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UCA1基因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林株 郭灵敏 +1 位作者 杜佩铭 黄尚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00-1803,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组织标本中FUCA1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和q RT-PC技术对72例肝癌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的FUCA1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合临床病理资料、随访数据,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进行预...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组织标本中FUCA1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和q RT-PC技术对72例肝癌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的FUCA1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合临床病理资料、随访数据,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进行预后分析,Cox回归进行危险因素的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FUCA1在肝癌组织学标本中较癌旁组织呈低表达,肝癌组织中FUCA1蛋白低表达与肿瘤大小、血管侵袭、卫星灶有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指出:肝细胞肝癌中FUCA1高表达组患者比低表达组的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ox回归预后分析发现:FUCA1表达量、肿瘤大小、血管侵袭、卫星灶以及TNM分期为评价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FUCA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比癌旁组织明显降低,与肝癌的肿瘤大小、血管侵袭、卫星灶呈负相关且是独立的预后因子。FUCA1表达与肝癌预后联系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FUCA1 肿瘤侵袭转移 生存分析 预后
下载PDF
Bmi-1与miR-221-3P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相互调控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林株 吕晓辉 +3 位作者 郭灵敏 杜佩铭 胡维维 毛荣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9期1327-1331,共5页
目的:探讨Bmi-1与miR-221-3P在乳腺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相互调控关系。方法:运用RT-PCR检测Bmi-1与miR-221-3P在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MCF-7、MCF-10a细胞中的相对表达水平。运用统计学方法探讨两者的相关性。运用Targetscan软... 目的:探讨Bmi-1与miR-221-3P在乳腺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相互调控关系。方法:运用RT-PCR检测Bmi-1与miR-221-3P在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MCF-7、MCF-10a细胞中的相对表达水平。运用统计学方法探讨两者的相关性。运用Targetscan软件分析Bmi-1与miR-221-3P存在的结合位点,构建双荧光报告基因载体验证Bmi-1与miR-221-3P的相互结合作用。Western-blotting检测乳腺癌组织及细胞中Bmi-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Bmi-1在乳腺癌组织及MCF-7细胞中呈高表达,而miR-221-3P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两者呈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0.826。在转染克隆有Bmi-1基因3'UTR质粒的实验中,miR-221-3P组与空白组、miR-221-3P抑制剂组、NC组、NC抑制剂相比较,P<0.05,差异极显著。降低Bmi-1的表达水平之后,miR-221-3P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结论:Bmi-1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呈高表达,miR-221-3P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呈低表达,miR-221-3P负性调控Bmi-1的表达,为阐明乳腺癌的发病机制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BMI-1 miR-221-3P 负性调控
下载PDF
Foxml和MMP-2、MMP-9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林株 郭灵敏 杜佩铭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Foxml和MMP-2、MMP-9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Foxml和MMP-2、MMP-9蛋白在140例乳腺癌组织和14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三者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Foxml和MMP-2、MMP-9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Foxml和MMP-2、MMP-9蛋白在140例乳腺癌组织和14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三者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FoxmI和MMP-2、MMP-9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75.71%(106/140)、74.29%(104/140)、72.14%(101/140),而癌旁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30.71%(43/140)、20.00%(28/140)、22.86%(32/140)。FoxmI和MMP-2、MMP-9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X^2=7.15、6.78、7.09,均P〈0.05)。Foxml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直径、组织分级、TNM分期和腋窝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均P〈0.05),MMP-2和MMP-9的表达与组织分级、TNM分期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结论Foxml、MMP-2和MMP-9异常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增殖、浸润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有较密切关系,FoxmI的促乳腺癌侵袭转移能力可能与上调MMP-2和MMP-9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Foxml MMP-2 MMP-9
下载PDF
宫颈液基细胞学结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梁雪琼 杜佩铭 +2 位作者 叶惠香 严丽花 黄彩云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9年第1期76-76,93,共2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13183例宫颈癌筛查结果,探讨宫颈癌筛查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参加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宫颈癌筛查妇女13183例的临床资料,首选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查,报告异常者再行阴道镜下宫...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13183例宫颈癌筛查结果,探讨宫颈癌筛查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参加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宫颈癌筛查妇女13183例的临床资料,首选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查,报告异常者再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13183例受检者中,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481例,阴道镜下行宫颈活检481例,宫颈活检病检报告CINⅠ111例,CINⅡ31例,CINⅢ9例,原位癌2例,早期浸润癌1例。结论:采用宫颈液基细胞学结合阴道镜检查筛查宫颈癌,能有效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宫颈癌,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筛查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 阴道镜检查 活检
下载PDF
Her-2、ER、PR、ki-67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郭灵敏 谷小玉 +2 位作者 李林株 杜佩铭 区承昌 《新疆医学》 2021年第4期452-454,共3页
目的探讨Her-2、ER、PR、ki-67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乳腺癌病理诊断标准,并行Her-2、ER、PR、ki-67免疫组化检测,比较淋巴结转移与... 目的探讨Her-2、ER、PR、ki-67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乳腺癌病理诊断标准,并行Her-2、ER、PR、ki-67免疫组化检测,比较淋巴结转移与否、病理组织学分级间各指标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病理组织学分级升高Her-2阳性程度及阳性细胞量均升高,Ki-67阳性率也与病理分级呈正比,而ER-PR则随着病理分级的升高表达逐渐降低。淋巴结阳性患者Her-2和Ki-67表达均显著高于阴性患者,而ER、PR则与之相反。结论 Her-2、ER、PR、ki-67可反映乳腺癌的部分病理特征,可有效反映患者预后,为临床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免疫组化 淋巴结转移 病理分级
下载PDF
子宫颈癌及病变中信号通路Shh蛋白与p-STAT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郭灵敏 林芳 +2 位作者 李林株 杜佩铭 区承昌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1468-1471,共4页
目的探讨音刺猬蛋白(Shh)、磷酸化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30例正常宫颈(NC)患者、35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患者、35例高级别... 目的探讨音刺猬蛋白(Shh)、磷酸化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30例正常宫颈(NC)患者、35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患者、35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及4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SCC)患者宫颈组织中Shh和p-STAT3的表达,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Shh、p-STAT3的表达随肿瘤进展而增强。Shh、p-STAT3在NC、SIL组及SCC各组间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IL组与SCC组间、HSIL组与SCC组间Shh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IL组与SCC组间、HSIL组与LSIL组间p-STAT3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IL组与NC组、HSIL组与SCC组p-STAT3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颈癌组织中,Shh和p-SATA3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和肿瘤大小及年龄无关(P>0.05)。癌组织中p-STAT3的表达与Shh的表达关系密切(r=0.448,P<0.05)。结论Shh信号途径及STAT3信号途径与宫颈癌的发生及进展有一定的关系,并且2种信号途径的活化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猬蛋白 磷酸化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 宫颈鳞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和肝癌组织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分子-3表达及其意义
7
作者 李林株 郭灵敏 +2 位作者 杜佩铭 康靖华 吴海彬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年第14期2110-2113,共4页
目的 探讨Tim-3在肝细胞癌患者血清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细胞癌患者血清和肝癌组织中TIM-3的表达,分析TIM-3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入院时和术后1... 目的 探讨Tim-3在肝细胞癌患者血清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细胞癌患者血清和肝癌组织中TIM-3的表达,分析TIM-3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入院时和术后1周血清TIM-3的表达分别为(47.36±8.14)pg/ml、(20.08±4.19)pg/ml,对照组血清TIM-3的表达为(11.27±4.16)pg/ml,研究组入院时血清TIM-3的表达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8.29,P<0.05),术后血清TIM-3的表达浓度显著降低,明显低于入院时的表达水平(t=6.94,P<0.05)。TIM-3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8.2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8,P<0.05)。研究组入院时血清TIM-3表达浓度与AFP、TNM分期、门静脉癌栓以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AFP>400μg/L、TNM分期为Ⅲ~Ⅳ、伴有淋巴结转移及门静脉癌栓的患者肝癌组织中TIM-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无淋巴结转移及门静脉癌栓的患者(P<0.05)。结论 TIM-3在HCC患者血清和肝癌组织中检测均异常表达,且其表达与患者的恶性进展存在密切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TIM-3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CD44v6、VEGF、nm23-H1的表达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 被引量:5
8
作者 陈仰新 杜佩铭 +1 位作者 黄秋岩 李梅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575-576,共2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CD44v6、VEGF、nm23-H1基因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设定条件分组检测77例大肠癌组织中的CD44v6、VEGF、nm23-H1表达。结果:CD44v6、VEGF和nm23-H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 目的:探讨大肠癌CD44v6、VEGF、nm23-H1基因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设定条件分组检测77例大肠癌组织中的CD44v6、VEGF、nm23-H1表达。结果:CD44v6、VEGF和nm23-H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74%、77.92%和32.46%,在正常大肠黏膜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14%、14.28%和82.14%。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VEGF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和有淋巴结或肝转移者呈正相关(P<0.05),nm23-H1的阳性表达与之呈负相关(P<0.05)。结论:CD44v6、VEGF、nm23-H1的表达与大肠癌浸润转移有相关性,联合检测此3项指标对判断大肠癌浸润转移和估计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浸润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CD44V6 VEGF NM23-H1
下载PDF
大肠平坦型病变靶向活检的病理研究
9
作者 陈仰新 黄文柱 +4 位作者 王平 罗先桃 陈渭 杜佩铭 糜叶俊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3226-3228,共3页
目的通过对电子肠镜下大肠平坦型病变的病理学分析,探讨提高大肠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的方法。方法采用靶向取材活检法,对染色电子肠镜及电子肠镜下黏膜切除术(EMR)送检的标本(研究组),进行组织病理诊断,与随机取材组(对照组)作比较... 目的通过对电子肠镜下大肠平坦型病变的病理学分析,探讨提高大肠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的方法。方法采用靶向取材活检法,对染色电子肠镜及电子肠镜下黏膜切除术(EMR)送检的标本(研究组),进行组织病理诊断,与随机取材组(对照组)作比较。结果研究组大肠平坦型肿瘤性病变156个,发现上皮内瘤变和早期癌共53个,检出率为33.97%。靶向取材后剩余标本常规包埋切片,相同标本病理诊断相符合共45个,清除病灶8个,病变清除率为15.09%;对照组平坦型肿瘤性病变134个,发现上皮内瘤变和早期癌14个,检出率为10.45%。两组比较P<0.01。结论电子肠镜下整体切除靶向活检对发现大肠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提高检出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平坦型病变 上皮内瘤变 早期癌 靶向活检
下载PDF
苦参洗液联合甲硝唑对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微环境及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梁雪琼 黄彩云 +1 位作者 严丽花 杜佩铭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9年第2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苦参洗液联合甲硝唑对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阴道微环境及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接收的158例B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9... 目的探讨苦参洗液联合甲硝唑对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阴道微环境及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接收的158例B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9例,其中接受甲硝唑治疗为对照组,联合应用甲硝唑与苦参洗液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阴道微环境、局部细胞免疫功能以及复发状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阴道p H值、菌群密集度以及菌群多样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阴道pH值、菌群密集度以及菌群多样化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前阴道局部免疫指标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2(IL-12)以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相关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洗液联合甲硝唑治疗BV,有利于改善患者阴道微循环及免疫功能,减少复发次数,促使患者恢复健康,确保女性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阴道病 苦参洗液 甲硝唑 阴道微环境 免疫功能 复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