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末端脑钠肽前体判断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5
1
作者 杜令 高翠菊 +4 位作者 聂戎剑 姚明辉 何进 代亨华 龚涛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986-1988,共3页
目的研究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判断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试验(ECLIA)测定98例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计算中位数血浆NT-proBNP浓度,将患者分为>中位数血浆NT-proBNP浓... 目的研究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判断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试验(ECLIA)测定98例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计算中位数血浆NT-proBNP浓度,将患者分为>中位数血浆NT-proBNP浓度组(A组)和≤中位数血浆NT-proBNP浓度组(B组),前瞻性观察两组6个月病死率、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的发生。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血浆NT-proBNP浓度是否是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评价血浆NT-proBNP浓度在判断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价值。结果两组血浆NT-proBNP浓度均明显升高,但A组6个月病死率、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明显高于B组(P<0.05),回归分析表明血浆NT-proBNP浓度是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独立预测因素,依据ROC曲线,血浆NT-proBNP浓度>5 000 pg/mL的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6个月心血管事件明显增加。结论 NT-proBNP明显升高的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尤其是血浆NT-proBNP浓度>5 000 pg/mL的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6个月心血管事件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proBNP 心力衰竭 预后
下载PDF
缬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内皮细胞分泌功能及斑块组织中NF-κB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杜令 华先平 +2 位作者 孔祥辉 管高峰 王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2-464,共3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 1,AT1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模型兔内皮细胞分泌功能及斑块组织中NF-κB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缬沙坦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36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 1,AT1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模型兔内皮细胞分泌功能及斑块组织中NF-κB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缬沙坦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36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普通饲料组(A组),高胆固醇饲料组(B组),高胆固醇+缬沙坦组(C组),高胆固醇+氨氯地平组(D组),测量血脂、血压、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以及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水平,测量斑块组织NF-κB/P65亚单位含量、血管壁AT1受体含量及斑块面积和内膜厚度。结果血脂水平A组低于B、C、D组(均P<0.05),B、C、D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前血压4组间无差异,实验结束时C、D组低于A、B组;斑块与内膜面积比值及内膜中膜厚度比值依次为B、D组>C组>A组(P<0.05);血清ET-1水平、斑块组织NF-κB/P65亚单位含量、血管壁AT1受体含量B、D组>C组>A组(P<0.05),而血清NO水平A组>C组>B、D组(P<0.05),AngⅡ水平C组>B、D组>A组(P<0.05)。结论缬沙坦能改善As模型兔的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并能抑制斑块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的激活,从而发挥抗As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率震荡的临床分析——附21例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杜令 陈华文 王琳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76-578,共3页
目的研究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segmentelevationacutecoronarysyndrome,NSTEACS)患者的心率震荡特点,并评价心率震荡测量指标对预测NSTEACS危险性的价值。方法21例NSTEACS为病例组,选择同期20名体格检查的健康人为对照... 目的研究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segmentelevationacutecoronarysyndrome,NSTEACS)患者的心率震荡特点,并评价心率震荡测量指标对预测NSTEACS危险性的价值。方法21例NSTEACS为病例组,选择同期20名体格检查的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震荡起始和震荡斜率,同时分析震荡起始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肌钙蛋白I、每5min平均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ofper-5minaveragesnormalnumberofintervals,SDANN)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震荡起始值显著高于对照组(-0·0139±0·0013、-0·0622±0·0368,P<0·05);两组间震荡斜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震荡起始值与LVEF和SDANN呈负相关。结论NSTEACS患者的心率震荡指标震荡起始较正常健康组明显增高,且与传统评价NSTEACS的危险性指标LVEF、SDANN有较好的相关性,震荡起始有可能作为预测NSTEACS患者危险性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率震荡 震荡起始 震荡斜率 左心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重庆市基层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心房颤动流行情况及抗凝治疗状况调查 被引量:3
4
作者 杜令 戴亨华 +3 位作者 龚涛 何杰 姚明辉 高翠菊 《现代医药卫生》 2020年第15期2329-2332,共4页
目的调查重庆市基层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心房颤动(房颤)流行情况及抗凝治疗状况,为改善房颤抗凝治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该院心内科住院的42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查阅病历调查房颤抗凝治疗现状,分析房颤抗凝治疗的影... 目的调查重庆市基层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心房颤动(房颤)流行情况及抗凝治疗状况,为改善房颤抗凝治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该院心内科住院的42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查阅病历调查房颤抗凝治疗现状,分析房颤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4207例患者中发生房颤629例,房颤发生率为14.95%,>80岁患者房颤发生率为28.20%(375/1330);瓣膜病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率为89.04%(65/73),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率为7.91%(44/556)。房颤是否抗凝治疗与医生是否提及抗凝事项呈明显正相关,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结论重庆市基层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房颤发生率较高,瓣膜病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率较高,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率较低,影响了抗凝治疗的主要原因是医生未提及抗凝事项和患者较高的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抗凝药 数据收集 重庆 基层医院
下载PDF
AT1受体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杜令 王琳 《华中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48-149,共2页
关键词 AT1受体 动脉粥样硬化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AngⅡ 心血管系统 血管紧张素Ⅱ 交感神经激活 组织生长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壁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134
6
作者 管高峰 华先平 +2 位作者 王琳 杜令 孔祥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10期884-886,共3页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模型血管壁炎症的影响。方法36只新西兰雄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高胆固醇组(HC组)、高胆固醇加氟伐他汀组(FC组)和高胆固醇加丹红注射液组(DC组);组织形态学分析AS斑块/内膜面积比...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模型血管壁炎症的影响。方法36只新西兰雄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高胆固醇组(HC组)、高胆固醇加氟伐他汀组(FC组)和高胆固醇加丹红注射液组(DC组);组织形态学分析AS斑块/内膜面积比值及斑块最厚处内膜厚度/中膜厚度比值;酶法检测血脂;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主动脉弓血管壁核转录因子κB(NF-κB)含量。结果DC组与HC组比较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降低(P<0.05),血管AS病变显著减轻(P<0.05),血管壁NF-κB及血清hs-CR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实验性AS家兔血管壁炎症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丹红注射液 炎症 核转录因子-ΚB
下载PDF
氯吡格雷对兔动脉粥样硬化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管壁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华先平 杜令 +2 位作者 孔祥辉 管高峰 王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兔动脉粥样硬化(AS)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壁核因子-κBp65mRNA(NF-κBp65mRNA)及p65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27只新西兰雄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高胆固醇组(B组)和高胆固醇加氯吡格雷组(C组);...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兔动脉粥样硬化(AS)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壁核因子-κBp65mRNA(NF-κBp65mRNA)及p65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27只新西兰雄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高胆固醇组(B组)和高胆固醇加氯吡格雷组(C组);分别用酶法、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原位杂交法和组织形态学分析测定血脂、hs-CRP和血管壁p65含量、NF-κBp65mRNA表达及AS斑块/内膜面积比值及斑块最厚处内膜/中膜厚度比值。结果:B组和C组血脂、hs-CRP、血管壁NF-κBp65mRNA及p65表达均较A组显著升高(P<0.05);C组较B组血脂无明显差异而AS病变明显减轻(P<0.05),hs-CRP、血管壁NF-κBp65mRNA及p65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氯吡格雷具有一定的抗AS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s-CRP及NF-κB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核因子-ΚB 氯吡格雷
下载PDF
氯吡格雷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李芳 余素琴 +4 位作者 杜艳华 华先平 管高峰 杜令 孔祥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1074-1077,共4页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管壁核因子-κB(NF-κB)水平的影响。方法:27只新西兰雄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高胆固醇组(HC)和高胆固醇加氯吡格雷组(HC+C)。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管壁核因子-κB(NF-κB)水平的影响。方法:27只新西兰雄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高胆固醇组(HC)和高胆固醇加氯吡格雷组(HC+C)。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测定血清hs-CRP及主动脉弓血管壁NF-κB含量;组织形态学分析AS斑块/内膜面积比值及斑块最厚处内/中膜厚度比值。结果:HC+C组与HC组相比,斑块/内膜的面积比下降39.59%,内膜/中膜厚度比下降41.57%(P<0.01);血管壁NF-κB及血清hs-CRP含量亦明显降低(P<0.05)。结论:氯吡格雷具有抗AS作用和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氯吡格雷 高敏D反应蛋白 核因子-ΚB
下载PDF
急诊PCI术中支架脱载及处理2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龚涛 戴亨华 杜令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年第12期1529-1530,共2页
1病例病例1患者男性,53岁,主因“突发头昏伴短暂意识丧失2 h”入我院,心电图示RR长间歇,肌钙蛋白T(TnT):3492 pg/ml,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转入心内科。患者于入院后26 h行急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示:前降支(LAD)中段50%~70%狭... 1病例病例1患者男性,53岁,主因“突发头昏伴短暂意识丧失2 h”入我院,心电图示RR长间歇,肌钙蛋白T(TnT):3492 pg/ml,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转入心内科。患者于入院后26 h行急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示:前降支(LAD)中段50%~70%狭窄;回旋支(LCX)远端以远闭塞,高位钝缘支70%~80%狭窄;右冠(RCA)近端以远闭塞。6F JR4.0指引导管至右冠开口,先送入sion导丝不能通过闭塞病变,换Pilot 50导丝顺利通过病变到达右冠远端,依次予MINI trek 1.2×15 mm,Artimes 1.5×15 mm、2.0×20 mm、2.5×20 mm球囊顺序扩张狭窄病变,球囊充盈扩张满意。送入Excel 3.0×28 mm支架至病变过程中阻力很大,反复推送不能到达病变远端,支架后撤困难(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意识丧失 病变过程 闭塞病变 回旋支 肌钙蛋白T 指引导管 近端 前降支
下载PDF
氯吡格雷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内皮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孔祥辉 华先平 +2 位作者 杜令 管高峰 王琳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10期1136-1138,共3页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实验性兔动脉粥样硬化(AS)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27只新西兰雄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9只。正常对照组给予不含胆固醇饲料100 g.d-1,模型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给予1.5%胆固醇饲料100 g.d...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实验性兔动脉粥样硬化(AS)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27只新西兰雄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9只。正常对照组给予不含胆固醇饲料100 g.d-1,模型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给予1.5%胆固醇饲料100 g.d-1,连续12周,药物治疗组同时灌胃给予氯吡格雷4 mg.kg-1.d-1。12周末兔耳中央动脉取血,酶法检测血脂,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内皮素(ET)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氧化酶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组织形态学分析AS斑块面积/内膜面积比值及斑块最厚处内膜厚度/中膜厚度比值。结果模型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血脂、ET、hs-CRP均较NC明显升高(P<0.05);模型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血NO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模型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血脂无明显差异,而药物治疗组AS病变程度明显减轻,且模型对照组血清ET、hs-CRP含量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血清NO含量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具有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血管壁内皮保护功能,而这两种功能可能与其抑制动脉局部炎症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素 一氧化氮
下载PDF
右心室高位间隔联合右心房起搏治疗慢性充血陛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11
作者 孔祥辉 王琳 +1 位作者 杜令 华先平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8年第2期7-9,共3页
目的观察右心室高位间隔联合右心房起搏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1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行右心室高位间隔联合右心房起搏治疗,于术前3d、术后3个月及6个月行心功能NYHA分级、6min步行距离、QRS波时限、左心室舒... 目的观察右心室高位间隔联合右心房起搏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1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行右心室高位间隔联合右心房起搏治疗,于术前3d、术后3个月及6个月行心功能NYHA分级、6min步行距离、QRS波时限、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LVEF及每搏量(SV)。结果右心室高位间隔联合右心房起搏后,心功能NYHA分级提高,6min步行距离增加,QRS波时限及LVEDd缩小,SV增加。结论右心室高位间隔联合右心房起搏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 心房 心脏起搏 心力衰竭 充血性 慢性病
下载PDF
血清PTX3和Gal-3在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2
作者 何杰 戴亨华 +1 位作者 杜令 赵倩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536-53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五聚素3(PTX3)、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在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所接诊的6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单纯高血压组)、60例高血压合并CHD患者(高血... 目的探讨血清五聚素3(PTX3)、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在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所接诊的6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单纯高血压组)、60例高血压合并CHD患者(高血压合并CHD组)及50例健康者(对照组)纳入研究,比较三组的临床资料及血清PTX3、Gal-3水平,并比较不同病变血管数的高血压合并CHD患者血清PTX3、Gal-3水平的差异。结果高血压合并CHD组高血压病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长于或高于单纯高血压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高血压合并CHD组血清PTX3、Gal-3水平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单纯高血压组血清PTX3、Gal-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支病变组血清PTX3、Gal-3水平明显高于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血清PTX3、Gal-3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显示,高血压病程,TC、LDL-C、PTX3、Gal-3水平和CHD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PTX3、Gal-3水平在高血压合并CHD患者中明显升高,而且随着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而升高,可通过加重血管炎症的途径,进一步增加心肌损伤程度,该研究也为临床防治高血压合并CHD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五聚素3 半乳糖凝集素3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茂山 王玉 杜令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19期3014-3016,共3页
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指出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诱因之一,引起世界范围内的较高死亡率和社会压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复杂,最新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组分的改变和功能失调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 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指出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诱因之一,引起世界范围内的较高死亡率和社会压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复杂,最新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组分的改变和功能失调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微生物学 动脉粥样硬化 肥胖症 糖尿病 2型 肠道菌群 冠状动脉疾病 综述
下载PDF
早发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颜晶 杜令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3期377-380,共4页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于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PCAD的患者221例作为PCAD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102例)和多支病变组(119例);并选取同期行冠状...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于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PCAD的患者221例作为PCAD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102例)和多支病变组(119例);并选取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诊断的患者15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PCAD组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 PCAD组患者空腹血糖、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糖尿病及纤维蛋白原是PCA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载脂蛋白A1是PCAD的保护因素。PCAD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结论对于PCAD高危人群应加强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危险因素 糖尿病 纤维蛋白原 冠状血管
下载PDF
阿魏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行直接PCI术患者心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赖晓峰 戴亨华 杜令 《现代医药卫生》 2019年第12期1807-1811,共5页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中机制。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该科收治的6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31例。2组患者均行PC...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中机制。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该科收治的6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31例。2组患者均行PCI术及药物治疗,试验组加用阿魏酸钠,共治疗10d。治疗前后评估2组患者左心功能、校正的TIMI帧数(CTFC),血清人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水平,术后90d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PCI术后,试验组CTF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左心功能均较本组治疗前提高,其中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丙二醛、ET-1、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而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NO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而试验组较对照组上升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90d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结论STEMI患者在PCI术及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及心脏功能,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其机制与阿魏酸钠抑制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 心肌梗死 PCI术 阿魏酸钠 炎症 氧化应激
下载PDF
依替巴肽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杜令 王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3134-3135,共2页
目的:观察依替巴肽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阳性药物对照的方法,84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使用依替巴肽,对照组使用替罗非班,比较两者的疗效和副反应发生情... 目的:观察依替巴肽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阳性药物对照的方法,84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使用依替巴肽,对照组使用替罗非班,比较两者的疗效和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能明显抑制血小板的聚集(P<0.05),但两组对血小板的抑制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在降低NSTEACS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各观察指标发生率两组间比较,P>0.05;两组主要副反应为轻度皮肤黏膜出血,试验组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6.8%、19.0%(P>0.05)。结论:初步结果显示依替巴肽短期内(7d)治疗NSTEACS与替罗非班一样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依替巴肽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
下载PDF
颌下单个巨大型淋巴结核1例
17
作者 杜令 谭颖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251-1251,共1页
关键词 颌下单个巨大型淋巴结核 病例报告 淋巴结核
下载PDF
修山电站贯流式水轮发电机调速器系统溢油故障的排除 被引量:1
18
作者 杜令 《广东水利水电》 2009年第1期56-57,共2页
修山电站3#机组运行时漏油泵启动频繁,经常出现漏油箱溢油现象。解体受油器后,更换浮动瓦,处理导向头表面,调整浮动瓦和导向头的间隙,故障得以排除。
关键词 水轮机 调速器 故障 排除
下载PDF
高危早复极综合征的再认识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磊 黄睿(综述) 杜令(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0年第15期2409-2412,共4页
早复极综合征(ERS)是一种原发性遗传性心律失常,以出现抬高的J波及ST段向下抬高为主要特征,近年来发现,ERS人群存在心源性猝死的风险,该文通过总结近期的临床研究进而探究ERS的发病机制,通过对ERS的危险分层发现高危人群,针对高危人群... 早复极综合征(ERS)是一种原发性遗传性心律失常,以出现抬高的J波及ST段向下抬高为主要特征,近年来发现,ERS人群存在心源性猝死的风险,该文通过总结近期的临床研究进而探究ERS的发病机制,通过对ERS的危险分层发现高危人群,针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医学干预,尽可能避免高危ERS患者出现猝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猝死 早复极综合征 分型及高危分层 综述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脂代谢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7
20
作者 管高峰 华先平 +2 位作者 王琳 杜令 孔祥辉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04-306,共3页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模型脂代谢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丹红注射液抗AS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36只新西兰雄性白兔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胆固醇组(HC组)、高胆固醇加氟伐他汀组(FC组)和高胆固醇加丹红注射液组...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模型脂代谢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丹红注射液抗AS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36只新西兰雄性白兔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胆固醇组(HC组)、高胆固醇加氟伐他汀组(FC组)和高胆固醇加丹红注射液组(DC组);组织形态学分析AS斑块/内膜面积比值及斑块最厚处内膜厚度/中膜厚度比值;酶法检测血脂;酶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ET)水平。结果DC组与HC组比较,血清TC、LDL-C明显降低(P<0.05);血管AS病变显著减轻(P<0.05),血清NO水平显著增高(P<0.05);血浆ET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实验性AS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①降低血清TC和LDL-C水平,延缓AS斑块的形成;②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和释放NO、ET,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进而产生抗AS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丹红注射液 脂代谢 血管内皮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