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非乍得Bongor盆地北部斜坡下白垩统油气成藏期次
1
作者 王利 聂志泉 +5 位作者 杜业波 王林 孟凡超 陈玉柳 胡杰 丁汝鑫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6,共10页
基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对乍得Bongor盆地北部斜坡下白垩统油气成藏时间和期次开展研究。研究表明,下白垩统Kubla组和Prosopis组储集层样品中与油气共生的盐水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总体上表现为高、低温两组峰... 基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对乍得Bongor盆地北部斜坡下白垩统油气成藏时间和期次开展研究。研究表明,下白垩统Kubla组和Prosopis组储集层样品中与油气共生的盐水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总体上表现为高、低温两组峰值区间,低温峰值区间和高温峰值区间分别为75~105℃和115~135℃;Kubla组和Prosopis组样品均经历了5个构造演化阶段,即早白垩世发生快速沉降,晚白垩世晚期发生构造反转,古近纪发生小幅沉降,古近纪与新近纪之交抬升,中新世以来则处于沉降阶段;其中晚白垩世剥蚀厚度约1.8km,古近纪与新近纪之交剥蚀厚度约0.5 km,两期剥蚀叠加厚度约2.3 km。与油气包裹体共生的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用以作为油气捕获温度,结合磷灰石裂变径迹热演化史模拟研究,结果表明Bongor盆地北部斜坡下白垩统Kubla组和Prosopis组具有一致的油气成藏时间和期次,均在距今80~95 Ma和65~80 Ma分别经历了两期油气充注。第1期充注对应于油气初始运移,为早白垩世快速沉积末期,第2期充注处于晚白垩世构造强烈反转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 乍得 Bongor盆地 下白垩统 油气成藏期次 流体包裹体 磷灰石裂变径迹
下载PDF
乍得Doseo盆地东部坳陷下白垩统Kedeni组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体系分布
2
作者 陈宏逵 朱筱敏 +4 位作者 肖坤叶 杜业波 袁志云 张新顺 王晓雪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6-815,共20页
中非裂谷系Doseo盆地Kedeni组油气勘探获重大突破,但对该主力层系层序地层和沉积充填方面的认识仍不明确,成为制约下一步油气勘探的关键。以Doseo盆地东部坳陷Kedeni组为研究对象,运用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理论,结合岩心、测录井和地震资... 中非裂谷系Doseo盆地Kedeni组油气勘探获重大突破,但对该主力层系层序地层和沉积充填方面的认识仍不明确,成为制约下一步油气勘探的关键。以Doseo盆地东部坳陷Kedeni组为研究对象,运用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理论,结合岩心、测录井和地震资料,明确了Kedeni组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体系展布。研究表明:Kedeni组可识别出3个层序界面,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Ⅰ、SQⅡ),对应于2个“湖进—湖退”旋回。Kedeni组沉积物主要来自4个方向,并发育6种沉积相类型,沉积相展布具有东西分异、垂向继承发育的特征。正常三角洲分布于东南部缓坡带及中央低凸带,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分布于东北部长轴方向和南部陡坡带,扇三角洲和近岸水下扇发育于北部陡坡带边界断层下降盘,湖底扇主要分布于西部凹陷深湖区。纵向上,SQⅠ层序的骨架砂体规模整体大于SQⅡ层序,且在每个三级层序内部,低位域和湖侵域组成的下部单元中三角洲—水下扇砂体更为发育。Kedeni组层序与沉积演化主要受到主干断层的构造活动、“南多北少”的物源供给、“半干旱—湿润”气候的转变等因素控制。在层序—沉积模式指导下,认为北部陡坡带小规模扇三角洲前缘—近岸水下扇砂体、南部及东北部大范围正常三角洲前缘、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及西部凹陷深湖区湖底扇砂体可作为区内有利储集层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乍得Doseo盆地 Kedeni组 层序地层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下载PDF
中非裂谷系走滑盆地构造演化及其控油作用--以乍得Doseo盆地为例
3
作者 马洪 杜业波 +6 位作者 王利 王兆明 王林 胡杰 高华华 王玉华 高思敏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97,共15页
近年来,乍得Doseo盆地油气勘探相继获得重要发现,已成为中国石油海外油气勘探的重点盆地之一。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石油在Doseo盆地的最新钻完井和地震资料,对Doseo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和油气成藏的基本条件进行系统分析,明确... 近年来,乍得Doseo盆地油气勘探相继获得重要发现,已成为中国石油海外油气勘探的重点盆地之一。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石油在Doseo盆地的最新钻完井和地震资料,对Doseo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和油气成藏的基本条件进行系统分析,明确了下一步有利勘探领域。Doseo盆地主要经历了早白垩世早期断陷期(Mangara组沉积期)、早白垩世中期断坳过渡期(Kedeni组沉积期)、早白垩世晚期—第四纪坳陷期(Doba组沉积期—第四纪)3个演化阶段,发育了下白垩统Doba组、Kedeni组和Mangara组3套有利烃源岩,其中以Kedeni组湖相暗色泥岩为主力烃源岩,其有机质类型好、成熟度高,厚度大,分布广。盆地发育下白垩统多套储盖组合,受多期构造活动影响,构造圈闭类型多样,形成自生自储、下生上储及上生下储3类成藏组合。通过对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控制作用分析,认为Doseo盆地下步有利勘探领域主要是盆地北部陡坡带和南部缓坡带及盆地早期沉积的Mangara组新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seo盆地 下白垩统 构造演化 成藏条件 成藏模式 勘探潜力
下载PDF
中非走滑裂谷盆地群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1
4
作者 何文渊 王利 +5 位作者 汪望泉 肖坤叶 杜业波 吴亚东 马明福 潘春孚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0-99,共10页
中非走滑裂谷盆地群是在中非剪切带影响下形成的中、新生代陆相裂谷盆地,构造复杂多样且勘探程度较低,成藏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的油气勘探发现。基于盆地构造、沉积、成藏组合特征和已发现油气田解剖,总结盆地油气富集规律和主控因素... 中非走滑裂谷盆地群是在中非剪切带影响下形成的中、新生代陆相裂谷盆地,构造复杂多样且勘探程度较低,成藏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的油气勘探发现。基于盆地构造、沉积、成藏组合特征和已发现油气田解剖,总结盆地油气富集规律和主控因素,并分析了勘探潜力和方向。研究认为,中非走滑裂谷盆地群在早白垩世以来经历了多期伸展、走滑和反转等构造活动,对沉积地层、构造特征和油气成藏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受储盖组合和构造演化的影响,中非走滑裂谷盆地群不同盆地的油气发现和成藏组合有较大差异,总体表现为“西富东贫、下稀上稠”的特点;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是有效生烃灶、构造活动和断层;西部Doba盆地油气最为富集,发育多套成藏组合,上、下白垩统均已经获得规模发现,未来主要勘探方向包括下白垩统岩性圈闭和基岩圈闭;中部Doseo盆地上白垩统缺乏有效盖层,主要勘探目标为下白垩统砂泥岩组合,圈闭类型为走滑形成的断背斜、断块圈闭,基岩潜山是潜在的勘探目的层;东部的Salamat盆地尚未证实有效的成藏组合,勘探潜力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走滑裂谷盆地群 储盖组合 构造演化 Doba盆地 Doseo盆地
下载PDF
乍得Doseo盆地东部构造特征、成因机制与盆地演化 被引量:1
5
作者 高华华 杜业波 +7 位作者 王林 高思敏 胡杰 白建峰 马洪 王玉华 张新顺 刘浩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03-1015,共13页
基于地震和钻井资料分析Doseo盆地东部不整合、断裂和反转构造,研究构造成因机制及盆地演化。研究表明:①Doseo盆地发育基底顶(T_(g))、Mangara群顶(T_(10))、上白垩统下段顶(T_(5))、白垩系顶(T_(4))4个地层不整合面,巴雷姆期伸展、阿... 基于地震和钻井资料分析Doseo盆地东部不整合、断裂和反转构造,研究构造成因机制及盆地演化。研究表明:①Doseo盆地发育基底顶(T_(g))、Mangara群顶(T_(10))、上白垩统下段顶(T_(5))、白垩系顶(T_(4))4个地层不整合面,巴雷姆期伸展、阿普特-康尼亚克期走滑、坎潘期走滑和始新世走滑4期断裂活动,晚白垩世圣通期和白垩纪末2期反转。②Doseo盆地为走滑、反转改造型陆内早夭被动裂谷盆地。非洲和南美板块初始裂解诱发Doseo盆地遭受近南北向伸展,形成裂谷盆地雏形。中非剪切带西段Borogop(F1)近东西向走滑,使Doseo裂谷近南北向断陷生长逐渐停止,经历长期走滑改造,从而发育继承性活动但强度减弱的右旋张扭走滑断裂体系(期间被两期反转中断),即以主剪切(F1)、R剪切(F2—F3)和P剪切(F4—F5)断层为主干、走滑伴生断层为分支,白垩纪和始新世F1走滑分别受控于赤道南大西洋右旋剪切张开和印度洋快速扩张。F1走滑和非洲与欧亚大陆汇聚使Doseo盆地经历以褶皱变形为主的圣通期右旋压扭反转,形成雁行状北东—南西至北北东—南南西向鼻隆及其高部位不整合(T_(5))。非洲与欧亚大陆汇聚导致Doseo盆地遭受以强烈抬升剥蚀和褶皱变形为特征的白垩纪末强反转,形成区域不整合(T_(4)),使圣通期构造叠加近东西向构造形态。③Doseo盆地经历巴雷姆期断陷、阿普特期断拗过渡、早白垩世末阿尔布期—晚白垩世拗陷和新生代消亡4个演化阶段,具有“短断长拗”特征,盆地演化受控于非洲与周缘板块构造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seo盆地 白垩系 不整合 走滑断裂 构造反转 成因机制 盆地演化
下载PDF
前陆层序致密储层的单因素成岩相分析 被引量:40
6
作者 杜业波 季汉成 +1 位作者 吴因业 朱筱敏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8-52,共5页
对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的构造、沉积和成岩单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利用井资料对单因素成岩相进行了约束划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平面叠加,确定了综合成岩相。在川西前陆盆地可以识别出前陆层序和非前陆层序,须二段是前陆层序中的油气储集... 对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的构造、沉积和成岩单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利用井资料对单因素成岩相进行了约束划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平面叠加,确定了综合成岩相。在川西前陆盆地可以识别出前陆层序和非前陆层序,须二段是前陆层序中的油气储集体发育段,可划分出8种单因素成岩相,即压实压溶成岩相、碳酸盐胶结交代成岩相、石英次生加大成岩相、粘土矿物(伊利石)胶结交代成岩相、绿泥石衬边胶结成岩相、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破碎裂缝成岩相和有机质充填成岩相。其中,冲断带发育的压实—破碎—溶蚀成岩相及近前渊三角洲相砂体中发育的强压实—溶蚀—绿泥石衬边胶结成岩相均可形成较好的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前陆盆地 上三叠统 致密储层 成岩相 成岩作用 单因素分析
下载PDF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成岩相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杜业波 季汉成 朱筱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8-364,共7页
通过成岩分析,将川西前陆盆地须家河组储层分为压实压溶成岩相、碳酸岩胶结交代成岩相、粘土矿物(伊利石)胶结交代成岩相、绿泥石环边胶结成岩相、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和破碎裂缝成岩相、石英次生加大成岩相、有机质充填成岩相等8种单... 通过成岩分析,将川西前陆盆地须家河组储层分为压实压溶成岩相、碳酸岩胶结交代成岩相、粘土矿物(伊利石)胶结交代成岩相、绿泥石环边胶结成岩相、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和破碎裂缝成岩相、石英次生加大成岩相、有机质充填成岩相等8种单因素成岩相,并从构造、沉积和成岩作用三类储层要素入手分析其成因及展布,在此基础上划分出须家河组综合成岩相。冲断带发育的压实破碎硅质胶结成岩相、近前渊三角洲相砂体中发育强压实溶蚀绿泥石衬边胶结成岩相和前隆带三角洲相中发育的中压实溶蚀绿泥石衬边胶结相均可形成较好的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前陆盆地 须家河组 成岩相 成岩作用 绿泥石环边
下载PDF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QMQ地区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杜业波 朱筱敏 +3 位作者 王赟 王利 余朝华 袁志云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3-66,共4页
位于东部QMQ地区的地震资料,其地表地质条件较好,但因勘探目的层是奥陶系复杂的古潜山,因此,适合应用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进行潜山顶及其内幕的成像。通过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技术中精细的数据准备、速度-深度模型的建立与优化、偏移孔... 位于东部QMQ地区的地震资料,其地表地质条件较好,但因勘探目的层是奥陶系复杂的古潜山,因此,适合应用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进行潜山顶及其内幕的成像。通过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技术中精细的数据准备、速度-深度模型的建立与优化、偏移孔径的试验与选择和偏移成像4个关键环节的应用研究,完成了QMQ地区地震资料的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通过与叠前时间偏移剖面对比,叠前深度成像改善了QMQ地区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同时提高了奥陶系潜山及其内幕的成像精度,为后续的深度域地质解释和构造成图提供了可靠的偏移数据,研究成果对深层煤勘探所面临的底板奥灰水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 叠前深度偏移 速度-深度模型 叠前时间偏移
下载PDF
乍得Bongor盆地基岩潜山储层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余朝华 杜业波 +5 位作者 肖坤叶 王景春 肖高杰 张桂林 梁巧峰 王玉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79-1290,共12页
基岩潜山油气藏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本文以覆盖Bongor盆地主要潜山构造带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近百口基岩钻井的岩心资料和系统解释成果为基础,对基岩储层的特征、展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精细研究。通过开展岩心观察和镜下分析,明确... 基岩潜山油气藏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本文以覆盖Bongor盆地主要潜山构造带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近百口基岩钻井的岩心资料和系统解释成果为基础,对基岩储层的特征、展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精细研究。通过开展岩心观察和镜下分析,明确了Bongor盆地基岩以花岗岩、正长岩和二长岩等岩浆岩和混合花岗岩、片麻岩等变质岩为主,基岩储集空间以破碎的粒间孔、构造裂缝和溶蚀孔洞为主。主要潜山带上的基岩钻井揭示潜山储层纵向上具有分带性,位于潜山顶部的风化壳和破碎带储集条件好,向下进入潜山内部储集条件逐步变差,平面上基岩储层分布广泛,但非均质性强,不同构造部位储层厚度和品质差异较大。通过对潜山构造带的构造恢复和地震、测井、岩心综合研究,明确Bongor盆地潜山储层主要受古构造位置、基岩岩性与矿物成分及构造活动的影响。位于构造高部位的潜山较低部位潜山基岩储层更为发育。长英质矿物较铁镁质矿物脆性强,应力作用下容易产生裂缝,沿着裂缝发生溶蚀而形成孔洞,富长英质矿物层段比铁镁质矿物层段储层品质更好。受构造活动的影响,主要断裂带附近构造裂缝发育,现今最大主应力方向与主要裂缝方向接近,有利于裂缝的张开与保存。基岩储层特征与影响因素的研究为潜山目标评价和钻前储层预测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潜山 基岩储层 影响因素 Bongor盆地 乍得
下载PDF
乍得Bongor盆地储层沉积成岩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12
10
作者 赵健 童晓光 +5 位作者 肖坤叶 窦立荣 季汉成 杜业波 袁志云 肖高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49-658,共10页
乍得Bongor盆地储层沉积成岩特征具有明显的独特性。结合盆地区域构造演化,利用地震、钻井、岩心、薄片、测试等资料,系统分析了Bongor盆地主力储层沉积展布特征和成岩演化。研究结果表明:Bongor盆地早白垩世强烈拉张裂陷作用形成了一系... 乍得Bongor盆地储层沉积成岩特征具有明显的独特性。结合盆地区域构造演化,利用地震、钻井、岩心、薄片、测试等资料,系统分析了Bongor盆地主力储层沉积展布特征和成岩演化。研究结果表明:Bongor盆地早白垩世强烈拉张裂陷作用形成了一系列NW-SE向深陡凹陷,主力储层局限分布在凹陷内部,以近岸水下扇沉积为主,毗邻控凹断层分布,具有近源、深水、快速沉积特征,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较低;受多期构造运动及烃类流体改造,储层压实作用不充分,胶结成岩作用减弱,溶蚀现象普遍,目前尚处于中成岩A期阶段;以原生孔隙为主,属中孔、中高渗储层,有效储层埋深下限明显大于现今油层深度,表明盆地深层仍发育有优质储层,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乍得 Bongor盆地 储层 砂体分布 成岩作用 主控因素
下载PDF
柴达木第三纪湖盆沉积演化史 被引量:53
11
作者 赵加凡 陈小宏 杜业波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44,共4页
采用统计分析法、地震相和沉积相识别技术,结合岩心、测井、地震资料,分析柴达木第三纪湖盆的沉积相展布。古近系路乐河组至新近系狮子沟组沉积期的主沉积中心与局部沉积中心并存,且沉积中心明显有由南向北、由西向东迁移的规律,狮子沟... 采用统计分析法、地震相和沉积相识别技术,结合岩心、测井、地震资料,分析柴达木第三纪湖盆的沉积相展布。古近系路乐河组至新近系狮子沟组沉积期的主沉积中心与局部沉积中心并存,且沉积中心明显有由南向北、由西向东迁移的规律,狮子沟至茫崖地区以及一里坪至一里沟一带是重要的沉积中心。根据对沉积演化史的分析,第三纪的柴达木盆地具有以逆冲断层为边界的断陷湖盆性质,昆仑山北缘和阿尔金山前两组逆冲断裂系的活动以及古构造、古地形的差异控制了湖盆特殊的沉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第三纪 逆冲断层边界 沉积演化 沉积中心迁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天然气储层特征及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为付 朱筱敏 +2 位作者 杜业波 施振生 王玉秀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5期6-12,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内蕴藏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其中,二叠系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为最主要的产气层,储集了该区70%以上的天然气探明储量.二叠系主要的含气层段为山西组的山1段、山2段和下石盒子盒8段,为一套陆相的河流... 鄂尔多斯盆地内蕴藏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其中,二叠系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为最主要的产气层,储集了该区70%以上的天然气探明储量.二叠系主要的含气层段为山西组的山1段、山2段和下石盒子盒8段,为一套陆相的河流-三角洲沉积,山2段发育曲流河、曲流三角洲沉积,山1段发育辫状河、曲流河、辫状三角洲和曲流三角洲沉积,盒8段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三角洲沉积.储层总体上具有低孔低渗特征,储集空间类型有粒间孔、粒内溶孔、高岭石晶间孔、微裂缝.对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沉积特征、岩石物性资料统计分析并对其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储层物性主要受控于沉积相、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其中沉积相是最主要的控制因素.根据对该区二叠系岩相古地理的研究和各气田物性统计分析,将该区储层划分为好(Ⅰ)、较好(Ⅱ)、一般(Ⅲ)3类,其中Ⅰ类和Ⅱ类储层区是气藏发育区,也是进一步勘探的首选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二叠系 天然气储层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有利区域
下载PDF
乍得Bongor盆地反转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余朝华 肖坤叶 +2 位作者 张桂林 肖高杰 杜业波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0-98,共9页
Bongor盆地是中—新生代陆内被动裂谷盆地,其形成和演化受周边重大构造事件的影响和控制。白垩纪早期,在非洲板块与南美板块分离、大西洋张裂的影响下,盆地开始形成并持续张裂,形成了一系列北西—南东向高角度陡立断层;白垩纪末期,在非... Bongor盆地是中—新生代陆内被动裂谷盆地,其形成和演化受周边重大构造事件的影响和控制。白垩纪早期,在非洲板块与南美板块分离、大西洋张裂的影响下,盆地开始形成并持续张裂,形成了一系列北西—南东向高角度陡立断层;白垩纪末期,在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间南北向高速正向碰撞所引起的挤压应力作用下,盆地发生强烈反转,地层抬升剥蚀、褶皱变形;古近纪末受红海北西—南东向张裂产生的局部挤压应力作用,盆地发生轻微反转,部分古近系遭受剥蚀;新近纪以来盆地以稳定的热沉降为主。Bongor盆地白垩纪末期构造反转是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的重要构造事件,深刻影响了盆地的沉积充填和油气成藏。盆内白垩纪末期构造反转以地层的褶皱变形为主要特征,根据其剖面形态可进一步分成单断型、双断型和散花型3种类型。基于最新有关断层倾角与反转应力强度的研究成果和Bongor盆地反转构造特征,认为虽然晚白垩世挤压强烈,但由于盆地断层倾角过大发生"锁死"现象,而未能发生反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gor盆地 构造反转 构造特征 形成机制
下载PDF
乍得Bongor反转裂谷盆地中生界剥蚀厚度恢复及勘探启示 被引量:16
14
作者 余朝华 肖坤叶 +4 位作者 肖高杰 张桂林 袁志云 胡瑛 杜业波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3年第5期45-53,共9页
综合利用泥岩声波时差法、镜质组反射率(Ro)法和地层对比法对Bongor盆地中生界剥蚀厚度进行了恢复,恢复结果表明Bongor盆地中生界的剥蚀厚度在1000--2000m之间,呈现出南北大、中间小的特征。快速而剧烈的抬升剥蚀使得该盆地下成藏组... 综合利用泥岩声波时差法、镜质组反射率(Ro)法和地层对比法对Bongor盆地中生界剥蚀厚度进行了恢复,恢复结果表明Bongor盆地中生界的剥蚀厚度在1000--2000m之间,呈现出南北大、中间小的特征。快速而剧烈的抬升剥蚀使得该盆地下成藏组合P组砂体的储集能力得以保存;反转期的挤压应力导致了盆地地层的褶皱变形,形成了一系列断背斜、断鼻构造,为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圈闭条件;反转引起的断层活化为Bongor盆地中油气的运移提供了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盆地 剥蚀厚度 油气聚集 Bongor盆地 乍得
下载PDF
乍得Doseo走滑反转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和勘探发现 被引量:7
15
作者 窦立荣 肖坤叶 +4 位作者 杜业波 王利 张新顺 程顶胜 胡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5-223,共9页
在乍得Doseo盆地经历多家国际油公司30多年勘探才获得重大突破。基于大量地震和钻井新资料,对盆地构造沉积及油气地质特征进行梳理,系统分析油气成藏条件与富集规律,优选有利区带指导勘探实践。综合研究认为,该盆地是在中非剪切带前寒... 在乍得Doseo盆地经历多家国际油公司30多年勘探才获得重大突破。基于大量地震和钻井新资料,对盆地构造沉积及油气地质特征进行梳理,系统分析油气成藏条件与富集规律,优选有利区带指导勘探实践。综合研究认为,该盆地是在中非剪切带前寒武系结晶基底上发育的中新生代湖相裂谷盆地,为受北部边界走滑断层控制的箕状断陷,具有两坳一隆一斜坡的构造格局。白垩纪盆地发育两期裂谷,始新世发生强烈反转,抬升剥蚀厚度达到800~1000 m,之后进入拗陷-消亡期。边界断层为先正后逆的反转断层,盆内以正断层和走滑断层为主,构造样式包括花状构造、挤压背斜、断鼻和复杂断块等。盆内以早白垩世沉积为主,自下而上发育Mangara群、Kedeni组、Doba组、Koumra组,划分为两个水进-水退旋回,以湖泊-河流-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相砂-泥岩沉积为主;有效烃源岩为下白垩统深湖相泥岩,有机质以Ⅰ—Ⅱ1型为主;盆内主要圈闭类型为断层复杂化的反转背斜和断块。Kedeni低凸起是最有利勘探区带,其次是北部陡坡带和南部斜坡带,断层侧向封堵性控制油气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seo盆地 裂谷盆地 走滑作用 反转构造 含油气系统 成藏特征 勘探发现
下载PDF
中西非叠合裂谷盆地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光亚 黄彤飞 +5 位作者 刘计国 李曰俊 杜业波 余朝华 张新顺 喻志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539-2553,共15页
中西非叠合裂谷盆地是发育在前寒武系结晶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多旋回陆内裂谷盆地,以往的研究主要针对跨不同世代、不同性质原型盆地叠合构成的盆地,但对于由多期裂谷活动形成的叠合裂谷盆地,其叠合改造模式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尚不深入... 中西非叠合裂谷盆地是发育在前寒武系结晶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多旋回陆内裂谷盆地,以往的研究主要针对跨不同世代、不同性质原型盆地叠合构成的盆地,但对于由多期裂谷活动形成的叠合裂谷盆地,其叠合改造模式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尚不深入。本文基于近年来在中西非裂谷系油气勘探开发中获得的有关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重点研究了中西非裂谷系盆地演化阶段、不同阶段原型盆地发育特征、多期叠合、改造类型、模式及其动力学背景。研究表明,自冈瓦纳大陆裂解以来,受非洲大陆周缘板块构造事件及西北非陆块、东北非陆块和中南非陆块间相对运动的影响,中西非裂谷系盆地大致经历了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古近纪-新近纪三个构造演化阶段。早白垩世阶段断裂活动最为强烈,是裂谷盆地主干断裂形成时期,在不同构造部位发育了裂谷盆地、走滑-拉分盆地和坳拉谷盆地三类原型盆地,盆地基底沉降速率最大,地层沉积充填厚度大,沉积体系均为陆相碎屑沉积,奠定了裂谷盆地形成演化的基础;晚白垩世阶段,早白垩世原型盆地继承发展,但盆地间裂谷发育程度差异性凸显,沉积充填特征差异变大,由早白垩世统一陆相沉积体系演变为海、陆相并存的沉积体系;古近纪-新近纪阶段,该裂谷系盆地发育变得更为复杂,差异性进一步加剧,裂谷作用、走滑作用和挤压反转作用在不同盆地同步发生,期间可持续发育裂谷盆地或发生挤压反转和构造变形。根据三个阶段原型盆地在盆地性质、沉积充填、垂向叠加、构造变形等方面的差异,将中西非叠合裂谷盆地划分为“继承叠合型”和“反转改造型”两类,进一步划分为“早断型”、“继承型”、“叠加型”、“晚断Ⅰ型”、“晚断Ⅱ型”以及“裂谷盆地反转型”、“走滑-拉分盆地反转型”、“坳拉谷盆地反转型”八种,并讨论了不同类型叠合盆地特征及其动力学背景。这些成果对于深化裂谷盆地形成演化地质认识,指导在全球该类盆地中优选油气有利富集区和油气勘探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非 构造演化 叠合盆地 裂谷盆地 走滑-拉分盆地 反转构造
下载PDF
乍得邦戈盆地Baobab构造带形成演化及油气成藏控制因素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利 张新顺 +4 位作者 肖坤叶 王林 杜业波 王玉华 梁巧峰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4-92,共9页
Baobab构造带位于中非裂谷系邦戈盆地东北部斜坡,相对远离现今盆地中心,却是盆地油气最为富集的区带,深入分析该区构造演化特征与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可为中非裂谷系油气勘探提供良好借鉴。通过研究Baobab构造带演化历史,结合油气分布特征... Baobab构造带位于中非裂谷系邦戈盆地东北部斜坡,相对远离现今盆地中心,却是盆地油气最为富集的区带,深入分析该区构造演化特征与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可为中非裂谷系油气勘探提供良好借鉴。通过研究Baobab构造带演化历史,结合油气分布特征,分析油气成藏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Baobab构造带先后经历了前断陷期、断陷期、坳陷期、反转期和消亡期5个主要演化阶段。盆地断陷内稳定分布的下白垩统深湖—半深湖相M组和P组泥岩,既是主要烃源岩,又是良好的区域盖层。晚白垩世反转期发生大规模的构造反转和地层剥蚀,在Baobab构造带形成一系列背斜或断背斜圈闭,有利于油气聚集。在构造高部位或凸起带,发育以基岩风化壳和裂缝发育带储层为主的潜山油藏,圈闭形成、油气运移和储层改造均受断裂活动的控制;靠近凸起带的次洼中,发育浊积水道和扇三角洲砂岩储层为主的P组油藏,成藏明显受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整体上形成凸起带以基岩潜山油藏为主、次洼带以源内P组油藏为主的油气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邦戈盆地 Baobab构造带 基岩潜山 构造反转 油气成藏
下载PDF
乍得Bongor盆地反转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来自地震剖面及沙箱模拟实验的证据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珍云 尹宏伟 +1 位作者 汪伟 杜业波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8-929,共12页
结合区域地震剖面解析和沙箱模拟实验,探讨分析了乍得Bongor盆地反转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Bongor盆地中发育三种典型的反转构造类型:挤压反转单斜构造、挤压反转向斜构造和挤压反转背斜构造。该类反转构造一部分具有反转... 结合区域地震剖面解析和沙箱模拟实验,探讨分析了乍得Bongor盆地反转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Bongor盆地中发育三种典型的反转构造类型:挤压反转单斜构造、挤压反转向斜构造和挤压反转背斜构造。该类反转构造一部分具有反转断层相关褶皱样式,主要沿高角度边界断层和基底地垒边界断面发育,形成演化与断裂活动息息相关,另一部分呈散花状背斜构造样式,属于地层纵弯上拱褶皱,主要发育于斜坡断阶带之间;(2)区域剥蚀作用对盆地反转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其对盆地内深部地层反转褶皱发育具有促进作用,为深部构造圈闭形成提供条件,而对浅部地层的反转褶皱发育则表现出阻碍或破坏作用,不利于浅层构造圈闭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gor盆地 反转构造 同构造剥蚀作用 反转断层相关褶皱 构造圈闭
下载PDF
川西前陆盆地须家河组储层孔隙演化模式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成林 杜业波 张剑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12,51,共3页
川西前陆盆地经历了晚三叠世周缘前陆盆地和白垩纪至第四纪的晚期前陆冲断演化阶段,多期强烈构造运动使其储层演化与前陆构造特征密切相关.不同前陆构造带的构造演化差异,决定了其储集砂体类型的差异和成岩作用的差异,从而影响其原生孔... 川西前陆盆地经历了晚三叠世周缘前陆盆地和白垩纪至第四纪的晚期前陆冲断演化阶段,多期强烈构造运动使其储层演化与前陆构造特征密切相关.不同前陆构造带的构造演化差异,决定了其储集砂体类型的差异和成岩作用的差异,从而影响其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的发育.该区发育有4个构造带:前陆冲断带储层类型为孔隙-裂缝型,以溶蚀孔和裂缝为主,见少量原生残余孔;前渊凹陷带储层类型为溶孔-裂缝型,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原生孔隙基本消失;前缘斜坡带储层类型为孔隙型,主要以残余原生孔及次生孔为主;前隆带储层类型为孔隙型,主要以原生孔及溶蚀扩大孔组成的混合孔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前陆盆地 须家河组 储层演化模式 成岩作用
下载PDF
BN洼陷岩性油气藏成藏主控要素分析
20
作者 邓晓娟 张晓磊 +3 位作者 赵健 袁志云 余朝华 杜业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8-24,共7页
B盆地勘探风险大程度低,一直以寻找构造油气藏为主。2010年在其北部斜坡带首次发现Baobab N岩性油藏,拓展了盆地勘探新领域;其成藏具典型代表性,可为盆地其他凹陷岩性勘探提供指导。通过成藏要素分析,结合油藏和砂体展布特征,探讨了BN... B盆地勘探风险大程度低,一直以寻找构造油气藏为主。2010年在其北部斜坡带首次发现Baobab N岩性油藏,拓展了盆地勘探新领域;其成藏具典型代表性,可为盆地其他凹陷岩性勘探提供指导。通过成藏要素分析,结合油藏和砂体展布特征,探讨了BN岩性油藏的成藏主控要素。研究表明:BN岩性油藏受构造和岩性双重因素控制。洼陷发育优质烃源岩,且与砂体直接接触,具较好的生储盖组合。控制油气沿其周缘分布,具构造背景的砂体利于油气充注,而扇中辨状水道微相控制油气富集,具良好封堵能力的断层与反转构造有机配置为BN洼陷岩性成藏最重要的控制因素。对于强反转裂谷盆地来说,保存条件要求相对苛刻,上覆M组厚层泥岩质纯厚度大;且不同程度地发育超压,为油气藏保存提供优越的条件,控制岩性体最终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N洼陷 成藏主控要素 砂体展布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