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文科背景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
1
作者 杜光熙 马小会 孙春青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41-144,共4页
中国古代文学在“新文科”理念引导下,将迎来课程建设的全面提升。体系完善方面,应结合专业认证、教学评估新动向,形成培养学科素养、加强教学技能、推进立德树人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模式创新方面,要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引入“翻转课堂... 中国古代文学在“新文科”理念引导下,将迎来课程建设的全面提升。体系完善方面,应结合专业认证、教学评估新动向,形成培养学科素养、加强教学技能、推进立德树人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模式创新方面,要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引入“翻转课堂”理念,辅以过程管理与效果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对专业内涵的主动探索与领悟。目标转向方面,需格外重视教学教法、课程思政与古代文学的结合,为培养具备高尚情怀、实践能力的优秀学生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建设 教学创新
下载PDF
论白居易自编《白氏文集》的编纂特征与后代流传
2
作者 马小会 景红录 杜光熙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2-56,共5页
唐代作家白居易自编《白氏文集》,典型体现了写本文集的编纂与后代流传特征。白居易生前对个人文集的持续编纂、多重保存、广泛传播,确保了该文集在后世的长久流传。反映写本原貌的前后续集本《白氏文集》,虽然一度被宋人重编前诗后文... 唐代作家白居易自编《白氏文集》,典型体现了写本文集的编纂与后代流传特征。白居易生前对个人文集的持续编纂、多重保存、广泛传播,确保了该文集在后世的长久流传。反映写本原貌的前后续集本《白氏文集》,虽然一度被宋人重编前诗后文本《白氏文集》所取代,但前者依然借助日本、朝鲜的一些传本传承至今。《白氏文集》的流变历程,提示我们在研究写本文集时,要注意辨析不同版本的时代意义,注重域外汉籍的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白氏文集》 写本 文集编纂 后代流传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智慧教学模式研究——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为例
3
作者 马小会 杜光熙 娜红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57-160,共4页
在新文科理念指引下,智慧教学模式成为实现高校教育教学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智慧教学模式的构建首先需要重塑教师教学理念,在此基础上深耕教学内容,推动学科融合,开展融合式教学,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内容... 在新文科理念指引下,智慧教学模式成为实现高校教育教学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智慧教学模式的构建首先需要重塑教师教学理念,在此基础上深耕教学内容,推动学科融合,开展融合式教学,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内容从上古贯穿至明清,不仅关乎文学,还涉及历史学、哲学、艺术学等学科。因此,新文科背景下的中国古代文学智慧教学模式不仅是对“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践行,也有利于打破学科壁垒,创新互动机制,而更深远的意义体现在知识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并重,从而构建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话语体系,坚定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智慧教学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
下载PDF
从华夷之辨到古今之辨——关于中唐古文运动发生背景的再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杜光熙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68,共8页
本文从前人有关华夷之辨为中唐古文运动诱因的说法入手进一步分析,认为在华夷之辨与古文运动之间存在一条"辨华夷—复尊儒—辨古今—学古文—复古道"逐步递进的线索。边疆危机、藩镇割据等安史流弊促使华夷之辨在中唐士人心... 本文从前人有关华夷之辨为中唐古文运动诱因的说法入手进一步分析,认为在华夷之辨与古文运动之间存在一条"辨华夷—复尊儒—辨古今—学古文—复古道"逐步递进的线索。边疆危机、藩镇割据等安史流弊促使华夷之辨在中唐士人心中强化,进而引导士人对"华"之本体进行审视,产生儒学复兴的使命感。在这一思想背景下,华夷之辨延伸为古今之辨,即矫正华夷相杂的"今"文化,回归纯净的华夏"古"文化。中唐古文运动正是这种回归古典理念在文学领域的表现,即通过写作与古圣先王著述表达相一致的文体,探求古道精髓,复兴古典文化。这种复兴的终极目的则是儒学复古基础上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唐古文运动 华夷之辨 儒学复兴 古今之辨
下载PDF
李观、韩愈古文创作之比较——以陆希声对二人的评述为切入点 被引量:1
5
作者 杜光熙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8-10,17,共4页
李观、韩愈皆为中唐古文运动重要参与者。二人有同年、同道之谊,在古文创作上各具特色。晚唐陆希声评价李文"尚辞",韩文"尚质"。通过文本分析认为,李观善用铺排手法营造磅礴气势,并留有部分骈文习气;韩愈行文表面... 李观、韩愈皆为中唐古文运动重要参与者。二人有同年、同道之谊,在古文创作上各具特色。晚唐陆希声评价李文"尚辞",韩文"尚质"。通过文本分析认为,李观善用铺排手法营造磅礴气势,并留有部分骈文习气;韩愈行文表面自然朴素,但却将高超的语言锤炼融入文章精神内核,以平实的字面语意承载丰富的言外意涵。两相比较,李观善用技巧而有雕饰痕迹,韩愈则能化技巧于无形。陆希声只看到李观的技巧,却较少领悟韩愈更深层的锤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观 韩愈 古文创作 比较
下载PDF
德意志广播乐团探巡记之八 德国广播爱乐乐团,一个畅想未来的新生儿
6
作者 杜光熙 《音乐爱好者》 2010年第12期48-52,共5页
位于德国西南边境的萨尔州早在1937年便在州首府萨尔布吕肯组建了萨尔布吕肯广播交响乐团(Saarbricke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战后,这个乐团隶属于萨尔兰广播电台,成为萨尔州广播音乐事业的核心推手,并在与邻邦的文化交流中... 位于德国西南边境的萨尔州早在1937年便在州首府萨尔布吕肯组建了萨尔布吕肯广播交响乐团(Saarbricke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战后,这个乐团隶属于萨尔兰广播电台,成为萨尔州广播音乐事业的核心推手,并在与邻邦的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西南德(凯泽斯劳滕)广播管弦乐团(SWR Orchestra Kaiserslautern)是西南德意志广播电台(Sidwestrundfunk)旗下的一支中小型乐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电台 爱乐乐团 德意志 德国 新生儿 西南边境 1937年 交响乐团
下载PDF
德意志广播乐团探巡记之五 柏林苍穹下的双头鹰
7
作者 杜光熙 《音乐爱好者》 2010年第8期40-43,共4页
今日德国国徽的图案是一只源自普鲁士皇家装饰物的展翅黑鹰,然而,这只象征统一富强的雄鹰,却在冷战时期被撕扯成一只东西分离的双头鹰,它的意象渗透到分裂德国的各个角落。在当时的柏林苍穹下,便飞翔着一只由音乐电波组成的双头鹰... 今日德国国徽的图案是一只源自普鲁士皇家装饰物的展翅黑鹰,然而,这只象征统一富强的雄鹰,却在冷战时期被撕扯成一只东西分离的双头鹰,它的意象渗透到分裂德国的各个角落。在当时的柏林苍穹下,便飞翔着一只由音乐电波组成的双头鹰:它的一头源自1923年诞生的柏林广播交响乐团,二战后被东柏林苏联占领当局改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头鹰 柏林 冷战时期 交响乐团 装饰物 普鲁士 二战后 德国
下载PDF
德意志广播乐团探巡记之一
8
作者 杜光熙 《音乐爱好者》 2010年第2期38-41,共4页
二十世纪初,伴随录音技术与广播事业的异军突起,一种新型组织——广播乐团应运而生。这种为所属电台录制节目的演艺团体,在二战后成为复兴德国音乐的中坚。各盟军占领区雨后春笋般地诞生了众多广播电台,进而组建起了与之相配套的广播乐... 二十世纪初,伴随录音技术与广播事业的异军突起,一种新型组织——广播乐团应运而生。这种为所属电台录制节目的演艺团体,在二战后成为复兴德国音乐的中坚。各盟军占领区雨后春笋般地诞生了众多广播电台,进而组建起了与之相配套的广播乐团体系。这些乐团的建立使战争中流离失所的艺术家得以重返音乐家园,并借助电波的力量,将在被炸毁的音乐厅、教堂中消失的声音再次传向千家万户,抚慰那些饱经战乱的心灵。此后数十年,在乐手们孜孜不倦的追求之下,它们渐渐成长为德国乃至世界最优秀的乐团,并形成了一个以广播乐团为核心,集广播录音、音乐文化普及、新音乐推介、音乐季演出、国内外巡演、唱片出版于一体的音乐传播系统。我们将这一独特的音乐文化形态的发展历史、唱片出版和乐团资讯等内容汇集成系列文章介绍给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事业 德意志 广播电台 二十世纪初 录音技术 乐团 二战后 艺术家
下载PDF
德意志广播乐团探巡记之六 法兰克福之声,唱响乐坛八十载
9
作者 杜光熙 《音乐爱好者》 2010年第10期36-41,共6页
1926年,德国中部黑森州法兰克福市,一群青年才俊在赖因霍尔德·梅滕(Reinhold Merten)和汉斯·罗斯本(Hans Rosbaud,1895-1962)的带领下,开始为当地新诞生的广播电台录制音乐节目,这个还不能算乐队的小团体把探索广播... 1926年,德国中部黑森州法兰克福市,一群青年才俊在赖因霍尔德·梅滕(Reinhold Merten)和汉斯·罗斯本(Hans Rosbaud,1895-1962)的带领下,开始为当地新诞生的广播电台录制音乐节目,这个还不能算乐队的小团体把探索广播录音与推广现代音乐相结合,几年内竞首演了欣德米特、库特·威尔等人的许多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电台 法兰克福 德意志 乐团 音乐节目 现代音乐 黑森州 小团体
下载PDF
德意志广播乐团探巡记之七 巴伐利亚广播交响,用梦想与使命创造奇迹
10
作者 杜光熙 《音乐爱好者》 2010年第11期44-48,共5页
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是德国又一个文化艺术重镇,这里早在1924年便成立了慕尼黑广播管弦乐团(Munich Radio Orchestra)。战后,美国占领军又在此正式创立巴伐利亚广播电台(Bayerischer Rundfunk),并先后组建巴伐利亚广播合唱团(Bava... 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是德国又一个文化艺术重镇,这里早在1924年便成立了慕尼黑广播管弦乐团(Munich Radio Orchestra)。战后,美国占领军又在此正式创立巴伐利亚广播电台(Bayerischer Rundfunk),并先后组建巴伐利亚广播合唱团(Bavarian Radio Choir)与交响乐团(Bavarian Radio SymphonyOrchest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伐利亚州 广播电台 管弦乐团 德意志 梦想 文化艺术 交响乐团 慕尼黑
下载PDF
德意志广播乐团探巡记之三 巴登-巴登和斯图加特SWR交响乐团的双塔奇兵
11
作者 杜光熙 《音乐爱好者》 2010年第5期52-57,共6页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德国从十三世纪起,历经漫长分裂,直至1871年才实现统一,而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又让这个统一国家灰飞烟灭。战后,英、法、美、苏对德国的分区占领以及随后的东西德对峙,深刻影响了德国社会的方方...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德国从十三世纪起,历经漫长分裂,直至1871年才实现统一,而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又让这个统一国家灰飞烟灭。战后,英、法、美、苏对德国的分区占领以及随后的东西德对峙,深刻影响了德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与政治版图的分裂、合并相伴,德国的广播机构同样经历了分分合合的历程。但不同的是,政治版图的变化造成的是动荡与苦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机构 交响乐团 斯图加特 德意志 巴登 双塔 两次世界大战 二十世纪
下载PDF
德意志广播乐团探巡记之四 走出铁幕的MDR交响乐团
12
作者 杜光熙 《音乐爱好者》 2010年第7期54-58,共5页
中德意志广播电台(Mitteldeutscher Rundfunk,缩写MDR)是四个德字头电台中唯一在冷战时隶属东德的机构。如今在英文维基百科上输入MDR,只能获得寥寥几行信息:成立于1991年1月,覆盖萨克森、萨克森、安哈特、图林根三州,总部莱比... 中德意志广播电台(Mitteldeutscher Rundfunk,缩写MDR)是四个德字头电台中唯一在冷战时隶属东德的机构。如今在英文维基百科上输入MDR,只能获得寥寥几行信息:成立于1991年1月,覆盖萨克森、萨克森、安哈特、图林根三州,总部莱比锡,另有德累斯顿、埃尔福特、马格德堡三个工作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响乐团 广播电台 维基百科 德意志 莱比锡 工作室
下载PDF
德意志广播乐团探巡记之二
13
作者 杜光熙 《音乐爱好者》 2010年第4期34-37,共4页
WDR交响乐团,科隆之声谱新曲 二战后,德国被英、法、美、苏四国占领,英国分得北德和西德地区,并于1945年夏成立西北德意志广播电台(Nordwestdeutscher Rundfunk,NWDR)。由于地理差异,德国西部与北部传统上分属两地,
关键词 交响乐团 广播电台 德意志 地理差异 二战后 德国
下载PDF
元稹自编别集与其诗歌体类观念的演进
14
作者 杜光熙 《中国诗歌研究》 2023年第2期19-32,共14页
元稹历次自编别集的诗歌分类,构成其诗体观念的发展历程与内涵特征。“十体”分类法是这一历程的起点,钱志熙先生指出其中包含的三个分类标准,实为一个动态思考过程,而此后历次诗歌分类都是对这三个标准的沿袭与简化。从体裁形式看,由... 元稹历次自编别集的诗歌分类,构成其诗体观念的发展历程与内涵特征。“十体”分类法是这一历程的起点,钱志熙先生指出其中包含的三个分类标准,实为一个动态思考过程,而此后历次诗歌分类都是对这三个标准的沿袭与简化。从体裁形式看,由三分趋于二分再回归三分,缘于元稹在不同情况下对古体诗广、狭二义的不同使用。从讽喻性质看,这一标准在施用范围上的逐步缩小,反映了元稹对不同体裁诗歌创作性质的界定日益明晰。从特定题材看,《元氏长庆集》中“悼亡”“艳诗”类作品的编纂变化,体现了其特定理念在创作实践中的延续、调整。上述诗体分类,是客观体裁类别、元稹个人创作实践、元稹文集编纂思路共同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稹 自编别集 诗体观念
原文传递
贞元八年“龙虎榜”科举内涵与文学理念的转变
15
作者 杜光熙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71,共6页
作为唐代进士试名选,德宗贞元八年(792)“龙虎榜”汇聚了韩愈、李观、欧阳詹、李绛、崔群、王涯、冯宿、庾承宣、陈羽、张季友、许季同、侯继、裴光辅、齐孝若等众多杰出士人,对此后中唐政治、文学、艺术、学术思想、社会文化等方... 作为唐代进士试名选,德宗贞元八年(792)“龙虎榜”汇聚了韩愈、李观、欧阳詹、李绛、崔群、王涯、冯宿、庾承宣、陈羽、张季友、许季同、侯继、裴光辅、齐孝若等众多杰出士人,对此后中唐政治、文学、艺术、学术思想、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多元影响。从科举角度看,“龙虎榜”是此前一系列科举革新思想与实践的结晶,又指引了此后科举变革的方向,最终促成科场风习在贞元末期的根本改变。这一线索与文学的关系突出体现在两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念 龙虎榜 科举 贞元 内涵 思想与实践 学术思想 社会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