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工程师在CT购置与工作中的作用
1
作者 杜先懋 周龙平 《医疗卫生装备》 CAS 1996年第3期27-28,共2页
CT的诞生至今虽仅20多年,但其发展速度基本上等同于半导体技术,原因之一是因其本身是由计算机所组成的。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举世瞩目的。另外,CT目前主要是由几个技术先进国家所生产,并且所用技术大都是领先的。CT发展的另一特点,曾... CT的诞生至今虽仅20多年,但其发展速度基本上等同于半导体技术,原因之一是因其本身是由计算机所组成的。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举世瞩目的。另外,CT目前主要是由几个技术先进国家所生产,并且所用技术大都是领先的。CT发展的另一特点,曾是用硬件与小规模集成电路所构成的部件,绝大多数采用了硬件集成与软件固化的手段,大量采用了PLD(可编程逻辑部件)、单片计算机和只读存贮器,而且随着计算机软件的升值,导致了CT选购件的多样性。虽然CT的基本配置能够进行一般的扫描工作,但随着临床要求的提高和对疾病的进一步认识,人们对CT图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各种选购件应运而生,其重点是软件的选购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购置 工程师 作用
下载PDF
MRI的梯度技术
2
作者 杜先懋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2期160-161,共2页
关键词 NMR 成像 梯度 GRE序列
下载PDF
浅谈激光照相机的发展与原理
3
作者 杜先懋 《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 1996年第1期8-9,共2页
早期的CT或核磁共振所配置的照相机多为多幅照相机,也即模拟信号的照相机,即将CT或MRI输出的视频信号送至照相机中.这种照相机是利用监视器、光学镜头组成的一种类似于日常拍照用的系统.这种多幅照相机采用取自监视器的图像在胶片上进... 早期的CT或核磁共振所配置的照相机多为多幅照相机,也即模拟信号的照相机,即将CT或MRI输出的视频信号送至照相机中.这种照相机是利用监视器、光学镜头组成的一种类似于日常拍照用的系统.这种多幅照相机采用取自监视器的图像在胶片上进行曝光.由于视频信号传输中的衰减及转换成胶片图像过程中的非线性改变,胶片上最后所得到的图像必然有畸变.当然,这种改变肉眼有时是不敏感的,但这种改变降低了图像的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照相机 原理 发展史 激光打印机
下载PDF
浅谈非超导型磁共振设备的安装
4
作者 杜先懋 《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 1996年第4期35-36,共2页
众所周知,磁共振系统的成像原理完全不同于CT,它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这一原理进行成像的.一般说来,磁共振设备主要磁体、梯度系统、射频系统、前端设备(亦有称为谱仪)及主计算机五大部分组成.根据磁场强度的不同,可分为超低、低、中、高... 众所周知,磁共振系统的成像原理完全不同于CT,它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这一原理进行成像的.一般说来,磁共振设备主要磁体、梯度系统、射频系统、前端设备(亦有称为谱仪)及主计算机五大部分组成.根据磁场强度的不同,可分为超低、低、中、高场磁共振机.根据磁场的产生形成,可分为超导、非超导磁体.非超导磁体又可分为由永磁块组成的永久磁体和由电磁现象产生的电磁体.随着材料技术和工艺水平的提高,目前已生产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超导型磁共振设备 安装 调试
下载PDF
MSCTA对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7
5
作者 周丹 李澄 +3 位作者 杜先懋 颜虹 何玲 袁红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40-1041,1044,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后处理技术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使用8层螺旋CT所发现的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结合横断位原始图像及各后处理方法重建图像,分析其影像征象。结果:M...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后处理技术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使用8层螺旋CT所发现的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结合横断位原始图像及各后处理方法重建图像,分析其影像征象。结果:MSCTA动脉期均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内弧形充盈缺损影,与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相类似,并可清晰显示内膜片,后处理图像亦可清楚显示。结论:MSCTA和后处理技术的应用能清楚显示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对及时采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孤立性动脉夹层 MSCTA
下载PDF
全身MR扩散加权背景抑制成像探查恶性肿瘤全身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澄 刘振生 +9 位作者 何玲 陈建 杜先懋 王苇 孙非 杜芳 罗志刚 薛贞龙 赵义 周长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06-1410,共5页
目的评价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背景抑制成像(WBMR-DWIBS)探查恶性肿瘤全身转移的价值。资料与方法10名健康志愿者及46例恶性肿瘤患者行WBMR-DWIBS检查。对比分析WBMR-DWIBS图像、常规MR图像和CT图像。结果WBMR-DWIBS检出46例恶性肿瘤患者... 目的评价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背景抑制成像(WBMR-DWIBS)探查恶性肿瘤全身转移的价值。资料与方法10名健康志愿者及46例恶性肿瘤患者行WBMR-DWIBS检查。对比分析WBMR-DWIBS图像、常规MR图像和CT图像。结果WBMR-DWIBS检出46例恶性肿瘤患者原发灶以外全身转移瘤125处,检出率为90%(125/139),对肝脏、骨骼和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肺和脑转移(χ2=30,P<0.001)。WBMR-DWIBS诊断转移瘤假阴性14处,假阳性16处,假阳性主要包括肝脏及椎体良性病变;呼吸、心脏大血管搏动伪影,脑组织背景信号高及成骨性转移是导致相应部位假阴性诊断的主要原因。结论WBMR-DWIBS对转移瘤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肿瘤转移
下载PDF
脉冲核磁共振成像实验仪原理及其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甘泉 曹国平 +6 位作者 王骏 杜先懋 殷瑞根 王冬青 刘欢欢 崔恒武 谢寰彤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0年第8期111-114,共4页
目的:阐述脉冲核磁共振成像实验仪原理及其应用。方法:通过对脉冲核磁共振实验仪结构及原理分析和讨论,并结合实际应用来验证其作用。结果:证明了脉冲核磁共振实验仪可以直观地了解核磁共振技术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同时还可以了解掌握... 目的:阐述脉冲核磁共振成像实验仪原理及其应用。方法:通过对脉冲核磁共振实验仪结构及原理分析和讨论,并结合实际应用来验证其作用。结果:证明了脉冲核磁共振实验仪可以直观地了解核磁共振技术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同时还可以了解掌握各种脉冲序列原理及图像重建的数学处理方法,以及各种伪影产生机理和脉冲参数设置对图像的影响,一维二维三维成像研究等。结论:脉冲核磁共振成像实验仪为从事MRI相关人员提供了对MR成像原理及基本技术一个最直观的认知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核磁共振实验仪 T1T2测量 3D成像 SE序列 伪影观察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中的价值 被引量:28
8
作者 周丹 李澄 +3 位作者 汤晓明 颜虹 杜先懋 姚中逸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4期291-293,共3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的价值。方法:32例冠状动脉成像病例中有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病人(共有搭桥血管7根)。分析搭桥血管及冠状动脉通畅性,评价狭窄及狭窄程度。结果:7根搭桥血管都在VR、MPR及Curved上很好地显...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的价值。方法:32例冠状动脉成像病例中有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病人(共有搭桥血管7根)。分析搭桥血管及冠状动脉通畅性,评价狭窄及狭窄程度。结果:7根搭桥血管都在VR、MPR及Curved上很好地显示,其中有1根可见约75%~90%之狭窄;其余均通畅。结论: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有很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搭桥术 冠状动脉成像
下载PDF
多层CT脑灌注成像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汤晓明 李澄 +3 位作者 王礼同 周丹 罗志刚 杜先懋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4期255-257,共3页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初步应用和诊断价值。方法 :对 8例疑有脑梗死的患者行常规CT平扫和CT脑灌注检查 ,发病时间为 1~ 2 4h ,3例患者同时行MRI检查。结果 :8例脑梗死患者CT平扫均未见异常 ,3例CT脑灌注后见大面...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初步应用和诊断价值。方法 :对 8例疑有脑梗死的患者行常规CT平扫和CT脑灌注检查 ,发病时间为 1~ 2 4h ,3例患者同时行MRI检查。结果 :8例脑梗死患者CT平扫均未见异常 ,3例CT脑灌注后见大面积脑梗死灶 ,其中 1例发病仅 1h ,MRIT2 W及DWI未见异常信号 ,6d后CT复查证实 ;另 2例MRIT1 、T2 加权阴性 ,DWI呈异常高信号。其余 5例CT平扫和脑灌注成像均未见异常 ,3~ 7d后CT复查 ,其中 2例为脑干梗死 ,2例为左侧基底节区、放射冠区小范围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 ,1例未见异常。结论 :CT脑灌注成像最早可在出现症状 40min后显示脑梗死病灶 ,超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好 ,异常灌注区以脑血流 (CBF)、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 (MTT)、对比剂峰值时间 (TTP)最敏感 ,CT脑灌注使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改善预后。但对脑干或其它部位小的脑梗死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早期诊断 CT灌注成像 基本原理 缺血半暗带
下载PDF
磁共振波谱技术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建 王苇 +3 位作者 何玲 袁红梅 杜先懋 李澄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7年第11期68-69,76,共3页
目的:调整波谱空间定位和扫描参数,观察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并总结应用要点实践于临床。方法:对65例头颅检查的受检者行磁共振波谱扫描,有目的地改变感兴趣区域的位置、大小和其他参数设置,对扫描后显示的图像质量进行初步评价,探讨参... 目的:调整波谱空间定位和扫描参数,观察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并总结应用要点实践于临床。方法:对65例头颅检查的受检者行磁共振波谱扫描,有目的地改变感兴趣区域的位置、大小和其他参数设置,对扫描后显示的图像质量进行初步评价,探讨参数设置与波谱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65例患者中有60例波谱谱线形态较好,代谢物峰值位置正常;5例谱线形态变形,波峰漂移较大。记录的结果数据中,半高宽5~23,水抑制级别92~99。谱线形态较好的60例中,半高宽均在系统提示的范围内;5例谱线差的半高宽为7、9、16和23,水抑制级别为95、96、97。结论:获得高质量的波谱,需要较高的磁场均匀度,而半高宽是反映均匀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谱 半高宽 质量控制 均匀性
下载PDF
急性大咯血责任血管来源的DSA分析及临床栓塞治疗 被引量:8
11
作者 傅文宏 杜先懋 +3 位作者 王家祥 吴峰 蒋奇峰 王凌云 《临床肺科杂志》 2011年第5期682-683,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大咯血责任血管的来源以及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46例急性大咯血患者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及相关动脉造影,寻找到咯血的责任血管,对其用明胶海绵(GS)、海藻酸钠微球(KMG)、聚乙烯醇(PVA)、弹簧圈等...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大咯血责任血管的来源以及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46例急性大咯血患者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及相关动脉造影,寻找到咯血的责任血管,对其用明胶海绵(GS)、海藻酸钠微球(KMG)、聚乙烯醇(PVA)、弹簧圈等材料进行栓塞。结果所有患者经动脉栓塞后全部即时止血,术后24h内无活动性出血41例,l例再次明显咯血经手术切除右上肺陈旧性病灶止血,4例少量咯血经内科保守治疗而止血。结论急性大咯血的责任血管来源较为复杂,除主要来源于支气管动脉外,还有相当的病例来源于其他动脉血管,如肋间动脉、隔下动脉、内乳动脉、腋动脉、甲颈干动脉等。急性大咯血血管内栓塞治疗是快速有效的、安全的。对急性大咯血内科治疗效果不佳而又无法耐受外科手术者,应及时行咯血责任血管造影和血管内栓塞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咯血 责任血管 DSA 栓塞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1H磁共振波谱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杜芳 李澄 +2 位作者 王苇 邹晓东 杜先懋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89-90,共2页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MRI MRS
下载PDF
PACS逐步建立与实施的几项关键技术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澄 杜先懋 周龙平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2期185-186,共2页
关键词 PACS 影像科 医院管理人员 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人的因素 经验 认可 数字化 关键技术 网络
下载PDF
脑胶质瘤术后不同时期CT随访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礼同 汤晓明 +1 位作者 周丹 杜先懋 《放射学实践》 1999年第4期226-228,共3页
目的 :研究脑胶质瘤术后不同时期CT表现 ,旨在提高术后CT诊断水平。方法 :随访 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术后患者 ,术后不同时期进行CT扫描。结果 :肿瘤残存 10例 ( 2 5 % ) ,术后 2~ 5天内呈结节状、块状、环状强化 ,强化环不规... 目的 :研究脑胶质瘤术后不同时期CT表现 ,旨在提高术后CT诊断水平。方法 :随访 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术后患者 ,术后不同时期进行CT扫描。结果 :肿瘤残存 10例 ( 2 5 % ) ,术后 2~ 5天内呈结节状、块状、环状强化 ,强化环不规则 ,厚薄不均 ;1周~ 3个月内术区残腔边缘呈“正常”反应性环状强化 2 0例 ( 5 5 6 % ) ,强化环厚薄均匀 ,光滑整齐或不规则 ;3个月后术区边缘或远处肿瘤复发 12例 ( 3 0 % ) ,呈结节状、环状、不规则团块状强化 ,大部分“正常”反应性环状强化消失 ,残存肿瘤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胶质瘤 CT 随访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桥血管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澄 周丹 +4 位作者 杜先懋 汤晓明 颜虹 姚中逸 王照谦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9期50-52,共3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1-12/2005-04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扬州医院行桥血管多层螺旋CT检查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12例,其中1例相隔1年后复查,共13次扫描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应用美国...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1-12/2005-04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扬州医院行桥血管多层螺旋CT检查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12例,其中1例相隔1年后复查,共13次扫描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应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十六排八层螺旋CT机,采用snapshot冠状动脉成像方法进行检测,并进行CT图像重建后处理,重建出各主要血管及桥血管。分析桥血管和冠状动脉的通畅性,评价狭窄及狭窄程度。结果:13例次患者的22支桥血管多层螺旋CT均能很好显示,其中17支桥血管开通,5支桥血管未开通(完全闭塞)或有不同程度狭窄。13例次患者原供血血管均可见不同程度管壁钙化、管腔狭窄或闭塞。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全面地显示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心肌的血流灌注和存活状态,直接无创显示冠状动脉,对于冠状动脉桥血管开通和狭窄的评价具有很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冠状动脉疾病 心脏/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澄 周丹 +3 位作者 杜先懋 汤晓明 颜虹 姚中逸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应用和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2例(包括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和1例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置人术后病人)进行了M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进行CT图像重建后处理,重建出各主要血管,对冠状动脉搭桥术...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应用和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2例(包括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和1例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置人术后病人)进行了M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进行CT图像重建后处理,重建出各主要血管,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病人重建出桥血管及含支架血管。分析MSCT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能力,并分析是否有管壁钙化和软性斑块,评价管腔狭窄及其程度。对桥血管和支架的显示及通畅性进行评价。结果:M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近中段显示清晰,显示率达90%以上;对冠状动脉钙化和软性斑块显示良好,对冠状动脉狭窄显示较佳。7根搭桥血管其中有1根可见约75%~90%的狭窄,其余均通畅,支架显示良好。结论:MSCT冠状动脉成像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患筛选手段,对血管搭桥术和支架放置并进行术后评价有很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 血管造影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屏气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序列在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澄 周丹 +3 位作者 杜先懋 陈建 何玲 袁红梅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目的:评价屏气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序列在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12例受检者,采用外周门控屏气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序列(3D FIESTA),呼气末屏气扫描.扫描获得图像按照0~Ⅳ级评分标准评价图像质量,评价冠状动... 目的:评价屏气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序列在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12例受检者,采用外周门控屏气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序列(3D FIESTA),呼气末屏气扫描.扫描获得图像按照0~Ⅳ级评分标准评价图像质量,评价冠状动脉的显示范围以美国心脏协会(AHA)推荐的解剖分段标准为参照.结果:图像质量Ⅱ级以上占98%.RCA近段和中段(AHA 18、19段)、LCX近段(AHA 10段)、LM全长(AHA 1、2段)及LAD近段和中段(AHA 3、5、7段)的显示率为100%,RCA远段(AHA 21段)、LCX远段(AHA 14段)及LAD远段(AHA 9段)的显示率分别为83.3%、75%、91.6%.结论:屏气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序列在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序列 临床应用价值 磁共振成像 冠状动脉 屏气 美国心脏协会 图像质量 评分标准 解剖分段 Ⅱ级以上 RCA LAD 显示率 受检者 呼气末 LCx LCX 扫描 中段
下载PDF
M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丹 李澄 +3 位作者 颜虹 杜先懋 何玲 袁红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44-1346,共3页
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在正常情况下位于心外膜下的脂肪组织中.但亦有的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某一段被心肌纤维覆盖.致使心脏收缩时该段冠脉受到挤压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该段血管被称为壁冠状动脉(mural coronary artery,MCA),而... 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在正常情况下位于心外膜下的脂肪组织中.但亦有的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某一段被心肌纤维覆盖.致使心脏收缩时该段冠脉受到挤压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该段血管被称为壁冠状动脉(mural coronary artery,MCA),而覆盖在其表面的心肌纤维束称为心肌桥(myocardiac bridge,MB)。随着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CA)的广泛应用,心肌桥的发现也日益增多。本研究旨在探讨MSCTCA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壁冠状动脉 CTA
下载PDF
3D-FIESTA序列在内听道及内耳膜迷路MR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志刚 李澄 +3 位作者 陈建 何玲 袁红梅 杜先懋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3D-FIESTA序列在内听道和内耳膜迷路的MR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方法对12例疑有内耳和内听道疾病应用3D-FIESTA序列两侧耳同时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强度投影(MIP)和内窥镜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3D-FIESTA序列对内听... 目的探讨3D-FIESTA序列在内听道和内耳膜迷路的MR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方法对12例疑有内耳和内听道疾病应用3D-FIESTA序列两侧耳同时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强度投影(MIP)和内窥镜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3D-FIESTA序列对内听道和内耳膜迷路解剖结构及病变的显示。结果3D-FIESTA序列扫描结合多种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对内听道内血管及神经和内耳膜迷路显示清晰,能够清晰显示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3D-FIESTA序列对内听道和内耳膜迷路的病变显示有其独到之处,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FIESTA 内耳膜迷路 内听道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小脑梗塞的MRI诊断 被引量:1
20
作者 杜芳 李澄 +2 位作者 杜先懋 何玲 周龙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8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分析小脑梗塞的MRI表现,探讨MRI对小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2例小脑梗塞的MRI图像。结果:1小病灶(<10mm)多呈斑点样,远离脑表面,大病灶(>10mm)多呈楔形、近脑表面;2小... 目的:分析小脑梗塞的MRI表现,探讨MRI对小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2例小脑梗塞的MRI图像。结果:1小病灶(<10mm)多呈斑点样,远离脑表面,大病灶(>10mm)多呈楔形、近脑表面;2小脑梗塞的MRI信号有其特点,且与病程及病灶大小相关。结论:MRI对小脑梗塞的诊断优于CT,结合临床资料可以与其它疾病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梗塞 MRI 脑梗塞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