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胃缺血后处理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
作者 马小波 杜东书 +2 位作者 李豫 张建福 张咏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9-401,共3页
目的:建立并优化大鼠在体胃缺血后处理模型,并初步探讨缺血后处理对胃黏膜损伤的抗氧化机制。方法:78只大鼠分为13组,每组6只。采用单纯胃缺血-再灌注(GI-R)损伤组和假手术组作对照,通过检测胃黏膜损伤指数,观察缺血后处理时短暂的再灌... 目的:建立并优化大鼠在体胃缺血后处理模型,并初步探讨缺血后处理对胃黏膜损伤的抗氧化机制。方法:78只大鼠分为13组,每组6只。采用单纯胃缺血-再灌注(GI-R)损伤组和假手术组作对照,通过检测胃黏膜损伤指数,观察缺血后处理时短暂的再灌注(R)-缺血(I)持续时间(R和I分别均为10、20、30和40s组)、R-I循环次数(R20s/I20s反复1、3、5和10次组)以及长时间再灌注开始后给予后处理的时间(R为1、2和4min组),对胃黏膜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测定胃黏膜组织丙二醛(MDA)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GI-R组及4个不同持续时间组胃黏膜损伤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574,P<0.001);假手术组、GI-R组及4个不同循环次数组胃黏膜损伤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815,P<0.001);假手术组、GI-R组及3个不同开始时间组胃黏膜损伤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499,P<0.001)。各组大鼠胃黏膜MDA含量(F=27.250、31.450和27.520,P均<0.001)和SOD活性(F=72.662、57.220和50.650,P均<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功构建并优化了大鼠胃缺血后处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缺血后处理 胃黏膜 大鼠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对再灌注大鼠胃黏膜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小波 张建福 +2 位作者 张咏梅 周晓燕 杜东书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再灌注大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及其抗氧化机制。方法制备胃缺血后处理模型;实验分为5组(n=6):假手术组(S)、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预处理组(IPC)、缺血后处理组(I-post)、缺血后处理+缺血预处理组(I-post+IPC...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再灌注大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及其抗氧化机制。方法制备胃缺血后处理模型;实验分为5组(n=6):假手术组(S)、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预处理组(IPC)、缺血后处理组(I-post)、缺血后处理+缺血预处理组(I-post+IPC)。记录各组胃黏膜损伤指数并检测胃黏膜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胃黏膜细胞的凋亡。结果与S组相比,I-R组胃黏膜损伤指数和黏膜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胃黏膜MDA含量显著增加,SOD活性明显降低;在IPC组、I-post组和I-post+IPC组,胃黏膜损伤指数与细胞凋亡率较I-R组显著降低,胃黏膜MDA含量也显著降低,而SOD活性明显升高;I-post+IPC组对再灌注的胃黏膜损伤无叠加保护作用,分别与IPC组和I-post组相比,各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后处理可显著减轻胃黏膜再灌注损伤,其效应与缺血预处理相似,其机制之一可能与其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生成减少,抑制胃黏膜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使再灌注的胃黏膜细胞凋亡减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缺血-再灌注 缺血后处理 缺血预处理 胃黏膜细胞凋亡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胃黏膜自由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丁雷 张建福 杜东书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298-300,共3页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stC)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gastric ischemia/reperfusion,GI/R)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分别检测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G...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stC)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gastric ischemia/reperfusion,GI/R)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分别检测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GMDI)及胃黏膜组织抑制羟自由基能力、黄嘌呤氧化酶(XOD)、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可造成胃黏膜明显损伤;缺血后处理明显减轻GI/R损伤,并使胃黏膜组织抑制羟自由基能力、SOD含量增加,XOD、MDA明显降低。结论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保护机制与减轻缺血/再灌注胃黏膜自由基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缺血/再灌注 缺血后处理 自由基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对再灌注损伤大鼠胃黏膜细胞ERK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丁雷 杜东书 张建福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2期787-790,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stC)对大鼠胃黏膜再灌注(GI-R)损伤的影响及细胞机制。方法制备胃缺血后处理模型。实验分为3组(n=6):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stC组)。用末端脱...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stC)对大鼠胃黏膜再灌注(GI-R)损伤的影响及细胞机制。方法制备胃缺血后处理模型。实验分为3组(n=6):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stC组)。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胃黏膜细胞的凋亡,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黏膜细胞增殖及凋亡相关基因p-ERK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胃黏膜细胞凋亡增加及增殖减少,p-ERK表达下调;与I-R组相比,缺血后处理显著降低胃黏膜细胞凋亡率,同时可以增加胃黏膜增殖率及p-ERK的表达。结论缺血后处理可抑制胃黏膜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p-ERK的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缺血-再灌注 缺血后处理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下载PDF
科创思维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5
作者 杜东书 宋红生 刘振国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20期120-121,共2页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的生命现象和机体各组成部分功能及其机理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以"科创思维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与传统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理念和教学体系上截然不同,故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适于...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的生命现象和机体各组成部分功能及其机理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以"科创思维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与传统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理念和教学体系上截然不同,故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适于"科创构思为中心"的教学,须建立、完善不同的课程体系及其教学方式,才能实现科创思维促进教学理念转变,进而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建立完善的、科学的基础理论与科学实验有机融合的体系,以科创创新思维人才为核心,开展实践教学、加强能力培养,改革实验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创思维 生理学 教学理念 基础理论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短学期制下生理学实验课程的探索与改革
6
作者 刘振国 杜东书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6年第2期18-20,共3页
生理学实验是高校生理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介绍了短学期制下生理学实验课程的概况,然后探讨了课程开设面临的课程体系完整性的保持、教学效率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等问题,最后提出要尽可能保证课程体系的全面性、精简融... 生理学实验是高校生理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介绍了短学期制下生理学实验课程的概况,然后探讨了课程开设面临的课程体系完整性的保持、教学效率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等问题,最后提出要尽可能保证课程体系的全面性、精简融合实验教学内容、严格要求学生做好实验预习、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尽量多开设探究型实验、全面开放实验室的场地和设备、充分利用学院已有的生理学研究的相关资源等解决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学期制 生理学实验课程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锌指蛋白CXXC5通过调节肠上皮细胞的增殖修复以控制肠炎的发生 被引量:4
7
作者 郝从芳 谢亚栋 +2 位作者 马世鑫 杜东书 肖晖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74-682,共9页
目的探讨CXXC5在炎症性肠病中的潜在功能。方法利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检测野生型对照小鼠和CXXC5基因敲除小鼠对DSS的敏感性,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了肠道上皮细胞... 目的探讨CXXC5在炎症性肠病中的潜在功能。方法利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检测野生型对照小鼠和CXXC5基因敲除小鼠对DSS的敏感性,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了肠道上皮细胞增殖、炎症因子表达和细胞增殖相关通路的激活。结果发现CXXC5基因敲除小鼠比野生型对照小鼠更敏感,呈现严重的肠道组织损伤和高致死率。我们进一步发现CXXC5基因敲除小鼠的肠上皮细胞增殖在修复期非常低,而对照小鼠的肠上皮细胞则大量增殖。虽然炎症因子的表达在2组小鼠中相当,但是我们发现c-MYC蛋白在CXXC5基因敲除小鼠的肠上皮细胞中表达量明显偏低,这可能导致了细胞增殖的减少。结论证明CXXC5能够抑制炎症性肠病的发生,促进肠上皮细胞的损伤修复,因此是控制肠炎发生的一个重要调控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脂蛋白CXXC5 肠炎 肠上皮细胞 细胞增殖
下载PDF
福建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以福建农林大学南平校区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焦廷伟 杜东书 《菏泽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36-138,共3页
福建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既有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习方式方法不适应等特点,又存在普遍的自卑心理、心理不成熟、人际交往困难等问题。就这些问题的特点及成因,对如何做好福建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班辅导员工作提出对策。
关键词 福建 少数民族 预科教育
下载PDF
EAG2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敏 闫金玉 +3 位作者 唐云飞 王静 杜东书 陈付学 《医学综述》 2019年第19期3803-3807,共5页
离子通道在电信号传输以及细胞功能中起关键作用。电压门控K^+通道被认为是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成为近年来肿瘤生物学的研究热点。EAG通道属于电压门控K^+通道,EAG通道及各亚型突变体常在神经元及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作用。EAG2是EAG超家... 离子通道在电信号传输以及细胞功能中起关键作用。电压门控K^+通道被认为是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成为近年来肿瘤生物学的研究热点。EAG通道属于电压门控K^+通道,EAG通道及各亚型突变体常在神经元及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作用。EAG2是EAG超家族的成员之一,主要在神经系统中表达,在肾细胞癌、黑色素瘤、胰腺癌、髓母细胞瘤中均呈过表达,EAG2过表达是恶性肿瘤治疗的标志和靶点,因此,对恶性肿瘤中EAG2作用的研究将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EAG超家族 EAG2 肾细胞癌 黑色素瘤 胰腺癌 髓母细胞瘤
下载PDF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调控 被引量:3
10
作者 蒋信伟 杜东书 +3 位作者 张建福 张咏梅 周晓燕 马小波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1-457,共7页
本实验采用夹闭大鼠腹腔动脉30min后松开动脉夹血流复灌1h的方法建立胃缺血-再灌注(gastric ischemia-reperfusion,GI-R)损伤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astigial nucleus,FN)对大鼠GI-R损伤的影响,并对其可能的神经调控... 本实验采用夹闭大鼠腹腔动脉30min后松开动脉夹血流复灌1h的方法建立胃缺血-再灌注(gastric ischemia-reperfusion,GI-R)损伤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astigial nucleus,FN)对大鼠GI-R损伤的影响,并对其可能的神经调控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胃黏膜损伤检测显示,电刺激小脑FN使GI-R损伤显著减轻,且有强度-效应依赖关系;另外,电刺激小脑FN使胃黏膜细胞的凋亡率降低。预先化学损毁小脑FN,则可消除电刺激对GI-R损伤的减轻作用。内脏大神经放电检测分析显示,电刺激小脑FN使内脏大神经放电频率减少和放电幅度降低,而化学损毁双侧下丘脑外侧区(lateral hypothalamic area,LHA),再电刺激FN,内脏大神经的放电频率、幅度与刺激FN前相比都无明显变化。剪断双侧内脏大神经,再电刺激小脑FN,同样可使GI-R损伤减轻。化学损毁双侧LHA能取消电刺激小脑FN对GI-R损伤的减轻作用。氧化应激方面,电刺激小脑FN使缺血-再灌注的胃黏膜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丙二醛(MDA)含量降低。以上结果提示:电刺激小脑FN对大鼠缺血-再灌注的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小脑FN可能是对大鼠GI-R损伤具有调控作用的中枢部位,其神经机制可能是通过LHA介导,降低了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实现的,此外可能还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小脑顶核 下丘脑外侧区 胃缺血-再灌注 内脏大神经 凋亡
原文传递
N-乙酰-L-半胱氨酸减轻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晓燕 杜东书 +1 位作者 马小波 张建福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72,共4页
为研究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减轻大鼠胃缺血/再灌注(gastric ischemia/reperfusion,GI/R)损伤的机制,在大鼠股静脉注射NAC(150mg/kg),夹闭大鼠腹腔动脉30min,再灌注1h制备GI/R模型。取胃后计数胃黏膜损伤指数(gastri... 为研究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减轻大鼠胃缺血/再灌注(gastric ischemia/reperfusion,GI/R)损伤的机制,在大鼠股静脉注射NAC(150mg/kg),夹闭大鼠腹腔动脉30min,再灌注1h制备GI/R模型。取胃后计数胃黏膜损伤指数(gastric mucosal damage index,GMDI),用原位检测(TUNEL)法观察胃黏膜细胞的凋亡,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胃黏膜组织中p-ERK,p-JNK和NF-κB的表达,用RT-PCR法检测TNF-α,Caspase-3的mRNA表达。结果显示,NAC可以减轻GI/R损伤大鼠胃黏膜细胞的凋亡;促进大鼠I/R损伤的胃黏膜组织中p-ERK蛋白的表达,抑制p-JNK和NF-κB的蛋白表达,同时也抑制TNF-α mRNA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股静脉给予辣椒素受体(vanilloid receptor subtype1,VR1)拮抗剂(capsaizepin,CPZ)400mg/kg,能逆转NAC对大鼠GI/R损伤的保护作用。以上结果提示:NAC对大鼠GI/R损伤具有减轻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胃黏膜组织中p-ERK,下调p-JNK和NF-κB实现的,且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VR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L-半胱氨酸 胃缺血/再灌注 凋亡 辣椒素受体 大鼠
原文传递
慢性饮酒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
12
作者 马小波 王洪建 +1 位作者 徐庆雷 杜东书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3-454,共2页
目的探讨酒精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机制。方法制备胃缺血再灌注及慢性饮酒大鼠模型,实验分为6组:假手术、饮酒假手术、胃缺血再灌注1、2 h组、饮酒胃缺血再灌注1、2 h组,每组6只;记录各组胃黏膜损伤指数并检测胃黏膜丙二醛(MDA... 目的探讨酒精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机制。方法制备胃缺血再灌注及慢性饮酒大鼠模型,实验分为6组:假手术、饮酒假手术、胃缺血再灌注1、2 h组、饮酒胃缺血再灌注1、2 h组,每组6只;记录各组胃黏膜损伤指数并检测胃黏膜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胃黏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1、2 h后胃黏膜损伤指数分别为(106.0±12.0)和(74.4±11.0),黏膜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3.2±6.5)%和(54.0±7.4)%,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1 h后胃黏膜MDA含量[(7.98±2.1)nmol/mgprot]明显增加,SOD活性[(141±16.1)U/mgprot]明显降低;饮酒可引起胃黏膜轻微损伤(损伤指数为9.2±0.7),但饮酒并未加剧缺血再灌注带来的胃黏膜损伤,仅使机体自身修复能力降低。结论饮酒可导致SOD活性下降,加剧机体内氧化和抗氧化平衡失调,使胃黏膜自身修复损伤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缺血再灌注 乙醇 胃黏膜损伤指数 胃黏膜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