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马珠单抗治疗儿童日光性荨麻疹一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曲芃 杜东红 杨宝琦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16-117,共2页
日光性荨麻疹传统治疗方案主要有抗组胺药物、光硬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然而有很多患者对传统治疗方案反应不佳。既往报道奥马珠单抗治疗儿童日光性荨麻疹有效,本文报道奥马珠单抗治疗儿童日光性荨麻疹一例,并进行文献复习。患者为一例... 日光性荨麻疹传统治疗方案主要有抗组胺药物、光硬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然而有很多患者对传统治疗方案反应不佳。既往报道奥马珠单抗治疗儿童日光性荨麻疹有效,本文报道奥马珠单抗治疗儿童日光性荨麻疹一例,并进行文献复习。患者为一例3岁男性患儿,日晒后全身红斑、风团伴瘙痒1年。给予患者奥马珠单抗150 mg皮下注射,患者好转出院。随访22个月,患者目前维持奥马珠单抗治疗中,皮疹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性荨麻疹 奥马珠单抗
下载PDF
建立和验证带状疱疹患者后遗神经痛风险因素预测模型 被引量:5
2
作者 王颖 赵伟 +13 位作者 张朝霞 杜东红 杨青 杨宝琦 王娜 颜潇潇 吴卫志 潘付堂 周盛基 王广进 吴梅 于长平 施仲香 田洪青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4期242-247,共6页
目的:探索建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风险因素预测模型,并进行PHN高危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3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住院治疗的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根据是否发生PHN将其分为两组。使用LASSO联合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 目的:探索建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风险因素预测模型,并进行PHN高危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3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住院治疗的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根据是否发生PHN将其分为两组。使用LASSO联合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危险因素评价。结果:共有307例患者入选本研究,101例(32.8%)患者出现了PHN。应用LASSO联合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以下独立危险因素:年龄≥50岁(OR值3.522,95%CI1.631~7.606,P=0.001)、合并糖尿病史(OR值2.182,95%CI 1.073~4.438,P=0.031)、急性期皮损面积≥5%(OR值2.756,95%CI 1.426~5.327,P=0.003)、先驱痛(OR值2.233,95%CI 1.216~4.099,P=0.010)、急性期疼痛程度评分(NRS)≥6分(OR值10.724,95%CI 5.549~20.725,P<0.001)。结论:年龄≥50岁、合并糖尿病史、急性期皮损面积≥5%、急性期先驱痛、急性期疼痛程度评分(NRS)≥6分为PH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巨大溃疡型海分枝杆菌感染一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孙菲菲 杨宝琦 +3 位作者 杜东红 刘永霞 暴芳芳 张朝霞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8期598-600,共3页
海分枝杆菌感染患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本文报道一例患者,病史2年,未及时诊疗,导致皮损逐渐加重,晚期呈现巨大深在性溃疡,累及韧带。给予多西环素联合克拉霉素治疗6个月后溃疡愈合。
关键词 海分枝杆菌感染 巨大溃疡
下载PDF
红霉素醋酸锌凝胶和软膏治疗寻常型痤疮 被引量:15
4
作者 杜东红 田洪青 楼小航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6-288,共3页
目的:评价红霉素醋酸锌凝胶和软膏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以1%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为对照,设红霉素醋酸锌凝胶和红霉素醋酸锌软膏2个试验组,用药后6 wk评价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共... 目的:评价红霉素醋酸锌凝胶和软膏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以1%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为对照,设红霉素醋酸锌凝胶和红霉素醋酸锌软膏2个试验组,用药后6 wk评价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共入选60例病人。58例完成试验,对照组、软膏组和凝胶组各有19例,20例和19例。治疗6 wk后3组病人的黑头粉刺、白头粉刺、炎性丘疹和脓疱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3组间变化无差异(P>0.05)。对照组、软膏组和凝胶组有效率分别为58%,65%和63%,各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组皮肤局部不良反应发生分别为3例,1例和1例,无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红霉素醋酸锌凝胶和软膏是安全有效的治疗寻常型痤疮的外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寻常 红霉素 醋酸类 软膏 凝胶类 随机对照试验 双盲法
下载PDF
银杏制剂对大鼠急性肝损伤保护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8
5
作者 杜东红 袁凤仪 +1 位作者 何云 任渝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银杏制剂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银杏制剂低、中、高三个剂量治疗组及齐敦果酸阳性药对照组.D-氨基半乳糖胺(D-GalN)致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大鼠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 目的:探讨银杏制剂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银杏制剂低、中、高三个剂量治疗组及齐敦果酸阳性药对照组.D-氨基半乳糖胺(D-GalN)致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大鼠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丙氨酸转氨酶(ALT)、丙二醛(MDA),并光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血清PAF、ALT、MDA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光镜:肝细胞大块或亚大块坏死,肝小叶及肝细胞消失,肝脏病理学分级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1).银杏各剂量组血清PAF、ALT、MDA及阳性对照组ALT、MDA则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肝细胞坏死明显减轻,范围缩小,并可见肝小叶结构,其中尤以银杏高剂量组疗效较佳(P<0.05),其他各治疗组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银杏制剂对D-GalN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拮抗PAF,改善肝脏微循环实现的.他有望成为临床治疗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有效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制剂 大鼠 急性肝损伤 保护作用
下载PDF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杜东红 苟林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6期806-807,共2页
目的提高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结果发热、咽峡炎、皮疹、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为本病主要典型症状及体征,但也有鼻塞伴打鼾和双眼脸浮肿等特殊症... 目的提高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结果发热、咽峡炎、皮疹、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为本病主要典型症状及体征,但也有鼻塞伴打鼾和双眼脸浮肿等特殊症状,以及其他系统比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的并发症。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多数预后好,但也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儿童 诊断
下载PDF
咪唑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杜东红 潘付堂 +2 位作者 亓兴亮 汪新义 王金良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7年第6期542-543,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荨麻疹 药物治疗 疗效观察 咪唑斯汀 起效时间
下载PDF
BiliBed婴儿蓝光床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1
8
作者 杜东红 刘雄成 《四川医学》 CAS 2003年第4期393-393,共1页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蓝光床 治疗
下载PDF
新生儿脓毒症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杜东红 王俐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0年第4期122-123,共2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脓毒症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2009年峨眉山市人民医院和乐山市人民医院经血培养确诊为新生儿脓毒症的550例患儿血培养结果及药敏实验进行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结果 550... 目的分析新生儿脓毒症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2009年峨眉山市人民医院和乐山市人民医院经血培养确诊为新生儿脓毒症的550例患儿血培养结果及药敏实验进行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结果 550例标本血培养阳性82例,阳性率约为15%,其中葡萄球菌72株,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占47.5%),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0.7%)、溶血性葡萄球菌(占8.5%);药敏实验显示,对青霉素均耐药,对苯唑西林、红霉素耐药率70%以上,对万古霉素均敏感。结论葡萄球菌仍然是新生儿脓毒症的主要病原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比例有增多的趋势,且呈多重耐药,应根据血培养及药敏实验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新生儿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在皮肤科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东红 赵天恩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年第2期140-143,共4页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在皮肤科的应用已逐渐广泛,已报道IVIg治疗的皮肤病包括: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天疱疮、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线状IgA大疱性皮病、妊娠类天疱疮、中毒性表皮松解症、慢性荨麻疹、异位性皮炎、坏疽性脓...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在皮肤科的应用已逐渐广泛,已报道IVIg治疗的皮肤病包括: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天疱疮、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线状IgA大疱性皮病、妊娠类天疱疮、中毒性表皮松解症、慢性荨麻疹、异位性皮炎、坏疽性脓皮病、多形性红斑等。其作用机制主要与阻断Fc受体、中和补体及受体、加速受体代谢、提供抗病毒抗体和抗毒素、调控细胞因子、影响黏附、调控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ⅣIg 治疗 机制 副作用 静脉滴注 免疫球蛋白 皮肤科
下载PDF
儿童腹泻病伴无热惊厥30例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杜东红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442-444,共3页
目的:分析儿童腹泻病伴无热惊厥的临床特点和病因。方法:对腹泻病伴无热惊厥的30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电解质紊乱20例,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5例,病毒性脑炎3例,低血糖症2例。结论:儿童腹泻病伴无热惊... 目的:分析儿童腹泻病伴无热惊厥的临床特点和病因。方法:对腹泻病伴无热惊厥的30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电解质紊乱20例,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5例,病毒性脑炎3例,低血糖症2例。结论:儿童腹泻病伴无热惊厥原因多样化,与电解质紊乱、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病毒性脑炎、低血糖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病 无热惊厥 儿童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与消化性溃疡 被引量:2
12
作者 杜东红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1999年第4期202-204,共3页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内源性炎症介质中促溃疡形成作用最强的一种,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PAF的生物学特征、信号传导机制、参与消化性溃疡(PU)形成的证据及其致病机理。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因子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氧驱动吸入万托林、普米克令舒和溴化异丙托品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13
作者 杜东红 王俐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7期952-953,共2页
目的评价氧驱动吸入万托林、普米克令舒和溴化异丙托品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琥珀氢化可的松,治疗组采用普米克令舒、万托林和溴化... 目的评价氧驱动吸入万托林、普米克令舒和溴化异丙托品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琥珀氢化可的松,治疗组采用普米克令舒、万托林和溴化异丙托品三联氧驱动吸入治疗。治疗5d后观察疗效,>5岁患儿测定治疗前后最大呼气峰流速值(peakexpiratoryflowrate,PEFR)。结果治疗组42例中显效32例,好转10例,有效率100%;对照组40例中显效9例,好转21例,无效10例,有效率75%。两组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后的PEFR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氧驱动雾化吸入万托林、普米克令舒和溴化异丙托品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驱动吸入 治疗 哮喘
下载PDF
盐酸布替萘芬乳膏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
14
作者 杜东红 吴振涛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年第8期701-702,共2页
关键词 盐酸布替萘芬乳膏 皮肤浅部真菌病 乳膏治疗 外搽治疗 咪康唑霜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在肝病中的致病机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杜东红 何云 袁凤仪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57-59,共3页
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ity Factor,PAF)是近年发现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内源性磷脂介质.它既可作为内分泌因子引起远端器官的改变,又可作为旁分泌因子或自分泌因子对临近或自身组织细胞发挥作用,在体内起激素样作用,可造成全身几... 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ity Factor,PAF)是近年发现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内源性磷脂介质.它既可作为内分泌因子引起远端器官的改变,又可作为旁分泌因子或自分泌因子对临近或自身组织细胞发挥作用,在体内起激素样作用,可造成全身几乎所有器官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血小板活化因子 综述 致病机制 肝病
下载PDF
咪喹莫特在尖锐湿疣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6
作者 田洪青 杜东红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0-182,共3页
咪喹莫特是一种局部应用的免疫调节剂 ,可刺激皮肤粘膜产生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 1,6,8,提高细胞免疫应答 ,产生抗病毒效果。5 %咪喹莫特霜治疗尖锐湿疣 ,疣体完全清除率为37%~ 5 0 % ,不良反应为局部轻、中度的瘙痒、红斑、... 咪喹莫特是一种局部应用的免疫调节剂 ,可刺激皮肤粘膜产生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 1,6,8,提高细胞免疫应答 ,产生抗病毒效果。5 %咪喹莫特霜治疗尖锐湿疣 ,疣体完全清除率为37%~ 5 0 % ,不良反应为局部轻、中度的瘙痒、红斑、烧灼感、触痛、溃疡、糜烂、疼痛等 ,具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乳头状瘤病毒 咪喹莫特 干扰素类 白细胞介素类 肿瘤坏死因子 抗病毒药 抗肿瘤药 皮肤科用药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CD64 Hs-CRP及PCT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宁 杜东红 王开元 《西部医学》 2015年第5期768-770,共3页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Hs-CRP、PCT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98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水平、Hs-CRP水...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Hs-CRP、PCT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98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水平、Hs-CRP水平、PCT水平以及阳性率进行比较,并对3项指标联合检测以及单独检测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水平、血清Hs-CRP、PCT水平以及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项指标进行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单用CD64、Hs-CRP、PCT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中性粒细胞CD64、Hs-CRP、PCT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患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且3项指标联合检测更有利于患儿早期诊断率的提高,能够作为新生儿败血症治疗效果的判断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CD64 HS-CRP PCT 新生儿败血症
下载PDF
51例面部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的斑贴试验和光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朝霞 庞静 +7 位作者 张雪青 刘建新 冉德琳 王广进 杜东红 潘付堂 田洪青 杨宝琦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2年第9期599-603,共5页
目的:检测分析面部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常见致敏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面部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斑贴试验和光斑贴试验资料。结果:51例患者进行了斑贴试验,总体阳性率为96%。阳性率高的过敏源依次为:硫酸镍(47.1%)、氯化... 目的:检测分析面部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常见致敏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面部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斑贴试验和光斑贴试验资料。结果:51例患者进行了斑贴试验,总体阳性率为96%。阳性率高的过敏源依次为:硫酸镍(47.1%)、氯化钴(35.3%)、甲基异噻唑啉酮(27.5%)、纺织染料混合物(19.6%)、没食子酸辛酯(19.6%)、松香(13.7%)、对苯二胺(13.7%)、硫柳汞(13.7%)、叔丁基氢醌(13.7%)、棓酸十二烷酯(13.7%)。46例患者完成光敏实验和光斑贴检查,14例存在光敏感(30.43%);其中UVA敏感7例(15.22%),UVB敏感8例(17.39%)。光斑贴阳性率19.6%,常见致敏原依次为:依托酚那酯(6.5%)、癸基葡糖苷(6.5%)、甲酚曲唑三硅氧烷(4.3%)。结论:防腐剂、香料、重金属、乳化剂、抗氧化剂、表面活化剂等原料均可能引起面部接触致敏。面部化妆品皮炎患者还可能存在光敏反应和光变态反应。全面的斑贴试验有助于更好的帮助患者查找致敏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变应原 化妆品皮炎 斑贴试验 光斑贴试验
下载PDF
人体对紫外线的敏感性及其相关因素 被引量:5
19
作者 田洪青 杜东红 赵天恩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94-696,共3页
评价人体对紫外线的敏感性及其相关因素对于防护紫外线及科学利用紫外线的意义。最小红斑量(MED)是判断皮肤紫外线敏感性的最有效指标。影响MED的因素有很多,如结构性皮肤颜色、皮肤日光反应类型、营养状况、角质层水分、年龄、性别、... 评价人体对紫外线的敏感性及其相关因素对于防护紫外线及科学利用紫外线的意义。最小红斑量(MED)是判断皮肤紫外线敏感性的最有效指标。影响MED的因素有很多,如结构性皮肤颜色、皮肤日光反应类型、营养状况、角质层水分、年龄、性别、药物等。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皮肤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天疱疮六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宝琦 张朝霞 +9 位作者 陈明飞 王娜 颜潇潇 杨青 潘付堂 王广进 杜东红 吴梅 施仲香 张福仁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0年第12期718-721,725,共5页
目的:评价利妥昔单抗治疗天疱疮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方法:对采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并随访至少1年的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013-2019年我院共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天疱疮6例,其中1例为初治患... 目的:评价利妥昔单抗治疗天疱疮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方法:对采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并随访至少1年的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013-2019年我院共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天疱疮6例,其中1例为初治患者,5例为病情复发的患者。剂量方案:1例采用淋巴瘤方案,5例采用类风湿关节炎方案。经过2~71个月随访,6例患者中停止治疗后完全缓解2例,治疗中完全缓解3例,出院后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最新国内外指南和专家共识已经将利妥昔单抗列为天疱疮的一线治疗药物。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顽固性天疱疮有效,可达到病情长期缓解的目的,但是需要警惕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疱疮 利妥昔单抗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