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神经病理性大鼠镇痛、病理及anx1-Src-NMDAR-2B的影响
1
作者 杜佳繁 应泽华 +1 位作者 李灿东 许凤婷 《解剖学研究》 CAS 2023年第6期529-534,共6页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外泌体对神经病理性大鼠镇痛作用、病理形态及Panx1-Src-NMDAR-2B的影响。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NO)组,模型(MO)组,BMSCs外泌体(BE)组,各10只,对MO组、BE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建...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外泌体对神经病理性大鼠镇痛作用、病理形态及Panx1-Src-NMDAR-2B的影响。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NO)组,模型(MO)组,BMSCs外泌体(BE)组,各10只,对MO组、BE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建立神经病理性大鼠模型,NO组不建立该模型,建模成功后,对BE组鞘内注射0.5 mL 200 mg/L的BMSCs外泌体,NO组、MO组同期鞘内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用自发疼痛行为学评分、热痛阈值、机械疼痛阈值评价镇痛作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脊髓组织病理形态,免疫印迹法检测Panx1-Src-NMDAR-2B蛋白表达。结果 NO组、MO组、BE组建模成功后、给药1周末、给药2周末自发疼痛行为学评分、热痛阈值、机械痛阈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O组脊髓组织形态正常,MO组出现明显变化,与MO组相比,BE组病理形态明显改善;NO组、MO组、BE组脊髓组织Panx1蛋白表达分别为0.96±0.06、2.36±0.21、1.54±0.16(F=20.270,P<0.01),Src蛋白表达分别为1.24±0.12、2.29±0.24、1.61±0.19(F=12.370,P<0.001),NMDAR-2B蛋白表达分别为1.25±0.11、2.32±0.26、1.59±0.18(F=11.990,P<0.001),NO组、MO组、BE组脊髓组织Panx1、Src、NMDAR-2B蛋白表达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s外泌体对神经病理性大鼠具有显著疗效,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并可有效改善大鼠病理形态,抑制Panx1-Src-NMDAR-2B通路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神经病理性疼痛 镇痛作用 脊髓 血清缝隙连接蛋白1-Src-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单位
下载PDF
胶原酶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谢燕斌 陈平 +1 位作者 何伟 杜佳繁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51-254,共4页
目的探析将胶原酶用于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我科的92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对92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椎... 目的探析将胶原酶用于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我科的92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对92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CT引导下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时直腿抬高的角度、腰椎间盘突出指数(IDH)、CT值、腰椎功能及患者治疗后3个月时的治疗效果为观察指标,对两种治疗方案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时直腿抬高的角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时直腿抬高的角度较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时明显更高(P<0.05)。2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时的IDH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CT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时的IDH明显更低(P<0.05),CT值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良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2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时腰椎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时的腰椎功能评分明显更低(P<0.05)。结论极外侧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胶原酶治疗,不仅疗效确切,还不改变患者原有解剖结果,其效果与手术治疗相近且创伤更小,适用于不耐受手术或不愿行手术治疗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胶原酶类 治疗结果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背根神经节射频治疗不同病程阶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研究
3
作者 杜佳繁 《大医生》 2022年第8期42-44,共3页
目的分析背根神经节射频治疗不同病程阶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药物干预,观... 目的分析背根神经节射频治疗不同病程阶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药物干预,观察组采用背根神经节射频治疗进行干预,统计患者不同病程的疼痛评分情况、睡眠质量情况、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段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不同时段的睡眠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背根神经节射频治疗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中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疼痛有所减轻,睡眠治疗改善情况较好,且并发症较少,建议在临床治疗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背根神经节射频治疗 后神经痛
下载PDF
脉冲射频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水平的影响
4
作者 杜佳繁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第20期7-8,共2页
目的:探究分析PHN(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采用脉冲射频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本研究评估样本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60例PHN患者,利用数字表模式行分组研究,将其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脉冲射频治疗... 目的:探究分析PHN(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采用脉冲射频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本研究评估样本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60例PHN患者,利用数字表模式行分组研究,将其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脉冲射频治疗,研究组患者行脉冲射频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差值、免疫功能指标差值及远期疗效,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PHN患者采用脉冲射频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普瑞巴林 脉冲射频
下载PDF
CT引导下椎旁注射不同药物治疗早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婷婷 杜佳繁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20期174-175,共2页
目的:分析CT引导下椎旁注射不同药物治疗早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间收治的72例早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接受CT引导下椎旁注射... 目的:分析CT引导下椎旁注射不同药物治疗早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间收治的72例早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接受CT引导下椎旁注射甲钴胺注射液+神经妥乐平注射液+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CT引导下椎旁注射阿霉素+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情况,实验组整体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情况,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情况,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早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治疗期间,采用CT引导下椎旁注射甲钴胺注射液+神经妥乐平注射液+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方法能够取得满意疗效,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的疗效显著,且能够改善患者的躯体疼痛情况,是一种科学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CT引导 椎旁注射 治疗效果
下载PDF
CT引导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秋汶 杜佳繁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20期208-209,共2页
目的:研究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采用CT引导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的临床成效。本文仅对不插管进行静脉全麻的情况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方式,对本院2015年4月—2018年4月中ITN确诊病例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以上病例全部实施C... 目的:研究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采用CT引导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的临床成效。本文仅对不插管进行静脉全麻的情况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方式,对本院2015年4月—2018年4月中ITN确诊病例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以上病例全部实施CT引导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对临床成效进行研究。结果:患者共计128例,通过CT定位实施穿刺手术成功128例,穿刺所需时间3.12~45.67min,平均用时15.41min。术后住院观察阶段,发生穿刺左眼周青紫情况1例,7d内疼痛复发7例。患者出院以后,半年内复发情况10例,一年半后复发1例,该病例在2年以后再次复发。经重复治疗后,复发患者痊愈。对满2年的患者进行随访,共计91例,全部未见疼痛症状,均出现面部或舌部异常,具体表现为感觉迟钝。结论:采用该治疗方法,可实现良好的ITN治疗效果,对患者的身体伤害小,患者满意度高较高,并且允许重复治疗,应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三叉神经痛 射频热凝治疗
下载PDF
脉冲射频联合颌枕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杜佳繁 何伟 +1 位作者 应泽华 黄婧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脉冲射频联合颌枕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3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并采用抽签法随机分成牵引组(68例,实施颌枕牵引)和脉冲组(68例,在牵引组基础上开展脉冲射频治疗)。于治... 目的:探讨脉冲射频联合颌枕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3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并采用抽签法随机分成牵引组(68例,实施颌枕牵引)和脉冲组(68例,在牵引组基础上开展脉冲射频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数字评价量表(NR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分别评定两组患者疼痛及颈部功能,同时测定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血流指标及颈椎曲度、前屈后伸活动度。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NRS、NDI评分及椎基底动脉阻力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脉冲组均低于牵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颈椎曲度及前屈后伸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脉冲组均高于牵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实施脉冲射频联合颌枕牵引治疗,可明显减轻疼痛和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显著提高颈部功能及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射频 颌枕牵引 神经根型颈椎病 疼痛 颈部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