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影像技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7
1
作者 杜其聪 罗春材 杨承欢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6年第7期144-145,148,共3页
目的:探讨现代医学影像技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对技师的培养有所帮助。方法:站在一线医学影像技师的角度,结合某医院放射诊断科的影像技师教育,从管理机制、教学技能培养、科研、考核制度、设备管理等方面对当前医学影像技师培养过程中... 目的:探讨现代医学影像技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对技师的培养有所帮助。方法:站在一线医学影像技师的角度,结合某医院放射诊断科的影像技师教育,从管理机制、教学技能培养、科研、考核制度、设备管理等方面对当前医学影像技师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结果:某医院放射诊断科医学影像技师的培养模式构建已趋于完善,并且在培训过程中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影像技师需要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现代医疗体系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技师 人才 技能 科研
下载PDF
品管圈在提高床旁检查图像优片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杜其聪 杨承欢 +3 位作者 李小龙 吴赛赛 王巍 狄新颖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4年第10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床旁检查图像优片率中的作用效果。方法:在放射科临床组成立品管圈小组,根据80/20法则找出影响床旁检查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作为改进的关键,并重点分析原因,进而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比较活动前后的...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床旁检查图像优片率中的作用效果。方法:在放射科临床组成立品管圈小组,根据80/20法则找出影响床旁检查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作为改进的关键,并重点分析原因,进而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比较活动前后的效果。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放射科床旁检查图像优片率提高至96.74%,超过了预期目标值。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床旁检查图像优片率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提高了圈员的管理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减少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图像优片率 医疗服务
下载PDF
2种平板探测器在床旁摄影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杜其聪 杨承欢 罗春材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6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 :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py,DR)无线平板探测器在床旁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由无线平板探测器和有线平板探测器分别采集的175张床旁胸部正位片,依照X线的照片评分标准利用双盲法对X线照片进行... 目的 :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py,DR)无线平板探测器在床旁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由无线平板探测器和有线平板探测器分别采集的175张床旁胸部正位片,依照X线的照片评分标准利用双盲法对X线照片进行质量分类,并统计其各自所占的比例。结果:2种探测器分别采集的175张床旁胸部正位片中,使用无线平板探测器采集的图像甲级片率为93.1%,乙级片率为6.9%,无丙级片及废片;使用有线平板探测器采集的图像甲级片率为81.1%,乙级片率为15.4%,丙级片率为3.5%,无废片。结论:DR无线平板探测器所采集的图像能提供更加优质的影像资料,而且操作更加方便,更有利于提高床旁检查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X线摄影 无线平板探测器 非晶硅 图像质量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在炎性腹主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杜其聪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9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炎性腹主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0例经过手术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炎性腹主动脉瘤患者的CT影像资料,观察分析炎性腹主动脉瘤的部位、大小、范围以及对周围重要的血管分支的关系。结果 10例炎...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炎性腹主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0例经过手术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炎性腹主动脉瘤患者的CT影像资料,观察分析炎性腹主动脉瘤的部位、大小、范围以及对周围重要的血管分支的关系。结果 10例炎性腹主动脉瘤中,3例患者出现腹主动脉管壁增厚及钙化,管腔出现不同程度狭窄,管壁受到异常实性结构包绕;其余7例患者还累及双侧髂总动脉,出现腹主动脉及双侧髂总动脉管壁增厚及钙化,管腔出现不同程度狭窄,管壁受到异常实性结构包绕,管腔受压。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可以准确诊断炎性腹主动脉瘤,是炎性腹主动脉瘤术前诊断和临床评价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 三维重建 炎性腹主动脉瘤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直接法下肢静脉CT成像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小龙 李雪萍 +3 位作者 杨铁 葛娟 王英伟 杜其聪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6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直接法下肢静脉成像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按成像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直接法组和间接法组,每组30例。将两种方法扫描所得图像传输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三维后处理行容积...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直接法下肢静脉成像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按成像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直接法组和间接法组,每组30例。将两种方法扫描所得图像传输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三维后处理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建(CPR)等后处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扫描时的对比剂使用量、辐射剂量和三维后处理图像质量。结果:直接法组患者的辐射剂量为(7.1±4)mGy,间接法组患者的辐射剂量为(7.3±2)mGy,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37,P>0.05),但直接法组所用对比剂量明显少于间接法组。将两组获取的原始图像均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直接法组重建图像质量优于间接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18,P<0.05)。结论:直接法下肢静脉CT成像方法能够清晰直观地显示髂静脉受压的部位、静脉曲张的程度及侧支循环开放的情况,且对比剂用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静脉曲张
下载PDF
摄影体位改良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齐叶青 杜其聪 +1 位作者 杨承欢 罗春材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7年第5期92-94,共3页
目的:比较2种X线摄影体位对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植入术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由常规摄影体位和改良后摄影体位分别采集的200例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植入术后进行X线复查的肩关节正侧位片,利用双盲法分别从肱骨头的形态、... 目的:比较2种X线摄影体位对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植入术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由常规摄影体位和改良后摄影体位分别采集的200例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植入术后进行X线复查的肩关节正侧位片,利用双盲法分别从肱骨头的形态、锁定钢板螺钉的形态、肱骨头干角及肱骨周边骨皮质4个方面的显示情况进行术后评估。结果:改良后的摄影体位对肱骨头的形态、螺钉的形态、肱骨头干角以及骨折处骨皮质的显示效果均优于常规摄影体位的图像。结论: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植入术后进行X线摄影复查时,建议使用改良后的摄影体位,以锁定钢板为目标,拍摄钢板的正侧位,更加有利于临床进行术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X线摄影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摄影体位 体位改良 术后评估
下载PDF
屏气后心率变化及达平稳心率时间对冠脉CTA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罗春材 王强 +7 位作者 黄自立 刘博 杜其聪 胡坚兴 李雪萍 杨立 杨铁 齐叶青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7年第12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屏气后心率变化以及到达平稳心率的时间对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以下简称"冠脉CTA")质量的影响,为获取高质量冠脉CTA图像提供保障。方法:收集某院700例行心脏冠脉CTA扫描患者扫描前的心率值,记录... 目的:探讨屏气后心率变化以及到达平稳心率的时间对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以下简称"冠脉CTA")质量的影响,为获取高质量冠脉CTA图像提供保障。方法:收集某院700例行心脏冠脉CTA扫描患者扫描前的心率值,记录患者不同状态下的心率(扫描前静息态初始心率、屏气过程中的最高心率、屏气后的平稳心率)及屏气后达平稳心率的时间,并进行分析。结果:绘制出心率变化曲线趋势图,掌握心率变化和达平稳心率时间的规律,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扫描方案(回顾性或前瞻性扫描)。结论:掌握患者屏气后心率变化走向及达平稳心率时间的差异性,对指导冠脉CTA扫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 冠脉CTA 屏气 图像质量 达平稳心率时间 回顾性扫描 前瞻性扫描
下载PDF
探讨冠状动脉CTA三维后处理的规范化显示及其数字化教学平台的构建模式 被引量:2
8
作者 罗春材 王强 +7 位作者 黄自立 刘博 李雪萍 胡坚兴 杨铁 杜其聪 齐叶青 杨立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7年第11期59-61,82,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造影(CT angiography,CTA)(以下简称"冠脉CTA")三维后处理内容的规范化显示及其数字化教学演示平台的构建模式。方法:归纳总结医院日常冠脉CTA检查中三维后处理图像的常规显示位置,提炼"共性",...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造影(CT angiography,CTA)(以下简称"冠脉CTA")三维后处理内容的规范化显示及其数字化教学演示平台的构建模式。方法:归纳总结医院日常冠脉CTA检查中三维后处理图像的常规显示位置,提炼"共性",探讨冠脉CTA数字化现场教学演示平台的构建模式。结果:"共性"+"个性"的冠脉CTA三维后处理规范化显示,使冠脉影像图像的显示更加美观、全面;其数字化现场教学演示平台的构建符合教学要求。结论:冠脉CTA三维后处理规范化演示及其数字化教学平台的构建,使学员更加容易掌握冠脉三维后处理规范化显示的内容,获得更满意的冠脉CTA培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造影 三维后处理 教学 数字化 临床诊断
下载PDF
品管圈在提高鼻窦冠状位CT检查质量中的应用
9
作者 罗春材 王强 +5 位作者 黄自立 闫非 杜其聪 刘新云 李雪萍 杨立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7年第7期104-106,共3页
目的:比较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前后的鼻窦冠状位CT检查图像质量,探讨QCC活动在鼻窦冠状位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小组,按QCC活动的10个关键步骤开展QCC活动。选取2014年4—11月QCC活动开展前后的检查结果... 目的:比较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前后的鼻窦冠状位CT检查图像质量,探讨QCC活动在鼻窦冠状位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小组,按QCC活动的10个关键步骤开展QCC活动。选取2014年4—11月QCC活动开展前后的检查结果,比较QCC活动前后鼻窦冠状位CT检查图像质量改善情况,总结QCC活动成果。结果:鼻窦冠状位CT检查图像优片率由活动前的69.5%提高至活动后的96.3%,超过了预期目标值,质控成果得到了巩固。结论:QCC活动提高了鼻窦冠状位CT检查图像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有形成果,提高了圈员们的团队合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和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鼻窦冠状位 CT检查 质量控制 黏膜窗
下载PDF
碘对比剂每秒注入量对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沈孟秋 刘靖 +2 位作者 李辉 李小龙 杜其聪 《武警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603-606,共4页
目的探讨碘对比剂每秒注入量对心脏冠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09至2020-01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做冠脉CTA检查的患者60例,按对比剂每秒注入量不同(4.0 ml/s、5.0 ml/s),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由两位高年资医师测量... 目的探讨碘对比剂每秒注入量对心脏冠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09至2020-01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做冠脉CTA检查的患者60例,按对比剂每秒注入量不同(4.0 ml/s、5.0 ml/s),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由两位高年资医师测量主动脉根部和右冠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血管的CT值,采用五分法对图像进行评分,并统计CT值300~450 Hu的比例。结果对照组主动脉根部和右冠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血管CT值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主动脉根部和右冠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的CT值均介于300~450 Hu(100.0%),而对照组分别为63.3%、66.7%、83.3%及93.3%;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冠脉图像主观评价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比剂每秒注入量对冠脉CTA图像质量及CT值有影响,4 ml/s每秒注入量时血管CT值略低,但对影像诊断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冠脉CTA 对比剂 注射速率 图像质量
下载PDF
迭代重建技术在冠状动脉CTA扫描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岳莉 闫国梁 +2 位作者 杜其聪 李小龙 张肖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讨迭代重建技术在低剂量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扫描方案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81例疑诊为冠心病患者随机纳入A组(100kVp)和B组(120kVp),行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成像,管电流峰值为500mA,A组数据进行ASIR重建,比例设定为30... 目的探讨迭代重建技术在低剂量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扫描方案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81例疑诊为冠心病患者随机纳入A组(100kVp)和B组(120kVp),行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成像,管电流峰值为500mA,A组数据进行ASIR重建,比例设定为30%。所得图像进行客观和主观评价,客观指标包括:血管强化程度(CT值),图像噪声(NI)和信噪比(SNR);主观评价指标采用Likert评分(4分)。所得各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120kVp组相比,100kVp组冠状动脉血管强化程度及噪声明显增高,而其信噪比低于120kVp组。同时,100kVp组辐射剂量明显减低,两组图像主观评分无明显差异,均达到临床诊断要求。结论采用ASIR重建技术后的低辐射剂量冠状动脉CTA扫描方案,可显著提高冠状动脉血管强化程度,降低辐射剂量,而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低辐射剂量 迭代重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影像学征象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小龙 史立新 +3 位作者 杜其聪 王巍 邵立伟 王英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6期1022-1025,共4页
目的分析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简称Xp11.2易位性肾癌)的MRI表现及特征。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Xp11.2易位性肾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对肿瘤MRI特征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者中5例年龄在25~38岁;6例T2WI... 目的分析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简称Xp11.2易位性肾癌)的MRI表现及特征。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Xp11.2易位性肾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对肿瘤MRI特征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者中5例年龄在25~38岁;6例T2WI均表现为不均匀低信号,2例表现为T1WI等信号;6例DWI信号均明显高于肾实质,ADC图病灶呈明显低信号;6例同反相位均未见脂质成分;1例无出血,5例不同程度出血;5例表现为中度强化,1例表现为明显强化,6例延迟期均廓清;6例均有假包膜,其中3例假包膜不完整,肾周癌灶形成或肾盂及输尿管受累。结论Xp11.2易位性肾癌具有一定的MRI信号特点,增强对该病的认识,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基因融合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不同部位注射对比剂对颈动脉血管CT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
13
作者 沈孟秋 杜其聪 董玉茹 《武警医学》 CAS 2022年第6期493-496,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左、右肘注射对比剂对颈动脉CT造影(CTA)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9至2021-06在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医学影像科行头颈部CTA检查的100例患者,其中50例经右臂肘正中静脉注射对比剂的为右臂组,50例经左臂肘正中... 目的探讨通过左、右肘注射对比剂对颈动脉CT造影(CTA)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9至2021-06在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医学影像科行头颈部CTA检查的100例患者,其中50例经右臂肘正中静脉注射对比剂的为右臂组,50例经左臂肘正中静脉注射对比剂的为左臂组;对比两组患者两侧颈动脉CT值及静脉显影优良率。结果右臂组及左臂组的左颈总动脉CT值分别为(335.25±20.67)Hu、(315.78±20.67)Hu,右颈总动脉CT值分别为(330.28±18.45)Hu、(313.56±19.45)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臂组静脉显影优良率为86.00%,高于左臂组的6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CT血管造影采用右臂静脉注射对比剂,可减少上腔静脉、头臂静脉、锁骨下静脉伪影及对比剂反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血管造影 颈动脉 伪影 静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