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东夏甸金矿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来源:H-O、He-Ar、Sr-Nd-Pb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1
1
作者 杜佛光 姜耀辉 +1 位作者 青龙 倪春雨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6-696,共11页
夏甸金矿是胶东金矿集区中一处大型焦家式矿床。文章在详尽的岩相学和矿相学研究基础上,对该矿床进一步开展了H-O同位素并首次开展了He-Ar和Sr-Nd-Pb同位素示踪研究,为该矿床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来源提供了新的制约。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 夏甸金矿是胶东金矿集区中一处大型焦家式矿床。文章在详尽的岩相学和矿相学研究基础上,对该矿床进一步开展了H-O同位素并首次开展了He-Ar和Sr-Nd-Pb同位素示踪研究,为该矿床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来源提供了新的制约。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H-O同位素(δDV-SMOW=-102.3‰^-93.9‰,δ18OH2O=-0.2‰~1.6‰)揭示出成矿流体主要为富集地幔流体,并有少许大气降水加入;黄铁矿中He-Ar同位素[3He/4/He=0.58×10?6~1.90×10?6(0.42~1.36Ra),40Ar/36Ar=724.7~1358.4]同样表明成矿流体以富集地幔流体为主导;矿石及蚀变岩的Nd-Pb同位素既不同于围岩花岗岩,也不同于基底变质岩,与胶东地区中生代软流圈地幔起源的玄武岩也相差甚远,而与胶东地区中生代富集岩石圈地幔起源的煌斑岩相一致,但它们的初始87Sr/86Sr比值明显高于煌斑岩,甚至高于围岩花岗岩。Sr-Nd-Pb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来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并在其上升过程中与基底变质岩发生了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甸金矿 H-O同位素 HE-AR同位素 SR-ND-PB同位素 成矿流体 成矿物质
下载PDF
江西印支期蔡江岩体中暗色微粒包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2
作者 刘运超 姜耀辉 +1 位作者 青龙 杜佛光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3-483,共11页
文章报道了江西蔡江花岗质岩体中发现暗色微粒包体,以及这些包体的地质、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包体多呈椭圆状,显示淬冷边和反向脉,具有典型的岩浆结构并含有针状磷灰石,有的包体含有长石捕虏晶。包体... 文章报道了江西蔡江花岗质岩体中发现暗色微粒包体,以及这些包体的地质、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包体多呈椭圆状,显示淬冷边和反向脉,具有典型的岩浆结构并含有针状磷灰石,有的包体含有长石捕虏晶。包体具有相对较低的SiO_(2)(低至57.05 wt%)和较高的MgO+Fe_(2)O_(3)(高达14.21 wt%)含量。LA-ICP-MS锆石U-Pb定年数据表明,包体形成于晚三叠世(224 Ma),与寄主花岗岩(230~228 Ma)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上述特征表明,包体是离散的幔源偏基性岩浆团或者是幔源与寄主岩浆混合的产物。原始包体岩浆属于超钾质岩浆,可能是通过岩石圈地幔中交代成因的金云母辉石岩脉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的。暗色微粒包体的发现为幔源岩浆底侵提供了直接证据,从而为蔡江花岗质岩石形成于较高温度提供佐证。该研究对于进一步探讨华南印支期花岗岩形成的热源机制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色微粒包体 蔡江岩体 岩浆混合 底侵作用 热源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