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sB7-H3、TFF1、LCN-2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杜伟坡 卢鑫怡 +2 位作者 李景刚 郭芳芳 张晓雷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7期538-542,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BC)患者血清中可溶性B7同源体3(sB7-H3)、三叶因子1(TFF1)、脂质运载蛋白2(LCN-2)的水平对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黄河三门峡医院2020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196例BC初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BC组;同期84例乳... 目的:探讨乳腺癌(BC)患者血清中可溶性B7同源体3(sB7-H3)、三叶因子1(TFF1)、脂质运载蛋白2(LCN-2)的水平对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黄河三门峡医院2020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196例BC初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BC组;同期84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和行76例体格检查健康者分别作为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同时收集临床资料。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sB7-H3、TFF1、LCN-2水平,并分析其与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Spearman法分析影响BC患者血清sB7-H3、TFF1、LCN-2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sB7-H3、TFF1、LCN-2水平对BC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良性病变组、BC组血清sB7-H3、TFF1、LCN-2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BC组血清sB7-H3、TFF1、LCN-2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肿瘤直径>2 cm、TNM分期为Ⅲ/Ⅳ期、淋巴结转移和ER表达为阴性的BC患者血清sB7-H3、TFF1、LCN-2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血清sB7-H3、TFF1、LCN-2水平与肿瘤直径(r=0.463、0.442、0.481,P<0.001)、TNM分期(r=0.474、0.394、0.562,P<0.001)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567、0.488、0.409,P<0.001),与ER表达呈负相关(r=-0.575、-0.534、-0.538,P<0.001);血清sB7-H3、TFF1、LCN-2单独诊断BC的AUC分别为0.817、0.814、0.830,联合诊断效果优于单独诊断(AUC=0.911,95%CI=0.871~0.942)。结论:BC患者血清中sB7-H3、TFF1、LCN-2水平明显升高,三者联合诊断BC的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B7同源体3 三叶因子1 脂质运载蛋白2 乳腺肿瘤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晓雷 卢鑫怡 +2 位作者 李景刚 王六林 杜伟坡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5期585-586,共2页
目的对比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保乳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远期... 目的对比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保乳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远期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64%(P<0.05)。术后2年,两组局部复发率(7.27%vs.3.64%)及远处转移率(3.64%vs.1.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手术治疗的远期预后相当,但保乳手术可明显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保乳手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联合体外测量法对确定上臂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六林 贾阿林 +7 位作者 王园园 冯莉莉 李景刚 卢鑫怡 史喆 郭芳芳 杜伟坡 张保山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11期1692-1694,1698,共4页
目的研究腔内心电定位技术联合体外测量法对确定上臂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进行植入上臂式输液港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 目的研究腔内心电定位技术联合体外测量法对确定上臂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进行植入上臂式输液港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体外测量法行输液港置管术,观察组则采用腔内心电定位技术联合体外测量法,比较2组患者上臂输液港置管术情况及医护评价。结果观察组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率为98.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30%(P<0.05);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8.41%)及穿刺成功时间[(364.67±30.29)s]均高于对照组[87.30%、(457.15±35.84)s](P<0.05);观察组医患对植入技术的满意度为87.30%,高于对照组的73.02%(P<0.05)。结论采用腔内心电定位技术联合体外测量法对上臂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的确定准确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较高,优势相比单一的测量技术更为明显,医患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臂输液港置管术 导管尖端定位 一次穿刺成功 腔内心电定位 体外测量
下载PDF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因素及防治策略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景刚 杜伟坡 +3 位作者 张晓雷 王六林 卢鑫怡 王园园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36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黄河医院2004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0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采用单因素分析软件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皮下积液发生的相...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黄河医院2004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0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采用单因素分析软件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皮下积液发生的相关因素,统计皮下积液的处理情况。结果:术后发生皮下积液118例,发生率为14.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皮下积液患者年龄>45岁、无皮瓣固定、未使用生物蛋白胶、术前新辅助治疗及合并糖尿病比率高于无皮下积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无皮瓣固定、术前新辅助治疗及合并糖尿病等是乳腺癌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7例皮下积液少于20 ml给予皮下穿刺抽吸,加压包扎,全部治愈;29例引流管拔出后皮下积液大于20 ml,给予重新置管引流,加压包扎,积液消失;2例顽固性皮下积液给予纤维板切除,术后负压引流,加压包扎后治愈,迁延病程长达3~6个月。结论:年龄>45岁、无皮瓣固定、术前新辅助治疗及合并糖尿病等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对患者进行全方位干预控制,预防皮下积液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皮下积液 影响因素 防治 皮瓣固定
下载PDF
他莫昔芬通过调控ERK1/2信号通路对乳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景刚 张晓雷 杜伟坡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5期453-457,共5页
目的探究他莫昔芬通过调节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途径对乳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皮下注射MCF7细胞构建乳腺癌裸鼠模型。将45只荷瘤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他莫昔芬组和他莫昔芬+LY3214996... 目的探究他莫昔芬通过调节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途径对乳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皮下注射MCF7细胞构建乳腺癌裸鼠模型。将45只荷瘤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他莫昔芬组和他莫昔芬+LY3214996组,每组各15只。他莫昔芬组他莫昔芬(25 mg/kg)灌胃,他莫昔芬+LY3214996组他莫昔芬(25 mg/kg)+LY3214996(16 mg/kg)灌胃,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灌胃,各组每日1次,连续21 d。在建模第28天检测各组肿瘤的体积和质量,通过检测Ki67和CyclinD1分析增殖能力,通过TUNEL染色检测凋亡,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34评估微血管密度。分析各组ERK1/2蛋白磷酸化水平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他莫昔芬组的肿瘤体积和质量、Ki67和Cyclin D1蛋白水平、微血管密度、ERK1/2蛋白磷酸化水平、VEGF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莫昔芬+LY3214996组的肿瘤体积和质量、Ki67和Cyclin D1蛋白水平、微血管密度、ERK1/2蛋白磷酸化水平、VEGF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他莫昔芬组,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他莫昔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内实验表明他莫昔芬通过抑制ERK1/2的磷酸化抑制乳腺癌组织中的血管生成,进而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他莫昔芬 增殖 凋亡 血管生成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