一概念,从常识的角度来理解贝克莱等人的哲学主张,指出他们的错误根源。穆尔的哲学分析属于实在主义的意义分析,主要对英国唯心主义的一些论断进行了批判,同时,又对休谟的经验主义表示怀疑。穆尔虽然未建构起宏大的哲学体系,但是他的"感觉-资料"与分析精神至今仍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尤其对科学哲学和语言哲学的概念考察具有典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尔 “感觉-资料” 意义分析 语言哲学 科学哲学
下载PDF
关于单维时间概念的多维空间语言表达的思考 被引量:3
11
作者 杜世洪 《英语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90-102,共13页
就空间而言,人有对前后、左右、上下这三个基本维度的感知,这表明空间具有三维。就时间而论,人有过去、此刻与未来的感知,而这三种时间处于一条线上,这表明时间是一维的。如果说时间可以通过空间来获得语言表达,或者说"时间就是空间"... 就空间而言,人有对前后、左右、上下这三个基本维度的感知,这表明空间具有三维。就时间而论,人有过去、此刻与未来的感知,而这三种时间处于一条线上,这表明时间是一维的。如果说时间可以通过空间来获得语言表达,或者说"时间就是空间"的话,那么,语言表达中的时间究竟是一维的呢还是多维的?围绕这一问题,我们主要以英语和汉语中时间的空间语言表达方式为思考对象,试图探讨两种语言中关于时间概念的空间表达是否存在维度上的差异。如果存在维度上的差异,那么这种差异会给语言范畴和认知范畴二者的关系带来什么样的思考呢?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我们从时间与空间二者的概念性质及表现形式出发,针对汉语关于时间的维度表达而进行分类研究。我们发现,英语中关于时间的空间表达具有二维性,而汉语关于时间的空间表达却具有三维性。这一发现说明"认知决定论"会受到"认知相对论"的挑战,因为语言范畴虽然要受认知范畴的支配,但并不完全由认知范畴决定。英语和汉语二者在时间概念的空间表达上的差异关系着哲学和认知科学等领域诸多极具研究价值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概念 空间语言 语言范畴 认知范畴 认知决定论
下载PDF
基因、摹因、摹因学——摹因研究在中国的现状与问题 被引量:7
12
作者 杜世洪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90-93,共4页
正如生物遗传离不开基因,人类文化传递与演化却离不开摹因.正是出于这样的类比,摹因及摹因学才成为当今的新生事物.然而,摹因研究在中国才刚刚起步,在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中,怎样寻找摹因性状凸显的样板及相关经验研究的方法成了关键问题.
关键词 基因 摹因 摹因学 问题
下载PDF
论话语连贯的特征与阐释标准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世洪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1年第4期60-64,73,共6页
文章在分析了连贯的二元性特征的基础上,试图从语言形式、语用环境和认知心理三个方面来建立连贯的三个阐释标准。认为,如果连贯表现为话语内确定的、显性的、客观的语言特征,对连贯的阐释就是要揭示话语表面的构建规律,连贯研究则... 文章在分析了连贯的二元性特征的基础上,试图从语言形式、语用环境和认知心理三个方面来建立连贯的三个阐释标准。认为,如果连贯表现为话语内确定的、显性的、客观的语言特征,对连贯的阐释就是要揭示话语表面的构建规律,连贯研究则遵循语言结构标准。如果连贯表现为话语外不确定的、隐性的、主观的现象,那么连贯研究不仅要从语用环境去分析构成连贯的要素,而且还要从交际者大脑的认知环境去揭示连贯的内部机制,这就是阐释话语连贯的语用学标准和认知标准。这三个标准是系统阐释话语连贯时应遵循的准则,它们并不相互排斥、相互矛盾,而是相互补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连贯 二元性 语言形式 语用环境 认知心理 阐释标准 语言结构 话语阐释
下载PDF
汉语国俗语的几例英译问题剖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世洪 《长春大学学报》 2006年第7期36-38,共3页
国俗语的翻译问题虽然最容易出现,但并非不可解决。从名著英译中的几例典型问题入手,分析了问题的成因,提出了解决办法,从而指出经过语义调整,国俗语在具体的语境中仍然可译。
关键词 国俗语 英译 问题 语义调整
下载PDF
关于模糊指示语We的顺应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杜世洪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49-52,共4页
英语中的we在作为指示语使用时,会出现指示信息模糊的现象。从发话者使用模糊指示语we时所涉及的语义对象、认知过程和语用策略三个层面看,we的模糊性产生在语用层面上。根据顺应理论,发现发话者为了顺应话语交际的场合与目的,特意借用w... 英语中的we在作为指示语使用时,会出现指示信息模糊的现象。从发话者使用模糊指示语we时所涉及的语义对象、认知过程和语用策略三个层面看,we的模糊性产生在语用层面上。根据顺应理论,发现发话者为了顺应话语交际的场合与目的,特意借用we这一代码来设置指示信息。We的指示信息的接受中心会因话语场景与目的之不同而发生顺应性的偏移,从而产生语用模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语we 顺应 模糊 接受中心
下载PDF
梭罗、《瓦尔登湖》与语言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世洪 《外语教育研究》 2014年第3期56-60,共5页
语言是生活形式的体现。梭罗所理解的生活形式体现在《瓦尔登湖》这一作品中,然而,梭罗所倡导的生活形式却受到了批判。为了重新认识梭罗及《瓦尔登湖》,本文对梭罗、《瓦尔登湖》及其语言特点进行分析,以期澄清关于梭罗生活形式的认识... 语言是生活形式的体现。梭罗所理解的生活形式体现在《瓦尔登湖》这一作品中,然而,梭罗所倡导的生活形式却受到了批判。为了重新认识梭罗及《瓦尔登湖》,本文对梭罗、《瓦尔登湖》及其语言特点进行分析,以期澄清关于梭罗生活形式的认识混淆。最后从超验主义的视角,让梭罗的本真形象在语言哲学的层面上得到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罗 《瓦尔登湖》 语言 超验主义 语言哲学
下载PDF
英语语法教学中的摹因与替因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世洪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第20期55-57,共3页
语法教学是外语教学的组成要素。坚持语法教学在理论上以及实践中都有重要依据。在倡导语言交际的英语教学中,如何系统完成语法教学这一任务是英语教学的核心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作者利用摹因与替因理论提出英语语法教学应该从语法显性... 语法教学是外语教学的组成要素。坚持语法教学在理论上以及实践中都有重要依据。在倡导语言交际的英语教学中,如何系统完成语法教学这一任务是英语教学的核心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作者利用摹因与替因理论提出英语语法教学应该从语法显性知识的摹因传递过渡到语法隐性知识的自然运用,因此,充分利用摹因与替因是提高英语学习效能的科学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教学 摹因 替因
下载PDF
社会语言事实的同指异述及其价值重估 被引量:2
18
作者 杜世洪 李小春 《英语研究》 2022年第1期85-99,F0003,共16页
对同样的社会语言事实进行不同的语言表述就是同指异述,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崭新主题。同指异述不同于语言变异,因为语言变异关涉的是不同言语社群习惯性的语音差异、措辞偏好差异、句法差异等,而同指异述关涉的是同一言语社群或个人对... 对同样的社会语言事实进行不同的语言表述就是同指异述,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崭新主题。同指异述不同于语言变异,因为语言变异关涉的是不同言语社群习惯性的语音差异、措辞偏好差异、句法差异等,而同指异述关涉的是同一言语社群或个人对同样的对象进行特意的、非习惯性的不同表达。同指异述具有哪些类别和特征呢?同指异述的产生原因是什么呢?在尼采的正向价值重估和罗克的持续价值重估的指导下,经过分类描写和特征描写,发现同指异述具有语词类、语句类和语篇类的同指异述,它们呈现的特征有事实判断的差异性、价值判断的差异性和情绪表达的差异性。同指异述是价值重估的产物。就同指异述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个人、群体乃至国家的话语形象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语言学 同指异述 社会语言事实 价值重估 语言变异
下载PDF
论话语交际中借音脱跳的关联特点
19
作者 杜世洪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2-14,共3页
本文首先对借音脱跳(homophone switching)这一新建概念下了定义,然后运用Sperber&Wilson的关联理论,从认知心理角度对话语交际中借音脱跳现象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进行了分析,从而发现,借音脱跳的关联特点具有二重性:表面为语音相... 本文首先对借音脱跳(homophone switching)这一新建概念下了定义,然后运用Sperber&Wilson的关联理论,从认知心理角度对话语交际中借音脱跳现象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进行了分析,从而发现,借音脱跳的关联特点具有二重性:表面为语音相关的最大关联和实质上的两个不同语境突然转换的最佳关联,这两种关联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交际 借音脱跳 关联特点
下载PDF
言与不言:乔叟《托依勒思与克莱西荻》的关联分析
20
作者 杜世洪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0-14,共5页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 ,乔叟的《托与克》堪称是诗人与读者之间进行的一种典型的明示—推理交际。明示就是乔叟在诗歌中明确给出的信息 ,即诗歌的言。借助于诗歌的言 ,读者可以推理而解读出诗歌的不言 ,即诗人的交际意图。虽然乔叟的这...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 ,乔叟的《托与克》堪称是诗人与读者之间进行的一种典型的明示—推理交际。明示就是乔叟在诗歌中明确给出的信息 ,即诗歌的言。借助于诗歌的言 ,读者可以推理而解读出诗歌的不言 ,即诗人的交际意图。虽然乔叟的这部长诗的明示信息是古特洛依战争背景下的“宫廷爱情” ,但诗人超越了这一浪漫主义的叙事主题 ,而表达的交际意图是诗人现实主义的眼光下的英国社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叟 《托与克》 明示信息 交际意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